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UCWEB卷入腾讯和360的隐私之争

  在腾讯与360为“用户隐私”的问题大打出手的时候,国内使用量最大的手机浏览器UCWEB浏览器也突然卷入了“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这场争论。

  UC浏览器的问题起源于一个用户无意发现,UC浏览器在一款自有游戏中向他推荐的两位联系人,均为其现实生活中的好友。该用户认为,UC浏览器私自扫描了自己手机中的电话号码簿。

  UC浏览器很快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则声明,指出用户使用UC浏览器时并没有扫描和上传通讯录,但当用户访问UC乐园的时候,UC会扫描用户手机通讯录,并将通讯录中的手机号码加密与服务器端的用户进行比较,查找用户好友。

  为了验证UC浏览器对于用户手机通讯录的实际操作,我使用Android手机实际进行测试,在一开始安装“UC浏览器 7.4”的时候,Android系统会提示信息:此应用程序有权访问以下内容,其中包括用户的联系人数据。

UC浏览器

  安装完成后,浏览器主界面上显示三个屏幕,其中最后一个界面的“UC用户中心”中。

UC浏览器

  使用UC号或者手机号登录到UC用户中心后,会在第一屏看到一条明显的信息,“你的朋友某某某等邀请你一起玩乐园”,这就是那个引起争议的“UC乐园”服务。

UC浏览器

  点击该链接后,会出现一个注册UC乐园的界面。

UC浏览器

  注册界面第二页,在一个不明显的位置有一个“隐私说明”的链接。

UC浏览器

  点击“隐私说明”的链接进去之后,会出现一段说明,说UC乐园会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检索用户的手机电话本。

UC浏览器

  因此可以看出,内嵌于“UC浏览器”的应用“UC乐园”的确读取了用户的本地联系人,并同时也获取了用户的手机号码(可能是注册UC号时获取),因此根据这些信息对比各个注册用户之间是否是联系人,至于其是否将手机号码加密成为一个字符串,在没有看到源代码的情况下很难判断。

  从这种情况下看,“UC乐园”为了提高该应用的注册率,使用了泄漏已注册用户身份的手段来招揽该用户手机联系人上的朋友,这点和以前开心网的邀请方式就不同了,开心网是注册用户主动邀请自己MSN上的好友,而UC乐园是“自动”让用户邀请自己的联系人,使得UC乐园用户的个人隐私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曝光给其他人,让那些没有注册UC乐园的用户,可以看到其朋友在使用“UC乐园”的服务,对于该用户的个人隐私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

  举一个实例,如果某个“UC乐园”用户的手机联系人中有自己老板的手机号,那么这个老板登录UC浏览器的用户中心后,会看到自己的某某员工正在“UC乐园”里玩游戏,这让该用户“情何以堪”啊。

  实际上,UC浏览器做为一个网页浏览器,应该专注于手机浏览器上的技术研究,如果需要开发和运营手机SNS服务,那应该独立于UC浏览器去开发一个单独的应用,让这个应用去读取用户本地的通讯录,否则对于隐私较为注重的浏览器用户很容易会陷入这种隐私圈套。

  UC浏览器做为一个手机浏览器,最大的竞争对手恐怕算是腾讯手机QQ浏览器了,一旦该浏览器因为隐私问题出现重大负面消息,那么用户很可能会迁移到其竞争对手的浏览器产品上去。做为对比,我们在Android手机上安装腾讯手机QQ浏览器,系统提示该浏览器并没有去申请读取联系人信息的权限。

QQ浏览器

  另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事情是,UC浏览器在这次“隐私危机”曝光之后的第一时间,突然在自己的新浪官方微博上高调指控手机QQ桌面抄袭手机UC桌面,这的确是件很有趣的事情,UC浏览器的危机公关处理之巧妙可见一斑。

  对于UC桌面和QQ桌面之争,这又是另一个话题,月光博客读者越石父为此也专门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内容如下:

UC和QQ

  越石父:UC桌面和QQ桌面之争

  今日,Ucweb的首席执行官俞永福发表一则微博,指责手机QQ桌面软件克隆了UC桌面,从功能架构到界面相似度超过90%。

  接下来应该是他们公司的一位员工说了句比较冷的台词:我们确实有想过被抄袭的局面,只是我们失算的是……他抄的这么像,像到无法忍耐。

  90%,这确实是个比较狠的数字,但是,问题归根到底要落到腾讯这种做法合不合法的问题,如果合法,无法忍耐也无可奈何,如果不合法,那么腾讯实际上是给了对手一次机会,这是好事。为什么,因为你可以像周鸿祎那样,把战火烧到他们老家,而他们的战果却要受制于法律。

  但问题,通常情况下,腾讯总是合法的,如果不合法,请参看前半句。

  抛开合不合法的问题,一个无奈的逻辑:如果腾讯只需要做到60分就可以打败对手,那么他干嘛要做到100分?一个比较冷血的观点,真正有深度的创新是挡不住的,搞出不易模仿的产品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其情可恨,其理可恕。

  据说金山词典集成了IM功能,这点就莫名其妙,你说它开发这个功能干嘛?开发它干嘛?能干嘛?神经病,画蛇添足,自己找打。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来穿越表象问个问题:手机QQ桌面完全复制UC桌面,甚至100%复制,就换个名字,指责它有意义吗?

  没有意义。如果说,明天腾讯依靠这个完全复制版的东西直接秒杀对手,那么,几乎可以绝对的说,腾讯即使只模仿了50%,一样秒杀你。

  如果产品更多依靠的是市场占有率或者流量,那么被腾讯百度这种攻击性十足的对手正面冲击到几乎是必然。

  这其实不是腾讯跟UCWEB的问题,而是UCWEB跟用户问题。

  金山卫士跟360安全卫士有多大区别呢,360刚摆出一个隐私保护器,金山骂完之后立马就发布了一个,怎么没见周鸿祎跳起来?

  由此来看,此刻微博上争论的都不是根本问题,而是表象,问题只在于,因为感情上不能接受,让人失去了客观冷静的判断,有时候,往往你觉得吃亏的地方,其实你赚了。

  非要说冤哪,那我我也冤哪。

  最近越石借给了一个小兄弟500块,我其实跟他不过萍水相逢,相处过几天,他突然打电话问我借,说有急用,我自己穷呢,毫不犹豫给他卡里转了500,看他没按时还过来,想他可能真的困难,就给他拨了一电话,准备告诉他,我捡了1000千块,分享一下喜悦,那500你不用还了,没想到电话不通,这家伙跑路了。

  于是我就发了一条微博:

  “人难免有穷困到没有办法的时候,君子即使穷困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一遇到穷困就会无所不为。”

  这件事我亏了吗?如果我说我亏了,那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少了这500块我死不了,他也发不了财,但我只用了500块就换了一美名,别人只为了500块就丢了一灵魂,孰轻,孰重?

  这是个交换过程,正如同能量守恒一样,这世上利弊也是守恒的,人们对相同的事件感悟不一样,区别只在于你想要的不一样。

  为什么说ucweb赚了,其一,机会成本问题,有一个不动脑子只会抄袭的产品经理坐在你的对面,比换上一个动脑子的人坐在的对面要好吧?其二,既然被抄袭90%跟抄袭50%的结局对用户的影响没什么不同,那么,在这个事件里,你赚了美名,还被送上门一个可能利用得到的机会,这本质是他们在犯错。

  世人都在说以产品为本,以用户为本,只是……

  要修养真正以产品为本,以用户为本的思维是很痛苦很困难的,没承担过刻骨铭心的压力和失败的人未必悟得到,有时候你要泯灭掉你的人性,如果你让人觉得你挥刀自宫都可能做得出来,那……你就接近葵花宝典了。

  最后献上一个小思维逻辑,可能对一些公司做产品的人员有意义:

  通常优势之所在,优势中的缺陷就会成为最大的隐患所在。

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

Web3.0展望

  在Google 的搜索框里面输入web 3.0,一共出现了170,000,000 条搜索结果。这显示了Google强大的搜索能力,但其实对我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搜索结果出来以后,我还得老老实实的一页一页一条一条的打开网页来检查这是不是我想要的内容。尽管Google能给出数量庞大的搜索结果,可是所有用户都肯定有过这个感觉,那就是其中充斥了大部分大量的无用信息。

  以下是这次搜索的其中一个页面,它出现在第一页的最后一个结果,那就是维基百科给出的web 3.0的定义:“Web 3.0一词包含多层含义,用来概括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方向和特征,包括将互联网本身转化为一个泛型数据库;跨浏览器、超浏览器的内容投递和请求机制;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语义网;地理映射网;运用3D技术搭建的网站甚至虚拟世界或网络公国等。”

  Web 3.0就是为了解决搜索效率这样的问题应运而生的。

  技术3.0

  web3.0涉及到一个名词:语义网。这是个web3.0里最核心的一个概念。如果直接把web3.0比作语义网,那web1.0和2.0都应该称为语法网。Web3.0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使计算机能理解到人们能理解的内容。这似乎也是人工智能的方向。现在的互联网传输的大部分都是html的文件,在语义网的时代到来之前计算机能看到的理解的也只是固有的数量有限的标签语法,它不明白标签里内容的意义。在未来,我们需要计算机能更加智能的解释其中的含义,使得google在搜索的过程中就可以为用户过滤掉无用的信息。

  为了完成这样的需求,于是我们需要给网页的内容贴上标签。这样的标签如同数据表上的属性,为网络上的其他应用提供的内容上的索引。这就将整个网络的内容结构化了,产生了一个遍布全球的庞大的数据库。这就是泛型数据库的概念。

  但是,正如普通的数据库需要sql一样,互联网数据库也一样需要一种查询语言来获取它的内容。于是有了RDF,它的全称是“资源描述框架”。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查询语言和应用程序接口。类似的网络数据格式,还有xml和rss。

  依赖于这样的一个泛型数据库和通用的数据格式,网络应用就能获取彼此的信息。

  显示3.0

  从web1.0到web2.0,产生质变的不仅仅是内容产生的方式。伴随ajax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同时也极大的改善了用户体验。但是在3.0的时代,前端的显示可能是颠覆性的。它将以3D的方式将内容呈现在用户的面前,这样飞跃式的进步已经不仅仅是改变用户体验了,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机交互的形式了。

  当然了,即使是现在我们要体验3D效果都必须戴上特制的眼镜。在出售显示器的时候配送一幅这样的眼镜不是一个好主意。3.0必须以全新的方式来显示内容。

  用户3.0

  我们都知道web2.0的产品具有社会媒体的属性,虽然依赖于互联网平台。然而更多未经过滤的真实的信息更广更迅速的传递到世界上各个地方去。在中国,4亿双摄像镜头覆盖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极大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可以说,web2.0造就了草根文化。但是它的影响也更多的集中在文化层面。

  可以预见到,3.0的用户将拥有更强大的影响力,经济、政治等都将来到3.0时代。在过去电子商务曾经遭遇过严重的打击,但是发展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在3.0时代,我们讨论的不是在淘宝网上开网店赚取利润,而是用户在发布信息的同时可以获取劳动的报酬,达到全民营销的新模式。

  操作系统3.0

  网络操作系统得益于近年来浏览器的快速发展,各大IT浏览为提高javascript运行速率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Google为了要响应web os的潮流,很早就开发出了chrome为未来的产品埋下了伏笔。而就在最近,腾讯上线了新的产品,属于腾讯自己的web os,它高度集成了腾讯的其他副产品。至此,所谓的B/S系统才真正的应用到了软件产品中。总有一天,网络应用程序可以代替掉桌面应用程序。可以设想,未来的PC只需要一台显示器就足以完成用户的所有需求。

  而由于虽然web os 的概念已经不新,但是现时国内这样的产品不多,应用程序屈指可数。所有的用户都只是在浏览器操作数据,而不是应用程序。Web3.0允许用户定制自己的应用程序,而这些应用程序理所当然也是接入到上文所提到的泛型数据库和统一数据格式中的。

  Web3.0和移动网络

  讨论web3.0,我们不能忽略掉移动网络。因为当我们还在脑海里设想web3.0的蓝图的时候,3G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大行其道了。而随着越来越多移动产品的发布,web3.0搭载着移动网络,信息的发布会变得更加快速,资讯的时效性会越来越强,经济活动会进行得更加的得心应手和高效率。

  现时的移动设备已经越来越接近PC机的处理能力了,而体积更小。技术上只需要程序员在开发移动应用的时候遵守web3.0的应用规范就可以了,而web os的出现更是为处理能力较弱的设备铺好了桥搭好了路。

  来源:Carusd投稿。

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

重新占领用户的桌面

  曾经有一段时间,约在5年前吧,大家都在谈去客户端化,许多程序员都从C(客户端)或C/S(客户端/服务器)转向B/S(浏览器/浏览器)。当时甚至有人悲观地说,B/S架构将很快取待C/S模式,C/S将要死亡。

  早期客户端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开发成本高、部署升级困难、可控制性差,由于早期用户并不总是接入互联网,所以客户端一旦发布,发现问题也不能及时更正,当拥有新功能的时候,也不能保证用户可以及时更新到新版本。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盗版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内显得尤为明显,除了不公开发行的行业软件,基本上做桌面软件没有能赚钱的,赚不到钱就意味着死亡,死亡就意味着无法做更好的产品。所以国内活下来的桌面软件,基本上都是免费的,比如说 QQ,比如说迅雷。

  随着宽带的发展,浏览器技术的改进,接入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用户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几年的时间里出现B/S替代C/S的呼声,也有蛮多做桌面软件的企业转到做互联网或者游戏。2006年6月,搜狐公司发布了搜狗拼音输入法,随后Google介入拼音输入法,拉开发输入法大战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国内做拼音输入法的包括Google、搜狐、百度、QQ、新浪等。

  目前火拼得比较厉害的客户端软件分别是:输入法、浏览器、杀毒软件、电脑管家,具有中国特色的战法是只要有一家成功了,各公司不分大小一股脑挤进去,抢得一份是一份。各软件甚至以用户的电脑为战场,捉对厮杀,比如说最近的360与QQ相互指责对方。

  忽然各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做桌面软件了,其实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只有一个——“占领用户桌面”,早在2007年笔者做项目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这一点。虽然互联网是趋势,但它并不能完全挤掉桌面软件,起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桌面软件还将非常重要。互联网是有许多优势,比如说最大的优点就是超链接,这一点对用户来说是优点,但对于某些互联网公司来说是致命的缺点。因为这样就意味着用户的忠诚度低,无法把控,如果你不能提供足够好的服务,你就无法保证用户老老实实呆在你的网站。

  问题是,许多公司并不是认认真真去做产品,但他们又有非常强的控制欲,所以他们会选择将一个“暗哨”部署在你的电脑上。如果我们把互联网比喻成为一个金矿,那么桌面软件就是一座桥,如果你觉得淘金太麻烦的话,那就准备收过路费吧。谁都想守住那个路口,谁都想占住那座桥,所以各软件都在计算机启动的时候启动,包括某下载软件和某视频播放器,你们需要自启动么?

  中国人缺乏安全感,所以大家都想买个房子,互联网企业也缺乏安全感,所以要在你的电脑上装一个软件。对于网站来说,能在用户的电脑上部署一个软件当然是一件好事,第一可以增强用户的粘度,因为卸载一个软件毕竟不是换一个链接这么简单,并且用户既然安装了这个软件,一般不会轻易卸载,除非你太让他讨厌,或者有更好的替代品。第二可以向用户推送,或者不经意之间给用户推个广告什么的,也可以增加收入,当然这样做有风险,但这么干的并非没有,比如说某某输入法。

  要说桌面软件,不能不提谷歌浏览器与QQ,提到谷歌浏览器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自动更新,与Firefox不一样,谷歌浏览器采用自动更新机制,如同杀毒软件的病毒库一样,只要你在线,就能保证你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现在Firefox好像也采用了自动更新机制)。这种做法解决了桌面软件部署困难的问题,但前提是你更新的部分足够地小。提到QQ的原因是他采用弹出窗口的方式强推QQ.com,如果不是采用这种弹出咨讯的方式,QQ.com也不会这么快跻身于四大门户,甚至有跃居第一的迹象。

  再浅谈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未来应该是以网站为主,以桌面软件为辅的这样一个模式,而且桌面软件将变得更加小巧,因为这样开发成本较低,又便于更新。桌面软件的主要应用一是离线操作及保存离线数据,二是完全一些网页不能完成的功能,三是提醒用户。

  来源:涂雅投稿,原文链接,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涂雅并保留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

2010年10月19日星期二

Gravatar Fixed头像修正插件

  Gravatar头像服务部分被和谐了,给使用WordPress的朋友带来了不便,笔者做了一个WordPress插件,能解决WordPress 3.0以上版本头像无法显示的问题。

  Gravatar部分服务器在国内访问困难,原因是Gravatar所使用的edgecast CDN服务遇到了某些问题,据我所知,同样受到困扰的还包括WordPress存储静态文件的s.wordpress.org缓存服务器,以及jQuery的code.jquery.com等。

  不过Gravatar头像读取困难只出现在 WordPress 3.0 中,而之前的版本没有发现问题,原因在于 WordPress 3.0 通过读取缓存服务器的方式,减少了对www.gravatar.com 的直接请求:以往直接读取官方服务器,现在都被分流到 0.gravatar.com, 1.gravatar.com 等缓存服务器上了,遇上CDN故障,所以就出现了无法读取头像的问题。

  而Gravatar Fixed插件可以通过函数覆盖的方式,重新自定义Gravatar服务器,直接读取www.gravatar.com 的内容,保证正常访问。当然,假如Gravatar将来提供了国内的镜像(或者有热心网友自行搭建),也可以将地址修改为国内服务器,以提高速度。

  Gravatar Fixed插件设置界面

Gravatar Fixed插件设置界面

  *Gravatar SSL 服务器仅适用于 WordPress 开启SSL访问时才起作用。

  下载链接:Gravatar Fixed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我们的防火墙》读后感

  今天读完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作者李永刚是政治学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副教授,曾经在1999年9月20日创办过著名的学术网站“思想的境界”,后于2000年10月12日关闭,该网站我当年也经常访问,是当时学术网站的佼佼者。

  从作者的经历,以及书名,让我一开始对这本书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本书所涉及的是一些原本不能公开说的信息,互联网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的潜规则,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这事儿不能说,‘这事儿不能说’这件事儿也不能说”,而这本书却打破常规,将这些事情公开化和系统化了。

  为谁辩护?

  书中大部分内容是在罗列事实,一开始罗列CNNIC关于中国网络的现状,之后描述中国网络监管这几年来的发展情况,讨论了互联网上的一个独特群体“网民”对于民意的表达以及传播机制:热帖、跟帖和转帖,实现互联网草根的投票。网络事件是群体怨恨的表达机制,群体怨恨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一般只能在隐忍中持续继续怨意,或心怀不甘,或忍气吞声、自怨自艾。网民要舒缓怨恨情绪,一种廉价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聚集此类网络事件,完成一次“想象的报复”。几乎每一个社会热点都会导致一个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从“很好很强大”到“很黄很暴力”,再到“很傻很天真”,以及后来的“打酱油”、“俯卧撑”和“躲猫猫”等。互联网开辟了恶搞运动和翻偶像、反美学的奇异道路,山寨文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和精神追求。

  而对于山寨,李永刚则引用了朱大可对于山寨的论述:山寨文化是后权威社会的必然产物,是民众获得话语权之后的一种社会解构运动,旨在颠覆文化威权的中心地位。山寨精神的价值在于,它通过颠覆、戏仿、反讽和解构,在一些局部的数字虚拟空间里,实现了民众对自由的想象。

《我们的防火墙》读后感

  这本书没有讲述防火墙的技术细节,仅有的技术描述也是摘抄维基百科上的信息,大部分内容讲述的是监管是什么,形成的历史,以及探讨为什么需要监管。

  以西方国家的互联网监管相比,国内主要有三个突出特色:普遍过滤的预审查与人工干预的后抽查相结合;典则标准模糊,介入部门众多;监管结果一锤定音,缺乏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

  作者称,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监管互联网的批评是“可观察性偏见”,各国政府都对互联网信息进行过监管,而只有中国是公开实行的。而作者又说,互联网已经被中国成功驯服,北京制定的“有序发展”战略(一边审查,一边发展)目前已经占得上风,“受到管制的互联网仍然是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支积极力量。”

  结论是什么?

  作者通过统计一个高校BBS十大热门话题中,娱乐类占79%,而政治类仅占21%的例子,证明网民对政治类话题兴趣不大。

  作者说道:在当下中国,尽管互联网内容监管体系复杂,技术先进,但很容易找到经验和证据来说明,监管过强并不是多数国人认同或感知的事实……在许多知识精英的眼中,互联网依旧繁荣,依旧是一个淘金的保底,是可以放手开头的新财富的源泉。对监管的敏感和反感,更多还是极少数知识精英阶层认可西方的自由立场所致。(大众)虽然对监管造成的使用不便有些微词,但极少上升到指控体制和政策的高度。

  应该怎么办?

  作者给出的结论是两个字:宽容。

  从宽容与权力的关系看,宽容是权力的自我节制,宽容实际上是一种放弃,是有权力的人放弃把他认为合适的生活方式强加给其他人,当权利不肯克制或不能放弃时,宽容就不复存在。

  从宽容与权利的关系看,宽容是对多元权利的容忍,这种尊重或容忍的程度构成宽容的成词。

  尽管看完这本书之后,感觉比较失望,但总的来说,这的确是详细介绍和分析中国互联网监管制度的第一本书,作者试图用犬儒主义的思维教导大众“自律”,并祈求管理层“宽容”,实际上作者也知道,在普遍不宽容的社会中,宽容尤难做到,在一个怨恨蔓延的社会中,宽容显得非常愚蠢,只有在社会大多数人对相互宽容达成共识的时候才能实现,然而,我对这个前景抱以非常悲观的态度。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如果你要写独立博客

  听说你有兴趣写独立博客,很高兴你对独立博客有着独特的兴趣,独立博客圈是一群非正式的、很独特的人在一起写着记录着想要记录的东西,真诚希望你能够坚持并且享受写博客带来的乐趣,因为现在写书的越来越多,认真写博客的越来越少。

  也许你已经玩过QQ空间和很多门户博客,也许你对于门户们的各种限制感到颇为不爽,也许你担心有一天会因为不知名的理由帐号被封。然后在某一天看到一些不错的独立博客,例如可能吧、月光博客、爱枣报,你会想说也许我可以自己来写写独立博客。当然独立博客有着光明的一面,但也有着访问速度不稳定、数据安全性不高、对作者要求更高等缺点,尽管这些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都能够减缓,但是在刚开始独立博客旅程的时候仍然无法忽视。

  如果你要写独立博客,首先你需要学会怎样挑选和注册一个域名,你要了解各种后缀的意义和价格,域名要贴合自己博客的内容。。com域名是首选但是好域名几乎绝迹,类似。cc这样的非主流后缀域名对于个人博客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要写独立博客,你需要选择一个空间来放置你的博客程序,国内的访问速度更快但是隐性成本更高,你需要在复杂的备案系统学会怎样备案;国外空间的访问速度略慢,但是选择大的空间服务商的数据安全性较有保障。

  如果你要写独立博客,你需要学会使用FTP来传送文件,你需要学会简单的HTML修改方法,你需要学会使用控制面板,你需要学习修改Linux文件权限,你需要学习怎样创建和维护数据库……类似这样的零碎却又陌生的技能在你写博客的过程中会经常用到,好在你并不需要一次性全部学会,学会怎样搜索比掌握这些技能更重要。

  如果你要写独立博客,你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博客程序,而且在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不断地更换多种程序,最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WordPress是一款全球流行的开源个人博客程序,但是它并不适合所有人,所以国产Typecho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要写独立博客,你需要知道自己写什么内容,生活琐事或针对某一个部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还需要确认自己的更新频率,一天一篇也许太多,三天或者一周一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并没有一个万能公式可供参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去确定。但是必须有这么一个强制性的更新频率,因为人性总是懒惰的,大多数博客慢慢停止更新是因为更新越来越慢,最后索性停止更新,成为一个好的Blogger文笔好不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你停止更新那么之前的一切都会被掩盖,更多是你是否能够坚持并按照既定计划前进。

  如果你要写独立博客,你应该放置流量统计代码,Google Analytics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后观察哪些人来看了你的文章,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数据是观察访客行为的最有效武器,以后你会很经常用到它们。

  如果你要写独立博客,你应该尝试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是这也是Blog带给你的财富。你会尝试着爬篱笆,你会试着使用Google Reader、Twitter、Facebook各种新应用,你会开始关系周围的大小事务,你会认识一个个新朋友并且他们会成为重要财富。

  这些就是写独立博客的优点与缺点,如果你看过这篇文章仍然有着加入独立博客的冲动,那么就赶紧行动吧。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互联网还需要论坛吗

  写这篇文章的时,看了一下“论坛”的百度百科词条,笔者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写那么多的,不过还是想来谈谈论坛,一来自己曾经从事过论坛相关的工作,二来笔者接下来的工作也有可能和论坛有关系,论坛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成为了一个传播与营销的必备场所,一些企业网站在涉及到推广营销的时候,总是会想到论坛,要不是自己建个论坛,要不是做论坛推广。可是今非昔比,这个年代做这些事情,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思维定势就是根本没有用心去在乎推广与营销。

  回顾论坛

  百度百科对论坛的发展有很好的总结,论坛的出现首先是因为技术的限制,几十年以前网速没这快这么方便,为了信息交流某个人想出了论坛。国人的网络普及是随着QQ这样的即时聊天工具而铺开的,但是要深入去了解互联网,还是得去一些专业的论坛注册一个账号,然后认识一堆朋友,在交流中不断成长为大牛,这才是互联网的意义吗!

  早年,特别是在中国,很多优秀的网站也都是从这样一些不起眼的小论坛不断发展壮大的,大的有新浪,专业的有游戏中的电玩巴士、文学有榕树下,即便现在,论坛仍然是很多网站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网站直接以论坛为主要部分,比如天涯,比如猫扑。

  论坛的爆发

  论坛得到人们认可,更多是因为他的资历,论坛的爆发也是各种原因综合引起的。

  现在也是这样的,无论是论坛、博客、微博,有价值的内容才能让更多的网民有阅读和参与的冲动。在互联网初期,论坛显然是一种最靠谱的方式,当下很多流行词汇也都是来源于论坛,比如版主、灌水等等,我想月光博主比我更了解,这是文化层面的。

  下来是技术层面,其实论坛并不简单,起码一个人做出一个能和Discuz和PHPwind匹敌的东西来说真不容易,早期的论坛必然会有一个技术上的大牛在支撑着论坛的发展。在中国,Discuz和PHPWind的出现给了很多技术上不是很好的人以机会,Discuz的开源更是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当年cn域名的炒作,空间价格的降低、以及网络监管在当年还没有这么紧张的时候,论坛真犹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交流。论坛是匿名的,如果你在网上被骂得很惨,不用原来的账号,重新弄个马甲就行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这种交流的方式。由于每个人的差异,每个人环境的不同,那种想突破地域的限制,寻找志同道合朋友的想法一定出现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这是论坛满足人们需求的意义。

  上面的原因都还是主因,引发论坛发展的则是因为论坛的推广和营销的效果,在很早的时候,论坛营销的确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然后呢,论坛被很多人盯上了。

  随着发展,论坛也逐步暴露了自己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在访问量和内容都特别多的情况下,如何甄别信息的价值,如果表达个人思想,如果左右论坛的主题都为影响了论坛后来的发展。

  论坛的退烧

  博客出现时,论坛退烧的情况非常明显。这种论调可能更多的还是博客服务供应商发出的。论坛代表了一群人的声音,博客则代表了一个人的声音。对比起来博客其实比论坛更能获得人的需求,你可以离开群体,但你永远离不开你自己的个体。博客现在也成了很多人必备的服务,很多公司、组织、企业也都相继开博。记得前一段时间世界人口重新排名,QQ空间的排名都已经位列前十。

  博客后面就是SNS。如果当初博客的服务加上实名认证和关系网络,然后再加上更多对个人和分享提供的功能,也就是SNS吗,但是当初没有意识到人们交友的需求,让Facebook、人人、开心一夜爆红。到了微博时代,论坛退烧越发严重,很多新生代的网民可能都从来没有去过一个论坛,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论坛是什么东西。网络的发达,各种信息资源的便利获取已经让他们可以不再使用论坛这种模式了。

  阿里入资PHPWind,Discuz被腾讯收购都预示了这一点,论坛已经不会是互联网的主流,这里不代表任何感情色彩,起码对于Discuz来说,被腾讯收购或许会让自己发展的更好。

  不仅是博客、SNS、微博的影响,同行的竞争更影响了论坛的发展,百度贴吧和豆瓣的壮大更加压缩了论坛的发展空间。

  对于豆瓣,很多人说他是SNS,在笔者看来,豆瓣更像是强化了社交功能的论坛。这样说吧,如果你的朋友都在开心上,那你可能也就不需要人人了,但是你所喜欢的书籍、电影、音乐不可能跟着你一起去开心,强调主题内容,但又不去限制来自用户的自由内容,正式豆瓣存在的意义,每当我们Google一些书籍、电影、音乐的时候,搜索引擎的结果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来自豆瓣的内容。

  百度贴吧更多是在技术上给了自建论坛冲击。Discuz开源了,但建设者仍然还要面临空间、域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还是程序员的菜。百度贴吧和自己网页搜索的集成才是赢得用户的优势,你不用去担心一切技术问题,只要你愿意,百度贴吧就能给你做个论坛出来。

  这两年网络监管愈发加强,我们也着实感觉到了很多论坛的陨落。

  论坛小强

  虽然论坛经历了大起大落,但还是有小强般的精神。当然论坛本身没有什么精神可言,一些论坛仍然存在主要还是因为人们有这样的需求。起码老一辈网民都还有上论坛的习惯,对于一些主题内容人们还是会主动去关注,并希望持续挖掘内容。在SNS实名制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还是很需要匿名的空间,毕竟人总有七情六欲,压抑的生活下,我们也都需要去猫扑天涯来一些恶趣味。

  论坛是代表一个群体的声音,有一些工作只有多人协作才能完成,比如说字幕组,我最爱的人人、破烂熊字幕组,他们还是以论坛为主体。

  论坛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跑去那些年长的论坛,新的论坛总需要一个能引起用户持续挖掘内容,持续分享内容的主题。而这个主题正式这些自强不息的论坛得以延续的基础。

  我们还需要论坛吗

  抱歉,直到这一部分才回归到笔者的主题,了解论坛的过去以及现状的背景都是这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

  现在,需要论坛的无非有两种,第一,是一些并没有利益需求的普通网民,但是他们热爱某一个主题内容,并有强烈的集体意识,所以他们需要论坛,百度贴吧、豆瓣或者他们之中有一个程序员,自己建一个论坛,都是他们的选择。只要他们的主题会在很多不同的人之间产生共鸣,这个论坛也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且继续为互联网提供内容。

  另一类应该是一些企业了,而这里其实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希望借助别人的论坛来推广自己,也就是所谓的论坛推广。另一类则是希望自己建立论坛,希望用论坛不断来持续获得客户的支持,并延伸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

  对于第一种情况,笔者劝那些人还是尽量作罢。因为上面提到了,论坛逐渐向小众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像很多大而全并且没有主题内容的论坛,必然遭到淘汰。如果去主题论坛区做宣传,必然会遭到论坛的反感,如果这些论坛本身有广告专区,那论坛的成员有多少会去看呢!现在各种推广方式都已经成熟了,有关键词广告,有SNS有微博,如果财大气粗去选择电视广告受众会更广。选择一些论坛发帖装置,这除了让论坛的成员与斑竹反感外没任何效果,还会让论坛的成员非常反感。

  对于正在考虑建论坛的企业来说,则要考虑的更多。《走出软件作坊》的作者阿朱老师,在他的微博上说过一句话,特别好: 电子商务,从淘宝商城开始;客户社区,从围脖开始。论坛是一种人们交流的形式,建不建论坛不取决于论坛好不好,而取决于你的企业,和你的产品推广需不需要一个论坛。如果你是一个做牙膏的厂商,做一个自己品牌的牙膏论坛怎么会有人去访问呢?

  做论坛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技术上的成熟并不代表运营上的轻松,如果你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吸引用户的主题,或者在互联网上已经存在了很多同质的网站、论坛,那真的没有必要在这么大费周章。

  现在互联网这么成熟,我们有这么多渠道可以做推广,何必局限于论坛这么狭窄的范畴内。现在又了微博,而且很多公司通过实践证明微博营销的成功,微博也更加容易拉近企业与客户的距离,那为什么偏偏要去考虑论坛呢,再次重复一句,这个年代再这样做,除了脑子笨思维定势,就是压根懒得去思考营销推广这件事情。

  继续做论坛

  其实上面说过了,做不做论坛取决于需求而不是论坛的本身,对于一些有强烈内容需求的人或企业来说,他们仍然需要论坛。对于企业来说也一样,只要你的内容足够吸引用户,并且在交流的环境下能够产生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论坛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论坛可以匿名,论坛的每一位会员都是平等的,即便是版主发的帖回复也和其他人一样,论坛中的意见领袖可以引起大家更多的话题。论坛还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不要小看一些很白痴的问题,这些都能反映产品在使用中的问题,或者发觉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问题。

  记得笔者以前管理一个版区,那个版区只不过是供成员提问回答用的,但是因为我们的主题固定,获得的效果要比百度知道要好的很多,时间一长也为别人积累出了很多问题解决办法。

  论坛还是一个产生内容非常好的地方。网站可以不允许你一开始没有内容,论坛却可以让你从0开始。

  也正是因为论坛的平等和开放性,运营好一个论坛,也要特别重视你的论坛版主,他们的上任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作为所有者的你和版主之前没有任何受法律约束的条约,版主都是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你打工,你绝对不能像老板对员工一样对待版主。时不时的优惠措施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来源:读者游利卡投稿,作者邮箱:pcedb0189#gmail.com(#换成@),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