2013年3月11日星期一

常见独立个人博客系统

  目前,在互联网世界里,很多人都热衷搭建属于自己的个人博客,无奈地是,有部分人对搭建个人比克很感兴趣,可就是没有掌握相关网站建设技术,因此, 市面上流行了很多优秀的开源博客程序,以提供给那些对网站建设没有任何基础的新人们,今天,小编为大家评价目前热门的几大博客系统,以方便大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博客系统。

  推荐一:绝对是博客之王wordpress开源程序!

  优点:

  1、WordPress 功能强大、扩展性强,这主要得益于其插件众多,易于扩充功能,既有seo推广插件All in one seo插件也有静态缓存插件cos-html-cache,基本上一个完整网站该有的功能,通过其第三方插件都能实现所以功能;

  2、wordpress搭建的博客对seo搜索引擎友好,收录也快,排名靠前(尤其是安装谷歌网站地图插件Google XML Sitemaps和百度网站地图插件Baidu-Sitemap后,效果更佳!);

  3、适合DIY,如果你是喜欢丰富内容的网站,那么wordpress可以很好地符合你的胃口。

  4、现成主题很多,网站上一大片都是wordpress的主题,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缺点:

  1、wordpress源码系统初始内容基本只是一个框架,需要时间自己搭建;

  2、插件虽多,但是不能安装太多插件,否则会拖累网站速度和降低用户体验;

  3、服务器空间选择自由较小,由于是php语言搭建的,在windows主机空间上并不能完美支持 wordpress,所以一般都选择完美支持php语言的linux主机空间!而在国内大多数服务器都是windows系统的,而境外较多linux系 统,所以很多站长只能买境外空间,网站速度自然比不上国内空间速度!

  4、wordpress备份和网站转移比较繁琐,需要涉及到数据库!

  5、静态化较差,确切地说是真正静态化做得不好,如果要想对整个网站生成真正静态化页面,目前还做不好,最多只能生成首页和文章页静态页面,所以只能对整站实现伪静态化!

  推荐二:千年老二Z-Blog博客系统!

  优点:

  1、虽然是asp语言搭建的博客系统,但在国内,asp空间主机比较多,所以站长一般可以选择国内服务商即可,网站访问速度也自然比较快!

  2、功能较符合国人习惯,比如有文章置顶、模版的自动安装等等(虽然wordpress也可以实现这些功能,但需要依靠插件才得以实现!);

  3、网站备份简单,好比绿色软件似的!

  4、静态化做得好,有利于增加用户体验度和增加搜索引擎友好态度,更好实现seo搜索引擎优化!

  缺点:

  1、插件没有wordpress插件多,但也足够实现各种功能了!

  2、搜索引擎优化效果不及wordpress好,福建seo认为主要原因是它是asp语言,而且经常调用js以及令人头疼的Tags;

  3、正如seo技术有利也有弊,Z-Blog博客的asp语言也是一样的,由于asp捆绑在iis上,对主机空间的自由度较小,并不能多平台使用!

  4、Z-Blog是国内自主开放的,受欢迎度比不上世界级的wordpress,所以它的被开发的机会也没有wordpress广!

  推荐三:Emlog博客系统

  优点:

  1、足够小巧简单。emlog博客系统几百k的数据让我们眼前一亮,相比其他建站系统的六七兆大小来说,它显得非常小巧;

  2、足够灵活快速。即使不会写代码的站长,使用emlog博客系统也非常灵活快速。

  缺点:

  1、不能真正实现HTML静态化,只能伪静态化!有时候,真正静态化不仅对搜索引擎友好,而且能增加网站加载速度,提高用户体验;

  2、head的元标记设计并不合理:首先是title问题,emlog博客系统默认的是每篇日志后边都会自动带上站点的title,如果你的title较长的话,及会导致你的内容的标题很长,同时内容的标题重复度在搜索引擎看来很高。

  3、自定义页面不够完善:emlog博客系统自定义页面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单页,但这个单页并不等同于分类,单页并不支持写博客文章,因此emlog博客系统的单页形同虚设。

  其实,现在流行的博客搭建平台基本上属于wordpress平台和Z-Blog平台,其他博客系统也根本没有以上这两种平台认知度高!不过,笔者提醒你,选择合适自己的博客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投稿,作者:福建seo技术。 

我们需要Kindle还是iPad Mini

  去年12月份,亚马逊中国上线Kindle商店,最近又有传闻称,Kindle阅读器将于三月底入华。从这样一个经久不息的著名“传言”,可以看出大家对Kindle的企盼:已经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的读书利器即将入华,怎能不令人期待。

  如今,数字化出版渐成趋势,一些著名的报纸杂志,例如《基督教箴言报》《新闻周刊》等相继停止纸质印刷。不久前,时代华纳集团宣布将剥离《时代》杂志成为独立企业,而时代华纳集团则更专注于“电视网络和影视相关业务”。一代新闻杂志界的奇葩面临如此窘境,对于纸质出版物来讲,这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但是,报纸杂志的衰退并不能简单归功于Kindle披荆斩棘式得对传统出版物的“洗礼”,从一定程度讲,这是互联网长期发展培育的结果。众所周知,传统出版物有两种赚钱方式:一种是广告,以报纸杂志为代表;另一种是付费,以书籍为代表。对于前者来讲,内容必须简短而讨人欢喜,以便读者能不时的从思维里跳出来接受广告打扰;对于后者来讲,内容无需对广告商负责,因此多长篇大论并以清晰的逻辑、情节串联,带给读者完整的想象和思维空间。

  由于广告商的预算是一定的,他们自然期待将这笔钱花费在传播范围最广的渠道里——显然非互联网莫属。报纸杂志稍晚出现,相对于书籍,它们开创了快餐式的阅读体验。互联网内容强化大众的这一阅读习惯:碎片化、快速、简短和显而易见的兴奋点,如今正是互联网收获的季节。当你觉得用鼠标点击以及手势滑动与书本翻页没有什么差别时,致力于快餐式阅读的报纸和杂志便竞争不过互联网首先“阵亡”。

  Kindle的目标则是颠覆以浸入式阅读为主的付费书籍。我认为,书籍对人类的功用除了阅读之外,还有一种仪式感。想必大多数朋友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上学时放假回家总要背上几本书,虽然多数的时间你都不会碰一下,但下次还是不由自主的这么做。另外一个例子是,大多数人喜欢逛书店或网店凑单买下一大堆书,真正读下来的却没有几本。这说明我们对知识的获取有一部分体现在书籍的占有欲上。换句话讲,书籍部分的满足了我们对知识的意淫。因此,电子书和传统书籍在内容上没有任何差别,仅仅是我们习惯了只有触摸纸张才能带来的想象。

  下面谈一下我认为不值得购买Kindle的几点理由:

  1、便宜,但不能承受之“轻”

  为了消除读者的“仪式感”,亚马逊给出一个不能抗拒的理由:便宜的Kindle和更加便宜的电子书价格。尤其后一个理由对于外国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便宜:英文书实在是很贵。但中国的书相比国外价格低多了,再加上网上书店的打折和满反活动,书价几乎变成白菜价。2007年,亚马逊推出Kindle,便引领电子阅读器市场高歌猛进。据统计机构IHS iSuppli消息,2011年为电子阅读器出货量的黄金期,为2320万台。但2012年电子书阅读器销量比去年下降36%。同一年,Google携手华硕推出Nexus 7平板,苹果公司发布iPad mini。据国外分析师估计,Nexus 7去年销量为450至480万部,而iPad mini的销量是其两倍。NPD DisplaySearch报告预测,2013年iPad系列产品总出货量将达到1亿部,其中iPad mini占一半。Kindle的热销被便携式平板终结,这恰恰证明电子产品的趋势是功能集中化和便携:如果一个iPad mini就能实现导航、游戏、上网以致于阅读,我们出门再带一个Kindle还有什么必要?

  2、E-ink屏幕或许很好,但没那么重要

  有很多人认为,E-ink屏幕对人类的眼睛更为友好,阅读更健康。当然,如果你能忍受E-ink屏幕奇慢的刷新率和易碎的屏幕,它确实值得考虑。但是把这作为你决策的重要依据,不免有些避重就轻。按照这个逻辑,在同样条件下阅读纸质书籍更能保护我们的眼睛,那Kindle岂不显得多余?再把其推向极端:你能为了视力和健康抛弃包括手机、电脑和电视在内的一切屏幕吗?E-ink不过是一种妥协罢了。没有十全十美的电子设备,你购买时考虑的依据应该是最关切的需求。当然,如果你觉得E-ink非常重要或者好奇这是怎样一块屏幕,就请无视我以上�嗦的废话,直接入手Kindle吧。至少,我一直在使用一个7寸的安卓平板阅读,眼睛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3、不是专注,是怀旧

  周围有些朋友或通过淘宝或通过海淘已经入手Kindle,而另外一些朋友则热情迎接Kindle到来,很多人的理由是:Kindle功能纯粹,能专注于阅读。我认为,Kindle并不能让你比以前更专心读书,它的热炒反而有些后现代化的意味:抗拒技术发展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效率,而主张在阅读过程中的加入情感要素,即怀念传统书籍那种可触摸的体验。打破这个迷信很容易,你只要比较一下,使用Kindle之后是否就能像以前那样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书籍,当然,前提是你本来就有阅读的习惯。其实,这不仅取决于你使用Kindle或书本阅读,还取决于你消费的内容:如果没有任何浸入式长时间阅读的经验,那么Kindle也不会令你更加专注。我的经验是,电子化阅读会挤占游戏、刷微博、浏览信息的碎片化时间,或者把枕前、厕边转化为阅读时间。

  但无可否认的是,电子化阅读的大潮汹涌不可挡。在设备上花费时间越多,在传统出版物上花费的时间就越少,我们就倾向于购买更少的书籍、报纸和杂志。不久的将来,人类的一生可能就要在屏幕上完成阅读,对技术的抗拒终究只是螳臂当车。我不觉得浸入式阅读比快餐式阅读更加“高级”,只要我们能更系统、更有效的获取知识,途径就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即使不是最好的,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作者:文浩,来源:新浪科技

2013年3月5日星期二

产品经理类产品的探索之路

  互联网行业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是虚拟数字产业,但二者却有相通之处:向用户提供产品。而互联网行业做产品、卖产品的过程,产品经理全程主导,贯穿始终。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品团队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正在影响着互联网从业人员。

  产品经理类产品,其用户以产品经理为主,产品相关人员为辅。分享下我对产品经理类产品的探索之路。

  产品形态探索

产品经理

  按照产品量级的思路,探索一下产品经理类产品的产品形态发展。

  博客类

  单人博客或者多人博客,分享观点,不负责一定要与读者建立沟通探讨。所以,博客提供优质的博文,即可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群。一旦打开会员注册系统,则可以维系会员向大量级产品形态发展。单人博客,如苏杰的博客;多人博客,如UCDChina

  工具类

  产品经理网址导航是典型的工具类产品,解决产品新人对产品相关知识的需求。网址站轻量级产品,没有用户体系,可以靠QQ群维护用户群。其拓展方向为内容平台化,后续也可以开发会员体系。工具类产品,如PM265

  社区类

  社区类产品一般解决产品经理人群在产品观点的诉求,附带解决二级需求,如产品招聘、行业活动、行业资讯。社区类产品不免有社交属性,行业活动即为线下社交,一切不接地气的社交都是伪社交。社区类产品可走向平台化,围绕产品人群提供服务。社区类产品,如PMCaff极客公园

  总结:不同形态的产品,取决于产品人员对产品的发展规划。结合实际资源起步,更靠谱。而探索的产品形态,需要向平台化发展,故起点以社区形态最合适。

  产品定位探索

  无论从什么产品形态切入,最终都会走向一个有大牛和新人的共同体。只有这样,生态才会健全持续下去。

  共同体是最终要去的,产品定位探索即要讨论怎么去。产品初期的定位,是运营好一个产品的必要手段。没定位,无特色,起步难。所以要么定位大牛精英社区,要么定位新人培训社区。

  如果二者之间定位模糊,一旦打开阀门建立通话,新人如同洪水将会冲走大牛。因为,太闹了,必须得出逃。

  如何定位大牛社区?

  让新人可以注册或者不用注册,就可以看到大牛的分享。新人与大牛之间不能直接对话。让其闭口不言,只看不说,多看多听更能修行和思考。没这个门槛和魄力,就别玩定位大牛了。玩私密即可。极客公园是很懂这点的。

  如何定位新人社区?

  从如何培养新人入手。虽说并不是每人都有成为大牛的潜质,但培养上还是要区分成人和成才,即内在修行和外在技能。

  所有定位新人的产品社区,教会他们的是如何做产品,如何运营,如何数据分析等等,但对关注人性与生活的内在修行却未触及或者说做得很不够。至此,培养出来的产品人员只会招数,但真心不懂心法。内在都是空的,空的啊,产品木有灵魂。产品是给人用的,不懂人性怎么成?产品需要落地,需求需要靠谱,不懂生活怎么成?

  成人成才的标准,即打造立体多面的产品经理。好吧,这是对成为牛逼产品经理的要求。

  产品经理行业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没有人才标准体系。如果做这样的产品,就必须建立起这样的人才标准体系。总不能实习生半年后就牛逼哄哄的认为自己有多强。对产品人员而言,标准化可以自查缺什么补什么。对平台而言,这是权威标准。路,很长。但还是要做。极客公园颁发中国互联网产品创新大奖,从另一方面也是很懂这点。

  总结:定位新人培训社区的影响力远小于定位大牛精英社区的影响力。虽然操作上前者比后者要容易忽悠一点,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自上而下的做,最终形成共同体,故选择定位精英社区最合适。

  用户平衡探索

  精英社区的重点在于内容谁创造。而产品经理类社区的内容,即干货一般由大牛创造,新人消费。

  大哥曾对我感慨一路走来的不易,“不想看着你们轻而易举的踩着我们就上去了”这是一位大牛内心的一点自私感慨,但是很真诚的感慨。因为这点自私之心,那是人性。

  如何让大牛和新人在这个平台上保持平衡,都能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即大牛产出的同时,需要让大牛也能得到满足。

  大牛产出分享的同时,需要更高层次的折腾。是时候就该上路,不然永远是理论派。这个层次的产品大牛,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上路干了。平台解决资本团问题,大牛基本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自由组建团队。曾经我一度叹息没法解决资本团问题,其实不难。

  新人吸收大牛的产出,同样也会产出人气。大牛也需要欢呼和掌声,每个人内心都需要小红花。

  我问过一些知乎上出逃的大牛,他们的回答是刚开始玩的很有劲,聊着聊着,觉得自己没有动力了。谁TM闲的蛋疼呢?在这样的城市,大家都这么忙。光输出没有输入没动力啊。

  总结:有输出也有输入,这才是符合逻辑的人性需求。才能让最终的公共体保持平衡。

  不做学术派,只做行动派。以上探索为笔者在进行水滴项目过程中的思考总结。

  来源:Gauin投稿,作者微信号Gauin’s Blog,原文链接

2013年3月4日星期一

Evernote遭黑客攻击用户信息泄漏

  全球知名的笔记软件Evernote宣布,该软件日前遭到了黑客的攻击,用户名、用户邮箱地址以及加密后的密码都被黑客窃取。目前Evernote用户一登录国际版Evernote网站,即被要求强制修改密码。不过,Evernote表示,Evernote专业版和 Evernote Business的支付信息资料并没有外泄。

  中国版的印象笔记也通过微博发布声明称,国内的印象笔记用户不受此次影响,受到黑客影响的是国际版Evernote用户。

  以下是Evernote的官方博客通知全文:

Evernote遭黑客攻击用户信息泄漏

  帐户安全重要通告: 重置Evernote International服务密码

  亲爱的Evernote International用户,

  Evernote运营和安全团队最近发现并成功阻止了一项针对Evernote网络的可疑活动,该活动可能试图有组织的接入Evernote服务的安全区域。

  为了预防未来的潜在数据隐患,我们决定请求所有用户进行一次密码重置。请阅读以下内容了解详情和步骤。

  [请注意在中国独立运营的印象笔记用户并没有受到此次可疑活动影响,所以无需进行任何操作。判断你是印象笔记用户还是Evernote International用户,请登陆任何手机,平板和电脑平台的Evernote服务,检查“帐户信息”下的Evernote电子邮箱地址是以m.yinxiang.com结尾还是m.evernote.com结尾:前者是印象笔记用户,后者是Evernote International用户]

  通过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我们未发现任何迹象表明你保存在Evernote中的任何内容被访问过、修改过或丢失。Evernote高级帐户的付款信息和Evernote企业帐户也没有任何被访问过的迹象。

  但是检查显示,参与这次可疑活动的人员能够访问到Evernote的用户信息,包括与Evernote帐户关联的用户名、邮箱地址和加密过后的密码密文。尽管密码密文有可能被访问,但请特别注意,保存在Evernote中的所有帐户密码密文均采用不可逆的单向加密算法(one-way encryption)生成。(用专业术语表示,即所有密码密文都是经过哈希算法处理并随机生成(hashed and salted) )

  尽管我们强大的加密方法非常安全,但为一直确保你的数据安全,我们总是希望多做一步预防措施 。所以慎重起见,我们现在请求所有用户重新设置帐户密码。请在Evernote.com上登录你的帐户,并创建新密码。

  登录后,你会收到提示,要求输入新密码。在Evernote.com上重新设置密码后,需要你在所使用的其他平台Evernote应用中输入同样的新密码。

  最近,其他大型服务商发生的类似事件表明,此类网络活动越来越普遍。Evernote一直以高度保护你的数据安全为己任,并不断地加强服务器架构设计和提高安全等级,确保Evernote和你的内容的安全性。

  你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重要措施,确保自己在包括Evernote在内的任何网站上的数据安全:

  • 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比如字典中的现成词汇
  • 务必不要在多个网站和服务上使用同一个密码
  • 务必不要在邮件中点击“重设密码”,如果要修改密码,请直接登录该服务的网站

  非常感谢你的时间。对于请求你修改帐户密码及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但最后我们想说,我们相信只需采取简单的一步,就能够为你带来更加安全的Evernote体验。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的用户支持团队。

Kindle入华在即,国内电纸书市场升温

  在这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当道的时代,电子书阅读器(又称电纸书)似乎走到了尽头。

  面对电纸书末日论,业内人士认为:手机、平板电脑定位于喜欢大量多媒体应用与画质表现的消费者,适合浅度阅读,实际上大多数人用它们进行阅读也只是打发零碎的时间。电纸书定位于以深度阅读为主要行为的用户,对于那些长期、大量阅读的人来说,无闪烁、低辐射、低功耗的电纸书才是他们的首选。

  电纸书进入新时代

  回顾近几年电纸书的发展,现在的电纸书在技术、内容、价格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几年,电纸书技术在屏幕显示的清晰度、刷新速度、人机互动体验等方面不断进步,技术的升级换代使得阅读体验大大提升。

  数字内容越来越丰富。阅读向数字化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即便阻挠重重,传统读物也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中。受整个移动阅读市场的推动,现在从事内容分发的公司越来越多,电子化读物越来越多。

  相对于技术、内容方面,电纸书的价格变化更让人咂舌,当初动辄两、三千元的“奢侈品”一举降到现在的500元以下,价格低廉、阅读体验好、内容获取方便使得产品价值越来越凸显。

  Kindle入华在即

  Kindle是亚马逊5年前开始推出的一种使用电子墨水(e-ink)技术的便携式电子书阅读器。借此硬件,亚马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电子书销售平台。2010年,亚马逊就在美国实现了电子书销量超越纸书。

  在2012年最后一个月,Kindle书店悄悄出现在了亚马逊中国的网站上,两万多本电子书同时上架。只是,拥趸心目中的“阅读神器”Kindle并没有来,发售的电子书也只能在苹果和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上阅读。

  5年来,依靠强大的水货市场和淘宝卖家,中国已然聚集起了一批Kindle拥趸。他们和中国的电纸书制造商一直想知道,亚马逊什么时候会带着Kindle来中国。

  2012年年初,二三十人的Kindle团队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美国总部和中国公司各抽调了一部分,还有小部分外部招聘而来。2013年,Kindle要来了。

  Kindle入华的机会与挑战

  对于亚马逊缘何急于先推出中文书店这样的问题,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程晓龙认为:“早在半年多前,Kindle的入华先机其实就有些丧失,因为中国的数字资源在近期快速被其他一些从业者积攒,当前内容资源已比较分散。亚马逊的入华当然不宜再拖。”而资源越是遭遇“分而治之”,数字版权保护问题、用户体验标准不统一等短板就愈发凸显。

  Kindle入华不仅失了先机,在平台内容、硬件方面也面临着来自中国本土诸多企业的挑战。

  平台方面,当前Kindle电子书店存量为3万多册,当当、淘宝在10万册上下,京东约15万册。而在国内真正将整个数字版权资源整合得比较好,支付渠道也较清晰的是一些运营商平台。

  硬件方面,国内盛大锦书499元,博阅高清电纸书在京东及苏宁易购的促销价也不到500元,几度出现断货。据上游屏厂人员介绍:目前国内电纸书市场比较冷清,很多品牌退出了市场,但一批有研发实力的企业通过给海外客户提供电纸书ODM(原始设计制造)服务越做越大,比如深圳的欣博阅科技,其海外出货量不容小视。

  Kindle硬件入华在即,Kindle的品牌号召力恰好是国产电纸书的机会。利用本土优势,贴近用户需求、不断创新,国产电纸书或许会逆转困境,迎来光明的前景。

  来源:投稿,作者:坚强如何

2013年3月1日星期五

iPhone手机和Android手机的对比

  自从iPhone横空出世,就以简单易用,并功能强大,作为智能手机的代名词,直到Google推出Android平台,才棋逢对手;数据显示,目前iOS和Android已经垄断了智能手机平台,那么,iPhone手机和Android手机到底哪个好用,在此我做了粗略分析比较。

  产品类型

  iPhone的产品型号比较单一,只有苹果一家出产,基本上同一时间只有1、2款手机畅销,在中国市场,其产品价格较高,在新品的推出节奏上,苹果显得较慢。

  Android做为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阵营相对于iPhone来说颇为庞大,三星、HTC、摩托罗拉、TCL、华为、小米……等等众多厂家都推出了自己的Android手机,不仅提供了不同的设计风格,也提供了不同的交互界面,不同的机型选择也带来了不同的价位的选择,从1000元不到一直到4000多元,各式各样的Android手机分布其中,用户可以灵活按照自己的预算来。

  不过,一些低端Android手机的价格虽然低于iPhone,但是其使用体验却全面落后于iPhone,而高端Android手机使用体验有所改善,但价格却接近甚至超过了iPhone手机。

iPhone手机和Android手机的对比

  电池续航

  电池方面,大屏幕Android手机的待机时间普遍只有一天,大部分都低于iPhone的待机时间。界面显示上,Android原生系统不提供百分比形式的电池显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个数字通常是错误的。

  这方面,iPhone在软硬一体结合造就了这个优势,苹果在硬件中插入对软件的优化,使得基于苹果芯片的设备不仅省电,而且流畅。做为对比,Android手机厂商只能通过用大号、再大号的电池或者使用更节电的屏幕来解决,这也使得Android手机普遍体积偏大。

  用户体验

  界面方面,iPhone在各个细节的优化可谓做到了“极致”,用户使用体验不错,而Android手机在很多细节上,如短信锁屏显示,短信界面,电话通讯录界面,目录文件夹等都体验不佳,名称上更是混乱,sdcard目录是手机内部存储,真正的sd卡目录却是sdcard2,各种各样的混乱名称让用户感到无比疑惑和迷茫。

  不过,由于iPhone系统的封闭性,对于中国用户来说还存在两个重要的本地化问题:来电归属地、黑名单和中文输入法,当然,如果iPhone越狱后也可解决这两个问题。而Android手机的开放度比iPhone手机要好很多。可以安装各种中文输入法和来电管理软件。从这点看,Android手机的用户可定制性要强于iPhone手机。

  在屏幕尺寸上,iPhone 5之前的版本均是3.5寸,iPhone 5则达到4寸,而Android手机普遍都在4寸以上,就屏幕尺寸上看,Android的尺寸要比iPhone更大,并且选择性更多。大屏幕尺寸的手机在游戏、办公、视频等应用上都会占有一定优势。

  应用商店

  应用商店方面,现在的Android电子市场可真够乱的,从里面下载一些热门应用,通知栏就会不停的弹出各种各样的广告,而普通用户根本就无法识别这些广告是从哪个应用里出来的,只能在电子市场中安装一些安全软件进行检测和删除。

  国内很多国内的Android应用商店的运营也不正规,有些甚至从谷歌官方Andorid市场下载了一些热门应用,然后将其重新包装,嵌入自己的广告代码,通过通知的方式发布广告,隐蔽性很强,有些甚至偷偷地在用户手机上进行恶意吸费,形成黑色利益链。

  应用质量

  普遍认为,Android平台上低质量的应用数量庞大,甚至存在不少恶意应用,对于中国的大量第三方应用商店,这种情况更甚。

  iPhone上的应用数量虽然不如Android,但应用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极少出现恶意应用,苹果在应用商店的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开发商的应用有损害用户利益的功能,通常会被苹果下架。

  游戏应用

  虽然近两年Android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大有超越iPhone之势,但Android平台在游戏领域还是远远落后于iPhone。这一点无论是商业游戏厂商还是在个人开发者方面都有体现。

  商业游戏方面,现在Android平台上能拿得出手的大作,无一不是去年甚至是前年iPhone平台上的游戏移植过来。由于Android用户普遍倾向于免费应用,因此游戏开发商很难在这个平台上盈利,这也是为什么大的智能手机游戏开发商都是先开发iPhone版本的游戏,等成本回收了利润差不多了的时候才会抽点闲功夫移植给Android平台。很少有什么大厂商会冒险直接开发Android平台的大作产品。

  应用稳定性

  Android上的应用程序稳定性普遍低于iPhone,同一个应用在Android平台上更易于崩溃,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软硬件平台的不统一给开发者设置了障碍。众所周知,Android平台系统版本多,硬件规格多,产品又多又杂,软件开发商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比如不同版本系统功能上的兼顾性,比如不同硬件架构上的兼容性等等,而且不可能在所有平台上测试其应用程序。而iPhone的硬件平台仅有有限的几个,系统与硬件基本是统一的,开发商只需要测试几个平台即可。

  系统升级

  如果不越狱的话,iPhone用户的系统升级非常简单,使用其内部的OTA可以方便快速的进行傻瓜式的升级,而Android手机在升级方面则良莠不齐,一些大厂商的手机尚可和谷歌官方同步更新,一些小厂商则干脆不提供后续升级操作,这也使得该手机的生命周期被人为缩短。

  总而言之,尽管在新品的推出节奏上苹果已经开始落后,iPhone目前依旧是用户体验最好的一款手机,它的系统稳定性、操作流畅度依旧好于绝大部分Android手机。虽然iPhone的价格较高,但稳定的升级使其生命周期得到了不少延续。

2013年2月28日星期四

Google Play台湾商店恢复付费下载

  Google Play商店终于再次开放台湾用户购买付费App,2011年Google因“Android收费应用七日退款期”与台北市政府法规会起争议,并因此关闭Google Play对台湾区的付费软件服务。

  之后,台湾数码开发联盟声明,认为台湾消保法规定主要着眼于实体商品,未顾及数码商品特性。相关规定将造成台湾数码属性业者风险大增,面临营运困难。

  台北市政府日前让步,表示在权衡考察消费者最大利益下,决定不再上诉,27日起在台湾地区GooglePlay商店中已开放付费软件下载。

  Google总部发表声明指出,即日起,台湾Android使用者可再度透过Google Play购买付费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