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2日星期四

微软将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已经同意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网络电话服务商Skype,该并购交易已经得到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分析人士对此交易表示震惊,他们认为微软的收购价格过高。

  该交易是微软迄今为止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单笔并购交易,超过2007年进行的以60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公司aQuantiv交易。收购Skype将为微软带来6.6亿用户,并使微软在语音与视频通讯市占有一席之地。

  据悉,微软在线业务在过去数年长期亏损,公司在线业务部门过去6年亏损了80亿美元,该部门自2005年以来一直没有盈利。谷歌早在2005年就曾考虑收购Skype,但由于专利所有权的问题,以及对能否将该服务整合进谷歌产品之中持有疑虑,最终放弃了这一决定。Skype基本专利由与Skype创始人有关联的公司所持有,这也为微软收购Skype蒙上阴影。

  2008年微软曾放弃以475亿美元收购雅虎的交易,后来与雅虎达成了搜索合作协议。

微软将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

  Skype是一款免费语音沟通软件。用Skype可与好友进行文字、语音、视频交流;开展电话会议或是传送文件。

  Skype采用P2P技术,提供清晰语音通话效果,使用端对端加密,保证通讯安全。无需进行防火墙或路由等设置。

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

网站备案被注销引发网站生存危机

  从今年年初开始,工信部开展了“清理空壳网站和备案信息不准确的网站”的活动,对空壳类备案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网站备案号对应的网站备案信息因无接入或接入信息不准确等原因,备案号都会被注销。

  从这个活动开展以来,很多网站主可能都会接到ICP备案被注销的信息,通常被注销备案后,机房通过自动检测会发现未备案域名,然后要求关闭该网站。

  什么是空壳类备案数据?

  所谓空壳类备案数据,包括空壳主体数据和空壳网站数据。空壳主体数据是指,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系统中的备案信息,只存在主体信息,没有任何网站信息和接入信息;空壳网站数据是指,在工业和信息化备案系统中,该条备案信息至少有一个网站没有任何接入信息。

  目前大多数ICP备案被注销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网络接入商信息不正确,早几年备案的表单里网络接入商名称都是手动填写的,大多数中小网站可能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改变主机商,这就导致了当前的接入商那里找不到相关信息,因此通管局就会将这个备案号注销。

  一旦备案号被注销,目前国内的机房都会因为没有备案号而禁止该网站接入,网站主办者只能选择重新为该域名申请备案号。

  备案拍照已经实施

  现在备案与以前备案的区别是,需要拍照了。早先工信部讨论的备案当面拍照的工作目前已经实施,所有网站主办者都必须通过身份信息的当面审核,网站负责人本人需要携带核验所需证件原件、材料到接入服务单位备案现场办理核验手续。接入服务单位需在备案现场采集并留存网站负责人彩色正面免冠照。备案中心统一制作、提供带有标识的专用幕布作为拍照背景,照片应显示拍照时间和背景标识。企业用户须法人拍照,如果是负责人拍照,需有委托证明,个人为主办者拍照。拍照时幕布一定要整齐,幕布不整齐的被退回的非常多。这意味着国内广大个人网站将再度迎来实名制的考验。  

网站备案被注销引发网站生存危机

  目前备案需要准备的证件:

  1.企业提供证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若非法人除了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以外,还要加带委托证明盖章)、域名证书、真实性核验单盖公章一试两份、网络安全责任书一份、带有指定幕布照片五寸二张。

  2.政府、事业单位需要提供的资料:事业单位提供事业法人证书、机关单位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非法人要委托证明盖章)、域名证书、真实性核验单盖公章一试二份、网络安全责任书一份、带有指定幕布照片五寸二张。

  3.个人提供的证件: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域名证书、真实性核验单二份、网络安全责任书一份、带有指定幕布照片五寸二张。

  关于域名证书这玩意儿,其实只有国内注册的域名商(万网、新网等)提供,工信部试图通过这个来限制网站主办者在国外域名商处注册域名。如果网站主办者使用国内域名的话,监管就太方便了,监管者只要通知域名商Hold了用户的域名,用户的网站就会被彻底断网

  如何平稳解决未备案网站的运营

  由于重新备案期间国内机房会禁止未备案网站接入,因此为了保证重新备案期间网站的正常运营,网站主应该将主机先迁移到美国的服务商,这需要先购买一个美国的虚拟主机,目前有些美国虚拟主机不太限制流量,只限制CPU,这对于大网站来说比较合适,网站迁移到美国虚拟主机上之后,通常只要将静态文件迁移过去,动态文件不迁移,这样就不消耗CPU,即使网站流量很大也可以支撑。

  网站迁移到美国之后,等办好备案后就可以再迁回来,根据我早先的经验,来回可能要折腾一个月的时间。

  当然,如果你的网站没有什么敏感信息或者用户评论信息,也可以索性就一直放在美国主机上,通常没有“有害信息”的网站屏蔽的可能性会小一些。不过也无法排除另一种可能,就是白名单制度,从上周五开始的大规模电信断网的情况就会让中国用户访问国外网站变得更为困难,这也是对那些试图把网站放在国外逃避监管者的一种警告。

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中国电信屏蔽国外网站

  从上周五(五月六日)开始,深圳电信的网络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怪现象,企业上网用户会发现,访问国外的任何网站都变得非常不稳定,有时可以访问,有时又不能访问。但个人ADSL用户却没有类似问题。

  整个变化是从上周五开始的,现象是在公司上网,会发现国外大部分网站间歇性无法访问,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实时联机的MSN上不去,但过一段时间又可以连接MSN,情况非常怪异。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我网络问题的个案,上网搜索了一下,原来是个普遍问题,很多用户都出现MSN访问异常的情况,但是,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无法访问MSN,有些用户又可以访问MSN,这让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中国电信屏蔽国外网站

  晚上回家之后使用家里的电信ADSL上网,却又没有任何问题,访问国外网站又是正常的。

  周一回到公司后,发现上周五的情况还在继续,MSN无法登录使用,间歇性发现几乎所有的国外网站都无法访问。

中国电信屏蔽国外网站

  经过我的测试,深圳电信无法访问国外网站的原因是有几个节点路由器存在问题,trace到了一些电信骨干节点就不通了,通过 tracert www.yahoo.com 命令查询,发现到了119.145.47.102 等节点之后就无法访问了,因此怀疑这些路由器屏蔽了国外网站。

中国电信屏蔽国外网站

  通过这些天的观察发现,关于电信屏蔽国外网站的情况,似乎只对企业有效,个人ADSL用户无效,我猜测,可能是在电信某个路由器上有个计数器,当某个地址访问国外网络很多的时候,就对其屏蔽一段时间,因此企业用户比个人用户更容易超标。电信用这种方法人为阻止用户大量访问国外网站。

  这种情况也很特殊,因为我家里的ADSL不存在这种问题,因此我还无法投诉电信的这种网络故障。

  电信这么做的原因,我估计,有可能电信的出口网络在调整,也有可能是在测试某种设备,也可能是想降低电信的国际流量费用,还有一个不靠谱的原因,可能是深圳在办大运会,想要净化网络环境。

  我想,等电信把出口网络调整好,我们伟大的局域网就建的差不多了吧。

  相关新闻报道

  南方医科大学:关于近期出现国外数据库访问困难现象的说明

  近日我们发现访问国外数据库和其他国外网站时,出现连接速度缓慢或者不能连接的现象。经与网络中心沟通获悉,这是因为中国电信对我校租用的IP地址在同一时间连接国外网站的用户数量做了限制,而我校目前每个电信IP一般是由几栋楼的用户共用,由此导致我校用户访问国外网站时出现上述问题。

  浙江大学:关于国际互联网出口故障的紧急通知

  各校网用户:从今日(5月6日)上午开始,网络用户反映通过VPN访问很多国外网站不通,经反复检查,发现问题出在各个运营商的国际互联网出口上,信息中心已经紧急联系相关运营商,要求尽快查明原因,解决故障。请各用户相互告知。

  环球时报:Theories abound for overseas web access troubles

Fang Binxi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ttributed the interruptions to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economic concerns. 

"Service providers have to pay the bill of the international Internet flow for their users. So there is incentive for the companies to discourage users to visit foreign websites," he said.

北邮方校长称,从五月六日开始的海外网站断网问题的原因是电信运营商自身的经济问题,用户访问国外网站,电信运营商都需要支付费用,因此电信运营商想以此方法来降低运营商的国际流量费用。

LBS的未来和腾讯微博

  想要打败对手,就不要神话对手,只有知道原因,才可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承接上一篇《手机通讯录的逻辑》,先从看似八杆子打不着的地方说起。

  一、一条没有未来的路

  腾讯所控制的用户关系远远只是现实诸多关系的冰山一角,虽然不败,但尚未开发的关系远远存在,那些它尚且没有覆盖到的现实关系,或者覆盖成本很高的关系,都是变革的突破点。过去QQ覆盖不了粉丝这种现实关系,于是才有了微博惊天动地,同样,微博+QQ仍然不是现实的全部。在知乎里,有人问除了单向和双向关系网,SNS还有什么形态机会,笔者的答案是:无论单向双向,都是线,在几何里,除了线,还有面!

  位置信息也是信息啊,微博变革了信息传播,从概念上说,微博必然通杀一切签到,从用户价值上说,还真不明白签到产生了什么价值,4sq是一条没有未来的路。

  二、飘信的定位启示

  开篇说了,那些尚且没有覆盖到的现实关系,或者覆盖成本很高的关系,都是变革的突破点,即产品存在的价值,邻居,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关系,未来会诞生一个产品,他的广告词是:

  “与其遥望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不如热爱身边的世界!

  你会发现,

  每一寸大地,无需世外,都是桃源。”

  虽然实际上由于用户密度障碍以及产品本身设计的混乱,做出来的飘信跟定位初衷背道而驰,但这款产品给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启示——半径!当用户都用GPS定了位,你就能找到你身边的人。

  LBS的未来只有两个方向:社交or本地信息。值得重点提的是,笔者认为color所理解的地理位置社交不对,签到这种地理位置更是离谱,因为多数情况下信用低,笔者很难想象,两个同游过泰山的人有什么关联,基于地理位置就应该强力控制一个稳定的区域,你只能定位两地方,住的地方、工作地方,你可以在这两个地方的周围半径比如2000米范围内随便签到做微调,但不能今天在体育馆签到,明天到人民广场签到,仅仅到此一游那没意义,那叫展示位置而不是基于位置,请注意百科下概念:

  LBS,基于位置服务。基于!!!

  现在,一个社交模型出来了:基于地图位置+半径画圆,点生信息面定传播范围,通过控制信息的作用范围来提升人的信用,通过控制信息的分布结构来降低关系开发成本。

LBS的未来和腾讯微博

  三、腾讯微博的诺曼底登陆点

  还是孙子兵法,战争有以少胜多,但没有以弱胜强,从来都是以己之长克人之短。在知乎上有人道出腾讯主编拉名人的困境,你把王菲拉过来容易,要把王菲李亚鹏一个圈子拉过来很难。那当然,腾讯产品组给新浪带沟里去了,在别人的优势范围内大动干戈,加之理解错误,浪费了自身无敌的用户基数优势,干活的能不累吗?

  需要明确的是,媒体性只是结果而不是本质,并且只是其中一个且不唯一的结果,甚至媒体性大小可以明确计算,它的相对数是转发/原创的比率的正相关函数,绝对数是用户基数与平均转发率的乘积,新浪无其他优势,只能一心把名人引擎发挥到极致,以影响力来提升用户基础和转发比率。

  军争之道,以正合,以奇胜,于腾讯而言,除了学新浪拼命拉人正面遏制之外,只要把长尾优势激发,败新浪易如反掌。

  何解?

  基于微博载体,做LBS社交,把长尾用户活跃度激发出来,长尾一出,反乳载体,做为结果,媒体性直接飙升,媒体神话一破,名人不来?他不怕过气吗?其次腾讯画的是面,明星有的一住一条街,面都圈住了,顺便就圈了其中的线,拉人的难度系数不会不降低吧?

  腾讯利用的不是用户基数优势,而是用户分布密度优势,新浪跟得了吗?

  他跟不了他就输了,再往后,再往后是史学家的事了,后世的史学家会记载,继人人网、开心网之后,风云一时的新浪微博再一次被腾讯成功盖了一天花板,于是日出东方,唯马化腾不败。

  四、我们也许还可以这样来理解:

  1.基于位置体系,是以点划面,传播信息

  2.基于关注体系,是以点划线,传播信息

  3.基于搜索体系,是以点划点,传播信息

  微博的两大本质是信息和通讯,从信息流的角度来说,基于点传播有了,基于线传播有了,目前基于面传播没有(微群不算,那是个残次品),逻辑上这也恰恰是微博未来的进化方向。不需要怀疑,微博是个八爪鱼,给与足够的时间,可以改写一切,从用户密度这个绝对优势来看,新浪很难破除人人开心的命运魔咒,但如果腾讯的人很神奇致使目前的竞争状态持续下去,让新浪越来越主流,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再一次错失战机,那就算笔者错了好了。

  以上给出了逻辑分析,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子应该不难想象,只有两个关键的问题需要提醒:

  1.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需要时间,必须借用PC,非必要GPS定位,但用户必须要先用地图明确定位,以此来计算半径和距离,计算信息传播范围。同时,为了对冲信用度的降低,强力控制位置变化范围,比如花钱才能改位置(霸气点,顺便赢利挺好),比如必须用手机连续一个星期在某区域签到才能修改位置或者说新增签到。

  2. 把位置服务做成一个输入输出独立的系统,微博只能是唯一的桥梁。强力控制对用户的搜索范围,不允许搜索其他地方的人,你的微博你的相片你的其他等等等等,传播范围都只限于你位置的半径范围之内,以降低其他关系的副作用,以免分散用户注意力而达到引导的目标。

  腾讯在做微博时没有意识到这个严重性,基于高端用户感觉,拼命的推荐同学同事关注,他们压根儿没明白,现实中在普通人的世界里,没房子没车子生不起死不起老婆娶不起养不起,甚至生活看不到变化,厚颜无耻活着本身就是个奇迹,发表观点是多危险的一件事。

  个人某篇错误的文章里曾提到过一个正确的结论,Twitter作为自然发展的结果,其上22%的互相关注,78%单向关注,经过逻辑变换之后是对于一个用户而言,22%的时候他希望互相关注,78%的时候他抗拒这个,腾讯过去包括现在所做的那种推荐,只起到了22%的正面作用,而起到了78%的副作用。

  五、LBS的未来

  强者善攻,则弱者不能自守。在互联网里,创业若成功,多半是那些霸主们犯错所致。类似与签到这类的LBS服务,绝对没可能走出阳光大道。

  那么是不是除了寡头,LBS社交对创业而言都是悲观的呢?到也未必完全是,用户分布密度仍然只是一个结果而不是本质,我个人建议,与其争综合市场分流兵锋,不如集中所有资源做一个地方的服务,在大范围内你永远不可能胜过掌握用户的公司,一条街一个镇一个县的推广总归是可以的。

  把本地服务做到极致,与社交殊途同归。那么,与其说LBS的未来是社交和本地信息,倒不如说,LBS的未来只有一个——最大可能的提升分布密度,无论用户分布密度,还是信息分布密度,都意味着对全面性、精确性的多方面要求。

  来源:越石父投稿

2011年5月9日星期一

手机通讯录的逻辑

  所有的产品都要回归一个本源,存在的价值!很多产品会改变时代,比如微博、比如LBS服务,其影响正在或者将要渗透文化、教育、商业等各个方面,另一些产品可能不合法,甚至建立在损伤一部分人利益的基础上,但他本身有价值,比如文库,广受争议,而另一些产品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嘀咕微领地之流,当然,还有此刻的微信。

  一、微信错在哪里?

  Kik此前一度火热,引来名流大家一片喧嚣,直到微信华丽出场,所有的声音很快沉寂,那些声音之所以沉寂了,不是因为腾讯出手没其他人戏分了,而是腾讯出手之后被发现,原来,压根就没有市场,虚华空忙一场,于是围猎围观的人们一哄而散。

  当初所有的这类软件都想改良一个现实,即手机短信的性价比奇高,但人们忽略了另一个现实。

  如果价值在于走流量相比套餐的资费优势,那么早在N年前QQ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如果我需要邀请QQ好友来体验微信,那么请问我干嘛不直接用QQ?微信之错,在于追逐了一个错误的价值区间,看似竞争短信,实质性与QQ竞争。

  既然如此,人们意识到自己高估了KIK转而失去兴趣,知错能改又何错之有呢?

  人们常说,真理的反面是缪误,但是还有人说,真理的反面可能是更大一个真理。微信是腾讯团队基于错误理解作出的错误产品,但并不代表过去人们从kik上看到的机会从来都不存在,恰恰相反,有不合理的地方就一定有机会,问题只在于是否真的抓住了本质。

  好吧,抛出一个从来没有人问过的问题:

  为什么在QQ早已经成为手机通配应用的今天,短信这么多年来仍然经久不衰呢?

  搞清楚上面的问题!

  显而易见,障碍来源于两种消极心理,或者有手机号码足够了,或者通过QQ号码过犹不及。于前者而言是多余却不产生收益,于后者而言是收益未增却成本提高,无净利润提升,则改良无价值。

  我一直在警示,腾讯微博最大的败笔在于与推荐关注同学同事,这一行为将腾讯原本的无敌优势成功转化成了劣势。

  与微博开放性随之而来的是,它在降低了一类现实关系的直接通讯成本之外,也给人与人之间的通讯附加了多余的东西——身份地位、影响力、观点、人文环境等等,它对于一部分关系而言是介质桥梁,但与另一些关系而言却是毒药。

  这实际上同样是QQ所无力解决的。很多时候,QQ号本身便是隐私的一部分,当隐私被附加,QQ在降低经济成本之外,却会提升另外的成本。在人们的印象里,QQ习惯作为一个封闭、双向的通讯概念存在,其实不完全这样,如今的QQ帐号意味着很多东西,你的资料,相片,文字,朋友,你前程过往的片段,而这些,都是360宣称要誓死保护的范围。

  这就是为什么现实是,在QQ、微博这两大免费的通讯体系之外,至今一个资费成本相对无比高昂的短信通讯服务仍然活得自在。

  现在明白了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QQ弱在开放性上面,于是微博大行其道,两者各有优劣半斤八两,关于短信,前世有诸多定论,以为它之所以不灭,是因为他与生俱来,只是科技时代发展初期技术落后的产物,而忽略了它无与伦比的优势——绝对的纯粹性!手机通讯录的生存空间在于,他兼有了IM点对点封闭通讯规则下的纯粹性+微博单向开放关系的优势(当然它也兼有了两者的劣势)——你需要的只是基于此地此刻要求的纯粹通讯工具,但你不需要、甚至可能不想我知道你是谁,你过去做了什么在哪里,将来会在哪里、做什么……

  QQ的纯粹性是随着签名评论、评价等更多开放类交互应用尤其是QQ空间、腾讯朋友这类产品强大联通一步步被削弱的,对特定的用户而言,起初它跟短信一样完全只是工具,然而随着关系和生态系统的沉淀,越来越大的程度上QQ作为一个虚拟的人而存在,通讯纯粹性的降低程度是使用时间、好友数量、个人记录的正相关函数,而微博也是如此,微博的终极未来一样是一个虚拟存在的人,相比QQ,其通讯纯粹性天生就没有。

  我曾经很神经质地连续发过六条同样的微博警示,新浪不做微信搞微领地这类飞机,迟早会追悔。到此刻我仍然持相同的观点,手机通讯录作为一类公用资源,并不是任何公司的创业机会,却会是新浪腾讯终极对决的关键之一。

  逻辑其实很简单,正如最初人们从kik上看到的可能那样,手机通讯录是足以与QQ世界匹敌的第二关系世界,被封印了强大的能量,既然手机是互联网的未来,既然手机是微博的未来,既然微博的本质是通讯,既然短信有如此大的不合理之处,如此无人据守的战略关隘,新浪优势得天独厚却视而不见,乱打微领地这种飞机,会错失大好局势啊!

手机通讯录的逻辑

  二、为什么新浪应当做微信?

  请看上面微信、手机通讯录、微博三国关系图。有一种心理学理论叫预期的自我实现,微博之战,拼杀的不是别的,而是用户的预期,让更多的相信你能笑道最后,于是他们熙熙攘攘,纷至沓来。名人资源与长尾用户的牵引是相互的,新浪对于相对腾讯的媒体优势抱有过强的优势心理,以致于无视了这种相互动态影响本质,一旦QQ用户在腾讯微博上被激发兴趣,媒体属性被提高,新浪再无所绝对优势可以依仗,整个平衡就会一边倒向腾讯迁移。

  腾讯上,虽然交互程度远低于新浪让用户觉得更加无趣,却拥有QQ的绝对强力支撑,是不死之身,但新浪不是,普通用户一上来,没找到乐趣,帐号就死了,以后记都记不住,顺便提到,我2010年新年左右才实质性的成为新浪博客用户,但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原来我注册帐号的时间居然是2006年,如果不是微博对博客的输出支撑,我绝对没可能在重新注册帐号时发现帐号已经注册过了。

  QQ跟微博本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世界,但通过面板这种组件式绑定,QQ成了微博长尾用户的支点,同样的道理,新浪微博也可以得到启示,通过手机帐号来获取强力的长尾忠诚支撑。

  在一对一的通讯服务上,因为开放性被赋予了身份地位、影响力、观点、人文环境等多余因素,私信的通讯成本除开功能上的差距之外,具有比QQ更高的心理成本,就好比QQ空间的私信功能也不可能替代QQ一样,除了关系网覆盖程度之外,感觉不一样才是最大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即使web版在功能上大规模升级集成在线状态了,它依然只是一个辅助系统,并不能解除微博用户忠诚度二八分布的短板,因为不够纯粹。

  不破坏短信原有的纯粹性,架构一个组件式的短信服务,解封手机通讯录的被封印的能量,将之燃烧出微博的未来!

  一个物体的平均状态实际上是向心力影响和离心力影响力对冲后的结果,趋势与他们的差值有关,新浪之所以此刻远胜腾讯,不是简单的媒体优势远胜腾讯,而是因为一个综合差值的优势,战略兵法之谈,无非扬长、补短,扬长乃攻,补短乃防,而未来微博谁主天下沉浮,就在这四个字之间。

  周鸿祎说:替代IM的一定不会是另一个更好的IM.过去我也一直这么认为,军争之法,以迂为直,以优势击敌劣势嘛,而现在我发现以面概点了。用户不会因为用了微博而放弃QQ,同样也没因为一开始有QQ而不需要微博,替代微博的一定是另一个更好的微博,替代IM的也一定是另一个更好的IM,所谓替代,替代的是用户忠诚,需要的是足够重建新忠诚的力量支撑,于是给阿基米德一个支点,他撬动了地球。

  选择耐心但正确的进军路线:

  微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放弃微信用户名,提供三个完全独立的子通讯系统(组件式的架构很重要,子系统独立,才不会破坏短信的纯粹性,才可能获得用户,而后进化 ):

  其一,无缝基于手机通讯录收发短信。

  其二,可选绑定QQ号,备份数据。(新浪是绑定微博帐号)

  学周鸿祎安全恫吓,耐心等待大部分用户为了安全走完这一步,然后才可以升级产品,彼时可走的变化空间就大了,有了帐号的短信系统即云通讯录。绑定一个已有的通用帐号相比再造一个微信注册体系,要受用户欢迎得多,不要急功近利又是邀请又是注册的,过去论wave之死研究得很明显了,这一步之遥是永世鸿沟,用户不可能跨过去,正面拼命提醒没有用。

  其三,可选设置关联腾讯微博帐号。

  最后,模糊手机通讯体系与微博通讯体系的界限。

  以上四步先后明确,只有不破坏纯粹性,才可能替代短信覆盖用户,只有成功覆盖手机用户,才可能进化手机通讯录,只有云通讯录事实存在,手机通讯录的才可能有用户状态,才可以与微博动态共享,新的IM就出来了。

  三、三国史,英雄与匹夫

  在新三国的剧情里,起初诸侯征战战法是双方对阵,各出武将上场PK,于是就出了关羽吕布这类盖世英雄,后来人们发现战争原来不该那么打,压根不需要简单对阵,应该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于是换成诸葛、周瑜、陆逊大行其道,后来轮到司马懿了,屡战屡败却嘲笑诸葛伐魏逆天行事,他改论天道,怎么样?

  今之新浪可谓春风得意,但今日在下敢预言一句:若新浪执意傲慢下去无视长尾劣势,还不与百度合纵,终将如楚汉项羽,不需八年兵败垂成。

  新浪真的确信媒体性腾讯不能争锋了吗?

  不见得吧。 不信,不妨关注下一篇《LBS的未来和腾讯微博》。

  来源:越石父投稿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解决Chrome浏览网页自动保存的问题

  在中国电信ADSL环境下,使用Chrome浏览器上网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就是上网点击一个链接,Chrome并没有正常浏览该网页,而是自动将该网页下载到本地,而此情况在IE浏览器下并没有出现。

  原以为是Chrome浏览器的BUG,也试着重新安装了,发现偶尔还是出现这种情况,每次无法访问网页的时候,使用IE浏览器打开就正常,而在IE浏览器下则有时会弹出中国电信的广告。

  经过研究发现,这不是Chrome浏览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中国电信恶意劫持,在IE浏览器的现象是,访问一个本来没有弹出广告的网站,偶然会自动弹出中国电信的广告,再刷新网站,又没有广告弹出。对于谷歌Chrome浏览器,则无法浏览目标网页,系统会自动下载网页到本地。

解决Chrome浏览网页自动保存的问题

  使用记事本打开Chrome下载的文件,会发现原本正常的网站源码里会被中国电信插入很多iframe和javascript代码,使用的域名和IP均为中国电信的服务器。

解决Chrome浏览网页自动保存的问题

  我从2005年就报道过中国电信的强弹广告,谴责中国电信这种劫持用户浏览器,通过嵌入代码的方式在用户浏览器上弹出广告的恶行,早先我曾经打电话投诉电信,要求解除我帐号的PUSH广告业务,没想到每年续费一次,都会自动增加这种PUSH广告。

  更为糟糕的是,这些PUSH广告代码存在严重的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只能在IE浏览器下工作,如果目标网站使用了GZIP压缩传输,电信的这些代码在Chrome浏览器下就会异常,导致出错,从而影响用户正常浏览网页。

  目前想到的解决的方法是:打电话给中国电信投诉,投诉“增值业务部门”增加的强行广告,要求其去除“PUSH 强推广告业务”,特别要强调,从PUSH广告业务测试中去掉自己的ADSL帐号,这个招数我以前用过,但是似乎时间是有限的,过一段时间电信又会继续投放广告。

  我现在使用中国电信的ADSL宽带,每年要交2280元,中国电信还通过这种恶心的广告阻止我使用Chrome浏览器上网,中国电信可真是太邪恶了。

2011年5月7日星期六

从“断网门”看域名管理乱象

  4月21日下午,阿里巴巴旗下域名注册服务商万网称接到美国科勒公司提供的侵权投诉,指责慧聪网存在侵权商铺页面,因此擅自将慧聪网域名暂停解析(clientHold),导致上海、浙江、山西、江苏、广东等多个区域长达4小时不能正常访问慧聪网。经过多次沟通未果,4月27日,慧聪网以“无理由停止解析其域名”而起诉万网,并要求万网赔偿一元。5月4日,慧聪网对外推出“反万网霸权”网站,指控万网不是“有价值观、有未来”的企业,并希望借助此次事件可以推进域名行业相关立法。

  对此,万网公司表示,此次“断网门”是一个偶然事件,起因是慧聪网上存在某侵权品牌的商铺页面,万网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依法办事,所以按相关法律法规暂停域名解析。

  域名暂停解析是偶然事件吗?

  “域名封停”混乱由来已久,从2009年初开始,万网等域名注册商就对很多中小网站进行封停域名,比较著名的有牛博网的CN域名被封电玩巴士COM域名被封,2010年甚至发生了新网封停知名社交网站51.com、知名IT资讯平台it168.com、知名博客托管服务blogbus.com的域名,2010年10月又发生了时光网mtime.com和玩聚网ju690.cn域名被停止解析。早先封停域名大多是域名注册商接到行政命令进行的操作,而这次“断网门”事件中,万网接到客户投诉后就自行封停知名电子商务网站的域名,操作底线越来越低,操作频率越来越频繁。

  早先被封停的网站,有些是中小网站,有些则不愿惹事,大多采取忍气吞声、不予追究的态度,而此次万网的操作涉嫌违规操作,做为阿里巴巴竞争对手的慧聪网自然不愿放弃这次反击的机会,因此才高调抨击万网的封停行为。

从“断网门”看域名的管理乱象

  万网的行为违规了吗?

  万网的行为是否违规,需要先了解几个专业名词:

  域名注册商:域名注册商是提供域名注册的公司。并负责提供DNS解析、域名变更过户、域名续费等操作。

  网络接入商: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向广大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申请域名、租用虚拟主机空间、主机托管等业务。

  万网的业务虽然也包含网络接入业务,但在此次事件中,慧聪网的域名使用的是万网的服务,但网站并非使用万网的主机服务,因此万网只是慧聪网的域名注册商,而不是网络接入商。

  由于万网并没有对该域名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因此万网对于慧聪网的网站发布内容的合法性与非法性并不存在责任一说,遭到侵权的企业应该联系该慧聪网的网络接入服务商(主机提供商)去协调侵权内容的删除,而不是联系慧聪网的域名注册商进行投诉。

  即使网站的网络接入商接到这个投诉,依照法律,也只能断开慧聪网该侵权页面的连接,让侵权的商铺页面无法访问,如果简单粗暴地封停整个慧聪网的域名,将导致慧聪网全部页面无法访问,这显然是侵犯了慧聪网的合法权利。

  在具体技术实现上,断开侵权页面的连接通常由网络接入商(主机服务商)实现,而不是域名注册商实现,域名商难以实现断开某一网页链接的功能,而网络接入商可以通过防火墙断开单独网页的连接。

  因此,在这次慧聪“断网门”事件中,万网的确有涉嫌违规操作的行为,万网应该为此向慧聪网道歉并赔偿相应损失。

  网站主的对策

  此次事件显示了我国域名注册服务相关法律的缺失,正是因为国内域名法律的不完善,才导致域名服务商可以无法无天,胡作非为,代越庖俎地处理超出自己本分的事情。

  法律规定,关于域名的管理,是域名注册管理公司的所在地具有管辖权,因此国内公司注册的域名,为了避免类似的“断网门”事件发生,在中国法律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将域名转移到法律完善的美国公司旗下,在国外注册域名,不应该在中国公司(如万网)下注册和管理域名,不要注册使用CN域名,以避免各种不可预知的法律风险。

  万网做为域名注册服务商,能够管理的仅仅为域名名称的合法性,国际域名相关仲裁政策可参见这里,比如早先一个案例,深圳一家企业抢注德国宝马汽车公司的CN域名baoma.com.cn,这方面的域名争议投诉才归万网管理,万网不应该代越庖俎,做为域名注册机构,却非法进行网络接入服务的管理。

  附:网络侵权的相关法律规范

  1、《反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2、《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五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应当立即删除涉嫌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断开与涉嫌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并同时将通知书转送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网络地址不明、无法转送的,应当将通知书的内容同时在信息网络上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