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星期二

加密锁和云授权

  在中国,加密锁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软件保护方式。近30年来,计算机硬件不知更新了多少代,软件技术也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加密锁保护方式却一直没有改变,顶多从原先的并口锁进化到USB锁,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30年来,软件的盗版依然存在,人们却没有找到应对盗版更好的办法。另外,传统的观念认为,加密锁具有安全强度高、软件授权可随加密锁移动使用优点。实际上,相比这两个“优点”,加密锁保护方式的缺点更多:

  1、 使用成本高,不仅有硬件成本,还有初始化、物流、管理和维护成本

  2、 兼容性差,加密锁一般都需要安装驱动程序,经常会碰到使用不了的情况

  3、 无法方便实现“先试后买”和“按需购买”

  4、无法实现软件的电子化发行

  5、 在互联网极为流行的今天,仍然无法有效地跟踪和管理软件的授权

  6、 一旦被破解,就可以大量复制,无法补救

  7、容易丢失和损坏

  软件行业正在从传统的光盘套装、一次性授权付费,向在线托管、租赁使用、按需付费型转变。在所有的媒体都在大肆宣传SaaS的今天,有没有一种可以替代加密锁的、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用户体验更愉快的软件保护方式呢?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种新的基于云计算方式的软件保护和授权方式——云授权。这种授权方式不仅适用于管理、制造等传统软件行业,也适用于股票、群发和游戏类新兴的、在线工作的软件。

  云授权的定义

  云授权是针对传统的客户端许可证授权而言的,它的准确定义是:云授权是一种云计算模式的授权,开发商的软件还是在客户端运行,但软件运行时需要的授权许可、关键数据和配置数据必须联网从授权服务器——“云端”——获得。

  云授权要求客户端软件具备连网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要求客户端时刻连网认证或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连网认证一次。

加密锁和云授权

  云授权的两种模式

  时刻联网认证的云授权是强云授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即使客户端软件没有任何操作,其后台程序也会与授权服务器保持心跳连接,来检查客户端的身份是否合法、授权是否有效,以及授权是否有更新需要升级等。强云授权模式的优点是,客户端具有移动性,在任意一个终端上都能找回相同的运行环境,但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客户端使用。

  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连网认证一次的云授权是弱云授权模式。该模式适用于那些不具备长期联网条件的用户。连网认证的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因为弱云授权模式的客户端可以在长时间不连网的情况下使用授权,所以,这种模式的授权需要同时和客户端机器绑定,以防止软件的非法传播。到了认证周期时,客户端需要连接授权服务器进行认证,以激活下一个认证周期内软件的使用许可。如果服务器上的授权内容有更改,比如授权功能模块的增加或减少、授权时间的延长或缩短等,也会在认证时同步到客户端。

  相比传统的客户端许可证授权,云授权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使用、管理和维护也更加方便。

  云授权安全性

  时刻连网认证的云授权,因客户端没有任何许可文件,而且客户端与授权服务的通信采用的是随机会话密般,黑客无法使用“记录重发”攻击,只能从客户端或服务器端来寻找突破口。而客户端安全库一般都集成有防反编译、防反调试、代码混淆和随机路执行等技术,破解难度非常大。授权服务器通常也都设有防火墙和完善的入侵检测技术,任何非法的访问和异常情况都可以监测得到,黑客也很难获得充分的时间和环境去破解授权服务器上的程序或者非法获得授权服务器上的数据。

  周期性连网认证的云授权,因客户端授权文件与机器硬件特征绑定,黑客可能会伪造一台硬件特征相同的机器来非法运行软件。但到了认证周期时,授权服务器可以根据认证记录来判断是否有非法的机器在使用合法的授权。这是因为:一、并不是所有的机器硬件特征都用来绑定,可以用未用作绑定的硬件信息来判断认证的客户端机器是否合法;二、如果同一授权码在一个认证周期内有多次认证记录,则可以断定该授权码被非法使用。对非法使用的授权码,可以在立即禁用,在下一次认证时,所有使用这个授权码的客户端许可文件都会被同步更新成无效,从而防止了该授权码的非法扩散使用。

  云授权的易用性

  因为云授权是连网使用的,所以客户端软件的激活、授权内容更新后的同步、授权丢失后的自动找回都是自动完成的,无须用户参与。开发商可以将软件的更新和授权的更新结合起来,只让合法的用户得到软件和授权的更新,非法用户无法更新软件,或者即使可以更新软件,却无法更新的授权,从而无法使用软件或无法使用软件的所有功能。

  云授权的后台管理

  开发商和经销商也可以通过云授权服务平台来了解授权软件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将授权和用户关联起来,以便更好地服务用户和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调整软件的销售模式。

  云授权的优点

  1. 保护开发商对当前产品的投资和技术积累,实现已有的产品和技术向未来的云计算模式的平滑过渡。

  2. 可以方便地实现软件的“先试后买”和“按需购买”,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为软件开发商创造更多的赢利模式。

  3. 可以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系统集成,既方便了产品和用户的管理,又降低了软件保护、授权、发行和维护成本。

  4. 安全强度高,并可实现授权的跟踪和破解补救。

  基于互联网的软件保护、授权和发行方式,已成为软件行业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云授权必然会取代传统的加密锁授权,成为软件保护和授权的主要方式。

  来源:比特安索投稿

2011年4月11日星期一

企业微博营销技巧

  最近笔者一直在维护公司的微博,也在SocialBeta的社会化媒体6群中跟很多朋友交流,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此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你想塑造什么形象?

  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除了依靠第一印象外,更多地还是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判断这个人,时间久了,我们甚至会对这个人形成固有的己见!

  那么,企业做微博营销同样如此,问问自己,你想让别人怎么看你的企业,你想让自己的官方微博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或者说你想塑造的品牌形象是什么。

  轻松活泼的还是严肃的,教育性的还是娱乐性的……

  无论什么样的风格,都从你的每一条微博,你跟网友互动的内容、语调中体现出来。

  二:你做好内容规划的么?

  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相信很多企业在做微博内容的时候,还是比较迷茫,随大流的,看到星座受欢迎了,就发星座;看到@口袋英语如此成功,也时不时来点英语吧,结果搞得不伦不类。

  也有人会问,那么内容是不是应该专一点呢?比如一个旅游企业的官方微博是不是就只能发旅游方面的东西呢?其实这也取决于前面提到的,你想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微博形象。在明白了自己想呈现的微博形象后,你的内容风格才能初步定下来。比如如果旅游企业想塑造的微博形象是为爱旅游的人提供心得和帮助,让他们可以享受旅游的过程,那么内容大可以宽松点,可以是旅游路线推荐,也可以推荐音乐,伴随他们的旅程,有时候发点感言,聊点家常,更显人性化。

  影响微博内容规划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目标用户,在做内容之前,你有没有分析过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有没有仔细地看看他们的微博内容呢?做目标用户喜欢的内容!!!好好利用微博搜索工具吧,拿sina微博搜索为例,可以根据性别、年龄段、标签、名称等等搜索目标用户。

  三:不要得了粉丝眩晕症

  看到新增多少粉丝,多少@到你了,是不是感觉很爽呢?小心,别得了粉丝眩晕症!(puting语)

  目前还是有很多企业将粉丝量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清醒一点的企业还会将转发数和评论数作为指标。

  得了粉丝眩晕症的病状:

  1)微博营销更多是短期效果,无长期规划;

  2)无心做内容,缺少互动;

  3)对粉丝状况不明白,有多少是有效粉丝,有多少是僵尸粉,有多少是潜在用户。

  4)不舍得你的关注。关注也是门学问,各位难道不觉得关注是个很好的推广方式么?去关注你的潜在用户,就会在他们的首页跳出提示!虽然这对粉丝上万的用户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对于1000以下的微博用户,却是很有效果。

  四:还在送ipad?鬼才信!

企业微博营销技巧

  这个活动要送ipad,那个活动要送ipad,可是我就从没见过那个活动最后公布中奖名单,直播奖品发送过程的活动更是少的可怜!

  微博活动正在失去可信度,这对于一个新媒体来说,是个可怕的事情,因为他的营销价值正在失去,现在官方还在弄硬广,我只能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媒体了!

  等我的微博上都是广告的时候,我不会再去用微博了,因为它怎么看都像贴满小广告的电线杆!(用户语)

  那么目前的活动问题在哪?

  NO1:失去信任;

  NO2:活动无创意;

  NO3:活动目的不明确;

  NO4:与其他平台没有结合。

  第1和第2点就不多说了,说说第3个和第4个问题。

  你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粉丝么?还是为了增加与用户的互动?

  活动目的决定活动规则和活动内容,

  如果仅是为了增加粉丝,活动规则和内容尽量简单明了,这样参与成本低,活动的传播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但如果是为了增加与用户的互动,是否考虑过与其他平台结合,活动内容是否具有话题性,话题又是否是用户所感兴趣的呢??是否与产品本身有很好的集合?

  五:内容制作技巧

  A: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B:用##设置固定性栏目!

  C:多用疑问句!引起用户讨论!

  D:@的精准性!@需要这条微博内容的用户!如何知道他需要这条内容?用微博搜索吧!

  E:原创内容为王!最好有个内容团队,制作原创内容!像我这种一个人负责整个微博营销的,只能复制内容了!

  F:多主动转发和评论目标用户的微博!不要频繁@他们。

  G:多点人性化,每天起床的时候,可以唠叨两句!

  结语

  最后一句:企业不要把微博营销当成万能的,微博营销有不足之处,国内的情况还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所以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营销仅是营销方式的一种,别忽略其他渠道!

  来源:作者wis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搜索的未来

  搜索引擎的未来是什么?笔者认为,未来的搜索有两个趋势:个性化,社会化。以下笔者将详细论述。(注:本文给出的很多链接需要特殊方式才可以访问,请自行解决)

  从google诞生的那一天起,google的搜索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一个大大的搜索框,你敲进去几个词,google给出一些相关的网页。

  现在的问题是:

  1. 为什么每个人搜出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关键词所期待的搜索结果可能有很大差别啊?

  2. web2.0早已深入到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以facebook为首的社交网络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变革浪潮,但是搜索为什么一点变化没有?为什么没有用户的参与?为什么没有融合社会化元素?为什么现在的搜索结果仍然以冷冰冰的算法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

  前一段时间关于google搜索结果中有太多“垃圾内容”的抱怨此起彼伏,google最近作出了回应:隐藏你不想看到的网站。这篇google官方博客同时指出:从SearchWikii到stars in search,再到location settings,google为了让搜索结果更加个性化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

  SearchWiki允许用户将搜索结果重新排序,增加删除搜索结果,还可以添加评论。它兼具搜索和wiki的特点,所以叫SearchWiki。SearchWiki是08年末推出的,效果不好,用的人不多。

  "给搜索结果加星"这个服务是10年3月份推出的,你可以给你搜索结果中喜欢的条目加星,当你再次搜索到这个条目的时候,这个条目就会特殊显示。同时,加星的条目会同步到你的google bookmarket。这个服务也没有太大的反响。

  "设置你的地理位置”这个服务让google根据你所处的位置给你提供最适合你的搜索结果,比如:当你搜索pizza时,google会给出你附近的pizza店的地图。这个服务还是很有用,并且不需要用户做太多操作。

  其实google早就将个性化因素引入了搜索,只是它默默的运行于"后台",普通用户根本不会察觉。google会根据你的搜索历史来提供“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当然这会涉及到隐私问题,你可以拒绝google收集你的搜索历史)。但是根据我的使用经验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搜索的未来

  下面再来谈一谈搜索的“社会化”问题。

  显然google是非常关心“社会化搜索”这个问题,2009年10月份google提出了google social search,随后又进一步指出google要让搜索更加社会化

  这个页面告诉你,在social方面,google了解你多少。

  google在social search方面主要依赖下面三个方面:

  1. Google contacts, Google Reader, Buzz, Google profile, Gamil中与你有直接联系的人。

  2. 在你的Google accountGoogle profile中所绑定的网络服务。比如你在google profile中添加了自己的twitter账号,google就知道了你在twitter上的好友和信息。flickr,friendfeed等其他网络服务与此类此

  3. 通过上面两条的“间接联系”。"间接联系"就是"联系的联系",也可与说是“朋友的朋友”

  显然,在社会化方面,facebook要远远领先google,除了用户在facebook发布的内容,facebook还利用like按钮和connect连接,收集了海量的用户信息。如果若干年后facebook也做搜索,对于google的威胁可不小。

  虽然google没有facebook这样的社交平台,但是google的众多产品也存在不少社会化的基因,比如上面提到的Gmail, Buzz, GReader, Google profile等。

  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做搜索的google要做那么多跟搜索没关系的产品了,比如说google reader上被share和star次数非常多的文章就应该获得更高的Rank,你的Gmail联系人喜欢的东西你也可能会喜欢......进一步来说,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腾讯和百度什么都做了。

  最近google的两个举动也印证了我上面的观点:google提供把delicious中的书签导入到google bookmarks,google升级了Google Profile。

  前段时间传出delicious要出售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google应该买下delicious,因为用户的书签是一笔很宝贵的资源,简单来说:在delicious上被收藏次数多的文章理应由更高的排名才对。

  Google Profile的升级也有重要意义,说明google更加重视“用户”这个因素了。

  前段时间有一篇引起热议的文章“搜索已死,推荐上位”。事实上,搜索肯定没死,推荐当然也越来越重要。从amazon到netflix,推荐的力量已经不容怀疑。对于google而言,可以考虑收购stumbleupon

  上面一直在说google,下面说一说那些想要挑战google的公司。

  虽然google看起来强大得无法撼动,但还是有一些公司和疯狂的人敢于去挑战它,blekko就是其中之一,它通过使用slashtag和人工干预来提高搜索质量,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搜索,blekko能够提供更精确的结果。

  但是blekko必然不可能战胜google,因为它不是给“普通用户”设计的。普通用户不会去使用很多slashtag,普通用户不会建立狠多list,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大大的搜索框,敲入并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从这点来看blekko必然失败,就像Google SearchWiki,和Google Wave一样。

  另一个最近非常火的网站是greplin,它是Y combinator的成员,由19岁的以色列高中生创立,它是一个“个人搜索引擎”,用来搜索你在网上的数据和信息。看好greplin,它解决了一个亟待解决但还没被解决的问题,它与google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greplin现在干的事google干不了,facebook也干不了,只能有一个第三方小公司来做。

  互联网上的信息数量正在呈指数增长,在海量信息的包围下,如何高效搜索获取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肯定是越来越重要,搜索肯定还会进一步发展,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陶宇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Z-Blog在Apache的PHP下使用

  Z-Blog程序是基于IIS+ASP环境开发的,理论上并不能在Apache+PHP+MySQL环境下运行,不过有时可能因为某种情况,需要将Z-Blog暂时迁移到Apache平台,本文将讲述一下迁移的具体形式。

  迁移的思路是,将Z-Blog全部静态化,动态化的部分,使用PHP代码回调ASP服务器上的地址,数据库依旧放在ASP的服务器上,使用双域名形式,通过FTP工具将ASP服务器上的HTML文件复制到PHP的服务器上。

  Z-Blog系统需要使用“静态首页生成插件”,这样首页和文章页都实现了静态HTML文件,分类页和标签页原本是动态的,修改起来比较麻烦,需要修改Z-Blog源代码。

  修改方法是,先建立一个cat目录,将根目录下的catalog.asp文件复制过来,修改为default.asp,将里面的include路径修改一下。

  接着,修改FUNCTION目录下的c_system_base.asp,c_system_event.asp,c_system_lib.asp文件,搜索替换掉“catalog.asp”为“cat/”,这样目录页和分类页就会调用cat目录而不是asp文件。

  之后,将所有的HTML都FTP到Apache主机上,对于cat目录,则建立一个index.php文件,文件内容如下:

<?php

$qstring = isset($_SERVER["QUERY_STRING"]) ? $_SERVER["QUERY_STRING"] : "";

$url = "http://www.williamlong.info/cat/?".$qstring;

$file=file_get_contents($url);

echo $file;

?>

  这样,目录页和分类页的调用都会自动抓取原先ASP服务器上的文件。

  最后,在Apache服务器上编辑.htaccess文件,内容如下:

RewriteEngine On
RewriteBase /
RewriteRule ^upload/(.*)$ http://www.williamlong.info/upload/$1 [R=301,L]
RewriteRule ^download/(.*)$ http://www.williamlong.info/download/$1 [R=301,L]
RewriteRule ^function/(.*)$ http://www.williamlong.info/function/$1 [R=301,L,QSA]

  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在Apache环境下也可以浏览Z-Blog生成的博客了。

Z-Blog在Apache的PHP下使用

  不过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留言评论功能无法使用(单独使用另外一个插件可以勉强支持评论),侧栏动态加载的内容无法显示,文章量浏览无法计数,评分插件失效,更新较为麻烦。

  目前更新博客的方法是,修改hosts文件,将Z-Blog的域名再次指向原先ASP服务器,添加文章后,再FTP到Apache服务器上,原先我曾经考虑在两台服务器上同时安装Dropbox的方法实现同步,但后来发现,一些国外的虚拟主机已经开始禁止在主机上运行Dropbox了,其系统会自动检测Dropbox进程,并发邮件警告用户,称运行这个程序违反其政策,要求停止这个进程,因此只能考虑使用自动FTP的方法实现同步。

针对竞争对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在这个全网SNS化的今天,有很多营销方案,比如什么口碑营销啦,微博营销啦,病毒营销啦,最终都脱离不了社会化的本质,而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即病毒效应(但是笔者并不认为病毒效应是SNS的本质)。会有成指数上升的用户会通过你的营销方案得知关于你的事情,而SNS中隐藏的各种关系也将会加大企业本身的转化率,所以一直备受各大公司的青睐。官方微博,官方的XXSNS主页等等。但是再做营销的同时,那些负面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真的都是用户的反馈声音么还是有人从中作梗社会化媒体爆发的大规模病毒效应使得一个企业不得不认真考虑负面声音产生的后果,既然一间企业很关注这件事情,那自然会被某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那如何利用呢?

  七寸

  作为一场战争的发动者,必然需要发达的情报系统,在进行社会化攻击前,需要掌握被攻击一方的尽可能详细的资料,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收集情报的意义在于寻找它的七寸。

  任何一个公司都有其不堪回首的往事,马克思爷爷曾经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任何一个公司都没有信息拍着胸脯说笔者没有做任何对不起良心的事情。360之于3721,瑞星之于陷害微点,腾讯之于阻碍创新,百度之于恶意竞争,淘宝之于假货丛生等等等等,这些东西就是一家公司的七寸,要打,就要精确。同时还要考虑,在他的七寸之上,有没有强大的势力保护着他,油价上涨,3G资费等等这些也是对应企业的七寸,但是他们有强大的国家体制在保护他们,一旦你发现你要攻击的这个企业的盾比你的矛好,那就换一个点打吧,不然得不偿失。

竞争对手

  规模

  每一次的社会化攻击都是一场战役,这场战争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大,同时也不能过小,那应该如何控制战争规模呢?

  对于一次社会化攻击,参与人员2~3人即可,不能过多,动用水军是最没有技术含量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行为,我们要做的是社会化攻击,因此最大的力量在于那些自身加入进来的人,而不是用金钱买来的人。你可以花钱把他们雇来,他们同样也可以因为金钱出卖你。任何团队要做这件事情,千万千万不能花钱动用五毛党,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我们的网民现在已经掌握了辨别五毛的能力。而且拥有了强大的软文识别能力,所以,现在的网民不好忽悠,要有点技术含量。任何一场战役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一定要控制住规模,但是SNS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不可控,一旦爆发一件事情很难将其压制住,所以到了一个临界值之后,作为攻击的发动者应该发布一系列的公告,主动与被攻击的一方和谈。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千万不能超过这个临界值,一旦超过,将会有外力来控制,这样就失去了最战争的主动权。未来的事情就不是作为发动战争的一方可以掌控的了。

  说到临界值,不得不提的就是3Q大战,假设360为主动攻击的一方,他并没有很好的控制临界值,导致工信部之类的第三方出面,扣扣保镖被召回等等,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主动与腾讯和谈,发布联合声明之类的东西,然后主动召回扣扣保镖。可能这个例子不是很合适,因为里面还有产品方面的问题,姑且这么一说。

  诱导

  从心理学和行为学上来说,人的想法和行为是可以被诱导的,在于你的攻击策划人员的脑袋好不好使。你如何通过你的策划来激发起大众的思考和参与任何一个强大的策划背后一定要有强大的思考范围。这些思考不是留给低端的参与者思考的,因为大众不喜欢思考,大众喜欢浅显易懂的东西。更深的东西是留给深度参与者思考的,而激发他们的思考的重要性要远远比激发大众的思考更重要。人一旦开始思考,就会有会用相应的行为显现出他们所思考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希特勒曾经对戈培尔说:“不需要让青少年有判断力和批判力。给他们摩托车、明星、刺激音乐和流行服饰就够了。剥夺思考,根植对命令的服从心才是上策。” 所以,某些人不希望他们思考,作为攻击的主动发起者,我们需要让他们思考,但是这些东西永远是留给懂思考的人的,也要有浅显的东西留给大众。毕竟大众是低智商群体。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能有点不和谐,仅仅是举例。我们的法律中有一条罪名叫做“颠覆国家政权”,那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才算触犯了这条法律呢也没有最浅显的司法解释,那简单的讲,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可能被颠覆呢?纵观历史,无非当政者腐败,政权腐朽不堪,人们备受压迫,这样的政权才会被颠覆,没有见过那个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富裕,国家安全等良好政权会被颠覆。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制订这条法律的人会这么写呢排除上面的原因,无非就是当政权腐朽不堪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法律作为最后的挡箭牌来排除异己。

  以上的一段话会不会比较有煽动性和思考性普通大众会通过我所陈述的字面意思理解,而深度的思考者他们会主动的寻找这方面的资料,他们会通过wiki,google等等找到某些时间,某些人发生的某些事情,以及某些人写的某些论文等等东西。最终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SNS的最大意义在于参与,而不是接收。一个良好的攻击性策划一定要有深度,以及参与性,让深度用户参与进来,我们只是点把火,而他们负责浇油,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人就是干柴。

  还击

  当你对某些公司发动攻击后,每一个体系完整的企业都会有一个快速反应部门,用来处理这种紧急的事件,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发布公告,公告全文就是一个意思:他们说的都是扯淡,我们没有做他们说的事情,随后报警啦,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澄清啦等等等等。一定要记住,对于这种可以遇见的事情,不能等被攻击者做,一定要我们做,我们一定在策划中写下这一句话:“当这份东西被公布之后,他们一定会做出一下几点回应,是真是假,孰是孰非,大家自行判断”不能小看这句话,1,可以深刻的表明,我们深刻的了解你们的一举一动,我们是强势者,不要试图抵抗,2,让参与者知道,我们是内部人员,我们熟悉他们的一切流程,所以我们说的都是真的。3,打击对方心理防线。

  当遇到还击的时候,他们肯定也会找一些你的七寸来打,这个时候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因为我们是主动者,参与进来的用户首先接收的是我们的观点,地球人都知道的一点就是:当你说一个人做了亏心事,他肯定也会说你也是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屁股也不干净,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说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你承认了你所做的一切。

  收尾

  以上的都进行完了,剩下就该收尾了,作为攻击的一方,我们要有大家风度,我们要主动去帮助被攻击的一方重建用户信心,也来一份什么公告之类的东西,写上什么“之前的xxx攻击行为和本公司没有任何关系,xxx是一间优秀的公司……”之类的话,总之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因为,大多数人只会看表面。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我们的一次社会化攻击也基本结束,一个成功的社会化攻击之后会造成光环效应,人们会认为,他的所有的产品都会出现你所攻击的那个问题,这个不是短时期内能消散的,而你是他的直接竞争对手,剩下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就不用教了吧。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soso,原文链接

2011年4月7日星期四

百度有啊为何败北

  百度旗下电子商务网站“有啊”日前正式公布“调整”计划,所谓的调整就是C2C业务全部一锅端停掉,而之前辛辛苦苦招揽来的商户将可选被转移到乐酷天与耀点100,前者是百度与乐天合资的电子商城,后者与百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交易关系。有啊这么一调整,意味着百度在C2C领域正式向淘宝认输,而淘宝正是当初有啊设定的最重要竞争对手。

  有啊为什么会输?百度是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把握着无数网站的流量命脉,每年仅仅从各种产品的竞价广告也获利颇丰,为什么百度旗下的C2C网站有啊却如此惨淡。而另外一家互联网巨头腾讯旗下的拍拍状况更好一点,尽管距离淘宝的市场地位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腾讯仍然在坚持努力。

  让我们回到2008年百度有啊上线的时候,那正是淘宝名气最盛的时候,也是电子商务纠纷快速浮现的时候。我们对于百度有啊有着极大的期待,想要知道手握流量屠刀的百度能否与淘宝有一拼之力,毕竟多一个竞争对手无论对消费者还是业界都是一件好事儿。百度也迅速在搜索结果中整合了有啊的商品,这一做法也确实为有啊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但是百度很快发现了不对劲,因为贡献给有啊的流量本来都是可以获得现金流的,尽管百度可以接受短期的收入损失,但是长期贡献给有啊的流量都未带来大的起色,这时候包括李彦宏在内的百度管理层坐不住了,倒也真不是百度亏不起这些钱,要是最后真能跻身前三倒也不错,只是眼看着凡客、京东这样的B2C疯狂吸金,百度觉得自己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另外即使坚持下去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百度认为有啊继续坚持下去偏离了核心价值。

  所以仅仅一年后,百度就开始大幅减少了对有啊的流量导入与预算投入,在前狼后虎又粮草紧缺的时候,有啊就算再想振作也回天乏术,这时候的有啊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百度需要的只是宣布散伙的勇气而已。今天还特地去看了看Alexa数据,百度有啊占据百度流量比例仅0.15%,与百度风云榜、百度词典等冷门产品持平,更排在百度开放平台、百度指数、百度联盟的后面。有啊已死,有事烧纸。

百度有啊为何败北

  而反观拍拍网,从2005年上线到现在已经近六年,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推广与流量导入。腾讯与百度最大的差别,它想要做的是在线生活概念,所以在线购物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自然是志在必得。而回过头来看拍拍网使用的大多是腾讯已经整理好的资源,包括弹窗、即时通讯、空间等现成的资源,并不直接对腾讯的收入模式造成影响,再加上拍拍自身的营收增长,只要不亏太多对腾讯而言就算是赚到了,而拍拍对于盘活财付通的在线支付链条更是功不可没。

  从有啊身上,更多看出的是典型的拍脑袋决策,后期又缺少相关的资源配套与坚持。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是,乐酷天什么时候关闭?作为百度与乐天的合作项目,它与有啊一样挂着Beta字样,Alexa排名仅仅15866,身边很多朋友几乎都没有听说过这网站,就算不死估计也不远了。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4月6日星期三

iPhone通知系统改进

  不管是对比 Android 还是 WebOS ,iOS 的通知系统都只能用低能来形容,也是最让用户不满意的地方之一。简单列举一些iOS的通知系统不足的地方。 

  • 没有统一的通知管理。你必须记得是哪个程序通知的你,不记得的话就只能在满屏的 app 中找到上一条或者上几条通知,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 强制弹出获取焦点。不管你现在做什么都会被打断,只要来了通知就弹出,并且置顶获取焦点,比如你正在玩切水果,刚要破记录了,来一个短信,游戏暂停,短信置顶,节奏都被打乱了。
  • 没有类似 Later 的操作。通知来的时候,屏幕上只显示两个按钮,一个“显示”,一个“关闭”。显示就是跳到发通知的 app,如果你不幸点了关闭,那你就永远看不到这条通知了。
  • Email没有通知。来了新邮件,iPhone只会响一声,屏幕没有任何提示。不熟悉这个声音的话还真不知道是怎么了。
  • 多个通知没法并排显示。一段时间内来了多个通知,屏幕上只会显示最近一个通知,处理完了再显示迟近的,没有选择余地,就算前面的通知更重要你也没法跳过去先处理。
  • 通知框字数限制。如果一条通知的字数太多,比如 twitter 上别人 @ 给你的消息140个字的,那么现在的通知框就显示不全,只会截取一部分显示。

  面对这么多不足的地方,不越狱的用户只能寄希望于苹果改进 iOS 5 。不过对于越狱的用户来说可以有一些替代方案,虽然还是比不上 Android 和 WebOS,但是对比目前现状,也算很不错了。

  最近一段时间一个讨论的很火的 Cydia 软件 MobileNotifier 就是用来改进 iOS 的通知的,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确实是很不错的思路。本文介绍另外一个软件 Notified Pro 和其他两个插件来实现 iOS 系统管理的加强,也是我认为比较完善的软件。

   在 Cydia 里面搜索安装 Notified Pro,最新的 Beta 版本是 1.99.2-1,beta 版源地址是:http://beta.notifiedapp.com 。Notified Pro 是统一的通知查看管理程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通知,短信、twitter推送、手机没电、Kik消息、QQ消息等等都会统一在软件里面显示。以前的版本安装之后桌面会出现一个程序图标,打开就可以看到所有的通知,最新 Beta 版安装之后没有程序图标了,我想应该是软件作者推崇一种更好的操作方式——手势操作,所以去掉了程序图标。打开手机的设置,找到 Notified Pro,Select Gestures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呼出软件,比如我设置的是“顶部状态栏 向下拖动”(和 Android 的操作方式一样 ^_^),按住屏幕顶部的状态栏然后向下拖动就能呼出软件。效果如图:

iPhone

  程序会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显示所有的通知,每一条通知都有标题和内容两部分组成,标题左边是发通知程序的图标,中间是程序名,右边是通知数目。点击标题就可以展开通知内容,再点击通知内容就可以跳到发通知的程序。按住通知内容向左或者向右拖动,右边就会出现删除按钮,点击删除这条通知。

  软件最多可以存放100条通知,可以设置成按照时间或者按照程序来分组。另外还有一点技巧,软件可以自定义设置打开当前通知的程序,比如收到短信,想用 biteSMS 打开、收到 twitter 推送,想用其他喜欢的客户端打开(我最喜欢Tweetlist)、收到日历通知,想用 Week Calendar 打开等等,就可以通过自定义设置来实现,具体位置在 设置 – Notified Pro – Manage Redirections。

  Notified Pro实现了通知的统一管理,另外还需要软件来实现弹出通知框的改进。在 Cydia 里面搜索安装Notification Grip for Notified Pro(Bigboss源),这个是 Notified Pro 插件。安装这个之后原来的通知框就不会再显示了,来通知的时候会显示新的通知。也是置顶显示,但是不会获取焦点,不打断当前操作,并可以多通知并排显示。最新版本加入了强大的设置选项,可以自定义背景、字体颜色大小、锁屏界面是否显示、是否自动关闭等等。我现在的效果如图:

iPhone

  一页最多显示5个通知,超过5个会多页显示。点击程序图标打开发通知的APP,点击标题展开通知内容,点击右边的X关闭此条通知。点击左下角的对勾批量关闭当页通知,如果有多页通知,旁边还会出现一个两个对勾的图标,就是关闭所有通知,点击 page count 位置可以暂时隐藏通知。 

  有了上面两个程序之后 iOS 的通知系统差不多凑合可用了,但是还需要一个软件来实现 Email 的通知。Cydia 里面搜索安装 Mail Enhancer,软件可以让 iPhone 收到新邮件的时候弹出通知框,完美兼容 Notified Pro。软件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如自定义邮件签名,自定义邮件提醒声音等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Gmail 在 iPhone 上的推送基本上处于半残废状态,这里就不截邮件通知的图了。

  另外,笔者还有一个使用习惯,用 iPhone 的人很多都是红字强迫症,看到程序图标上的红字,非要点开来看看,去掉红字心里才舒服,我也是这样,但是很多时候没有这个必要。比如收到一条别人在 twitter 上 @ 你的消息,不需要你回复的那种,你看到了就行的,本来你是没有必要登陆客户端的,但是 twitter for iphone 上会显示红字,心里不舒服,非要点开去掉红字,很浪费时间啊。有了上面的软件完美托管了通知之后就可以关闭程序图标上的红字功能了。具体位置在 设置-通知-选择程序-标记 。

  来源:Sweet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