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Google+流量急剧下降

  据资讯网站BusinessInsider报道,在经历了用户暴涨之后,Google+渐渐褪去了光环,用户访问人数锐减,访问量缩水高达37%。

  流量急剧下降

  营销公司DreamGrow通过Alexa全球排名网站提供数据得出,谷歌用户中,访问Google+的人数下降了1%。8月初,2.89%的谷歌用户访问过Google+社交网站,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一数据仅为1.84%,访问量约萎缩了1/3。

  Alexa网站或许不是追踪网络流量最为可靠的途径,但Experian Hitwise市场研究公司的多份报告与其统计结果相互契合:很多用户曾试用Google+,但随着新鲜感的消退,他们很快也就不再使用了。

Google+流量急剧下降 整体降幅达37%

  虽然谷歌用户对Google+的访问量有所萎缩,但该社交网站看起来依旧非常活跃。每天都能看到几十个新用户加入的通知,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帖子以及激烈的讨论,Google+并非沉寂的死海。同时,谷歌还有很多促销的高招,尤其是鼓励企业在Google+网站上注册公司主页,以增加员工的访问量。

  此外,Google+早期使用者与主流支持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迄今为止,大部分非粉丝觉得Google+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也找不到必须支持它的理由。

  文章还列举了Google+的其他问题,如不能使用个人账户建立商户页面,无人告知用户Google+开发进度,Google+没有开放应用开发API等。不过Alexa一般只是追踪网页流量的参考,并不是最可靠的数据来源。

  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7月15日举行的谷歌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Google+已拥有逾1000万用户,每天分享10亿次。佩奇还特别提及,圈子在Google+用户中很受欢迎。

  当时,Google+推出才2周,就已累积1000万用户,为Facebook 7.5亿用户的1.3%。(via)

  又一个失败的社交产品?

  Google+的流量剧减,在新浪微博上引发了“Google+是否将成为Google又一个失败的社交产品”的讨论

  对此,李开复认为Google+不会失败,会在未来反弹,“谷歌的产品,大家开始好奇围观,狂热用一阵,然后累了休息一下,非常正常……不要忘了当年Chrome出来第一星期占1%份额,然后跌倒0.1%,大家唱衰,现在呢?已经13%了。”

  李学凌认为:“这个结果几乎是必然的。没有见过一个社区是第一天进去2000万打酱油的,还不挂的。”

  游戏邦认为:“或许还不能盖棺定论,但是Google Plus:1)没有新鲜机制是真的(交互特征属性没有好的亮点);2)没有好的附加属性,即使加入游戏也都是一些过时游戏,没有办法产生增值粘性;3)一个社交平台不是靠用户累积和用户间的关联属性来维系而是靠强势营销。”

  也有用户认为,不能简单地把ChromeGoogle+相对比,因为浏览器的迁移成本远远低于社交网站。

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谈谈博客、微博客与轻博客

  参加了网易科技的五道口沙龙,讨论的是关于博客的话题:现场的状况是博客敬陪末座,微博客很火热,而轻博客则备受关注。把自己关于这三者的一些想法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首先,博客、微博客、轻博客解决的都是大家在互联网发声的需求,以前在WEB 1.0时代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媒体提供的内容,最大的互动也不过只是进行评论与评分,用户除了流量之外的价值是被轻视的。博客让普通网民有了可以发表言论的地方,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互联网的内容创造中,这创造了一种新的潮流甚至传统媒体也开始越来越多引用博客的内容。

  微博客、轻博客与传统博客的最大区别就是融入了社交性,有了关注以及随之而来的用户信息流,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碎片时间利用的改善,提供给用户更高的内容宽容度。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他们是没有任何的主从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独立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只要我愿意还可以创造出重博客、重重博客,当然前提是产品能够获得用户的喜爱,微博客、轻博客借着博客这个名号更多是让普罗大众更容易理解,毕竟博客是一个已经完全普及的概念。

谈谈博客、微博客与轻博客

  博客的优势是逻辑性与条理性,大多数的博客都是图文并茂文字居多,一篇日志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写作,与此相对应的每天还需要一个小时去做足够量的阅读,博客日志是一种经过反复整理过后的思想结晶。这与传统写作创作是一脉相承的,部分博客作者弄个记者证就是一个好记者,博客也仍然是现阶段唯一最具备自媒体属性的存在,轻博客与微博客在降低创作门槛的时候同时也相应降低了整个劳动过程的品质,博客作者拥有对特定领域持续有效的关注。

  博客从未衰败,博客的疯狂时代是由资本、媒体共同完成的造神运动,吸引了大量本来不应该写博客的人加入,回过头来看博客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新反向,但是这个方向的潜力被一些因素无限放大了。现在的结果,只不过是泡沫破灭之后的合理情况,那些冲着热潮而来的BSP、通用博客程序都死了,不断有新的人开始写博客,也不断有人选择了放弃,整个生态里面都会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全民写博客本来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泡沫破灭之后把衰败的帽子戴在博客的头上是不合理的。

  微博客和博客没有半毛钱关系,本身只是一个可以自定义的社会化消息收发器,服务商已经帮你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你可以在140字以内随意挥洒,而写传统的博客你可能140字根本没脸见人。这降低了用户制造内容的成本,你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互联网发声,或者与大家进行互动,微博的社交性质其实大过内容。国内微博客的危险之处在于,服务商使用太多的运营手段来干涉社交产品自身的内循环,例如推荐、认证、话题类似这样的东西屡见不鲜,甚至通过砸广告等方式短期内迅速炒红了微博客这个概念,但这就像是一个越垒越高的水坝,如果有一天水坝承受不住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需要一种更稳健的心态去运营产品:1、你需要什么样的内容;2、什么样的用户能创造需要的内容;3.怎么去找到需要的用户;4.怎样有效控制目标外用户对产品的影响。知乎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有钱想要砸钱,但也得考虑砸在对的位置。

  轻博客大家的理解是宽容度更高、自定义更强的微博客,你可以发表任意字数的内容,你可以完全DIY自己的主页界面,页面会更强调个人价值而不是平台价值,你甚至可以绑定自己的独立域名。品牌化、内容化、生活化都是不错的方向,但是最终每一个轻博客平台的制胜之道,都取决于平台吸引到的主要用户的气质,用户决定内容,内容决定读者,如此反复生生不息。

  大多数传统博客作者都具备对人文、公共事务的热情,他们拒绝拥抱任何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拥有相对较好的逻辑性与价值观,这是一些特别珍贵的特质,所以很多年前博客火热的时候会有实名写博客的提议,据传实名发微博也在酝酿之中,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实名发轻博客,不过这得看轻博客能不能走到哪一步了。欢迎大家关注牛博网、一五一十、博客中国,前两者很多人都知道毋须赘述,博客中国是2008年从博客网分离出来的侧重深度内容,在这个娱乐时代我们尽量给思考者更多关注。

  作为一个博客作者的感想,首先是由于巨头都把资源投入到新业务中,所以博客服务的改进基本陷入停滞,这部分主要特指一些比较大型的博客BSP,如果写博客的体验能跟轻博客一样的话,必然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其次是独立博客的成本太高,域名、空间、程序种种纷繁错杂需要考虑的东西,希望国内有靠谱的通用云计算服务早日出现,至少能够让我们不用担心博客数据安全,独立博客成本的降低有赖于整个行业的进步。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混乱的Android应用程序商店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本来拟定的标题是《到处都是菜市场》。在苹果创造的智能手机链条中,应用程序、终端设备、应用商店三者缺一不可,开发者不断开发出新的应用程序,然后将这些应用程序放到应用程序商店上销售,用户从商店获取应用程序并在智能手机运行。

  Peter Vesterbacka是著名游戏“愤怒的小鸟”的开发商Rovio Mobile的市场&业务发展总经理,在之前的移动互联网大会他穿着红色小鸟衣不断强调AppStore给它们带来的巨大变革。之前Rovio Mobile也为很多厂商代工一些游戏,而AppStore让它们有机会直接面对数量惊人的iOS用户,你只需要按照规范进行开发并把成果放到AppStore上面,然后就可以坐下来喝咖啡享受人生了。

  应用商店的出现让开发者可以更专注在产品开发,减少很多关于产品分发、销售的工作量,基本上没有任何额外的销售成本,如果你的应用优秀就能够很快获得收入。这也是苹果封闭体系的优势之一,它能够把握整个体系的每一个部分,从而与开发者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用户提供一致的使用体验。

Android应用商店

  Google Android借鉴了苹果成熟的应用程序、终端设备、应用商店体系,在大多数Android设备都内置了Google自家的Android Market,从产品功能上讲并不会比苹果的AppStore差多少。但是由于Android的开放特性,不断有手机厂商开始植入自己的应用商店,甚至很多第三方也开发了自己的应用商店。根据不准确的数字,国内目前的Android应用程序商店已经有数十个,其中包括手机厂商、Android社区、Android终端管理软件、Rom开发者都推出自己的应用商店,这对开发者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开发者需要配置一个人数众多的市场部,与这些众多的应用商店达成合作,合作方式、分成比例、推荐位置、销售价格、支付方式都需要每一家单独敲定并签订合同,实际上把整个应用程序的销售链条分裂了,这意味着中小开发者将越来越弱势,因为它们的资源、资金、人脉都不占优势,也意味着低成本创业在Android开发领域不复存在,未来也许会有专门从事应用分发这块业务的公司出现。

  除了分裂,盗版问题更是众多应用商店的内伤,它们大多数应用都是未经开发者许可上架的,而对于付费应用甚至出现默许存在的破解版。由于数量太多维权太难大多数开发者都只能听之任之,目前在手机支付、权益保障方面还缺乏一些法律法规来保障。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Visa主宰移动支付和数字钱包的计划

  众所周知,手机和数字支付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重大革新,各信用卡公司也正在这一块花费大力气寻找合作伙伴和建立合作关系。

  美国运通,最近推出了自己的数字支付服务,尤其在foursquare和facebook上面的交易数量极其惊人。万事达在关于NFC这块,也和Google在Google Wallet上达成合作,并且在去年秋天以5亿2000万美金收购了在线支付网关DataCash.Visa在移动支付这块显然大动作也不少,包括投资了Square,花1.9亿美金买下了虚拟物品支付平台PlaySpan,1.1亿美金收购了移动支付公司Fundamo.

  Visa的全球移动产品负责人Bill Gadja和全球产品战略,创新以及电商负责人Jennifer Schulz一起探讨了一下,这些金融公司如何在移动和数字支付领域角逐。

  移动化

  Gadja解释了visa移动支付战略的三大动作。其中之一是NFC,主要聚焦那些在实体店的手机支付。我们看到的google wallet,如Nexus S那样的android手机就内置了NFC芯片,让手机立马变成钱包。Visa最近加入了ISIS,一个由AT&T, T-Mobile 和Verizon联合搞的组织。ISIS接下来会在包括犹他州和德克萨斯州在内的一系列市场发布。

  Gadja还称Visa正在将ISIS的授权给手机支付应用PayWave,并且也在积极寻求将NFC融入公司移动支付的架构中来。

  当然也有人并不看好NFC,比如说ebay的CEO John Donohoe,在谈到NFC时曾指出其跟商务并无太大关系。总之Paypal应该才只是碰到支持Android的NFC的边而已。

  Gadja认为NFC会将实体信用卡取代,但是这在NFC取代所有支付之前依然有很长一段时间。

Visa主宰移动支付和数字钱包的计划

  Visa的移动战略的第二部分则涉及到数字钱包和移动网页。电子商务在手机上的迅猛增长,在移动设备上需要有一个简单的能够一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支付体验。其实PayPal已经在这一块努力了很久了,但是Visa貌似没太注意。我们应该期待Visa也有一个类似paypal并且拥有一键支付技术的玩意出现么?Visa并未恐惧进入Paypal的这块地盘,今年早些时候甚至发布了一项点对点的支付服务。

  五月的时候,Visa宣布其数字钱包计划。我们稍后会对该举措做出解释,但是该平台的部分功能也可以允许你通过自己的手机查访问自己的信用卡等信息。Visa的移动支付占了的第三部是一个增值服务,有点像实时警报,可以给你提供基于你位置的一些卖场消息。

  实际上Visa在今年早些时候尝试过通过短信给顾客提供身边的打折信息,并且接下来将会和更多的商家和银行合作提供类似的服务。

  Gadja称在谈到移动支付时,其实还有其他因素。在美国之外,有茫茫多的手机用户,但是他们没有信用卡,他认为这类人大概有20亿之多。

  在这些市场,Visa的目标是将一些如预支付,或者其他金融服务引入手机。这可能包括airtime或者购过境机票,或者是点对点的支付。

  Visa感觉到将世界上那些没有信用卡或者对这些系统很陌生的人连在一起,这很有挖掘潜力。这也就是该公司为什么要投资square的原因之一。Gadja称Square的威力就在于独立的小额交易的市场极其巨大,这真的非常有想象力。

  Gadja称当前移动支付领域的最大挑战在于该行业的碎片化。各种手机操作系统,各种制造商生产的手机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应用,一起很多很多,这对Visa来说,都是未来在这一块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挑战。

  不过他依然称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在移动商务这一块领域有着很大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数字化

  Visa的数字支付大师Schulz阐释了一下其在该公司数字支付方面的战略。她称这一切都是因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块肥肉,并且让消费者也觉得越来越便捷,尤其是移动商务,这一潜在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发展。

  Visa在这一块的解决方案就是主动推出数字钱包。用户有一个账户,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信用卡号码添加到其中,不管你是用美国运通还是万事达,都木有问题。Visa已经和许多金融机构合作给顾客提供该项服务。

  用户也可以像整理他们的购物清单一样获得忠诚度积分和各种奖励。Schulz将这个解释为“云中的钱包”,她认为钱包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无缝的,一键支付的用户体验。所以Visa 和大量的零售商店取得了合作。

  只需要点击一个提示登录的按钮,就可以通过你购物中的采购物品来同步你的数字钱包。比如,你的购物车上有一个相机,Visa在百思买可以提供20%的优惠,那么钱包就可以同步并且显示你的购物车中的折扣。

Visa主宰移动支付和数字钱包的计划

  数字钱包背后的原因是在于消费者希望能够控制他们的钱包,并且想要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取支付信息。他相信数字钱包能够在各零售商网店上铺开,都要归功于美国电子商务的无限前景和未来的市场。

  你可以有一个数字钱包,但是你需要一个点击购买的商家解决方案,而Visa将改变这种体验。Schulz强调了最近的一次收购,Playspan,帮助搞定一个简单的购物体验,如一键购买,在应用或者游戏内。

  当然在零售商的网站上增加另一种消费体验也许是一个复杂并且耗时的过程,不过Visa最近刚以20亿美金收购了CyberSource.这就让那个复杂耗时的过程变得简单多了。

  在手机和网页上创建一个数字钱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Visa在信用卡领域已经有了不错的名声,不过事实就是品牌需要创新,为了让人们更加青睐其产品。或许这也是Google为什么的手机钱包能够掀起一场新的浪潮的原因所在。

  尽管Visa,美国运通和别的几家都已经看到了支付领域正在发生的巨大改变,不过这真的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地方商务是该领域比较重要的一块,几乎每家都在寻找一条完成该循环的方法;而电子商务这块巨大的市场也是Visa希望能够继续通过其如数字钱包等产品在里面继续奋斗的领域;店内支付,不管是通过NFC还是square抑或是其他,这也是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市场。

  英文原文:How Visa Plans To Dominate Mobile Payments, Create The Digital Wallet And More

  中文翻译:雷锋网编译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微博和社会化招聘

  当51job、智联招聘等传统的网络招聘还在打到广告战的时候,一种新型的招聘方式——社会化招聘正在慢慢地崛起,越来越来的企业尝试通过微博来招聘员工,特别是一些初创企业,创始人直接在微博上求贤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而最近新浪微博更是与大街网推出了微招聘,与传统招聘网站开始正面争夺市场。

  我们通过新浪微博搜索“微博招聘”这个关键字单单今年1月份到7月底就有10几万之多,也有很多专门发布招聘信息的微博账号,他们的粉丝数都在10万以上,以电商社会化活动家龚文祥为例,经常给一些猎头发一些招聘信息,他在最近的微博中透露,其一条微博能为发布者带去30到50份电子简历,51job可能也没有这样的效果。

  而国外的情况也是如此,据社会化招聘网站JobVite最新的报告和图表显示,有大约89%的美国公司都使用社会化媒体来进行招聘,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招聘的这些公司当中,有80%的使用linkedin,使用facebook和twitter分别是50%和45%,我想在国内使用新浪微博来招聘的不在少数。

社会化招聘

  传统招聘网站的问题:

  对于求职者:

  1.信息众多,筛选成本高

  面对着无数的长方形的还带闪动的banner条,还有那无数个公司的名字,让求职者更是愁眉苦脸,求职者需要不停的搜索,不停的筛选,这种痛苦我想很多人都吃过吧!

  2. 千篇一律的招聘内容,缺少求职者真正关心的信息

  这是求职者在传统招聘网站遇到的又一个困扰,以产品经理一致为例,我想很多公司除了公司名称不同,里面的职责、要求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而求职者真正关心的可能是这些问题;

  ①  这家公司靠谱吗?

  ②  这家公司福利待遇怎么样?

  ③  我要去的部门团队是什么样子的?

  ④  我的领导是什么样的人?

  ⑤  这家公司的员工是如何评价这家公司的?

  ⑥  哪里能找到去应聘过这家公司的人?

  可这些,51job这种传统招聘网站并没有提供,也没法提供,因为他们只是一个布告栏而已。

   3. 投简历之后,只有漫长的等待

  一旦求职者把简历投出去之后,求职者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无尽的等待,更多时候是石沉大海,仅仅靠一份简历在众多的求职竞争中脱衣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求职者却没有办法和招聘者对话,通过对话弥补一些信息的不对称,而一般公司基本是hr在筛选简历,hr有时候更看重是求职者非专业的一些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让某些优秀的求职者失之交臂,因为他们有时候不会包装自己。

  对于企业招聘方:

  1.  格式固化,内容单薄

  只能按照招聘网站固有的模板发布招聘内容,其他信息无法在招聘信息中展现;

  2.  信息不对称

  对于求职者简历,招聘方也只能通过简历上的一些信息了解求职者,而简历上的信息大部分是求职者加工和包装之后的,有时候真伪难辨,同样和求职者一样,招聘方通过简历不能交流求职者的这些信息:

  ①  这个求职者性格怎样?

  ②  在原来公司和同事相处怎么样?

  ③  他的朋友同事是如何评价这个人的?

  ④  他的社交关系是怎样的?

  ⑤  他的专业水平谁来给他做保证?

  3.  Hr未必筛选的未必是合适的

  笔者之前也在公司有一些招聘的经历,基本是把需求提交给公司hr部门,hr通过51job等网站发布信息,随后hr会把他们筛选过的简历送到用人部门,有很多次都简历看起来不错的人被我们刷掉,也会经常抱怨hr筛选的简历不靠谱。

  社会化招聘改变了什么?

  其实找工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特别希望得到一些人的帮助,比如托一些熟人推荐、托熟人打听朋友看看某家公司怎么样,诸如此类的。笔者理解的社会化招聘改变了下面的一些事情;

  1.  信息更加对称、透明

  虽然51job等传统招聘网站也在努力让自己变得社会化起来,比如你可以成为阿里巴巴这个公司的粉丝,但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其口碑的好坏在51job上是没法看到的,而如果这种企业在微博上发布招聘信息,靠谱的话,愿意转发推荐的就多,不靠谱的话,评论中可能会有一些评价。求职者立马就能看清形势。

  对于求职者而言,他拥有的信息不单单只是一份死地简历,他的微博就是他一个活生生的简历,对于企业判定一个人,能提供很好的参考,比如他在业内的口碑如何,他关注什么样的话题,他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他交往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求职者通过微博这个社会化媒体下意识表现出来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求职者在微博上必须要谨言慎行,说不得未来的雇主就是因为你某条微博而放弃你的。

  2.  让推荐成为可能,让社交关系发挥作用

  很多时候,人都是不会主动找工作的,而在微博上,很多企业都希望能通过某些比较资深的人给推荐一些靠谱的人,这时候,假设你在某个圈子口碑比较好,人品也不错,说不得就会有人推荐,一份好的工作就这样送上门来。

  而对于招聘方来说,原来在51job上发布信息,其受众就比较小,推荐给好友的可能就更少,而在微博上,很多博主还是愿意转发一些和自己相关的一些领域的招聘,比如我就喜欢转发一些和社会化媒体相关的招聘信息,因为我知道,我的粉丝基本都是喜欢社会化媒体从事社会化媒体的,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龚文祥的一条微博可能能带来30到50份电商人才的简历,因为他的受众在这个领域的占大多数。

  3.  让招聘不再是hr一个部门的事情,整个公司都可以行动起来

  在微博上,你会经常看到一些公司某个部门的老大直接发布一些招聘信息,而这些招聘信息没有hr发布的那么死板不可读,而是把一个部门的文化通过一条微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展示一个部门的单身美女同事,有的则发布最近部门的外出腐败的战果、反正是通过部门的文化来吸引人,靠部门老大的魅力吸引人,而非51job上看到的职位职责,任职要求这些单调乏味的内容。

  用户部门老大直接通过社会化媒体招聘一个好处是,他更了解他需要找什么样子的人,能看出一些简历上没有表达的信息,比如某个人对于社会化媒体话题很活跃,有可能只直接私信问有没有找工作的兴趣,谁和hr成为朋友呢?

  小结:

  对于个人求职者来说,社会化媒体让个人品牌的树立变得更加容易,我相信未来的求职在很大程度上靠个人品牌,个人求职者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武器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写下来,从而积累一份活的简历,还可以积累人脉,机会总是留个有准备的人。但社会化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从现在起必须谨言慎行,也许雇主某条因为你某条不当的微博而对你有意见。

  对于招聘企业来说,社会化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成本,和过去那种愿者上钩的做法相比,企业更能主动出击,招聘更精准,并且让招聘这原本枯燥的事情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对于51job等传统网站来说,未来更面临着挑战,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布告栏的功能,其价值会越来越低,中高端人才招聘都会转到社会化媒体上来。

  来源:puting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8月27日星期六

欧朋浏览器试用体验

  2011年8月9日,Opera Mini这个国际流行的手机浏览器软件终于进入中国,正式发布欧朋品牌及旗下欧朋手机浏览器,进军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Opera是全球最大的手机浏览器厂商,每月有超过1.3亿用户在手机上通过Opera上网,这次进入中国有望提高Opera品牌浏览器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我也在第一时间对这个浏览器进行了试用。

  手机浏览器的综述

  目前手机浏览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手机自带的浏览器,例如Android浏览器,Nokia浏览器,iPhone的Safari浏览器,对于高端手机,如iPhone和Android来说,其自带浏览器的浏览体验也不错,但是较为浪费流量,并且不支持单页浏览模式,另一类就是第三方开发的专用手机浏览器软件,包括Opera Mini、海豚浏览器,UCWEBQQ浏览器等。

  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一个热点,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互联网的PC终端时代,浏览器显然垄断了互联网的入口,国内各大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家浏览器,如360、搜狗、腾讯等,与IE、Firefox和Chrome相竞争,浏览器之于互联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延伸到手机上,浏览器作为控制互联网的入口,其功能没有改变。虽然在智能手机上,手机应用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手机浏览器依旧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入口,控制手机浏览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欧朋浏览器使用体验

  目前欧朋浏览器支持Android、诺基亚 Symbian、Java 等平台,iPhone平台版本正在开发中,我这里以Android平台的欧朋浏览器为例进行一些试用评测。

  首页

  欧朋浏览器的首页界面非常简洁清爽,左上角的是地址框,右边的是搜索框,中间是快速访问的地址,下边是浏览器导航按钮和设置按钮。中间的快速访问默认是欧朋提供的几个常用网址:网址导航、微博咨询、微博娱乐、微博、应用下载。

欧朋浏览器

欧朋浏览器的首页

  欧朋浏览器的搜索框默认使用的是百度搜素,而不是Opera Mini默认的谷歌搜索。

  设置

  设置的界面也很简介,包括书签、历史、编辑首页、保存网页下载、设置、页内查找、分享、帮助、退出。

欧朋浏览器

  用过Opera Mini的用户可能会发现,原有Opera Mini的同步Opera Mini的功能不见了,据说此功能的中国版还在调试中,预计稍后会提供给用户使用。

  特色功能

  首页提供的几个欧朋浏览器的特色功能,主要是针对中国用户定制的。

  网址导航功能类似手机版hao123,提供了常用的门户网站列表,并整理了常用互联网分类以及分类下的热门站点,以便用户可以快速访问。这种功能比较适合低端手机用户上网使用。

欧朋浏览器

网址导航

  微博资讯和微博娱乐是一个微博聚合功能,从新浪微博里汇集了社会、体育、财经、科技等各种频道。

欧朋浏览器

微博资讯

  微博则是欧朋浏览器内置的新浪微博组件,支持微博更新、阅读、一键发布、转发、评论和收藏等功能。不过我认为,微博增强功能,对于微博重度用户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多用户,微博重度微博用户主要使用微博专用客户端应用来更新和查看微博。同时,微博的手机客户端应用的使用体验可能会更好。

欧朋浏览器

微博

  应用下载则类似一个应用商店,提供了常用的Android应用下载地址,以便用户安装使用。

欧朋浏览器

应用下载

  浏览体验

  欧朋浏览器的主要特点是简洁,页面还原好,省流量和速度快。

  1、简洁:少广告,页面干净。

  2、真浏览:真实还原电脑上的浏览效果到移动手机上,页面还原和渲染效果好。

  3、流量:节省流量,比系统默认浏览器节省很多流量。即使在WiFi环境下,压缩技术也可以让浏览速度加快,提高浏览体验。

  代理浏览器

  欧朋浏览器是一个代理浏览器,是透过Opera的服务器来进行网页的传送,它预先将文字依照手机的宽度做好调整,通过压缩的方式传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因此会节省不少流量。

  然而,在手机的分辨率下显示整个页面,会将页面文字缩小,需要通过不断的缩放浏览来查看信息,对于大多数浏览页面来说,其使用体验并不如单列浏览好用。

代理浏览器

  在欧朋浏览器里使用单列浏览的功能也很简单,在设置中,打开“单列显示模式”即可实现单列浏览,这种浏览方式和国内的UCWEB默认浏览方式相同。

欧朋浏览器

单列显示模式

  代理浏览器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用户隐私,虽然Opera对于用户隐私的处理还是非常完善的,但所有用户访问的网址都会被传输到服务器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里,这绝不是一件好事。

欧朋浏览器

  平板电脑

  Android平板下的欧朋浏览器界面也手机端很类似,快速访问的图标看起来比较大。

欧朋浏览器

Android平板下的欧朋浏览器

  对于Android平板以及iPad来说,欧朋浏览器具有替代原生浏览器的潜质。平板电脑因为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分辨率,因此不存在单列浏览的问题,更加注重页面的真实还原性。

欧朋浏览器

Android平板下的欧朋浏览器

  对于普通网页访问来说,欧朋浏览器通过压缩方式传输页面,对于大部分网页来说传输速度会有所提高,页面的还原和渲染效果也不错。目前能在平板电脑上使用的浏览器并不算多,而系统默认浏览器都不带有压缩传输功能,不过就页面还原效果来看,Android自带浏览器的还原效果似乎更好一些,如下图所示,这可能是欧朋浏览器的一些BUG。

欧朋浏览器

Android平板下的默认浏览器

  综述

  总的来看,针对中国用户推出的欧朋浏览器做了不少功夫,通过一些方法来增加中国手机用户的使用体验,包括增加网址站和微博等功能。网址站这个功能对于普通手机用户来说比较有用,不会上网的人非常依赖网址站,这会大大降低那些用户通过手机上网的难度;而微博这个功能我觉得并不太实用,因为微博用户大多会使用客户端来上微博,网页浏览是手机浏览器的核心功能,与其开发一些辅助功能,不如把精力聚焦于核心功能的完善更好;默认浏览模式的显示也值得商榷,对于使用2G网络的手机用户来说,我觉得默认使用单列浏览更能增加这些用户的使用体验,因为大多数中国用户的手机屏幕都不大,对流量很敏感,太小的文字要让用户不断放大观看,并不是一种好的浏览体验。而对于平板浏览器用户来说,就不需要单列浏览模式,因为平板电脑的屏幕足够大。

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辞职

  苹果董事会今天宣布,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辞职,董事会已任命前苹果COO蒂姆·库克(Tim Cook)接任苹果CEO一职。乔布斯被选为董事会主席,库克将加入董事会,立即生效。

  乔布斯今天向苹果董事会递交了辞呈,并强烈推荐前苹果COO蒂姆·库克(Tim Cook)接任苹果CEO一职。

  在乔布斯辞去苹果CEO的消息发布后,苹果股票在周三晚的盘后交易中暂停交易,在交易重启后苹果股价下跌6%,之后收复部分跌幅至5.2%,报356.30美元。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辞职

  以下是辞职信全文:

  致苹果董事会及苹果社区:

  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能履行作为苹果CEO的职责和期望,我会是第一个告诉你们知道的人。不幸的是,这一天到来了。

  在此,我宣布从苹果CEO的职位上辞职,如果董事会同意,我将担任苹果董事会主席。

  针对接任者,我强烈建议执行我们制定的接任计划,提名蒂姆·库克为苹果CEO。

  我相信,苹果的未来将更加光明,更具创造力。我期待未来苹果的成功,也将为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在苹果结交了一些人生中最好的朋友,能和你们所有人一起共事这么多年,非常感谢你们。

  史蒂夫·乔布斯简历:

  史蒂夫·乔布斯于1955年2月24日出生在美国旧金山。

  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只念了一学期的书。

  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

  1976年后,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

  1986年乔布斯买下了数字动画公司Pixar。这间公司如今已成为畅销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和《虫虫危机》的制作厂商。

  1996年,苹果公司重新雇佣乔布斯作为其兼职顾问。

  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

  2011年8月25日,乔布斯正式辞去苹果CEO职务。

  史蒂夫·乔布斯荣誉:

  1985年,乔布斯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

  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

  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被《财富》杂志评为了年度最伟大商人。

  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综述:乔布斯是美国最成功CEO之一,其辞职对于苹果来说令人遗憾。他的离开可能会对苹果的未来产生消极影响,苹果的发展在未来可能会有不确定性,这也是乔布斯辞职后苹果股价大幅下跌的一个原因。

  参考阅读:当乔布斯离开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