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星期二

社交网络服务Pipio的使用评测

  前段时间研究了一下国外的一个新型社会化网络服务Pip.io,颇有一些感想。这个Pip.io在设计上有一些不错的创新,整合了现有的社交网络,并将社交网络的范畴延伸到了传统的即时通讯(IM)领域。

  应用的集成设计

  Pip.io这个服务能够集成多款第三方社会化应用,把所有的第三方服务都做为可以安装卸载的应用App,Pip.io的使用方式和Google Buzz很类似,但界面又有点像Google Wave,虽然也是一个类微博服务,但从设计上感觉比Google Buzz要成熟一些,也比Google Buzz好用,说明Google还是不太懂如何运营一个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服务Pipio

  比如对于TwitterFacebook,Google Buzz采用导入数据到Buzz的方式实现,直接让大量的外部海量Twitter信息轰炸Buzz,吓跑了大量Buzz用户,这和当年腾讯滔滔失败的原因几乎一样,滔滔的一大败笔就是让QQ用户导入QQ状态信息,而Pipio则将Twitter和Facebook设计成为独立应用程序,将其数据和Pipio隔离开,成功的实现了即整合了外部数据,又对自身信息没有影响。发布信息的时候,可以默认将发布的信息同步到Twitter、Facebook等外部社交网站,此外,Pipio可以让中国用户较为方便的访问Twitter和Facebook的状态信息。

社交网络服务Pipio

  群组设计

  而在群组设计上,Pip.io一开始就支持各个不同的频道(Channels)功能,这实际上就是群组,用户可以自己新建,也可以加入群组,这个简单的设计成功地将相同兴趣爱好的用户关联到了一起,一起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让信息从主页中分离出来。提高了用户的黏度,而Google Buzz至今都没有群组功能。

社交网络服务Pipio

  在界面上,Pip.io增加了一个翻译按钮,使得国际用户可以将其他国家的语言翻译为自己的语音,目前只支持翻译为英语,这个简单的功能也极大地方便了国际用户的交流。

  聊天服务

  和其他微博等服务不同的是,Pip.io具有较为完善的即时通讯(IM)功能,用户可以设置自己的聊天状态,在联系人页面,用户可以和自己的好友直接聊天,甚至支持视频聊天。

社交网络服务Pipio

  Pip.io对于支持聊天的好友定义是,双方相互follow之后可以聊天,这点很像Facebook的好友关系,如果只有单方follow,则只能看到对方发布的Pip.io信息(类似微博),而无法看到对方的状态并与之在线聊天沟通。

社交网络服务Pipio

  展望未来

  根据Pip.io创始人Leo Shimizu发给我的邮件介绍,Pip.io力图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化操作系统,并成为一个社会化框架(social framework),用户可以从中获取最新的社会化信息,和一些桌面软件不同的是,Pip.io通过HTML5和CSS3这种纯粹的WEB应用来模拟桌面应用程序。

  不过,如何打造这种“社交平台”?毕竟,Facebook和Twitter本身已经是很大的平台,创建一个平台将其做为应用嵌入并没有什么意义,Pip.io要做的事情是一个纯粹的社交平台,其最核心的关键是“沟通”,这就是Pip.io拥有自己的信息平台的原因,当用户将信息推送到Facebook,Pip.io还会将信息的反馈和评论显示在自己的生态系统,相对于Facebook和Twitter来说,Pip.io是一个创建于各类社交应用之上的开放式网络平台,其核心就是最基本的沟通交流。

  国内应用借鉴

  前段时间腾讯大战360的时候,新浪网曾经重点推荐过“新浪UC”这个即时通讯软件,当时我也下载安装了一下新浪UC,感觉这个IM从功能上还是难以超越腾讯QQ,UC还没有突破十年前传统的IM设计观念,实际上,社会已经变化了,现在的IM如果想要突破QQ,就需要有创新,例如社会化IM,就像目前Pip.io做的一样,将新浪微博的社会化关系复制到IM里,双向关注的即为聊天好友,发布的信息可以在微博显示,这样就可以将新浪微博的成功复制到IM上。

  新浪UC比QQ的优势是没有太多早期用户,QQ不敢这么做,但新浪UC不怕,可以大胆地修改尝试而不怕流失用户,因为UC原本就没什么用户。

  不足之处

  Pip.io在iPad等手技设备里可以打开,但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操作不是很理想,期待这个服务能推出自己的iPad版应用。

  不过,Pip.io目前似乎刚刚发布,一些功能还不太稳定,例如对Firefox支持不太好,很多操作在Chome下才能成功。在写信息的时候会自动刷屏,有时会把信息搞丢了,此外这个服务可以免翻墙上twitter和facebook,有被墙的潜质,所以在其发布以来我一直在犹豫是否对其进行推荐,不过几个月过去了,Pip.io似乎也相安无事,所以现在就在博客上推荐一下。

  总而言之,Pip.io这个服务感觉还是挺不错,有些新意,Google Buzz当初要是设计成为这种形式,也不至于现在被评为最失败的Google服务之一这样的下场了。

  更新:2011年5月,Pip.io因故关闭。

2011年1月10日星期一

Google员工自述哈佛教书和Google工作的差别

  编者按:2003年到2010年期间,原文作者Matt Welsh是哈佛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2010年加入Google,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广域网性能和健壮性。下文由Matt所写,文章对比了Matt在Google和哈佛大学时的一天作息,译文由伯乐在线编译。

  最近我在想,和在哈佛时的院系工作相比,在Google上班日子到底有多么不同。最大的差别就是,相比之下,我曾在哈佛比较幸运,一周花半个小时做编程相关的事。而在Google,我花费将近(或超过)90%的时间在编写代码。另外,我拖延所耗费的时间和浏览大量“无意义”网站的时间更少了,这大致是因为我更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Matt Welsh

  下面就是我在Google典型一天的过程:

  6:30 - 起床、把儿子叫起床、洗漱、早餐、带狗遛公园。

  8:30 - 去上班(大多数时间是乘地铁)。

  9:00 - 到公司。输入6个不同的窗口密码,让我的工作场所返回正常状态。检查邮件。检查我在不同数据中心的几个部署任务的状态,然后接着昨天的工作。

  9:30 - 10:15 - 开始编码,给我所在的系统增加请求的功能。一直调试,直至正常运作,编写一到两个单元测试。处理代码变动列表。去拿当日的三瓶免费的无糖可乐。

  10:15 - 11:00 - 转到另外一个项目Git分支。查看同事给我所写代码的Review评论。仔细检查代码,并着手处理评论中所提问题。构建新版本,重新测试,重新修改代码,以确保代码看起来和运作都不错。提交修改后的变动列表,回应评论。

  11:00 - 11:30 - 再次切换Git分支。安全起见,重构代码,然后启动一个需运行三小时的MapReduce任务,生成日志数据,来分析网络延迟。

  11:30 - 12:00 - 和在山景城的团队成员开快速的视频会议。

  12:00 - 12:35 - 在餐厅品尝免费的美味午餐。和同事一起逗乐,分享我在中学时破解 Apple IIgs的故事。

  12:35 - 14:00 - 返回办公桌。检查邮件。检查MapReduce的工作状态 - 基本完成一大半。回应上午已完成的代码Review的最新评论,然后提交代码。合并并清理Git分支。查看任务列表,决定接下来做什么事。

  14:00 - 15:00 - 和在剑桥、山景城和其他地方的团队开视频项目会议。这个会议是我一周之内唯一时长一小时的会议。这段时间比较有趣,我用来对笔记本做些小检查,点击“重载”MapReduce的状态页面,查看是否已经完成。检查Buzz,并匿名发布一到两条评论。

  15:00 - 16:00 - 灌点红牛,保持能量,继续奋战剩余时间。MapReduce已经完成。生成(MapReduce的)结果数据图,并仔细凝视观察一会。分析结果为什么和预期结果不一样,并编写新版本代码,来生成另外一套统计数据。在结束当日工作之前,尽可能把代码整理到可以启动另一个MapReduce。

  16:00 - 17:00 - Whiskey Thursday!一群同事聚集到一块,喝苏格兰威士忌并弹吉他。(我办公桌下面收集一些苏格兰威士忌。不知怎么的,我被指派为“酒会”的护卫,不过这挺适合我的。)

  17:00 - 收拾笔记本,回家。

  17:30 - 20:00 - 晚餐,家庭时间直至儿子去睡觉。

  20:00直至睡觉 - 如果晚上有事做,就做事。如果没事,就喝些鸡尾酒。

  相比之下,我在哈佛典型的一天工作:

  6:30 - 起床、把儿子叫起床、洗漱、早餐、带狗遛公园。

  8:30 - 去上班(从家走到办公室是20分钟路程,我会带着狗一起去)。

  9:00 - 到办公室。检查邮件。抱怨下午会议之前我必须要做的大量工作。

  9:15 - 开始写资助申请书。大约三分钟后,我不知道我要写些什么东西,所以接下来的约45分钟时间是在看Engadget、Hacker News和Facebook。

  10:00 - 尽力迅速从看网站的昏迷状态中恢复过来,尽力在一堆必须写的推荐信中有所进展。幸运的是,这些工作容易,可以借鉴我以前写给其他人的推荐信,大部分是“拷贝粘贴”的工作。

  11:00 - 查看日历,发现我仅剩一个小时来完成实质性的工作。回复一些在我收件箱呆了几周的邮件。给助手发邮件,安排下周的三次以上的会议。

  11:30 - 起草一份预算,给不同的支持人员发送三封邮件,尽力在资助申请书方面有所进展。给申请书取一个标题和全额预算,使其听起来合理。不过仍然还不知道项目内容会是什么样的。

  12:00 - 带着狗狗,在校园溜达20分钟。如果遇到其他狗狗,花的时间会更多些。

  12:30 - 跑到法学院餐厅,打超贵又不怎么好吃的午饭。回到办公室一个人郁郁寡欢地吃,边吃边看Engadget和Hacker News。

  13:00 - 当日的第一个会议,和随机来自台湾公司的随机人员开会。他们并没有给我任何费用,但却想让我花费半个小时时间,来超详细地解释我给他们做的研究项目。

  13:30 - 当日的第二个会议,和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开。他突然决定,在漫无目的的四年大学生活后,他想去伯克利或麻省理工攻读哲学博士。虽然我解释说,没有相关研究记录,不大可能有机会了,但他最后请求我无论如何要写一封推荐信。(于是)狡黠地留意可以借鉴哪些推荐信。

  14:00 - 想到不得不做半个小时的讲课。(于是)找出去年的讲课笔记,把幻灯片标题中的“2009”改成“2010”。大概浏览一下,虽然想起来这个讲课完全是个灾难,但我并没有时间来修正了。

  14:30 - 16:00 - 向大约70名又困又烦的本科生讲了缓存算法。为了让讲课更加令人兴奋,我用了大量的PPT动画,也用激光笔狂热地做手势。在回答大量问题后,让我想起来,这个幻灯片去年为什么是灾难了,发誓一定要在来年再次使用这个幻灯片之前要修改它。

  16:00 - 16:10 - 关门躲在办公室,尽力平静心情,平复在讲课过程中飙升的肾上/腺。狂灌可乐来补充能力和水分。

  16:10 - 16:20 - 查看邮件;浏览Engadget;查看Facebook。

  16:30 - 17:00 - 当日的最后一次会议,和两位研究生讨论所剩时间不到一周就要提交的论文。尽管他们没有大纲和结果,但他们非常乐观,相信能及时完成。我在白板上花约半个小时概述思想和可能的图表,他们则在笔记本上龙飞凤舞地记录。许下一个模糊的承诺,如果本周我可以看到草稿,我可以检查。

  17:00 - 带着狗狗走路回家。这是一天中最爽的时候。

  17:30 - 回到家,立刻坐下来查看我在演讲和会议中积累的大量邮件。给我助手发送五个新的会议请求,让他在下周安排好。

  17:45 - 20:00 - 家庭时间,晚餐。

  20:00 - 通过查看邮件和修改我下周要用到的幻灯片,来假装“工作”。由于太累,啥正事也干不了了,喝点酒,然后再次浏览Engadget网站。

  编者后话

  也许你看过此文后,会觉得哈佛教授的一天工作时间怎么有点懒散,其实原文评论中也有类似疑问,Matt在回复中解释说,这是他个人不善于时间管理,并非所有哈佛同事都和他一样。

  来源:伯乐在线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1月9日星期日

二十个你必须知道的SEO概念

  如果你拥有一个网站或独立博客,或者你的工作多少和互联网有关,那你一定耳濡目染多多少少对SEO(搜索引擎优化)有一定了解。本文将列举其中20个SEO领域最常用的名词和概念,如果你打算熟悉和了解他们请继续阅读。当然,如果你已经无所不晓,那你可以权当补习功课,或可以直接忽略本文。

SEO

  1. 搜索引擎营销 (SEM)

  搜索引擎营销(SEM)英文全称为Search Engine Marketing,意指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服务和产品的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又主要分为两种:搜索引擎优化(SEO)和付费点击(PPC,Pay-Per-Click)。搜索引擎优化(SEO)指通过优化网站和页面并让它们在搜索结果的页面中展示,而付费点击(PPC)指通过购买搜索引擎的点击将用户带到自己的网站。(通常)这些点击来自搜索结果页面中的“赞助商链接”(译注:显然不适用于百度)。

  2. 反向链接(Backlink)

  反向链接(Backlink)又称为“回指链接”“入链”和“简易链接”,指从其他网站指向你的网站的一个超级链接。反向链接之所以对SEO异常重要,是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一个网页的页面等级(PageRank),以及这个页面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

  3. 页面等级(PageRank)

  页面等级( PageRank) 是Goolgle用来评估一个页面相对于其他页面的重要性的一个算法规则。这个算法规则最基本的意思就是说,如果A页面有一个链接指向B页面,那就可以看作是A页面对B页面的一种信任或推荐。所以,如果一个页面的反向链接越多,再根据这些链接的价值加权越高,那搜索引擎就会判断这样的页面更为重要,页面等级(PageRank)也就越高。

  4. 链接诱饵(饵链)(Linkbait)

  链接诱饵(Linkbait),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网站或一个博客上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引反向链接(目的是提高网站的PR值)而存在的一段内容。通常,这些做为诱饵的内容为文字内容,但也可以是一段视频、一张图片、一个测验或其他的热门的内容。最经典的诱饵内容的例子是“十大(Top 10)”,因为这样的内容在一些社交网站很容易流行起来成为热门话题(译注:这个话题貌似已经臭街了)。

  5. 互链车间或互链作坊(Link farm)

  互链工厂或互链作坊(Link farm)是指很多网站(通常数量很大)为了提高组成一个类似车间或作坊式的团体,通过彼此的互相链接来提高团体每一个的网站的页面评级的手段。早期,这种方法很有用,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不耻的作弊手段(并可能会收到惩罚)。

  6. 锚文本(Anchor text)

  锚文本(Anchor text)在反向链接中是指一个页面中可点击的文本,而其中的关键词对搜索引擎优化(SEO)有很大的帮助,因为Google会将这些关键词和你的内容关联起来。

  7. 链接属性-NoFollow

  Nofollow是网站管理员使用的一个链接属性,其目的是告诉搜索引擎他们并不是为该链接所指向的网站投票。这种链接也可能是网站用户自己创造的内容(比如博客评论中的链接),或者是一个付费交易的链接(比如广告或赞助商的链接)。当Google识别到这些反向链接的NoFollow属性后,基本就不会在页面评级和搜索结果排名的算法中将这些链接的贡献计算在内了。

  8. 链接修饰(Link Sculpting)

  链接修饰(Link Sculpting)是指网站管理员对网站上其他网站的反向链接进行属性设置。比如,管理员给链接添加Nofollow属性,这可以让管理员决定利用自己的网站为具体某个网站提高页面评级,或者不帮助具体某个网站提高网页评级。不过,现在这种做法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因为Google已经决定要用自己的算法来决定怎么处理链接的Nofollow属性。

  9. 页面标题(Title Tag)

  页面标题(Title Tag),顾名思义是指一个页面的标题中,这也是Google搜索算法中最重要的一个参考。理论上,你的页面标题要独一无二并尽可能多地包括页面内容中的关键词。你在浏览网页时可以从浏览器最上方看到一个网页的标题。

  10. 元标签(Meta Tags)

  元标签(Meta Tags)和页面标题一般,主要用于为搜索引擎提供更多关于你页面内容的信息。元标签位于HTML代码的头部,还有就是对长眼睛的访客是不可见的。

  11. 搜索算法(Search Algorithm)

  Google的搜索算法是为了给每一次搜索请求找到最为相关的网站和页面而设定。这个算法考量的因素超过200种(谷歌自称),其中包括页面等级、标题、元标签、网站内容,以及域名的年龄等。

  12. 搜索结果页面(SERP)

  搜索结果页面(SERP)的英文全称为Search Engine Results Page.基本上,这就是你平时在Google键入关键词回车后的页面了。你的网站从这个页面得到的流量取决于你的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等级。

  13. 沙盒(Sandbox)

  Google除了所有网站的索引之外,还有一个单独的索引沙盒,那里面是新近发现和收录的网站。当你的网站存在这个沙盒之中时,它就不会在一般的搜索结果中出现,而只有当Google确认了你的网站是合法的,这才会将其从沙盒中移出进入所有网站的索引。

  14. 关键词密度(Keyword Density)

  如何判断一个特定页面的关键词密度?你只要将一个关键词使用的次数除以页面的总词数就可以了。关键词密度过去是搜索引擎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早期的搜索算法对此十分看重,但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了。

  15.关键词堆积(Keyword Stuffing)

  因为早期搜索算法对关键词密度非常看重,站长们便通过使用人工堆积关键词的手法来作弊和蒙骗搜索引擎。这种手法就叫做关键词堆积,当然现在已经没用了,而且你还可能会因此受到惩罚。

  16. 障眼法(Cloaking)

  障眼法(Cloaking)是指利用代码在同一个页面上让机器人和真人看到不一样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让页面通过关键词而提升页面评级,而真正的目的是推销和出售各种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当然,这也是一种作弊的手段,有很大可能会受到搜索引擎惩罚,甚至剔除。

  17. 网络爬虫或网络蜘蛛(Web Crawler)

  网络爬虫或网络蜘蛛(Web Crawler)也简称为爬虫或蜘蛛,代表搜索引擎在网路上进行浏览,目的是发现新的链接和页面,这是进行索引的第一个环节。

  18. 复制内容(Duplicate Content)

  复制内容(Duplicate Content)也叫“重复内容”,通常是指一个页面在引用了站内或站外的大段实质内容,或者是存在完全相同和极其相似的情况,而这也是一个网站应该尽量避免发生的情况,否则很容易让你的网站受到惩罚。

  19. 标准链接(Canonical URL)

  标准链接(Canonical URL)是指一个网页的链接要符合规范和标准。

  20. 机器人协议(Robots.txt)

  机器人协议(Robots.txt)不过是一个TXT文本文件,存在于你域名根目录之下,作用是将网站的目录结构信息告诉爬虫和蜘蛛,并限制其对特定文件夹和内容的访问,或者是完全将它们关在门外。

  英文链接:20 SEO Terms You Should Know

  中文译者:阿莫「一日一博,天天向上」

2011年1月8日星期六

团购背后的风险

  团购在一夜之间变得赤手可热,消费者的“捡便宜”心理是团购疯狂的重要原因,1折、0元等词汇频繁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团购网站。一时间团购仿佛成为消费行业的救星,缺少客户和宣传渠道的商家纷纷向团购敞开怀抱,超低折扣赔钱只求出位;而消费者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超低价团购,却可以放慢脚步一家家挑选,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超然地位。

  限于这一新兴消费方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网络团购对于商家和消费者都存在着一些无法忽视的风险,一不注意你就可能吃了闷亏。

  超低价可能带来超低体验

  商家和团购网站为了搏嘘头,往往会打出超低价格和超实惠内容,这会使得大量消费者趋之若鹜。假定一个团购产品卖出2000份,而该店的同时接待能力仅200人,如果遇到周末和节假日,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爆棚现象。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更可能导致用料缩水、服务缩水。

  如果商家和团购网站片面追求轰动和客流量,没有提前预估好团购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作相应的规划。那么首先受伤的一定是消费者,其次消费者会对该团购网站失去信心,最后该消费者可能再也不会来这家店消费。做足准备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负面例子已经太多太多。

团购背后的风险

  负营销不是长久之道

  团购这样一种模式是不是适合每一个商家,这是需要商榷的。团购客直指低价而来,在享受商家赔本赚吆嚯的一番热心服务后,他们可能并不会记下你的店名,介绍朋友多多光顾。更可能的想法是团购真实惠,咱回家赶紧看看明天有什么新的团购。这也是各大团购网站头疼的问题,团购客流动性太强,典型的墙头草两边倒。

  也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需要这样的“快用户”,例如有些商家是做奢侈品,针对的用户就是年收入500万以上的。对于他们而言团购客并不那么适合,花钱去做团购还不如老老实实上点高端广告。是不是需要团购消费者,以怎样的方式具体运作,这是商家需要考虑的。

  团购网站鱼龙混杂

  做一个团购网站的成本,也许远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高,如果你要求还凑活的话也许500块就能搞定。这样的低门槛、低准入特性,导致了团购市场出现了不光鲜的一面。伴随着百团大战的开始,网络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骗团现象,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随便鼓捣一个团购网站,然后开始行骗。

  首先是骗商家,告诉商家能够带来多少多少的客流量,能赚多少多少的钱,在商家被唬得一愣一愣的时候,收了钱然后再也找不到人,人间蒸发。再去打开网站也许会发现错误提示,骗团本来为骗而生。

  也有人和商家一起合著伙骗消费者,或者没准儿这团购网站根本就是商家做的。上一个诱惑套餐,只要88就能享受价值8888的进口牛排套餐,但是你到店之后发现牛排只有一小块,面对初次见面的红颜,只好忍痛加菜,这时候的菜单价格绝对是超乎你的想象,只好打点牙齿活血吞。

  团购不是商家的高潮,也是消费者的高潮。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这是消费者和商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1月7日星期五

九宫格日记:微博难越,前路漫漫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己经走过了长篇大论写博客、网络日志的时代,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快,一句话博客(微博)、豆腐块日志等适合现代人的互联网交互方式应运而生。近来,笔者对部分网友趋之若鹜的九宫格日记进行了一些探索,之所以称之为“探索”,是因为此前笔者对“九宫格日记”也一无所知,非常期待与广大网友同探讨九宫格日记之价值所在。

  起源:来自日本,形式新颖

  九宫格日记的原形是日本人佐藤传发明的“晨间日记”,顾名思义,早上起床,九个格子,任意发挥,随意搭配:中间的格子可记录时间、天气、心情等要素,而其它八个格子则可分门别类地写出工作、生活当中值得记录的事,还可分享经验、点评时事等。这种日记形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简洁明了、条理清楚。至于网络上盛传的“九宫格日记之父”,笔者认为应该称作“中国九宫格日记之父”比较合适。

九宫格日记

  其实,说到九宫格日记,很多人会想起小时候临摹钢笔字帖的格子,那种形式的格子虽然没有九格,但与九宫格的功能大抵上是类似的吧。人们一般认为九宫格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制,笔者真希望唐朝的人当时能灵机一动,发明出九宫格日记,那我们今天就用不着在文章的追溯篇里介绍日本人是怎么创造出九宫格日记的。

  现状:国人引进,亟需创新

  近期,一些草根开发者开发的九宫格日记网站上线了,国内主流SNS网站及微博上也出现了九宫格日记应用。

九宫格日记

  佐腾传先生的发明在国人的手里延伸出更多功能,甚至有媒体称,微博己经out了,现在最in的是玩九宫格日记。笔者以为,国内微博正处于发展初期,现在就放言“微博过时,九宫流行”还为时尚早,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中国的九宫格日记还亟需持续创新。

  目前,主流九宫格日记的功能相对微博来说比较单一,主要有:分宫格写日记、预置tag写日记、看他人日记、设置宫格主题、选择面版和风格、评论日记、日记图片片载和设置查看权限等,还有一些九宫格日记网站并不支持预置tag和设置查看权限功能,并且可能对日记字数进行了限制。笔者尝试寻找上传图片或视频的按钮,但很可惜没有发现,日记中包含的超链接也变成可怜的文本,如果看到精彩的日记试图一键分享或转发,九宫格日记同样不具备这个功能。

  作为一种快速、便捷、条理的网络日记形式,九宫格日记让记事变得异常简单,一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写一篇日记,每天做了什么、身边发生了什么事一目了然,怪不得深受都市白领们的喜爱。

  价值:微博难越,前路漫漫

  微博的精髓在其开放性和交互性,而九宫格日记的本质就是网络日记,精髓在于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及使用的便捷性。我们上微博是因为微博上可以自由发言,可以认识更多朋友,我们使用九宫格日记是因为喜欢这种井井有条的风格和快捷的发布方式。作为后起之秀,九宫格式日记能否红遍大江南北,笔者总结了一句话:微博难越,九宫格日记前路漫漫。关于其价值,有以下几点探索和展望:

  一、九宫格日记垂直网站独木难支,借助SNS网站或微博网站发展才是王道。目前国内九宫格日记垂直网站有两种模式,一种依靠SNS或微博网站的开放应用吸引流量,特点是:功能尚不完善,而且使用体验非常差,另一种独立运作,相对来说较为专业,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笔者以为仅仅依靠简单的日志无法长久维持用户的粘性。相对于这些垂直网站来说,SNS或微博网站下的九宫格日记应用则要幸运得多,它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和用户优势,在短时期内聚集大量用户是轻而易举的事。

  二、平衡开放和隐私的关系,不断改善用户体验、丰富功能。有媒体对九宫格日志中用户的隐私表示担忧,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用户只需选择是否公开日记即可。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大家都隐私了,那还玩什么?所以,仅凭那日记里的只言片语,想要吸引网民的关注简单是异想天开。

  笔者十分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九宫格日记中能分享视频、图片、声音文件和超链接,甚至能创建个人的九宫涂鸦日志、九宫格图片日记等,让日志变得更精彩一点;我们甚至还能转发、分享好友日志,并能将热门事件轻转载到自己的日志当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然,所有这些设想,都需要网站管理者有一点精细化动作的头脑和开放的意识。

  走在微博时代,我们十分渴望知道下一个“微博”是谁,但很遗憾地告诉你:不是九宫格日记。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张成,作者邮箱:journalismboy at gmail.com

2011年1月6日星期四

2010值得关注的45个初创公司和产品

  2010年ChinaMode评选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从线上提名,专家评审到最后的公开投票,获得了11026个有效提名,44245个有效投票,最终评选出了ChinaMode2010各个奖项最终获奖的名单。

  在下面这个最终入围表单中的初创公司和产品,分属于最受关注“生活消费类应用创新”,“社交及资讯类创新”,“娱乐应用创新”,“生活管理工具创新”,“最受关注移动应用”,“最受关注移动应用社区”,最受关注“国外应用”以及综合类奖项“最受关注初创公司”。

2010值得关注的45个初创公司和产品

  从这些获奖公司名单中,根据不同领域创业公司的产品方向,不难看出各个领域技术与市场发展的相关趋势。例如:

  1、Android产品及社区的迅速崛起;

  2、从线上到线下的生活消费模式的爆发性增长,

  3、微博客带来的媒体生产及传播的颠覆性变革;

  4、娱乐和资讯需求的精准化和小众化;

  5、跨平台(从PC到移动,各种操作系统)的开发和运营。

2011年1月5日星期三

中国网民在裸奔

  近日,国内一些互联网公司被爆出收集并泄漏用户信息的消息被炒的沸沸扬扬,表面看用户隐私似乎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否尊重用户隐私已经变成衡量一个公司是否道德的标尺。而业内人士更多是抱着看笑话、看热闹、看娱乐八卦的心态看待这些纠纷,背后埋藏的危险逻辑是用户隐私是狗屎,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有意无意侵犯着用户隐私。

  中国互联网公司是一个奇怪的群体,大多口中高呼用户万岁,然后又背地里干着那些见不得光的龌龊勾当,有的是为了卖数据,有的是为了收集竞争对手信息,有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改进自己的产品。这些做法大多不会明确告知用户并给出选择,用户只能在被迫享受服务的同时被侵害隐私,稀里糊涂便成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即便是腾讯这样的大公司,也只是给用户一个长长的软件使用协议,也不去计较用户是否能看懂、看完,协议条款是否合法合理。

中国网民在裸奔

  在国外,Google、Apple、微软这些大公司哪怕在用户隐私的处理上除了一些小纰漏,也会很快面临用户与媒体的集体拷问,还可能面对司法部门监管,甚至被告上法庭赔大钱。反思国内,很少有这样的案例,相关部门、互联网公司、用户都会有不小的责任。

  目前我国法律仍没有将隐私权作为公民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只是简单地规定了与公民的隐私权有关的权利,如肖像权、名誉权等,至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几乎是一片空白。哪些信息算是隐私?哪些行为算是侵犯隐私?隐私受到侵害后怎样赔偿?这些法律上的空白让互联网用户在隐私受到侵害的时候无法可依,难以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其次,我国现在对于用户隐私或者互联网用户隐私并没有一个独立的监管机关,来对互联网公司的行为进行监管,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帮助用户进行追责,这让很多互联网公司在隐私方面存在侥幸心理,也无法有效保护用户合法隐私权利。

  其次,互联网公司也要拿出自己的责任感,订立健全的用户隐私规范,对于需要读取用户数据、使用用户隐私数据的情况全部请求用户授权,在不影响产品体验的情况下维护用户权益,这会让公司与产品迅速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如何不作恶,建立自身的道德优越感,这是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话题。

  最后,所有网民一定要有较真的精神,对于自己的隐私受到侵害一定要勇于质问和维权,鼓励周围朋友在隐私被侵害后,勇敢去声讨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公司。如果人人都沉默,最后受伤的一定是我们自己,如果人人都振臂高呼用户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重视,这也是公民意识的一种绝佳体现。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