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日星期二

百度统计热力图发布

  百度统计近日新增了“页面点击图”功能,即百度统计热力图,这个功能可显性、直观地将网页流量数据分布通过不同颜色区块呈现,给网页优化、调整、广告设置等提供了较为直观的参考数据。

  目前在百度统计热力图的上线初期,热力图功能只提供给百度联盟会员网站及部分受邀请的大站使用,合作网站可使用百度联盟的积分兑换邀请码,或接到联盟经理的邀请码赠送。另有部分限量名额可以通过参加百度统计的微博活动和邮件申请获得。

  页面点击图包括热力图和链接点击图。热力图和链接点击图两个功能,相互补充,完整分析用户在页面上的行为。

百度统计热力图

  热力图的功能特点

  热力图通过颜色区分表示访客在网站上的点击密度,网站主可以直观地了解点击量及点击来源。热力图颜色变化由红橙绿表示点击数量由多到少,示例如下:

百度统计热力图

  热力图可以使用框统计功能来查看点击详情,在热力图上画出一个矩形(点击鼠标左键,按住拖动,再松开鼠标),即可查看这个矩形区域内鼠标的点击数及聚焦度(=占页面总点击的比例)。每个页面可以同时框出对比5个区域中的数据,同时还可以查看该区域点击的来源信息,可以通过来源类型、搜索引擎、搜索词、地域、 浏览器、推广关键词等多个维度查看。

百度统计热力图

  链接点击图的功能特点

  链接点击图展现访客对页面上的链接点击的次数,蓝色的深浅表示点击的多少。

  页面上,被蓝色透明层覆盖的链接,表示有用户点击过,数字为点击数及聚焦度;点击蓝色层,即可查看这个链接点击的来源信息,可以通过来源类型、搜索引擎、搜索词、 地域、浏览器、推广关键词等多个维度查看。每个页面可以同时点击对比5个链接的数据。

百度统计热力图

  使用热力图优化网站

  通过百度统计的热力图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优化和调整网页设计以及广告的配置,在点击行为集中和访客多的页面地方可以多放广告,点击率会更高,效果更为突出;通过链接点击图了解同一栏目下不同文字链接被点击的次数,判断该链接标题和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以优化排版;对于没有链接的地方的点击也能利用起来,将页面上的流量价值最大化。

  1、监控访客的误点击

  有的图片上,没有链接,但是用户点击很多,为什么? 这很可能说明,用户以为这个位置是个链接,但实际点击却没有,这样的误点击对用户体验影响很不好,可以在这样的位置增加链接,满足用户需要。

热力图的应用

  2、提高点击率

  网站的广告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既让用户点击,又不影响美观? 通过热力图,看用户关注的页面版块区域是什么。热点区域的周围,是最“ 车水马龙”的位置,也是适当放置关键信息的位置。

热力图的应用

  3、提高转换率

  什么样的用户更喜欢点击“注册”、“提交”这样的关键按钮呢? 在点击图中,框住按钮所在的区域,通过详细面板,查看什么来源、关键词 、地域的用户聚焦度更高,即可以知道什么来源、关键词更关键。

热力图的应用

  百度统计热力图的不足之处

  百度统计“热力图”功能虽然还没有全面开放,只是百度联盟用户使用,但是依旧有不少限制,最主要的是,只能统计最近七天的数据,不能统计任意时间段的数据。

  百度统计“热力图”并不支持所有的浏览器,目前测试看,对IE的支持较好,但对谷歌浏览器Chrome支持不好,使用Chrome打开热力图,有时候会导致Chrome浏览器出现死锁状况。

  从统计的数据上看,百度统计“热力图”对于矩形区域的点击统计有时候似乎有些误差。百度统计和Google Analytics相比,有些功能做的还不太完善。

2011年1月31日星期一

浅谈邮政做电子商务

  北京商报的新闻说:中国邮政旗下邮礼网网站的一则公告,让邮礼网成为了今年首家关闭的网站。根据公告,邮礼网网站将进行战略调整,邮礼网将于2月1日封网改造停业。如消费者有未兑换完毕的邮礼卡或账户余额,请在1月31日前将账户上的金额全部兑换完毕。

  这条新闻已经被很多网站转载,但是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在官方网站已看不到这条公告。倘若媒体看过公告,那么原因可能是因为影响问题,把公告撤下了。但是善后的公关做得不足,让人感觉这像一场“谣言”,但官方又不澄清,不澄清就坐实“谣言”了。

  本来网站改版是正常事,但是将正常之事搞得不正常,这确实是做事的理念异常不同,邮老大一派的风骨不是寻常商家能效仿的,要这样折腾可能是想都不敢想。对此,笔者的看法如下:

从邮礼网停运看邮政做电子商务

  国企老大的硬派风格

  出自邮老大这种巨头国企,想必是不差钱吧?做B2C商城,看网站底部的广告牌显示服务热线只提供到下午六点半,但是联系页面又说是晚上八点,这种重要的服务承诺怎么会是两个标准?下班了,恕不谈生意,有钱也不赚?不知员工是否全属国企员工,人人都有铁饭碗,没人愿意加班?如果没人愿意加班,那么将咨询热线外包出去不就是做到了24小时热线吗?

  与众不同的商业常识

  举凡商业的同类竞争网站,A网站和B网站换友情链接只会是相互交换,要不就是付费买链接。但是邮礼网是主动做单向链接的,免费将自己网站的访客送到竞争对手的网站——淘宝网、邮乐网、拍拍网、易趣网、当当网、卓越网、红孩子、凡客诚品、乐酷天、京东商城……

  对商业逻辑需要深入认识

  每天都是节日,为何没有做好团购?节日并非只有春节、中秋才送礼,要知道每天都是节日,一年365天,天天都有人过生日,每天都能做生日团购——每天大概平均三四百万人过生日,这种团购的切入点就是你邮礼网最应该做的。做生日团购,可让参加者自愿将祝福做成祝福墙,一是可在网站展示,二是可制作生日贺卡,让大家看到同一天过生日的祝福。这种一起过生日的节日文化一是能形成卖点,二是能形成口碑传播,三是有利于将生日团购做成可持续化的生意,不像春节团购要待到明年。

  对社会化媒体营销不重视

  邮礼网是做礼仪平台,切入点一是形象,二是关系。形象和关系这两点都能直接对应社会化媒体营销。例如,邮礼网在2010年1月15日上线,在1月 15日注册新浪微博,一年过去,截止目前发了9条信息,关注47人,粉丝7人。在新浪微博一搜索邮礼网就是谈停运,这就是悲剧了!用新浪微博的API做个礼仪的微博应用多好,自己有商城,也能将流量转化为生意。你就是在微博做送礼顾问也好,让大家@邮礼网 给女朋友送什么礼物好?回复信息,加个礼物购买链接,这不就是生意吗?

  作者:简哲;原文链接

2011年1月30日星期日

谷歌拼音输入法3.0测试版发布

  据谷歌黑板报报道,谷歌近日发布了拼音输入法的3.0(测试版),这个版本目前处于公开测试阶段,不会自动替换掉拼音输入法2.3稳定版。

  新版本的输入法加入了“英文写作助手”功能。所谓“英文写作助手”就是当用户在谷歌拼音输入法中输入英文单词的时候,输入法会自动对这个单词进行检索,并给出关于这个单词的相关信息,如果有拼写错误也会进行纠正。

  英文建议,触手可及

  在输入英文遇到问题时,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去求助于字典,而这种切换的过程或多或少会扰乱写作思路。在谷歌拼音输入法3.0版本中,按shift键切换到英文模式后就可以直接开启英文写作助手。 在日常应用程序(如文档编辑器、浏览器、聊天软件等)中,无需离开编辑环境即可使用英文输入法提供的各项写作辅助功能。

谷歌拼音输入法3.0测试版

  使用简单,海纳百川

  谷歌英文输入法界面简洁简单,使用方式类似用户熟悉的拼音输入法,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成本。同时针对各种英文写作的疑难杂症,如不会拼写、词汇匮乏、词组不会用、介词用法不确定等问题,谷歌英文写作助手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建议,包括自动补全、拼写纠错、同义词建议、中英翻译等功能。

  快速输入,自动补全

  谷歌英文写作助手可以对用户当前的输入进行预测,按照学习到的输入习惯,提供最有可能需要的输入自动补全:包括单词、词组和常用语的补全,给用户的英文输入提速!

  智能纠错,写作无忧

  谷歌英文写作助手可以根据读音和拼写,智能地提供给拼写补全和正确拼写的建议,减少写作中的拼写错误。

  同义多词,文彩横溢

  词汇量不足,用词简单单调是很多用户英文写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谷歌英文写作助手提供给用户当前输入英文的多种同义词和近义词,给用户的写作增色。

  谷歌翻译,为您助力

  谷歌英文写作助手还整合了谷歌翻译。通过谷歌翻译提供在线翻译结果,可以帮用户得到中英文的建议,进一步解决词汇量匮乏的问题。

  权威词典,专家建议

  通过谷歌英文写作助手进行输入的同时,还可以查询权威词典,即时获得来自权威辞典的海量词汇、词义、词性、例句、同义词信息。让用户掌握单词词组的正确用法,减少语法错误,写英文更有自信!

  自动帮助,区分程度

  谷歌英文写作助手提供自动建议和快捷键帮助两种方式来获得英文建议。用户即可以选择用自动建议模式在输入几个字母并停顿片刻自动获得我们的建议,即自动建议模式。也可以在按Ctrl+/ 快捷键后得到帮助,让用户在获得帮助和提高独立写作能力之间达到平衡。

  谷歌英文写作助手还可以设定在输入多少个字母或停顿多久后获得自动建议,以此来调节用户看到英文建议的频率,让英文输入法适应用户的英文水平。

  点击下载谷歌拼音输入法: http://tools.google.com/pinyin/

迎合用户,更酷一点

  《社交网络》这部电影,单纯从电影技巧来说,其实笔者不是很理解这部电影为什么能获得那么多的影评大奖,节奏确实很紧凑,但是也就是一个美剧的感觉啊,在听证会上的回忆这种叙事方式也不是很新颖。

  而说到故事,也许我们这些搞IT的很在乎一个交友网站怎么做到了如此的地位,但是除此之外影片中的“友情、爱情、金钱、背叛”这么老套的主题对于普通人来说怎会比地球人强拆外星人或者进到别人脑子里有吸引力呢?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实在理解不能。

社交网络

  产品,诞生于需求

  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在不断地希望能将互联网与生活完全地对接,在网络上实现生活中的各项内容。网络交友正是其中一项内容,人们不断地尝试着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有效的交友方式。早期的交友网站其实更类似于征婚网站,人们把自己的照片、兴趣爱好等挂在网上期待“同好”的到来。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就产生了Myspace这类以娱乐为主的交友网站,人们通过在网站上表示喜爱同样的艺人和电影来找到朋友(其实豆瓣也类似)。

  与Myspace这些已经存在的交友网站相比,Facebook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同的理念。

  在Facebook时代来临之前的“交友网站”,主要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在网上找到兴趣相投的人,这些人很有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并不认识的。而Facebook与它们不同,Facebook是“真实的”。所有的用户被要求用真实的资料来注册,在网站中,也更多地关注的是现实中的好友,人们用这个服务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新的朋友,而是希望通过Facebook告诉他现实中的朋友们他都干了什么,在玩什么,同时关注他的朋友在干什么,在玩什么。Myspace与Facebook所代表的两代社交网站,Key Words都是“网络”与“朋友”,但Myspace是“创造网络中的朋友”,而Facebook是“关注网络中的朋友”。显而易见,后者的朋友是在现实中所结识的,关系要比前者中的紧密许多。正是因为如此,Facebook才会远比Myspace受欢迎。

  其实在交友网站大潮中有着无数的人雄赳赳地闯入了这个市场,又悄无声息地再也不见了。如果你是为了做一个产品,而去做一个产品,失败几乎从一开始就是定数。无论你的产品有多酷多炫。Zuckerburg一个毛头小子的成功就是在于报复性的建立“Facemash”却大受欢迎之后,发现了人们对于这样的“熟人社交”的拥护。所谓优秀的产品,就是能够满足人们已经存在但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而所谓卓越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应该存在的但是从未有人想到的需求。

社交网络

  电影里其他的细节

  在电影里面Zuckerberg不断地拒绝往网站上添加广告的建议,理由仅仅是因为用户会觉得那样不酷。而国内的某些网站,特别是一些资源下载站,好吧,“不酷”这个词我实在没办法说得出来。我千般小心还偶尔会点错链接下下来一个莫名其妙的广告软件,更别说那些仅仅是为了下一个常用软件的新晋网民了。因此,我觉得国内的各种电脑管家的一键安装软件功能还是积了点阴德的。

  Zuckerburg在听证会上对双胞胎兄弟说的话让我想起了四姑娘:“如果是我抄袭,那庄羽写的书为什么就没有火”。着实很像啊。

  Zuckerburg因为偷了别人的想法而赔偿了6400万,真的不知道国内的某些公司~~~~唉。

  来源:tomyiyun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1月29日星期六

人力资源的长尾

  大约是在10年一二月份时,笔者注册过一家威客网站,当时这家网站看起来还很一般,全年的交易刚过千万级别,近两日再看时,惊讶的发现,主页显示的一年指数里交易额居然达到了1.5亿,总交易额达到了2.2亿,(是交易额,不是营业额,)尽管这个数字跟那些大公司比显得依旧太小,但似乎能够证明,这家创业网站在过去的一年里成长极其迅速。

  威客是随着维基经济学概念而诞生的一个概念,猪八戒网应该是目前把这个概念做得相对最成功的一家。一家公司的成功和失败离不开诸多综合因素,但对于一家基于某种概念创业的公司而言,是否能成长起来,经历再多的纷扰,也永远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它的价值根源在何处?

  这一篇,试图解释的是猪八戒创业概念所基于的价值起源。让我们从一些与此无关的东西说起。

威客

  (零)假如、再假如

  很多互联网格局变化往往是当事人所始料不及的,过去提到过的意外很多:

  陈一舟大笑SNS大局已定,结果横空杀出一个开心网,再后来居然发现阵前最大的对手易将,居然变成了QQ空间。

  假如,假如当年千橡有人预计到了这一切,把开心网后来打下来的版图打下来,今天的SNS格局可能又不太一样了。

  还听说开心网之所以盛极而衰,跟它没有趁热推出开放平台有很大关系,好吧,假如这个是对的,那么又假如,当年有人提点程炳皓,那么今天的开心网环境可能就因此有些不同。

  当瑞星、金山这些杀毒厂商盛极一时的时候,是否曾有人提前看到过这些杀毒厂商的死穴,看到过360安全卫士的潜在威胁呢?一定有,在某个无名的角落,一定有过!但是他们听不到,或者即使听到了也听而不闻。

  倘若当年,在360还未曾成气候之前,那些杀毒厂商无意中听取了谏言,今天的安全格局就会改写,又或者在360推出免费杀毒之前,这些杀毒厂商中有一家能提前作出相反的判断,那么今天的安全格局仍然会被改写。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成功的结果除了成功者睿智决策的直接原因外,往往更多是对手错误判断的结果。而失败的结果除了领路者自身素质的限制,往往还包括没有人来纠正决策中的错误。

  人的素质是基本不变的,问题是,让人来纠正决策错误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答案的探索可能是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挑战和变革。

  (一)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必是连锁变化

  在2004年之前,人类一直在用二八定律来界定主流,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它贯穿了整个生活和商业社会。这是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归纳出的一个统计结论,即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比例数字,但表现了一种不平衡关系,即少数主流的人(或事物)可以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以至于在市场营销中,为了提高效率,厂商们习惯于把精力放在那些有80%客户去购买的20%的主流商品上,着力维护购买其80%商品的20%的主流客户。

  然而2004年十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发表 “长尾(The Long Tail)” 一文,一个重视反面的理论诞生了。

  这个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来验证,可是,为什么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呢?其实,并不是人们都不够聪明,只是多数人不如Chris Anderson敏锐和善于总结而已。没看过《长尾》的朋友不需要为此膜拜《连线》主编,实际上笔者也没闲心去买本书研读,也就是看了下百科,因为道理很浅显,并非Chris Anderson多么高深莫测,长尾理论的诞生仅仅只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显然,这个理论的诞生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离不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带来的是成本的降低,而成本的限制恰恰是过去不可能追求80%的根本原因,所以,当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是有先见之明的。

  在所有超过二元一次的方程组里,只要其中一元带来变化,会导致其他元连锁变化,而社会的方方面面正是由诸多因素架构而成。互联网本身便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技术并非孤立存在,当技术作为社会构架的其中一元,他的发展最终必然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而长尾理论只会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改变仍值得探索、总结,而笔者接下来要探讨的方向跟企业管理模式,及人力资源开发有关。

  (二)产品决定一切

  一直以来,企业管理是一个职位分工相当明确的概念,最上层的领导者制定战略,中层的管理者执行战略,而下层的员工按照明确的职位要求以及上级指派任务来做事。由于有森严的等级,和某些众所周知的潜因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一个通行的规则。这一直并不是一个值得怀疑的管理法则,明确而有效的权力范围划分不容易带来混乱,是企业良好运转的基础,此外,传统行业所要面对的变化并不多,无论战略的制定还是战术的把握,无论财务、销售还是生产,经验和人脉、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往往超出一切。

  然而在互联网行业,这一切并不完全这样,企业的发展基本依赖于产品的成败,而用户的选择决定产品的成败,也就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这显然是一个相当有转折意义的变化,这个转变有点类似于专制、民主之别,一个由上决定,一个由下决定,由此必然导致了规则的颠覆。

  首先受到挑战的是经验的地位,有道是兵无常势无定式,形不同势不同,应对之法却相同,这是经验者天然易犯的错误,而犯错的概率随着大量变化因素的引入而成几何级数提升。其次,人脉和公共关系很多时候完全不起作用,腾讯、百度、360这些企业在发展之时无不有个全民公敌的稀有待遇,对手们口水四溢,但是那些口水战的胜败基本没有意义,退一万步哪怕是法院象征性的判决也仍然没有意义,只有用户才是决定性的,哪怕骂声一片,因此而不用QQ不用百度卸载360安全卫士的用户也是微乎其微,无关大局,因为决定权在用户手里。

  这一根本性的变化导致了一个直接的结果:用户比设计者距离产品更近,而对产品的设计归根到底依赖于对用户的理解。而用户对产品的接受是因为产品有值得接受的优点,对产品的拒绝则必因产品服务有让人失望的缺陷,或者是产品对用户不实用,或者是不符合用户习惯,或者没解决用户心理障碍,等等等等。

  (三)缺陷分析的意义

  事有本末,人有长短,物有优劣,在企业里,不仅仅只是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会存在自身限制,没有一项资源是完美存在的,根据木桶短板效应,企业会受制于资源的缺陷,那么,在已有的基础上解决这些缺陷,就可能帮助企业突破制约。

  缺陷一词的意义在于泛指,任何因素在特定的时候都可能上升为主要的制约性因素,它可能是战略,也可能是细节,还可能是资源,更可能是时机。分析缺陷产生的根源,设计并评估改良方案,甚至修正战略,不断循环,解除缺陷对企业的制约,这正是研究缺陷的意义。

  遵照二八理论的概数表示,当企业资源不够的时候,企业很难照顾只有20%直接价值的80%问题,而只能把企业管理的目标定在处理那20%的大问题上,因其他企业也一样如此,倒也公平。

  但是在互联网,产品面向的用户如此之广,影响用户对产品接受与否的因素如此之多,很多原本并不重要的因素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到处都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尴尬遗憾局面。

  很多时候一些人明明旁观到别人的错误,不愿意点拨,是因为这种点拨的价值很难界定,他可能什么都没做,但说到了关键点上,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团队的价值,却很难从感情上从被那些辛苦辛苦把99%事做好的团队接受,然而,若没有那1%的东风,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逆转。所以,这源于一个关系着双赢还是双输的心理问题。

  决定产品乃至企业成败的只有两点:技术与判断,或者说资源和利用。在任何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区别只在于是否发现了、利用到了,或者利用对了,而这,首先是人对资源的利用,归根到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范畴的问题。

  (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约束范围

  我们知道,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论何种理论,侧重如何,无一不是在互联网变革之前成型,故而没有一项理论考虑过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革命及由此带来的变化,作出修正性的新解释。

  首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都有一个约束范围,即将企业员工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那么,企业之外的人,难道不可能是一种资源吗?

  这里有两个变化,一者,在互联网,人们根本不需要了解企业的机密信息,都可以透视产品,任何人都可能对企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根据长尾理论,这个概率很大,无论企业内部员工如何优秀,跟天下人的智慧相比,都是江海之别。二者,互联网让企业与天下人也不再受制于地理上的距离约束,这让广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成为可能,更多的是信用问题和信息过载问题。

  让我们来重新审视长尾理论图,来感受一下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五)主次产品的价值不再遵循长尾曲线

  现代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服从于企业管理,要求最大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这强调分工合作,企业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致明确,这是因为分工越清晰有序,管理就越有规律,维持企业良好运行的成本就越低,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就越高。

  所以,我们常说的优化资源配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综合效率,而最终的目标是提升企业效益。

  类似于从二八理论到长尾理论的条件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首先开发产品的成本曲线已经跟传统企业管理变得不太一样,其次,由于更多因素的引入,变化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各种产品所能产生的效益也不再是简单的资源投入产出的二元曲线问题,这正是为什么互联网的世界,更快的风云变迁出人意料。

  产品的价值曲线不再是递减的长尾函数,而是一条无规则波浪线,那些无心插柳开发成本极低的副产品反而可能产出极大的价值。

长尾

  (六)权责范围的缩小与人力资源的浪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明确的权责分工能使企业高效运行,尤其利于执行。但是企业管理者们没有注意到了另一个趋势,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无不变得更加官僚,行政成本反而上升了,但,在一个时刻充满着变化的互联网行业,创新又往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对矛盾。

  权责范围是一个从来没有被管理学深入探讨的问题,这恰恰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真理。

  我们来一组数据假设:一家员工数为100人的公司与一家员工数为1000人的公司相比,一般而言,在获得优秀人才上面,小公司不如大公司有吸引力,但公司规模越大,每位员工权责范围却越缩越小,如果大的权责分为5块,那么小公司每20人一个部门,每人的权责范围就只有0.2,而大公司同样划分5部门,每部门200人继续划分为10小部门,还是算每20人一个小团队,团队权责即使每个成员都关心,那么每个人涉及的权责范围至少降到了0.02,不足小公司的十分之一,实际的情况可能更加狭窄,如果换成10000人的寡头公司,还会级数直降。请注意,这个小数字并不是指工作量,而是指整个公司的权责范围。

  这说明了每0.02的权责范围,却有49倍于该团队的980个人完全不谋其政,或者说每个人不谋其政的公司事物居然高达98%的范围。

  这个数据不准确,主要为了更形象解释了一个现实,虽然大公司的员工平均素质比起小公司更高,但是他们的员工的用武之地变得无比狭小。这除了导致优秀员工的大局观更易缺失,更造成了不是一般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事实上,我们前面提到过了一个问题,互联网产品的成败受着比以往更多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哪怕团队做好了99%的事,就差了某1%,结果仍是一败涂地,根据混沌理论,这种1%的毁灭性可能在竞争初始之时尤为重要。那么,为了这小小的却可能关系成败的1%,根据长尾理论,1000人的公司,980人的长尾可能贡献的价值超过50%,就以50%来计算,代到大数定理里面,是不是足以证明这些被浪费的人力资源是值得开发的呢?

  (七)文化和成本障碍

  一如从二八到长尾的变革基础,长尾的利用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边际成本的变化,同样的道理,这是否能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变革性人力资源话题,除了破除文化迷信之外,其症结一样要化归到成本问题上,这些障碍性成本主要有:

  1. 管理成本。

  2. 获取、分析、中转、利用信息的成本

  3. 信息过载的成本

  4. 判断信息价值的死循环

  5. 价值信息保密的成本

  6. 价值量衡量难题

  其中,在信息过载情况下,尤其以信息的价值衡量是相当大的问题,除了公平性很难保证之外,充当裁判的那个家伙本身的素质就可能是最大障碍,还有其他诸多问题,都是障碍,笔者无法就具体如何做才能在不破坏权责分明的基础上开发互联网企业隐藏的人力资源甚至天下智慧,笔者没有办法给出答案!

  笔者没有办法给出答案,但实际上笔者已经给出了如何找到答案的答案。

  正如这篇文所论述的结论那样,笔者不知道,不代表其他人不知道,普天长尾之下,总会有人会知道。

  (八)未来的挑战或是机会?

  威客这个概念之所以真的能够支撑起一家网站的未来,是因为它的确给出一个现实中消失掉的价值解释。将来这些网站能发展到多大,就证明今天那些大企业还可能开发的隐藏人力资源有多大。

  中间提到了一个人力资源约束范围的问题,有两大块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曾覆盖到的:1,公司之内,职责之外(偏重纠错);2,公司之外,普天之下。

  目前猪八戒开发的价值实际上属于第二种,多数是些兼职性质的技术需求。这一点似乎隐约指引了威客这个行业未来可能的两大变数。

  其一,大公司目前都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上存在变革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猪八戒网能把市场做得比较不错了,那么将来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一旦重视这个,市场将有一次起飞的机会。尽管文化的进化需要时间,但有依据的理论迟早会被接受的。

  其二,正如小公司不得不面对信息获取成本难题一样,信息过载的难题逼迫大公司直接开发公司之外的人力资源的成本很高,但理论上通过控制具体范畴,相对有效的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是可能的,目前威客类网站无不采用问答模式,也正是因为这个。

  正因为威客网站的基本模型里,本质基于人+问答两个因素,这也预示着将来,腾讯、百度、新浪这类有超级影响的跟人有关系或者跟问答社区有关系的大公司将来可能从第一类出发,衍生到第二类,最终对这类纯平台带来挑战。

  未来,是挑战还是机会……或许,既有挑战,也有机会。

  来源:越石父投稿

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

走向简,走向短

  最近笔者一直在关注国内的类kik服务,比如微信,kiki,米聊这类软件。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国外红火的web2.0服务或应用都会马上在国内出现类似的产品。说到关注度,也属微信和kiki最吸引眼球了,毕竟两家公司都算是国内的巨头。可微信接二连三地推出了 iphone,android,s60版本的客户端,比微信发布更早的kiki却还在内测,看来类kik服务这场仗已经不是盛大与腾讯的了,而是腾讯跟运营商之间的。

  好了,言归正传。在关注类kik服务时,笔者发现互联网上的“简与短的产品”越来越红火,例如:twitter(短),groupon(简),Fiverr(简)等。有些服务的名字还未大量出现在主流媒体上,不过谁知道他们会有怎样的势头呢?比如所谓的九宫格日记(短)。

  如今的互联网充斥了太多的信息,无论是新闻资讯还是购物资讯或是社会娱乐人文资讯,人们都可通过各种途径大量获取。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网民在面对互联网时,面对着太多的选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总是面临太多选择的时候,会烦躁甚至焦虑不安,因为在大量选择面前人会感到无从选择或倾向于去计算得失。于是人潜意识地会慢慢逃离复杂的选择,靠向简短的产品。

  简与短的优势

  twitter限制140字,fiverr限制交易的价钱,groupon限制一天一团。这些有形的限制恰恰是最能吸引网民的地方:在 twitter上,网民不必像写博客一样担心字数太短而不好意思写字,也因为字数的限制,浓缩了信息,增加信息的分享效率;在fiverr上,买家与卖家不必纠结着价格的高低,10元的价格固定着,人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需求与服务中而非价格;groupon的一天一团,让其拿来团购的网民无论是否购买都能满意而归,检查完每天的商品会有种完成任务的欣悦感。

  互联网刚出现时,信息是简与短的;随着时间与技术的发展,网页的和服务的内容逐渐丰富,一直到现在这个样子,让人眼花缭乱(最合适的例子就是淘宝网首页),难于选择;再后来,随着一些“限制性”产品的出现,网络的服务又逐渐向简与短的趋势发展。现在人普遍学习与工作压力大,面对的无止尽的学习与工作任务,从来都陷在一种“未完成”的心理状态中。不仅工作如此,没想到连即使是为了放松而上网获取感兴趣的资讯,为了方便而选择的上网购物都变得如此复杂艰难,充斥着大量的选择。能不叫人心烦意乱吗?

  简短的服务虽然限制了选择,却反而给了网民“选择与完成”的快乐,或许也正是这个焦虑的时代导致了简短趋势的产生。

  和信与kik,博客与微博

  不懂多少人听说过和信这款软件,一年前笔者通过它上twitter还向许多人推荐过它。和信功能非常丰富,其中有项功能叫做和信魔信。这个和信魔信就跟kik现在的功能一模一样:1. 通过网络发送无限制长度的免费信息  2. 简短绑定后,通过手机号码对应和信号来发送。它整整比kik在国内早出现了至少一年,可却没有得到类似kik的关注,为什么呢?

  和信正是输在了不简这一点上。和信需要注册,而且功能太多,它的客户端不仅可以上人人,也可以上新浪微博,也可以上twitter,还可以收发邮件,甚至还有辅助网页浏览功能。而kik专心于通讯,不必注册,功能单一,仅仅是发信息而已。但他们两者不仅功能相差巨大,受关注度更是天壤之别。和信逊色于kik,不是因为和信出得太早,当时手机硬件或网络不完美支持,而仅仅是因为和信没有看到大众消费和倾向的服务方式。和信太复杂了,没人愿意去探索它。

kik

  在这里把博客与微博进行比较,难免被人说有贬低博客的意思,但笔者本人还是很喜欢写博的。可能吧以及一些互联网观察人士总担心博客正在日渐式微,依我现在身边的朋友来看,确实有这个迹象。原来写博的很多人都好久没有更新,不是去了人人就是新浪微博。在新浪微博,你说一句“今天吃得好饱”可以得到许多评论,说一句“今天好烦,跟朋友吵架了”也能换来很多安慰。而写博客的话,需要你多多观察生活,多多进行思考,这都需要一颗平静的心与安逸的写作环境,还要面临写了之后没人认真看完的失望(人之常情吧)。而如今,去哪里找一颗平静的心,又怎能逃离喧嚣的人群呢?

  总结

  简与短,是未来一段时期互联网服务的趋势,网民喜欢的东西一定是哪些不需要动用太多大脑的东西。简短的工具多了是好事,可简短的文化竟也开始冲击传统了。微小说的比赛正在豆瓣和新浪微博方兴未艾,但愿那些正大力迈向快餐文化的脚步,在迷茫后,能回头走几步。

  来源:FxCk IT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1月27日星期四

谷歌地图新图层界面

  据谷歌地理博客报道谷歌地图发布了一个新的图层界面,新的界面增加了十多种不同图层的显示,包括照片、交通路况、公交、卫星地图、地形地图、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等等,心得界面设计使得众多功能选项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查看和选择。

  新的界面以大图形按钮和下拉菜单的形式出现,全部包含的图层包括路况、照片、网络摄像头、视频、维基百科、骑车、Buzz、45度角、地名、房地产、公交线路和地形,用户可以选择简体中文语言,当用户选择一个图层的时候,旁边会显示出该图层的帮助信息,说明这个图层是做什么用的。当然这指的是国际版的谷歌地图(maps.google.com),中国版的谷歌地图会删除一些具有用户交互性质的图层,如Buzz、谷歌地球等图层。

  另外,45度角的图层增加了一些美国城市的航拍地图,其航拍地图的清晰度非常高,放大之后可以清晰地看清楚各个车辆在地上的阴影。

谷歌地图新图层界面

  新的图层界面较好的展示了大量的图层信息,其操作比起原先的界面更为美观和简化,扩展性也较强,未来如果增加更多的图层也可以支持。并且菜单会自动收缩,不至于影响正常地图的查看。

谷歌地图新图层界面

  总的来看,新版谷歌地图的图层界面能够带给用户更好的地图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