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星期五

搜索引擎的Robots规则

  robots.txt是一种存放于网站根目录下的文本文件,用于告诉搜索引擎的爬虫(spider),此网站中的哪些内容是不应被搜索引擎的索引,哪些是可以被索引。通常认为,robots.txt文件用来搜索引擎对目标网页的抓取。

  robots.txt协议并不是一个规范,而只是约定俗成的,通常搜索引擎会识别这个文件,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对于Google来说,使用robots也未必能阻止Google将网址编入索引,如果有其他网站链接到该网页的话,Google依然有可能会对其进行索引。按照Google的说法,要想彻底阻止网页的内容在Google网页索引中(即使有其他网站链接到该网页)出现,需要使用noindex元标记或x-robots-tag。例如将下面的一行加入到网页的header部分。

  <meta name="googlebot" content="noindex">

  如果Google看到某一页上有noindex的元标记,就会将此页从Google的搜索结果中完全丢弃,而不管是否还有其他页链接到此页。

搜索引擎的Robots规则

  对于百度来说,情况和Google类似,如果有其他网站链接目标网页,也有可能会被百度收录,从百度的说明页面上看,百度并不支持像Google那样通过noindex完全将网页从索引上删除,只支持使用noarchive元标记来禁止百度显示网页快照。具体的语句如下。

  <meta name="Baiduspider" content="noarchive">

  上面这个标记只是禁止百度显示该网页的快照,百度会继续为网页建索引,并在搜索结果中显示网页摘要。

2012年8月30日星期四

浅析苹果三星专利战

  10.5亿美元,这次判决够三星喝一壶的了,整个Android生态圈此时都在苹果公司的专利大棒下颤抖。五年前那场精彩绝伦的iPhone发布会上,乔布斯向世人宣布:“苹果重新发明手机。”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注意到了他那狡黠的一笑:“当然,我们申请了两百多项专利来保护这部至少领先五年的手机。”

  登上当时《时代周刊》封面的iPhone果然给业界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革命。乔布斯在发布会上嘲笑了所有智能手机的实体键盘,说它们或者不智能、或者不易用。彼时的触屏手机还停留在用笔(或者指甲)笨重地在电阻屏上划来划去的诺基亚的时代。iPhone告诉人们原来多点触控技术可以让手指滑动成为最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实体键盘完全是多余;iPhone告诉人们智能手机可以智能又易用。尽管有时候它信号不太好,但还是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为了这款重新定义智能机的手机,苹果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也未雨绸缪地建立起了专利防火墙。这次,三星就狠狠地撞在了这堵墙上。

浅析苹果三星专利战

三星手机iPhone出现前与iPhone出现后对比

  这幅图片大概能告诉我们iPhone对业界的影响。当然,大屏幕无键盘智能机仅仅是像苹果而已,苹果必须拿出切实的证据来证明竞争对手的侵权。此次专利大战,苹果认为三星侵犯了其三项功能型专利和四项外观专利,打出了一副寓意颇深的组合拳。三项功能型专利分别是:卷轴滑动到底的回弹动作专利、单指卷动和两指缩放专利、点触放大专利。这三项专利直指Android系统,等同于向谷歌开炮。而四个外观专利分别又涵盖了iPhone典型的圆角和Home键设计,iPhone简洁的边框、喇叭口布局设计,iOS的网格型图示和iPad的薄边框、圆角设计。这四项外观专利又警告了所有投入谷歌怀抱的手机厂商。笔者认为前三项专利都与苹果研发的多点触控技术息息相关,如果该专利有效,三星确确实实侵权。毕竟,在苹果之前没有公司推出过这种多点触控的操作技术,是苹果公司卓越的想象力和技术能力使得人们可以用手指精确、简洁地操控手机。而外观专利则比较难以鉴别,毕竟还没有一款三星手机跟iPhone一样,直接违背这四项外观专利;但对平板电脑而言,Galaxy Tab跟iPad实在太像了,以至于三星的律师不能在三米外区分出两者。这套组合拳使得三星自己都知道败局已定,只是赔多少的问题了。三星的证人迈克尔·瓦格纳出庭作证时说:“苹果在计算利润流失的时候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三星在抄袭iPhone和iPad的设计或侵犯苹果其他专利的产品方面所得的利润实际上仅有5.2亿美元,远没有苹果计算的20多亿美元那么多。”

  尽管三星对判决提出了上诉,并不认可此次判决。但这次专利大战,三星败局已定,并且给整个Android阵营都敲响了警钟。所有Android手机都是触屏手机,而有关多点触控技术的发明专利可以横扫所有Android手机与平板厂商。如果让Android回归到Android2.0之前的单点触控时代的话,估计会被所有用户抛弃。辛辛苦苦四五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除此之外,Android阵营的外观设计也会努力避开苹果的那四项专利。这也会使得开发设计的投入增加,减弱Android手机的价格优势。

  不过,这也算是给Android阵营的一个激励:努力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而非iPhone第二。正如网友路平所说:“那些不喜欢iPhone的人,你们才应该感谢apple!如果不是因为apple的专利诉讼,你们喜欢的android手机就会变成你们讨厌的iPhone的样子。”

  来源:tonyisgreat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

百度大战360

  据报道,百度在8月28日晚间对360搜索业务展开反制,用户通过360综合搜索访问百度知道、百科、贴吧等服务时,将会强行跳转至百度首页。这也是360本月中旬发力搜索服务以来,百度首次展开相应的反制行动。

  经过测试,用户使用Firefox、360浏览器以及IE浏览器,通过360综合搜索访问百度知道、百科、贴吧等服务时,将会强行跳转至百度首页,以劣化搜索体验,而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则未受到影响,依旧可以打开原始网页。

  360也迅速进行了防御,针对使用Firefox、360浏览器以及IE浏览器的用户,访问百度相关页面,直接转到了网页快照界面,以防止被引到百度首页。不过,这种操作不免也会使得搜索体验下降。

百度大战360

  百度为什么要反制360呢?

  其一,360搜索推出后,增长速度惊人,据多家网站最新发布的流量数据,360搜索引擎从8月16日推出测试之后,360搜索引擎已经快速超越搜狗、谷歌和腾讯搜搜,就测试流量而言,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百度的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据分析,这些流量绝大部分来自网址导航和浏览器捆绑。

  其二,使用Google Chrome的大多为资深互联网用户,如果影响了这些用户的搜索,可能会带来负面口碑,因此这次百度反制只针对IE、Firefox和360浏览器的用户。

  其三,360搜索的推出直接威胁到了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竞价推广广告,360搜索目前没有任何广告,而百度搜索却有大量广告,因此难免会遭到百度的反击,不过,如果360没有直接抓取百度的搜索结果的话,各个搜索引擎之间就应该公平竞争,以最好的搜索体验来赢得用户,而不是通过已有的资源来劣化竞争对手的搜索体验。

  360搜索目前没有任何广告,而百度搜索却有大量广告,不过,360搜索未来也有可能在右侧投放广告,否则这种商业模式难以维系,毕竟商业公司不会耗费大量资源免费为用户提供服务。

2012年8月28日星期二

低预算SEM账户投放思路

  好几个看我博客的朋友,交流的时候都提到百度推广的低预算账户应该怎么投放。这个问题貌似也比较普遍,毕竟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实力全天候不限预算投放,而且还能保持合理的ROI,不然老板有钱也不会给你烧呀,对吧。这几天呢也比较忙,没怎么思考这个问题,今天突然看到笔者之前写的博文提要,顺口说几句。

  首先作为semer,无论是管理什么样的账户,目标一定要清楚,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低预算账户也是如此。

  其次,弄明白为什么要限制投放预算。是因为之前投放的ROI不合理?还是公司资金原因?抑或是公司对sem这块只是试水,并没有计划花大心思去做这个渠道。或者,Boss给SEM的定位就是想在搜索引擎上给公司的业务做一个入口,投投品牌词而已。具体问题,都要具体去分析。

  1、之前投放的ROI不合理,因此公司限制了投放预算。这个比较常见,优化思路也十分简单。在笔者看来,只要账户和业务有一定的数据积累,做ROI比做销售总量更容易。这种情况只要控制消费大、转化低的关键词的投入,增加转化效果好的关键词的投放即可。控制关键词预算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降低出价,还有匹配方式(精确匹配出价相对高、短语匹配相对低)、分时间段和地域投放、合理添加否定关键词等。

  2、公司对SEM不太了解,只是简单的试水,所以预算有限,需要限制投放预算。这个没什么好讲的,好好干活吧,把业绩做起来,公司会重视这个渠道的。记得笔者刚做项目的时候,第一个月消费才一万元,想想如今每天烧小十万,真是唏嘘不已。公司要的只是结果,你需要给Boss看的,是利润,是销售额,是ROI,是增长,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的报表。有希望,就有支持。

  3、一个品牌在搜索引擎上的入口。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很多公司没有专门的SEM部门,或者部门人数比较少,经验也不是很丰富,难以控制优化大型账户,以及投放之后的ROI,故而采取很妥帖的投放方式。众所周知,品牌词在SEM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这种低预算账户的ROI肯定会非常高,作为SEMER的你,多申请费用吧!多利用各种渠道以及搜索词报告去有效拓展品牌关键词吧!如果你有信心,可向公司主动请缨,增加sem的投放关键词和预算。

  低预算账户的投放思路,核心就是要能控制ROI。在ROI合理的情况下,没有公司和Boss还会去限制投放预算。在操作思路上,主要多用精确匹配,效果好的关键词再开短语,配合否定关键词和搜索词报告,同时充分利用时间段投放和地域投放。其他的投放手法就跟普通账户差不多了。如果你的账户现在也限制预算,可留言说明你的情况,大家一起交流。

  古人曾经云过:预算太低没问题,成功与否在于你;投放关键在控制,时间地域要活用;精确先行再短语,否定节奏要跟上;待到业绩光荣日,莫笑他人眼界低。最后祝大家管理的账户每天都能烧钱过十万。

  来源:曾鹏辉SEM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8月27日星期一

iOS与Android开发者谁挣的多

  最近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的一篇调查文章,Android的开发者所获得的收益仅占苹果iOS的开发者所获收益的7%。这篇文章的前提是开发者显然会去赚钱多的平台,因此Android想吸引更多的开发者仍需继续努力。这篇文章让我思索了半天……它说的是事实吗?如果是的话,用我公司广告服务的那些开发者又是谁?

  你仔细研究这篇统计数据会很有趣。

  第一,7%的数字是根据应用销售所得的收益而统计出来的,因此这里面不包括广告的收益。第二,这篇文章所用的数据来自于苹果App store 自诞生以来总共的收益,这明显要比Android 多。

  一些其他的统计数据让这个问题更加困惑:

  根据Inneractive的调查显示,iOS上的点击率(CTR)是Android上的两倍多,但是每千人成本(eCPM)却只比Android高30%。这显示出Android的开发者可以从用户每次点击上获得更多的收益。结合另一个最近的统计看,Android能产生iOS两倍的广告曝光数,在广告收益上Android可以让你赚的更多。

  因此,或许我们需要一个考虑更全面的统计方法,来比较两个平台上开发者的收益。

  苹果打造的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环境。他们严格控制着应用商店并且对在他们地盘外产生的收益手段虎视眈眈。广告收益是苹果封闭环境内的主要漏洞。显而易见的是他们不能堵上这个漏洞。从苹果目前的心态上看,他们想通过iAds在该漏洞中插上一手,苹果感兴趣的是控制住这块巨大的肥水不会往外流。

  而在另一方面你还有Android。它开源,生态环境开放,市场也开放。而把这些都融合起来还是Google,这家Android平台的开发者本身也是一家广告公司。难道Google会不想确保广告收益的口子尽可能的扩大吗?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货币化的趋势。所有下载的应用中几乎90%都是免费的,并且没有应用内货币化。事实上,根据Distimo截至七月的数据显示,一年里热门付费游戏的增长仅为7%,而热门免费应用的增长为34%。苹果收益中来自于收费应用的贡献在减缓,事实上苹果72%的收益来自于仅占4%的应有内购买模式(注意,应用内购买在三月份才引进Android上)。

  随着苹果继续限制他们地盘之外的收益手段,而智能机(价格越来越便宜)的数量正持续的增长,因此不喜欢付费购买应用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苹果应用的货币化增长将面临一个停滞阶段。相反,Android的开放环境,以及开发者可以在其上使用额外广告的手段,这或许意味着Android上的开发者会赚的更多。

  来源:雷锋网投稿,via CocoaChina

智能电视的五个疑问

  前几天陪朋友去买电视,销售员指着众多的“智能电视”解说了半天,还用了一分钟在浏览器上艰难地输入了 Youtube 的地址。朋友在销售的指导下,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智能电视的“智能”,要求的不是电视,而是用户。

  这让我想起罗技的谷歌电视机顶盒 Revue。有好事者听到退货量超过出货量的新闻, 放言“设计要有多烂才这么多人退货”,找我一起去试用,问题变成“销售要有多好才可以卖这么多”。

  我们这个做智能电视的团队没销售员,叫这些技术宅男情何以堪啊?不过技术宅男们的优势是能理性看到浮相背后的本质,所以在此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拿来和大家分享。

  一、电视将死,没人看电视了

  这个是一个基本的判断问题。粗略看上去,在众多新的互动娱乐的围剿下,答案必然是电视的末路。艾瑞咨询不久前的研究数据是说北京的电视开机率在过去三年间从70%降到30%,或者说照这个速度三年之后就没有人看电视了。时间并不站在电视生态圈的这边。

  多年前以 Skype 为代表的 VoIP 服务兴起的时候,也有人说电话要完蛋了,也有人说最终可能会像收音机一样,沦为路上偶尔用到的设备。结果不用多解释了。电话当时的困境,不是电脑有多强大,而是电话本身有多难用。如果电视也来一场像 iPhone 一样的革命,终于能用、好用,有合适的内容和交互娱乐,这个产业和生态圈会怎么样?

  2010年5月1日出版的《经济学人》的特别报道《Changing the Channel》就报道,美国家庭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超过在其它设备的总和。而群邑最近的报告也预计,2011年电视广告市场会占据整个市场的近六成。

  如果认为电视将死,那么基本是只看到了眼前;没看到未来,也没学到过去。

  二、电视的创新到头了,智能电视没什么新功能

  这是最近常听到的论调:视频点播,有些电视已经有了;视频通话,有些电视也有了;社交服务,有些电视也有了……还有什么你能想到的功能电视上没有的?

  嗯,这种论调放在五年前,苹果的团队听到的是:邮件地址本,有些手机已经有了;视频通话照相,有些手机也有了;移动办公移动电影娱乐,有些手机都有了……嗯,地图 GPS 什么的,哎,还有什么iPhone 的功能现在的手机做不到的?

  光电视屏幕的尺寸这一点,就是别的设备无法替代的。电视可以一家人看,电脑显示器可以两三个人挤,手机屏幕就只能容下一个头了。

  乔爷不相信手机的创新到头了,我们也不相信电视的创新到头了。功能取胜的想法,适合做那种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做不好的山寨机。智能手机有什么功能要问用户,没有什么功能才要问厂商;智能电视也是一样。

  三、苹果会再次引领潮流,乔爷“突破了它”

  业界从热卖的《乔布斯传》看到一个重要的段落就是“我们突破了它(电视)”,于是集体陷入恐慌状态,生怕变成电视时代的诺基亚。话说乔老爷到死都挂记着的这块屏幕,恐怕算是他的产品中不多遗憾了。和其他颠覆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比起来,Apple TV 只能称作一个爱好,虽然谁都看得出这个爱好背后的野心有多大。

  当然这不能怪帮主不英明神武。苹果能颠覆的,都是它很弱的产业,而媒体其实是苹果很强的一块,iTunes Store 不是北美市场头把交椅吗?乔老爷寄于厚望的,也是 Siri + iTunes 组合。这个“突破”,我实在很难看好,语音界面能适合客厅环境吗?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否定的;我们对 Kinect 适合操控的判断也是否定的,已经得到证实——大屏幕交互的瓶颈,从来都是人而不是技术——你愿意说了一天话,累得要死躺在沙发上,还要和电视机说话?或者举着两只手傻子一样地不停地动。

  当然,我们如果苹果真的有突破,不但对消费者是好消息,对我们这样的开发团队也是好消息——没有 iPhone,哪来的 Android?

  四、Android TV 是合适的智能电视平台

  是的,Android 是不错的移动平台,不过放到电视上……

  这令我想起了Windows 被放在手机里面的兄弟 Windows Mobile。是的,为了移动平台还特意改了名。当时我看到被隐藏的鼠标就疑惑了,看到文件管理器里面的目录结构就解惑了。工程师主导的这样做,“简单粗暴直接”是没问题的,“有效”就要打问号了;不用打问号的是,这些用 Android 平台的电视商要么没有想象力,要么懒得可以,要么两者皆有。

  移动环境体验是碎片式的,为此而设计的移动操作系统怎么能提供客厅环境需要的沉浸式交互的社交环境呢?就好像 Windows 为了处理繁多繁重繁杂的任务而设计,微软两年前终于觉悟,于是移动系统推倒重来,当然,为了 Windows 还特意改了名……

  卡车可以载客,不代表是合适的客车。

  五、手机或者平板可以用作交互设备

  必然可以,而且Apple Remote, IntoNow 一类的产品都证明可以。

  能用不代表好用。真正用过手机触摸屏控制电脑或者电视的朋友就明白,在一块屏幕上控制另外一块屏幕只是看起里很酷的一件事。实际使用中,用户视线不断地在两块屏幕之间来回切换,而触屏控制界面的多变使得用户更加疲劳。这不是个好方法。

  这是市面上暂时最好的方法,因为电视无法交互,所以用户必须求助于其他设备。这令我想到电话还不智能以前,商务精英口袋里的PDA。现在还是“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吗?我们能解决根本问题,直接和电视交互吗?

  来源:雷锋网投稿,原文链接。本文作者为雷锋网特约撰稿人,香港翱瑞众科有限公司董事汪智沛,翱瑞众科是一家香港科技大学创业企业,从事的领域是智能电视。作者对当下智能电视的现状,从用户以及产业的角度做出五点剖析,如果有读者想和作者继续探讨智能电视相关的话题,可以在新浪微博@汪智沛。

“促销”与“抢购”―网购时代的悲剧

  曾经,网购是一种流行,因为新鲜;后来,网购是一种常态,因为方便;现在,网购是一种投机,因为便宜。从前,促销是可遇而不可求,现在,促销无处不在,“一元秒杀”、“一折起售”、“0元邮费”……小到香哈网的一份外卖、大到淘宝的百万级别墅抵价券,没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只要你的鼠标点的足够快,“便宜”就是你的了。

  “双十二”当天,淘宝“全民疯抢”零点准时开幕后,短短1分钟内,就有270万用户涌入网站。10分钟内,商品成交数就达到51万笔,支付宝交易额突破1亿元。

  除了淘宝“造节”促销外,其他电商的促销手段也毫不含糊,12月12日,F团推出了3款超低折扣商品,其中0.5元/听的可乐更誓言要超越淘宝创造的单品最高销量34万件的纪录;QQ网购则推出“满199送300”的全站大促销……而且,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元旦,电商的促销力度将会有增无减。至此,网购已经进入了电商“促销”与用户“抢购”的时代。

  电商:造节促销—“有钱”

  如今的电商们不可谓不“有钱”,为了抢用户、提高销售额,建物流、打广告、搞促销等等不遗余力。亏损?那又怎样,投资人有的是钱。数据显示,仅在今年上半年,国内电子商务领域(不包括团购)已披露的投融资就有44起,总额超过20亿美元。

  面对赔本赚吆喝的电商困境,众人群呼:寒冬来了,焦虑的投资者们已经坐立不安了,电商该冷静下来练练“内功”了。然而,暂时的资本投入却像兴奋剂,让拿到钱的电商企业们更加疯狂的跑马圈地,全然忘却了精耕细作。也难怪有人讲,“惊喜的发现又有中国式的盈利模式创新:主营业务都不赚钱,但以赚不同轮次的VC/PE的钱为主。”

  用户:疯狂抢购—“便宜”

  接连不断的电商促销节让人应接不暇,极大地满足了国人“爱占便宜”的心理,不少人甚至因此患上了“网购依赖症”。“每天上网,会不由自主地浏览购物网站”, “几天不网购,就觉得缺点什么”,“经常去淘打折货,买一些零碎的、不需要的东西"……不少人的生活已经被网购绑架。一项针对近3000人的在线调查显示,71.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网购依赖",其中25.6%的人感觉自己有"比较严重"或"很严重"的"网购瘾",45.5%的人表示"有一点上瘾".

  然而,面对用户的疯狂抢购,电商的运营、服务能力显然已经透支,价格欺诈、物流慢、售后难、服务差甚至卖假货等等状况层出不穷。当当网甚至连续玩起了“错价门”,1元的阿迪鞋、110元的三星手机、0.1元的洁面乳,你敢买吗?买得到吗?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促销不仅没有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实惠,反而给用户徒增许多烦恼,甚至让一些用户打起了官司。

  不难看出,“促销”与“抢购”的网购时代对电商和用户都是伤身又伤心,不仅把电商行业拖入恶性竞争的泥潭,也没能给用户带来商品质量和服务上的保障。为了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商家和用户都应该冷静一点,理性一点。

  来源:速途网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