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星期五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互联网“鬼城”,指“基础设施”完备,但无人入驻、或者用户活跃度极低的社区。他们曾经是活跃社区,但创业一旦进入维持态,就难了。

   全球最声名显赫的互联网“鬼城”是哪个?

  可能要数Google+。2012年2月,数据调研公司comScore曾公布一组数据,称Google+ 用户平均只在站点上停留3.3分钟,远低于Facebook 的7.5个小时。

  前两天,国外媒体曾有消息报道,说某美国互联网大腕称Twitter在“鬼城化”,其依据在于Twitter用户获得了过量信息,不会再关注更多人。笔者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之语。

  除了Google+,让我们来告诉这个大腕,真正的“鬼城”是什么样……

  1.街旁网

  2009年3月美国LBS(Location-Based Service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网站Foursquare上线并在短期内迅速走红成为热门火爆应用,国内也随之兴起了一股LBS热,大批Foursquare的中国模仿者涌现,街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截止2012年5月,街旁用户数号称已经突300万,累计签到次数为5000万次,上传约820万张照片。

  听起来是很庞大的数字,哈?但做一个横向比较就可看出街旁用户活跃度很低。

  街旁网平均每个用户累计签到16.7次,而Foursquare的人均签到次数为100次。街旁近日公布用户累计上传照片 820万张,人均2.74张,而foursquare在应用里增添了照片上传功能后,只用了三周时间用户就上传了100万张照片。

  这里没有要求街旁与签到祖师爷Foursquare看齐的意思,只是让读者有个概念。

  再来看街旁网的商业效果。曾和街旁合作的广告代理公司向《环球企业家》披露了一组数据:

以某服装品牌签到活动为例,街旁与该品牌合作的总期限为28天(两个半月中的周末和节假日),活动范围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四城市,主办方的诉求是:连续到店8次签到即可获得徽章一枚,顾客凭获得的徽章购买新品可享8折优惠。而根据四个城市的统计显示,在这个长达近30天的活动中,参与人数不到4000人,累计签到约30000次。实际徽章发放数量约2100个,而最终到达商户的实际徽章使用数量仅为22个。在另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啤酒品牌活动推广中,主办方甚至拿出3台苹果手机作为大奖,而最终参与活动的人数仅有12000人,签到次数约65000次。这对于街旁宣传的上百万活跃用户量来讲,实际参与人数尚不足1%。

  虽然街旁是个移动应用,但用户在其网站上停留时长处于持续下降的现状也能看出它“鬼城化”的迹象。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鬼城化”原因:

  1、用户签到的驱动力不够。街旁等网站一直没有回答好的一个问题是:签到对用户有什么价值?

  2、Foursquare在美国理想的商业模式是:品牌广告(媒体)加上本地商家返利付费,即LBS类签到的盈利模式核心是在于“到”而非“签”。街旁当然希望攒到足够的用户量后,可以像Foursquare那样去扩充针对用户的功能与服务,从而解决用户驱动力的问题。但这又陷入鸡与蛋的问题。

  3、当其他携巨大用户量的大众点评、微信、微博客户端,把LBS作为“标配”功能加入,街旁这样单纯的LBS,更难有立足之地了。 

  怎么整?

  据说,街旁正在往移动社交方向发力。但微信、陌陌等功能明确的移动社交应用在前,街旁能追得上吗?

  评论人和菜头有云:“任何不能方便用户约炮的LBS应用都是耍流氓。” 

  2.开心网:

  2008年,新浪研发中心主管程炳皓带着300万元离职创立了社交网站开心网。在短短几个月内开心网便吸纳了近5000万注册用户,日均新增用户20万,偷菜、抢车位等网页游戏更是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文化在全中国的网民中迅速流传,开心网的流量也一举跻身中国前十。相较于用户局限于学生群体的人人网来说,白领用户群占主导地位的开心网被认为更像是中国的Facebook。

  好的时机,好的概念、庞大的优质用户群以及风险投资的追捧,这样一家完美开始的创业公司如今却……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笔者三天两头都在收到开心网如“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召唤邮件:“Hi, XX,你有段时间没来开心网了。你的朋友XXX上传了新照片,去看看吧……” 

  Alexa数据显示,自2010年2月开心网推出“开心餐厅”游戏带来最后一次流量高峰之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其用户量每日跌去约70%。而在最近,开心网的页面访问量下跌高达38.74%。

  以下是开心网用户近六个月的浏览页面量及网站停留时长。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鬼城化”原因:

  1、微博的兴起无可阻拦地分流了用户;

  2、在用户已经厌倦网页游戏后开心网没有推出更新的产品来优化用户体验,过分看重应用而忽视了用户关系沉淀;

  3、另外广受诟病的一点是封闭,在发展最好的时候过于强调用户体验而拒绝第三方的接入,不开放让开心网错过了发展平台的最佳时机。

  怎么整?

  2012年3月底开心网推出类Pinterest产品开心集品,瞄准读图概念;在移动互联网上也推出了一款仿Path照片分享应用“美刻”,赶私密社交大潮。但这种跟风似乎也在表明决策层的摇摆与草率,开心网已丢掉自己的“初心”,想不好往哪个方向发展。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开心团购:扩张-招人-裁人-收缩。

  3. 若邻网

  “每天我都会收到商务社交网站的电子邮件,提醒我去‘互动一下’。这并不奇怪,我几乎注册了国内大多数主流的商务社交网站。可是,我收到这样的邮件时,总是很纠结:不打开吧,担心错过什么东西,一旦打开了,大多数都是垃圾信息——它们提供的有价值的东西太少了。”

  在普通中国用户眼中商务社交网站已经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创建于2004年的若邻网几经转型,到现在也免不了类似的尴尬境地。

  若邻网早期的宣传口径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商务社交网,模仿对象是商务SNS的鼻祖LinkedIn,一个“不用打电话、找话题、送礼拜访就能与别人搭茬”的商务社交网站。

  但这几年国内商务社交网站发展都不算顺利,人人自诩中国的LinkedIn都未得到公众认同,也没找到恰当的盈利模式,若邻网的slogan已经从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的核心改为“最大的职场社交招聘网”。

    

  若邻网的用户浏览页面与用户停留时长分别呈现这样的趋势……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而在其网站上,一系列著名的公司的粉丝量,不过是以下这个级别……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中国一系列类LinkedIn网站鬼城化原因:

  首先是网站的贪大求全,不分行业不分群体全人脉拓展,为网站自身营销目的服务而非用户职业发展服务,用户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营销工具;

  其次过分地鼓励用户人脉扩展,对高端用户形成骚扰,导致职业社交的基础被破坏,用户对网站缺乏信任;

  最后都把招聘、找工作当成了用户社交动力,用户需求缺乏持续性,这几乎是条绝路。 

  除了以上三家,你一定能往中国互联网的“鬼城”名单中,轻松地再添加几个进来,包括那几个二线微博……

  是呀,互联网浪潮总是一拨一拨,矗立在网上的鬼城,总有不少。笔者抛出这个概念,并不是要去嘲讽那些其实很不容易的创业团队,只想提醒:不以用户价值与体验为中心、简单追逐概念的创业基本不靠谱,以动辄几百万用户量来忽悠大伙儿的事儿更是要不得;创业与商业一旦进入维持状态,就挺难了。

  与其困守“鬼城”,不如冲出城外……

  来源:虎嗅网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妙用

  最近在读《影响力》这本书,受到了诸多“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启发,由于职业兴趣的原因自然就将其延伸到了网站运营的应用中。同期在群里也和一些圈内朋友探讨过“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应用”话题,反响相当热烈。在此,做个较深入的阶段研究总结。

  其实,网站运营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用户心理的运营,如:“从众心理”、“对比心理”、“占便宜心理”等,都是网站运营者最喜欢利用的“人性弱点”,特别是电商类网站,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接下来一一举例说明:

  1.从众心理

  从众俗称:“随大流”,即: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网站运营中被最常利用的社会心理学就是:从众心理。如:“产品热销排行”、“购买此商品的顾客还查看(购买)过”等网站模块设计,就是瞄准的 “从众心理”,即社会认同,在“凡客”、“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商网站中能够找到很多例证,如下:

  热销排行榜:

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妙用

   

    相关购买:

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妙用 

   

   2.对比心理

  对比心理在网站运营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手段,如:在对商品进行促销时,商家往往在刊登折扣价的时候会同时显示商品原价,这种显而易见的价格差对比,对消费者的冲击很大,促销效果十分显著。

 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妙用

   还有就是在购物结算过程中的应用。当你购买了价值几千元的电脑后,在订单提交结算过程中,网站常常会附带推荐你购买“电脑包、鼠标”等配件,相比于几千元,对这种几十元,一百多元的物品,你就会觉得很便宜,也就容易被引导一并购买。例证如下:  

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妙用 

   3.占便宜心理

  网站运营中还有一个商家利用最多的心理学,即“占便宜心理”,最典型的招数有:产品试用,返利,打折等。商家通过这些最常用且简单招数,能够达到各种不同的营销目的:  

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妙用  

  Ø  试用可以让商家的产品直达用户,并有机会获得口碑;

  Ø  返利则能够达到让用户消费更多次的目的;

  Ø  而打折则能够促使用户购买更多可能并不需要的东西。   

  4.物依稀为贵

  物以稀为贵常用的营销手法就是“限量出售”、“限时供应”。

  对此最优发言权的当属那些服装服饰的奢侈品牌了,如Lv、Gucci等,每年都会发售一些限量版产品,将消费者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另外的例子就是最近两年最为风光的苹果,更是将“物以稀为贵”心理学应用,发挥到了极致。互联网领域最为典型的例子则是:团购网站。

 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妙用  

  对于“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应用”话题今天暂时讨论到这里,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学习还在继续,以后还会接着总结和分享,同时也欢迎各位朋友补充。  

  来源:张光明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SMO社会化媒体营销与优化

  SMO就是社交化媒体营销优化,是通过社会化媒体、在线组织及社区网站获得公共传播的一整套方法。SMO的方法包括添加RSS订阅、“Digg This”顶上去、博客写作及非合作形式的第三方社区功能(如:Flickr图片幻灯片、YouTube的视频分享)。社会化媒体优化是网络营销的一种形式。

  其实很多站长早就在进行SMO营销优化了,只是自己也不清楚这就是SMO了。所谓社会化媒体优化就是利用各种社交网站和工具来忽悠一帮网民帮你推广网站。与之前的SEO相比,就是一个对人、一个对机器。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在告诉你:别忽悠机器了,把人忽悠住才是王道。

  SEO与SMO的区别

  SEO是把网站URL链接弄到搜索引擎在通过优化把结果靠前。

  SMO是利用内容把你的URL让别人帮你推出去。

  当然SEO与SMO不仅仅是这些,但两者集中反应的现象于此。当然如果能唬住人,URL可以被他、他的朋友、他朋友的朋友分享出去,仔细想想,这不是就“口碑营销”吗?而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提供一条有价值的内容。SMO对那些天天哭穷,上班开着A6的人来说弥足珍贵。

SMO社会化媒体营销与优化

(很有用的一张图)

  SMO营销的劣势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各种口碑营销中都是常出现的。就拿小胡博客身边的事为例,其中:某IDC又抽了、某网站被攻击、百度数据库又出问题了,这类文章最容易获得社会化媒体传播,尤其是微博、SNS、论坛这类社交媒体,这类事件几乎达到了一夜之间传遍天下的地步。例外:也有人也喜欢用适当的坏口碑来制造一点新闻,从而引起一些关注和流量。

  SMO适合人群

  1、在社交网站中有一定的粉丝和朋友,粉丝都没有,无法产生点击,在那里自言自语,就像孤岛一样,流量也得不到呀。

  2、如新站营销一般具有个性、幽默、触及生活的效果比较明显,”臭事百科“就是很好的案例。

  社会化媒体到底优化啥

  一、网站内部优化

  目前有很多社交化优化工具可以利用来做内部优化,通过内部优化提升内容的交互式推广从而提升网站PV。

  二、网站外部优化

  通过工具或手动分享类容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站让别人通过社交网站认识了解你的网站。

  社交化媒体常用工具

  内部优化工具:

  1、友荐:通过简洁的JS代码智能推荐访客类似的文章。

  2、友言:社交评论留言工具,一键同步评论留言信息到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薄、QQ空间、等。

  外部优化工具:

  百度分享:通过分享按钮将某篇文章或某个页面分享到各种社交媒体。

  社交化媒体优化注意事项

  一、完善资料

  一旦有人对你感兴趣,在人人网点开你的资料一看:就一个ID,啥也没有。别人就该想,这丫不是人妖就是马甲。完善资料,最起码要告诉用户你是谁。

  二、要有几条正儿八经的内容

  拿微博来说,一个账号里满屏的URL链接,一看就知道太业余。同样的,一个站长的微博里满屏都是爱情语录,也不靠谱。多发点正儿八经的内容,少发点广告,时间久了就该有人推荐了。

  三、起码要有几个粉丝

  没有好友的帐号,即使发了链接也没用啊。Google和百度又搜不到,bing和微博搜索即使能搜到,但有多少人用呢?一个社会化网站帐号,最起码要有几个粉丝、或者几个好友,而且这帮人必须是“活的”。

  来源:小胡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Windows发展历程和展望

  近日,微软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将会在其最新版本操作系统 Windows 8 中取消 Aero 玻璃窗口特效,但是保留其它 Aero 视觉体验,例如 Aero 桌面透视、Aero 晃动等等。

  对此,有的网友表示支持,认为 Aero 玻璃窗口特效华而不实,而且减少电池续航时间,影响电脑运行效率,还与 Metro 界面格格不入;其它网友则是表示反对,认为 Aero 玻璃窗口特效能够提升使用体验,而且界面设计自然美观,不像 Metro 界面那样呆板。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 Windows 及其用户界面的发展过程,与你共同展望 Windows 8 的美好前景。

  一、回顾

  1985 年,微软发布 Windows 1.0,借助这款不太成熟的图形操作系统,用户可以使用鼠标完成任务,而无需键入 MS?DOS 命令。这一版本附带了若干个应用程序,例如 MS?DOS 文件管理、画图、Windows 编写器、记事本、计算器、日历、时钟、翻转棋,有些程序至今仍然存在。

回顾 Windows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美好前景

  那时的 Windows 用户界面已经拥有图标、滚动条、对话框、下拉菜单等元素,不过当时鼠标并不流行,常被认为效率低下、操作繁琐、难以使用,更多的是使用键盘。两年之后,微软发布了改进后的 Windows 2.0,这个版本可以重叠窗口、控制屏幕布局并支持键盘快捷键,第一次出现了控制面板,速度变得更快,系统也变得更可靠和易用。

  1990 年,微软发布 Windows 3.0,支持 Intel 386 处理器、虚拟设备驱动以及提供更好的内存管理技术,首次出现了程序管理器、文件管理器和打印管理器等重要程序和纸牌、扫雷、红心大战等经典游戏。

回顾 Windows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美好前景

  这版系统支持虚拟内存以及 16 色的高级图形效果,图标也是经过重新设计,使得视觉图形效果大大提升,另外鼠标开始逐渐普及。用户普遍使用 Alt + Tab 进行程序切换。

  此后微软发布 Windows 3.1(提供多媒体的支持)、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提供了对工作组和域的支持)和 Windows 3.2(只有简体中文),这些努力让 Windows 3.X 系列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图形操作系统,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1995 年,微软发布 Windows 95,这是一款混合的 16 位 / 32 位操作系统,这也带来了不稳定,直到 Windows NT 内核出现之后才被基本解决。除此之外,Windows 95 新增不少实用附件,例如写字板、超级终端、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而且具备更强大的联网功能、多媒体功能以及移动计算功能,也结束了图形操作系统间的竞争。

回顾 Windows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美好前景

  在用户界面上,Windows 95 更是一场革命。这款系统首次包含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资源管理器等诸多元素,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设计,它的精华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随后微软发布 Windows 98,这个版本专门面向个人用户设计,另外包含多方面的改进,提供即插即用、长文件名、自动播放、自动更新、FAT 32 文件系统等一大批新功能。在用户界面上,网页能被作为桌面背景,而且首次出现右键菜单、快速启动栏等特性,且与 Internet Explore 4 深度整合,使用起来变得更加便捷。

  1999 年末,微软发布 Windows 2000,这是一款纯 32 位的操作系统,以成熟的 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 基本代码为基础而构建,在可靠性、易用性、Internet 兼容性和移动计算支持等方面作了重大改进。

  2000 年秋,微软发布 Windows 9X 系列最终版本 Windows Me,这款系统面向家庭计算机使用而设计,提供了大量音乐、视频和家庭网络增强功能,首次出现了系统还原功能,但是由于系统不再包括实模式的 MS-DOS,因此它很不稳定。

  2001 年秋,微软发布 Windows XP,这个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它提供了新的界面、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完成了 Windows 9X 以及 Windows NT 两种路线的最终统一,而且集成众多软件,是个人操作系统史上的伟大变革。

回顾 Windows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美好前景

  此后微软还发布了 64-Bit Edition(首款面向 64 位处理器的 Windows)、Media Center Edition(包含媒体中心以及其它多媒体功能)、Tablet PC Edition(提供手写输入支持)等各种基于  Windows XP 的版本,这让 Windows XP 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

  在用户界面上,这款系统包含了例如 Luna 界面、选择任务界面、全新开始菜单以及新的登录界面等新元素,另外它还包含新的 DirectX 以及各种新的改进,游戏性能大幅提升。

  2006 年末,微软发布 Windows Vista,这款操作系统包含众多令人兴奋的新功能或技术,例如 DirectX 10、ReadyBoost、BitLocker、SuperFetch、游戏中心、体验指数、家长控制、虚拟文件夹(库)、用户账户控制、增强的语音识别、基于索引的搜索等等,相比之前版本增进了安全性,增强了各方各面的功能,为今后的 Windows 7/8 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 Windows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美好前景

  在用户界面上,它包含了例如侧边栏、Aero 桌面体验、新的开始菜单等新元素,这是一次伟大的变革,有了新的 Aero,Windows 用户界面焕然一新,总算看齐其它个人操作系统。尽管它在商业上并不太成功,但它却是一场划时代的系统革命。

  Aero 能够使得人们少点关注窗口边框本身,多点关注窗口中的内容,这是一个全新设计的用户界面,包括 Aero 磨砂玻璃外观、Windows Flip 3D、实时缩略图、新的字体(Segoe UI)、新的图标、新的对话框等一系列新的元素。

  2009 年秋,微软发布 Windows 7,这款操作系统继承了 Windows Vista 的优秀特性,针对各种性能问题进行优化,包含各项新的功能,例如 DirectX 11、库、家庭组、操作中心、移动中心等等,相比之前版本提升了兼容性,是至今为止销售最快的操作系统。

回顾 Windows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美好前景

  在用户界面上,它包含了例如 Aero 晃动、Ribbon 界面、跳转列表、Aero 桌面透视、鼠标拖曳操作、全新的任务栏、完善的触控支持等等特性,是对 Aero 界面的一次改进。

  当时,由苹果引发的触控风潮已经蔓延全球,触控已经成了主要输入方式,Windows 已经面临着各派移动系统的威胁。有人预言键盘、鼠标已死。尽管 Windows 7 在触控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如何能够彻底地把 Windows 带入触控时代,仍是一个重要问题。

  二、展望

  2012 年秋,微软将会发布 Windows 8,这款操作系统主要面向平板电脑设计,另外兼顾传统电脑,支持各种输入设备,包含应用程序商店,全面整合云的技术,提供新的 Internet 体验。它是一次基于 Windows 7 速度和可靠性核心本质的重塑和创新,Windows 从此破茧重生。

  在用户界面上,微软引入 Metro 界面,它的元素包括 Charms、活动磁贴、开始屏幕、Panorama 风格、Pivot 枢纽等等,主要标志是大字体。这个界面非常注重信息排版,如果排版不好,用户将会无法知道哪个可以点击、哪个不能点击、是否还有内容,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如果你有用过 Xbox、Zune、Media Center 这些产品,相信你会觉得 Metro 界面非常亲切,因为 Metro 就是基于这些产品逐步进化而来。Metro 界面灵感来自地铁上的指示牌,强调突出信息本身,它能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Metro 正在逐渐成为微软全线产品的通用界面,将被用于 Windows、Office 以及 Xbox。

  现在,用户希望拥有更强大的连接功能,而且希望通过各种云服务同步数据,这说明了人才是活动的中心。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正在加速,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也越来越多。针对以上发展趋势,微软给 Windows 8 定下七大目标,包括更加快速流畅、超长续航时间、强大的 Windows 8 应用程序、人性活动磁贴、应用互相协作、用户数据漫游等。

  很多人说,Windows 8 是个 Aero 界面以及 Metro 界面的矛盾体。微软为了让 Aero 界面能与 Metro 相协调,于是在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之下,取消开始按钮,圆角变成直角,透明变成白色,任务栏融入了桌面壁纸,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渐变、阴影效果,常用的控件例如按钮、复选框、滚动条、Ribbon 等都被更新,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现代和中性。

回顾 Windows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美好前景

  这是一次大的变革,它将颠覆人们原有工作方式,尽管它有可能不被用户接受。微软一直希望 PC 能有流畅的用户体验,各项应用程序能够互相协作,能够帮助用户简化日常任务,这是一个美化愿景。

  遥想 1993 年,那时的电脑颜色单调、无比笨重、速度缓慢而且价格昂贵。现在,电脑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出现在各种不同场所,能够随时移动、随时联网,价格负担得起而且外观漂亮。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仍在不断前进,Windows 也将不断改变,就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美好前景。

  来源:投稿,作者:EMLink,原文链接调查地址

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

两国的“微”与“博”――Twitter与新浪微博的功能差异化探究

 科技是一把切割刀,刀锋所及,无论是时间、生活、情感抑或思维、都成为碎片化的存在。微博、Twitter迎合着人们碎片化的需求,在夹缝中寻找到了生存的契机。然而微博在中国与Twitter在美国,各自的生态又出现了强大的差异性,从140个字的字数限制、转发数、评论数等技术层面说开去,会发现种种有趣的现象。

同样140个字的信息字数限制,汉字较之英文在信息容量方面有更大优势、新浪微博在转发数、评论数方面并无限制而Twitter只能显示50+的转发,5条评论,这样的设置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在社交媒体高度发展的如今,为什么Twitter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如此多的限制,约束人们说话和讨论的权力?在“@”已经进入了Twitter的核心业务的同时,为什么Twitter一方面承认着互动性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又坚持广播化的传播机制,削弱着社交化特征?这种产品的逻辑确实让人摸不清头脑,然而并非无迹可寻。

 首先从文化层面去探讨二者的差异性。Twitter的产品初衷正如正如单词Twitter的本义——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它抓住了老美唠叨的个性、渴望表达和信息分享的特征,正如一个窗口,一个充斥了个人奇怪的呓语、琐碎的思索、片段化的情感的窗口。而中国的新浪微博抓住的文化特征则是关系社会这一本质属性,中国人社会认同的结构建立在一套强有力的关系体系之中,其文化内核是群体化的联系化的,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社会关系的强弱。随着社交媒体在中国社会的伸展,传统的人际结构面临着新型技术的冲击,不断推进着在网络层面的身份以及权力重构。关系作为一种资本,是实现权力重构的核心,因此,新浪微博的发展过程,也是新权力者关系资本积累的过程。于是,新浪微博没有延续Twitter在转发数、评论数方面的限制,而是无限制的显示,因为它深深地明了,转发数、评论数以及粉丝成为了评价每一个网络维度的中国用户的地位的终极标准。

这一特性也催生了大量具备中国特色的微薄现象的发生,譬如有微博主通过动用金钱、关系等手段雇佣大量网络水军,网络的海洋里虚假舆论惊涛拍岸,网络暴力气贯长虹。份杂化与情绪化冲击着民主建构,意见的自由市场成为了群体无意识的宣泄平台,公共舆论的焦点从公域至私域,人身处其中,徒叹呜呼哀哉。

尽管有许多学者、研究人员强烈的建议着Twitter140字限制的突破,但是不得不说Twitter在字数限制方面是具备了自己产品的逻辑的。一方面满足其移动端信息广播平台的定位,它的产品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通过手机信息播报机制,最终形成一个“世事侦查站”。出于便捷性的考虑,一条手机短信的信息容量已经足够把事情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它的碎片化信息不断地在回答着“What are you doing?”以及”What’s happening?”的问题,140字无疑已经成为恰到好处的限制。反观中国新浪微博,Web与Mobil两个终端伉俪情深,一同将中国用户带入无休无止的“刷新运动”之中。活跃于微博平台的或是絮絮叨叨的说着梦话的,有生活细节暴露狂的,一句梦话,一场美食体验不过瘾,要求字数的拓增;或是所谓职业“公知”,为了悦民,攫取民众目光的,一条对体制的批评,一件事实的披露不过瘾,要求字数的拓增。于是新浪微博又开发了长微博功能,供这些人尽情徜徉,尽情宣泄。不断地写,不断地转,不断地评,不断地刷新,构成了微博主一天最陶醉的事情。也因为新浪微博的长微博功能的补充,使得博客的发展变得更加捉襟见肘。而美国一些重要的议题往往见诸于博客空间而非微博平台,两个国家形成了各自相反的特色。

当然,在一个言论自由受到一定限制的国度里,微博也越来越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意味,那些琐碎的、自说自话的政治讨论以及民主情绪的宣泄占据了新浪微博的重要的一部分。在众多的议题之中,只有关乎政治体制的、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的议题能够得到民众的共识。在这一类问题上,新浪微博在中国公共领域的崛起方面有着“舍我其谁”的王者气度。不同于Twitter那种作为窗口型的角色定位,新浪微博更多的是一个情绪宣泄以及舆论宣传的出口型角色定位。

每一个技术功能的背后,都包藏着无尽的文化意味。技术功能的差异化,往往给予用户迥然的体验,赋予产品不同的性质与文化定位。美国的微薄与中国的微薄背后,都是广阔而有个性的“博”。

投稿:互联网营养餐厅     原文地址

常用个人密码管理软件

  互联网现在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一个普通人每天都会接触到互联网,各个网络服务和软件的登陆密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密码被盗其后果可想而知,月光博客在《个人密码安全策略》一文中详细介绍了网络用户应该如何使用和配置自己的个人密码,但这也带来了一个记忆密码的现实问题。

  我在《个人密码安全策略》中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站,用户应该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和不同的密码,如果用户访问的网站数量非常大的话,需要记忆的密码将会达到几十甚至数百个,如何记忆和管理数十个不同的密码,就要用到密码管理软件

  密码管理软件是专门用于管理账号密码的安全管理应用软件,帮助用户记忆网页和应用程序登录窗口的账号密码,支持账号密码自动填充和一键登录,免除用户记忆众多密码和手工输入账号密码的繁琐。

常用个人密码管理软件

  常用的密码管理技术有很多种方法,下面我将一一介绍。

  记事本类工具

  密码管理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将密码写到某个记事本文件里,然后可以通过类似Dropbox这样同步工具同步到多台电脑和移动设备上,同理也可以放到Evernote等云笔记本上,使用其自带的方法同步,这种密码管理方法最简单,也非常危险,因为密码是明文保存,一旦黑客入侵获取了这份密码文件,或者笔记本电脑丢失,用户都将失去所有的账号密码,风险很大。

  浏览器自带密码保存

  Chrome浏览器和Firefox浏览器自身就支持保存密码的同步功能,可以保存登录过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的时候只要选择就好了,不用重新输入。设置浏览器数据同步后,即使重装过系统后,还是可以还原回原先保存的密码,不用每次都要手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易用性方面做的非常出色。

  不过,Chrome和Firefox自带的密码管理器相对较为简单,如果黑客远程控制或入侵了用户电脑,就可以获得明文密码,很不安全。虽然Firefox可以设置“主密码”来防止查看明文密码,但设置“主密码”后,录入密码的易用性却大为降低。同时,对于同一个网站,浏览器只能记录一个用户名和密码。

常用个人密码管理软件

  因此,对于浏览器保存密码来说,密码保护的主要策略是防止用户电脑被入侵攻击。

  在线密码管理服务

  在线密码管理,就是将密码放在云端(服务器端),这就解决了本地电脑安全性问题,密码保护变成了针对密码服务器的保护。

  最为著名的云端密码管理服务是LastPass,其支持Chrome、FireFox及IE等主流浏览器以及iPhone、Android和黑莓等移动设备,支持谷歌身份验证器(Google Authenticator),支持将浏览器中现有帐号及密码导入到LastPass数据库中。

LastPass

  在登录时,Lastpass的浏览器插件会自动填写登录所需的信息并自动登录,支持针对同一个站点的不同用户名的登录,使用非常方便。

  Lastpass在兼容性、易用性和安全性上都非常不错,并且提供免费版本,唯一的问题是Lastpass网站本身的安全性如何,做为一个云端在线密码管理服务,Lastpass将密码保存在网上,密码保护变成了针对Lastpass的密码保护,如果Lastpass网站有漏洞,或者用户的Lastpass密码被攻破,Lastpass的密码保护就会失效,用户依旧可能失去所有的明文密码。

  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强烈建议在Lastpass中绑定谷歌身份验证器(Google Authenticator),绑定之后,即使用户的Lastpass密码被盗,没有用户的手机和密保信箱,黑客也无法登录Lastpass网站。

  开源密码管理软件

  在线密码管理虽然看起来很酷,但很多人还是不放心,宁愿将密码放在本地保存管理,目前也有一些常用的本地密码管理软件,其中最知名的就是KeePass这个开源密码保护软件。

KeePass

  KeePass采用本地数据库的方式对密码进行管理,软件对密码数据库采用256位AES算法加密,理论上破解难度极大。这样,即使电脑丢失或黑客入侵导致密码数据库被窃取,黑客也很难从中解密出明文帐号密码信息。

  KeePass是开源软件,绿色无需安装,支持功能很多,包括导入导出、第三方插件以及中文界面等等,通过ChromeIPass和KeePassHttp两个插件,可以实现Chrome浏览器填入KeePass数据库密码的功能。

  KeePass不能直接导入Chrome浏览器的密码,需要先使用ChromePass这个软件先将Chrome密码导出为CSV格式,然后再从KeePass中导入CSV文件。

  除了免费开源软件之外,还有一些付费商业密码管理软件,例如1Password、RoboForm等,这些商业软件提供30天免费试用,超过时间期限后就需要付费购买。

  总结

  对于大量帐号密码的管理,肯定是需要一个密码管理软件,从跨平台以及易用性上看,Lastpass做为专业的帐号密码管理软件,使用简单,方便安全,相对其它几款软件有很大的可用性以及实用性。但Lastpass的主要缺点是,用户必须要信任Lastpass的安全性,而网络攻击可能会主要针对云端的Lastpass,而一旦Lastpass网站被攻破,则用户密码就存在外泄的可能。KeePass做为本地密码管理非常强大,但易用性相对较差,浏览器自身的密码保存易用性很好,但安全性很差。

  总的来看,例如邮箱、网银等最为核心的密码最好还是记在自己的大脑里,一些其他重要性较低的网站密码可以采用上述的密码管理工具,以减轻用户记忆大量密码的负担,同时又保证了用户上网的安全性。

2012年5月20日星期日

创造用“链接”表达的新网络文化

  微博风靡已有一段时间,从博客到微博的变更,其实只花了很短时间,那么,从微博到下一个新流行载体将会需要多少时间呢?微博取代博客,很大原因是微博更便利更娱乐,峰回路转,猜测一下未来的新网络文化会不会在浮躁之后,回归到冷静使用的原点,它,会回到斟字酌句记录的博客时代,还是再次创造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例如:链接表达文化。

  国内链接文化由来已久,自从国际上Delicious异军突起获得欢迎后,国内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过自己的链接化书签服务,只是尝试都以无获而终,为什么国外可以成功的链接文化到了国内却推行不起来,单纯因为国与国之间用户的巨大差异吗?简单来说,Delicioue的成功完全可以理解,浏览器出现至今,无论在哪个版本上,“收藏夹”一直作为一项基础功能忠实存在着,Delicioue把重要的收藏夹功能扩展到互联网中,让收藏夹不再受用户单台电脑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取用,并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它增添了分享功能,这符合用户的潜在需要。那么,为什么门户网站的尝试得不到用户们的支持认同?国内用户没有这种需要?

  笔者想用一个亲身尝试后的经验来管中窥觑这些问题。

  进入美味书签(Delicioue的中文版),你首先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选辑。美味书签支持用户建立属于自己的“选辑”,既用添加链接的方式,建立用户放置“在网络中的收藏夹”。作为美味书签的早期用户,笔者尝试使用它时也曾遇到过困扰——对其表达文化不适应的困扰。

创造用“链接”表达的新网络文化

  上面提过,放置在互联网中的收藏夹除了可随时取用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分享。但这种分享与博客、空间、微博等的分享方式截然不同,它需要用户用链接来表达,也就是说,在这种分享中,链接是主体,文字只能是注释工具,不能代替“主体”。 习惯使然,一直想以文字表达内容,当这种习惯不能被实现时,就会形成一种矛盾,在新鲜试用的蜜月期过了之后,这种与习惯冲突的矛盾一度放大到令笔者无所适从的地步,甚至,萌生出放弃使用的念头。

  相信很多书签用户都会不同程度的碰到这种困扰,笔者想说的就是:偷换掉书签用户的习惯!在此,忽略掉中间一些过程,无论以何种原因笔者坚持了使用,美味书签不断更新的功能,书签使用中认识的朋友……总而言之,在更深一步理解美味书签、理解链接文化后,就发现原本表达上的不习惯就变得无足轻重。

  下面,就谈一下心得。先谈一个笔者认为重要的话题:若想把链接文化用于分享,需要注意些什么。

  互联网上链接无数,怎样选择这些链接做出真正有分享意义的选辑?其实很简单:选那些你真正常用的链接,你真正感兴趣的链接,真正对你有用的链接!如此,集成的选辑就能表现出你的日常关注、兴趣爱好、学习空间及专业领域。这些都是真正对你自己有用的专辑,请相信,它们对你想分享的很多人同样非常有用,它们也能帮你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注意“真正”两个字,若是搜索引擎随手一抓出现的结果,那您保存这些链接根本意义不大!

  另外,还必须注意的一点,不要急于求成。

  在使用初期,笔者犯了一个要命的错误:急于分享,把美味书签当成类似微博产品使用。分享的心情往往是即时性的,也是急于求成的。但链接的存在相较文字客观很多,好的链接必须在使用中发现辨别挖掘然后累计起来,这些并不是主观的急切心态可以左右,它是一个过程。除了在那些积累已经足够的熟悉领域,建一个新选辑,它是一个发现,收藏,再发现,再收藏的累积过程,请告诉自己:不要浮躁,更不要想一蹴而就,它是您存档网络世界的一个窝,这个窝,如果一天两天打造,那是豆腐渣工程!

  书签用户试试看把重心放在以上两个注意点上,“偷换”掉你使用中的不习惯感,是不是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受呢?

  最后,说说为什么笔者觉得“链接”表达会是下一波新网络文化。

  首先,链接添加比拼打一个个文字快捷。

  第二,用链接表达,而链接可以集齐网页、相册、视频、问答等方方面面,不再偏安一隅。

  第三,用链接展示出您关注的世界以表达自己,要比用文字说,更客观,更可靠!

  趁此机会,也谈一些对美味书签改善的期待:请在未来增加用户推荐热门选辑的功能吧,很多涉及领域专业知识的选辑,工作人员并不一定能辨别它的“实质”。另外,目前,也请多关注一些只有一两个链接块的选辑吧(美味书签选辑中有四个及以上书签才能上首页),它们也许才是真正“优质”,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嘛。

  也许,新用户们仍旧不会马上习惯这独特的“链接表达”文化,但时间会淘金,等到美味书签类型的书签网站成功“偷换”了用户的习惯,那么,也就是一个新网络文化到来的时刻。

  来源:点点diandian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