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2010年度全球50个最佳网站

  据新浪科技报道,《时代》杂志今日发布其2010最佳网站50强名单,国家地理、团购网站Groupon均榜上有名。此次入选网站分10大类别,分别为音乐视频、体育运动、家庭亲子、新闻资讯、财经理财、购物旅游、健康健身、社交媒体、游戏和教育。

  从2003年开始,《时代》每年都会评选出最佳网站50强,从这些网站身上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变革与发展,同时认清哪些网站能够引领潮流。例如,eBay、亚马逊、YouTube和Digg等热门网站都曾在不同时期入选《时代》的榜单。

  以下为本次入选50强网站名单:

  音乐&视频

  •Vimeo

  •Movieclips

  •Grooveshark

  •MOG

  •Labuat

  体育运动

  •Sports-Reference

  •Rotoworld

  •Yardbarker

  •Total Pro Sports

  •Citizen Sports

  家庭 & 亲子

  •Design Mom

  •Serious Eats

  •Babble

  •Etsy

  •Sesame Street

  新闻 & 信息

  •Guardian

  •The Onion

  •The Daily Beast

  •National Geographic

  •WikiLeaks

  财经 & 理财

  •Mint

  •Wikinvest

  •StockMapper

  •Springpad

  •Wakerupper

  购物 & 旅游

  •Groupon

  •Gilt Groupe

  •Rent the Runway

  •Stay

  •SeatGuru

  健康 &健身

  •Keas

  •Mayo Clinic

  •Walk Jog Run

  •Exercise TV

  •Fit by Fun

  社交媒体

  •Gowalla

  •Foodspotting

  •LinkedIn

  •StockTwits

  •Tumblr

  游戏

  •Kongregate

  •Cactus Squid

  •Pogo

  •Newgrounds

  •Games.com

  教育

  •Livemocha

  •Chegg

  •MIT OpenCourseWare

  •Read Print

  •TED

Google搜索引擎的教科书

  在《低智商社会》一书中,大前研一这样描述Google:“需要调查研究的事情只要在Google上一搜索就有答案了,这样会导致思考能力下降。”

  显然,大前研一对于搜索引擎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我乐意推荐给大前研一教授一本关于Google搜索引擎的精彩教科书:《搜》。

  《搜》(The Search)的作者约翰.巴利特(John Battelle)是著名的行业杂志《连线》创始人之一。为写作本书,他采访了近四百人,这也是关于搜索引擎行业最经典的书籍之一。该书曾入选《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

《搜》(The Search)

  《搜》所讲述的并不是搜索引擎的技术实现,而是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阐述了搜索引擎行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从“搜索改变世界”到“搜索改变命运”,最后到“搜索改变一切”,详细记录了搜索引擎巨头Google公司的成长历史。

  对于普通搜索用户来说,《搜》用更直白的语言告诉你,搜索引擎是什么:搜索引擎的最高目标就是破译你的真实意图——你在找什么,你找的东西出现在什么语境下。

  你可以把《搜》当做一本故事书,也可以把《搜》当做一般传记,但我认为这本书最精彩的章节是该书的第六章《搜索经济》,该章节用几个公司在Google巨人影响下波荡起伏的命运,实实在在地描绘了一个“Google改变命运”的历史蓝图。强大的Google如何面对和应付商业纠纷、黑帽SEO、点击欺诈等等威胁,如何安抚受害的企业等问题,都是现在每一个做搜索引擎企业都将面临的问题。

  企业在搜索引擎中的恶意竞争是至今也没有完美解决的问题,一个企业购买竞争对手的竞价关键字的商业运作,显然非常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并且Google的确也从这种有争议的广告服务中获利,商标法也对构成侵权行为的条件规定的非常明确:任何使用竞争对手的商标来迷惑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都是明令禁止的。但Google做为一个“中间环节”,服务条款里声明可以出售任何商标的关键词,Google副总裁也声称“如果Google允许人们限制某些词的使用,就不能保证用户能够从Google得到期待的结果”。换句话说,限制商标关键词的出售就等同于限制言论自由。

  这些诉讼案件的争议也许可以考验Google坚持自己备受尊崇的座右铭的能力,但很多东西都处于危机之中,一个不利的裁决对于Google收入的影响可能会触及公司的根本经营模式,这一点就更具破坏性。

  直至今天,这类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搜索引擎行业,毕竟,从自私的动机考虑,每个企业都不希望搜索自己的商标之后,出现很多竞争对手的广告跳出来这样的情况。而对于医药类的关键字来说,这类竞价广告甚至带有致命的道德风险,诚信和道德是企业的根本,搜索引擎之所有有现在这么大的声望,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它的用户相信搜索引擎是没有偏见和公正的,一旦有虚假类的广告出现在医药等至关人命的搜索信息中,那必然会严重破坏搜索引擎的声誉,CCAV也是从这点入手对百度谷歌的广告业务进行“道德审判”。

  可惜的是,本书的作者虽然指出了搜索经济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或许在未来的时间内,搜索引擎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这种问题,让搜索引擎变成一个真正独立、客观、公正的信息平台。

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

可以不山寨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之前,唐骏造假一直没能被大家关注,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缺失了对诚信的坚持,当这变成一个新闻事件时,诚信一下子站在了绝对正确的立场上,所以唐骏错得一塌糊涂。我们高声骂腾讯“狗日的”,因为我们的立场站在了国内这个小圈子里面,国内第一个模仿的就是创新,第二个模仿的就该骂娘。腾讯错了吗?这个问题不用回答,立场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答案。

  同样的,山寨错了吗?也是不用回答的问题。可是,永远的山寨会让我们丧失最核心的竞争力,从长远考虑,谁都不希望我们的IT产业成为一次又一次山寨的循环了。

  山寨的立场

  大环境下有太多事情难以改变,对于创新,一方面高声叫骂着国内大鳄欺压小团队,但自己又在暗地里抄袭者别国成熟的创意。我们形象地把这一行为成为“山寨”,而这个叫法远比所标榜的任何创新都要创新。

  山寨的立场是功利的,因为不需要承担风险,有最大的收益保障,别人已经成功了,复制就让人相信比较容易成功。

  可中国不是只有一两个人这么想,供求法则只在供求相对平衡下能激励企业的创新,供远大于求的现状则完全破坏了市场规律。数数2010年上半年有多少团购网站杀入混战吧!

  IT产业是一个很虚的产业,流通的大部分是信息,这不是钢铁、贸易等实业。信息的价值在于为别人带来价值,这样才能让自己有价值,过量的信息如同通货膨胀后的货币,而这样的信息贬值的速度比货币来得更快。

  现在的互联网越来越像金融产业,硬件的不断加速发展、电信产业的崛起以及互联网格局的确定,让十年前的泡沫不会那么容易再现。但是像团购、社交网络这样小的泡沫却不断浮出水面,破产只是迟早的事情。

  这是一个公平的竞争,可难道说因为一个人跑得太快,他一参加比赛就拿冠军,所以我们就禁止他参赛吗?好,为了照顾弱者,我们禁止这位比较强的运动员任何的训练,那样即是他先天条件再好,总有一天也会完蛋。这里说的,就是腾讯,既然大家都想赚钱,为什么不允许腾讯赚。

  既然都知道一味赚钱不利于未来发展,可实际行动中又陷入这个怪圈中。

  一次次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于没有搞清楚我们在做什么,可是却很清楚要得到什么,就是利益,就是金钱。

  利,就是山寨的立场。

  只要能让投资者知道现在可以挣钱,那就可以做。从一开始山寨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我们山寨的不仅仅是手机,在互联网之外,山寨的范围更大的可怕。其实不仅是国内,在任何缺乏创新精神的领域,都有山寨在破坏者整个产业链。

  没有根基的山寨

  山寨是没搞清楚,甚至也不愿意搞清楚要怎么做才是长远的生存之道。还有一些人,他们不希望自己山寨,但还是不知不觉开始山寨了。定位的错误怎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问一家普通的互联网公司门户,用户需要什么?大多数情况下,他会列举出来众多频道、资讯、社交。可是这是用户一开始就需要的吗?如果你不知道QQ,你会一开始就觉得和陌生人说话很有趣吗?如果你不喜欢看小说,你会直接跑到起点中文网吗?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搞清楚我们的终端用户到底需要什么?这些所谓的资讯,所谓的社交服务都是大洋彼岸的舶来品,只是简单一拿,或许他的来源没有大洋彼岸那么远,或许就来自北京市海淀区海龙大厦旁边的那栋楼里。一家公司上线后,马上就来了社区、来了博客,来了无数东西,看起来很忙,但是有用吗?其实,真没用。

  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都找到了自己作为IT产业的定位,并与传统产业而集合。就拿被说烂了的iPod卖播放器,他们很好的认识到自己的用户可能不会拿这个奇怪的玩意搞到音乐,而在国内的人看似不可理喻的音乐收费下载却拯救了整个美国唱片业。苹果知道,iPod用户喜欢听音乐,所以用最好的方法来提供音乐服务,所以成功了。

  爱和恨不是无缘无故的。既然有需求,那么一定会有需求的来源,山寨是从来不考虑这些的。

  扎错地方的山寨

  好,iTunes成功了,那全盘搬到国内来就合适吗?国内当然有收费音乐下载,但无一例外失败了,就算活下来的也不光彩。环境不同,国内的糟糕的版权保护造成了这样的一个状况,有太多方式弄到免费的音乐了,百度都没告赢,收费音乐还有什么出路呢?

  如果接下来讨论收费音乐的好坏,那又陷入一个误区了。因为美国市场和国内市场完全是不同的两码事儿,这明显就是一个伪命题。

  iTunes是一个值得学习的,但并不是它的模式,而是它的方式。iTunes考虑到了整个美国用户的方式,并从开始购买到最后使用做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应对的国内,则是混乱的、版权保护极为糟糕的音乐市场,用户有太多方式弄到免费的音乐,如果还要赶鸭子硬上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国内卖的iPod其实和美国的iPod完全不同,国内的iPod更多的是流行文化的象征。国内有自己的规则,符合这个规则就会让自己更加接近成功。

  每当我们抱怨我们的用户素质的时候,应该想想,你生在这篇土地里,没什么好抱怨的。我们抱怨腾讯每次模仿别人,抢了我们的饭碗,但是腾讯抢不走淘宝的饭碗,腾讯也抢不走百度的饭碗。

  一个网站从一开始就给了用户很好用的感觉,第一次之后,就是第二次,口碑的效应也会不断持续下去。腾讯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牢固的帝国,而美团呢,思考一下吧。

  现在还有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家电下乡,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互联网领域。他们是一辈子实干的人,他们对华丽的时装没有兴趣,对空虚的种菜更是觉得不可理喻。他们最需要的是在农村地区最准确的天气信息,他们需要最准时的农产品信息,他们最需要的是最能贴近他们生活的服务。

  但是我们却为了城市中的那几千万人群争个你死我活。如果能花点时间来照顾这些对互联网非常陌生的农民朋友,会是很大一笔的收入。

  其实最愿意掏钱的并不是那些精明的客户,城市紧凑的环境逼得每一个人都成为各方面专家,这些聪明的中国人反而成为了最有中国特色的压榨者。而那些一辈子劳动的农民伯伯,他们可能会为你一次简单的服务买单。

  山寨似乎一开始就扎错了地方。

  孤立的山寨

  孤立的对面就是结合,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没有讨论技术,这个很关键。不说是因为,在关键的地方也只是整个环境中的一部分,中国不缺优秀的人,没有组合好基本等同浪费。

  刚才已经提到了腾讯,不说IT公司了,海底捞火锅在组合方面一点不比IT公司差。海底捞的火锅味道不是最好的,但是店里的服务却能征服所有的顾客。从进门等待到最后的离开,每一个步骤的完美结合为海底捞带来了巨大口碑。

  每当山寨的时候,会发现有一部分特别像他们山寨的原型,比如说开心网和人人网。Facebook玩的是真实的社交以及开放的平台无限的网络应用。而在国内这两大社交网站初期,界面是那样像,但是里面用的最多的还是车位、偷菜。

  以前老是有句话说的好,不要求你作业做的怎么好,但是连抄都超不好。是啊,有的时候连抄都超不好,看到什么就抄什么,从来不去思考本质的东西。

  当然开心人人的做法无所谓对错。即便是偷菜也帮助全国那么多无聊的人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本身已经成功了。只是在这里,他们是绝对的反面教材。

  当独立得看待我们的产业,我们的IT产品时,我们已经把自己孤立了。IT产业其实是服务业,既然是服务业那就必然有和服务业相交集的产业。所以应该去花时间了解所服务的产业。

  有很多时候,我们思考问题都是很模块化的去思考,所以很自然的有了,新闻、天气、社交,很少去思考为什么有这些需求。

  人的懒惰是科技进步原因之一,但是国内很多创业者似乎都在想用一劳永逸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很多产品都有很强的技术的影子,那么多的社交网站,可是用户凭什么要为这么多的社交网站而记住那么多的用户名密码,为什么要为这么多重复的社交网站来重复加一遍又一遍认识的人呢?

  其实应该找个时间把电脑关掉,把笔记本合上,马上国庆中秋就要来了,然后把自己的年假与中秋国庆合并一下,回老家,自己想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山寨没错,因为它是开始

  再次回到文章之前谈到的立场,日本是这么山寨过来的,韩国也是这么山寨过来的。一开始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山寨的开端,就是未来大厦的地基。

  在我们通过山寨的方式解决好我们的温饱问题以后,就应该想办法拓展我们的领域,挖掘用户最本质的需求,确定好自己的定位,联系好争个产业链。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国也有自己的特色。刚开始困难的时候山寨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好办法,成长起来之后就应嘎想办法做出自己的东西了。

  不山寨不是只有投资者才能决定的,自己在工作中只要允许都有创新的余地。我们山寨了好长时间,拜托山寨也是个艰苦的历程。等我们有一天能够让第三世界国家来山寨我们,或许那时我们可以轻松一下了。

  来源:读者游利卡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禁用WordPress 3.0自动草稿存档

  昨天将另外几个WordPress博客从2.9.2升级到了3.0.1,没想到发现了一些问题,以前已经很好解决的自动草稿存档问题又出现了,折腾了半天才解决。

  做为一个id控,我一直喜欢用数字id做为日志文件名,而WordPress自从2.6版本之后就出现了几个很令人讨厌的功能:Post Revisions和Autosave,在默认的情况下,日志的ID将不再连续,使用ID做为Permalink结构的用户将会看到一个地址越来越混乱的WordPress,很烦,后来我通过一个插件很完美的解决了这个日志ID不连续的问题,并一直用到了2.9.2都没问题,升级到3.0.1之后,自动草稿又出来了,但是该插件依旧在工作,通过跟踪发现,只要新建一篇日志,即使不写内容,数据库中也会自动保存一篇草稿,这是以前版本的WordPress所没有的现象,也是disable revisions and autosave插件失效的原因。

  既然已经升级到了WordPress 3.0.1,也不好降级,只好再想办法解决Wordpress自动保存草稿的问题,经过搜索,找到了一个不是很好的禁用自动保存草稿的方法。

  解决WorPress 3.0.1自动草稿的方法是:依旧启用原先的disable revisions and autosave插件,然后编辑wp-admin/includes/post.php文件,在if ( $create_in_db ) {语句之前加入一行$create_in_db = false; 语句,经过实际测试,增加了这一行之后,新建日志,数据库就不会出现一篇自动存档的草稿了。

  但是这种修改WordPress源代码的方法是很不好的,这会导致以后每次WordPress升级,都需要维护修改一次,工作量会越来越大,不如用插件的方式解决,可惜目前实在找不到如何使用插件来解决这个问题,要是WordPress下一个版本能官方解决就好了。

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图说Google数据中心

  Google数据中心一直是业界中令人着迷的“对象”之一。Google这个搜索巨人很少暴露其数据中心,那么Google到底有多少数据中心?它们分布在什么地方?笔者整理收集一些有趣信息,以供分享和参考。

  Google数据中心分布图

  Google 搜索速度为什么能这么快?这主要因为Google在全球分布着众多的数据中心。根据现有信息,如果包括在建的数据中心,Google共有36个数据中心。其中美国有19个、欧洲12个、俄罗斯1个、南美1个和亚洲3个(北京-Google.cn、香港-Google.com.hk和东京各1个)。不过,Google也并非完全独享这些数据中心,他们也向其他公司出租空间。

Google数据中心-全球

图1:Google数据中心-全球

Google数据中心-北美

图2:Google数据中心-北美

Google数据中心-欧洲

图3:Google数据中心-欧洲

  Google的第一个“数据中心”

Google的第一个数据中心

图4:Google的第一个“数据中心”——BackRub

  Google 的首个“数据中心”是在佩恩的宿舍楼。一句话概括: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详细配置请看《成名之前的Google:斯坦福大学期间的Backrub原貌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

  大部分公司都是向Dell、HP、IBM和SUN厂商直接购买服务器。购买服务器需要一大笔费用,如果 Google的服务器均从其他公司购买,估计Google也无法有今天。时至今日,Google的所有服务器均为自己一手打造。Google服务器厚度 3.5寸,2U(两机柜式),它有2个CPU、2个硬盘,采用技嘉主板,有8个内存插槽。Google采用AMD与英特尔的x86处理器。在同样大的空间 内,Google的服务器比其他厂商的服务器能容纳更多的CPU.

Google服务器

图5-1:Google服务器

谷歌的一组服务器

图5-2:“世纪互联”机房中谷歌的一组服务器(DELL Precision 390 工作站)

  数据中心以集装箱为单位,每个集装箱里面有1160台服务器,每个数据中心有众多集装箱。

  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

  Google一直都钟情于开源软件,也一直支持开源技术 (Google对手之一的Facebook也同样重视开源技术)。Google服务器使用的是Linux操作系统。Google的工程师按照平行计算的要 求对Linux进行了优化。Google开发自有核心软件,开发语言是Java和C++。

  Google的三大核心元素:

  1、Google文件系统(GFS);(GFS负责服务器数据储存工作)

  2、Google大表;Bigtable:是Google一种对于半结构化数据进行 分布存储与访问的接口或服务);由于Google的文件系统异常庞大,以至于甲骨文和IBM公司的商业数据库在方面无用武之地。另外,商业数据库都是按 CPU数量来收费,如果Google使用商业数据库,可想而知,这是一笔天文数字。所以,Google量体裁衣地设计了符合自身的大表。

  3、Mapreduce 算法;它是Google开发的C++编程工具,用于大于1TB数据的大规模数据集并行运算。MapReduce能够找出一个词语在Google搜索目录中 出现的次数;一系列网页中特定词语出现的频率;链接到某个特定网站的所有网站数量等。

  虽然Google依靠许多开源项目实现了企业的腾飞,但Google始终对这三大核心元素保密。

  数据中心的专利

  1、服务器内置电池。 每台服务器都有一颗12伏特电,确保万一主断源断电时还可持续供电。最终目的,节约成本。

  2、可移动的数据中心集装箱。2008年10月获得该项专利,每个集装箱中最多可容纳1160台服务器。

  数据中心的开销

  根据Google的盈利报告,2006年Google在数据中心上的开销是19亿美元,2007年是24 亿,2008年23.6亿,2009年8亿9百万,2010年上半年已开销7亿1千5百万。

Google数据中心

图7:Google数据中心“烧钱”曲线图

  数据中心的选址标准

  1、大量的廉价电力;

  2、绿色能源,更注重可再生能源;

  3、靠近河流或湖泊;(设备冷却需要大量水源)

  4、用地广阔;(隐秘性和安全性)

  5、和其他数据中心的距离;(数据中心之间的快速链接)

  6、税收优惠。

Google数据中心

图8:Google的服务器(左)Google俄勒冈州Dalles数据中心(中)Google服务器机柜特写(右)

  Google的特殊数据中心——圣吉兰数据中心

  Google在比利时的圣吉兰(Saint Ghislain)数据中心(图3中编号26)根本没有冷却装置,完全依靠纯自然冷却(即:用数据中心外面的新鲜空气来支持冷却系统)。一般来说,绝大部分数据中心都是采用水冷却装置。(这也就是为什么数据中心选址时要考虑水源。)

Google数据中心

图9:Google比利时数据中心

Google数据中心

图10:比利时国王(左五)参观Google比利时数据中心

  Google的Dalles(达尔斯)数据中心

  Dalles数据中心(图2中编号8)位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以东约80英里,旁边是哥伦比亚河,河上有座大坝——Dalles大坝,大坝为数据中心提供便宜的电力。数据中心有2座4层楼高的冷却塔。(注:“Dalles”不是“Dallas”,Dallas达拉斯在德州。)

Google数据中心

图11:Dalles数据中心鸟瞰图

  以下这段话来自Nicholasg Carr,他曾经在2009年访问Dalles数据中。括号部分是笔者的注释。

  Dalles数据中心有3个超大机房(在图11中有4个白色建筑,但只有3个是服务器机房),每个机房有45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可以放置1160台服务器,故Dalles数据中心可以存放约15万台服务器。

  Google的秘密

  Google在其数据中心的位置和数量方面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比如说:如果你反查Google各种爬虫或者是Google各个域名的IP地址,所得结果几乎看起来都是加州山景城的IP地址。因此,想通过反查IP地址,基本无法推断出其数据中心的真正位置和真正数量。

  此外,Google通常把其数据中心“伪装”成有限责任公司, 表明上看起来和Google毫无瓜葛。比如:北卡罗来纳州Lapis公司和爱荷华州的Tetra公司。

  既然Google在其数据中心方面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出色,所以本文的信息未必是百分百正确。

  其他相关旧闻

  2008年1月28日有报道称,Google将在TW建立一数据中心。TW经济负责人陈瑞隆已确认此消息,并且表示已在TW西部彰化的彰滨工业区内为Google预算了一块地。TW还将向 Google提供各种优待,包括土地税折扣、保证电力供应稳定在内。不过至今一直没有听到这个数据中心在台的任何动静。

  在陈瑞隆确认消息 后的第二天,马来西亚总理也宣布,Google有意在马来西亚建立数据中心。

  另据报道,Google有意在东欧的立陶宛新建数据中心。

  另外,Google曾于2007年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布利西伍德购买466英亩(1英亩约合4000平方米)土地,似乎是打算建立南卡的第二个数据中心。

  来源:伯乐在线投稿,原文地址

2010年8月22日星期日

百度360之争的背后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最高峰,可以说,即使是今天,也不曾回归到当初的境界。原因很简单,自秦始皇一统天下,焚书坑儒,其后虽分分合合,几十次改朝换代,但环境并没有根本改善,天下仍然是一统再统,环境太和谐了,世界观价值观如此单一,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

  在那个时代,鬼谷子无疑是最神秘而伟大的人,他本人并没有流传多少叱咤风云的故事,然而他的四位弟子:庞涓、孙膑、苏秦、张仪那可是出尽了风头。庞涓孙膑曾叱咤一时,先后让魏齐称雄,但兵家军争之道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学识,在整个世界都在膜拜战无不胜的将军时,苏秦张仪对此嗤之以鼻,当庞涓孙膑嘲笑手持大刀血溅五步的兵勇匹夫之勇时,苏张二人一样视他们为匹夫之勇,若是哥哄得你战争方向错了,你百战百胜又为谁忙呢?

百度360之争的背后

  (上图是从Google地球上截出来的,这张图告诉我们的是,视角和视野的关系,你以为别人只看到一个小小的村庄看不到整个地球,但你也忘记了,你眼中那颗尘埃一样小的东西,却是比地球更大的星球。纵横术的精髓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是给你找个或纵或横的视角而已。)

  一个多星期前,腾讯科技分发布其《大棋局》专题策划,其中有一篇《周鸿祎构建360客户端帝国:可进军搜索战百度》,应该引起了很大反响,而且那个小调查结果也很有趣,越石大学时曾经替一家创业公司做过几个月的兼职策划,自己写过软文,所以对新闻有相当的警惕,当时看到那篇文越石就有一种直觉,怀疑这是一篇披着策划皮的软文,因为正逢搬家,新地方没网可上,所以就把《大棋局》系列文保存到了本地,准备仔细琢磨后,也写个猜想性专题,叫《小棋局》,但是到这边一个星期,没有上心,一则,盛大并不是我所熟悉的企业,二则,越石最近兴趣转向了小说创作,正在考虑象独立博客于博客这样,尝试一种独立中篇的小说模式。不过此刻在网吧,惊奇看到了百度起诉360,以及百度将推电脑管家的新闻,觉得有意思了,临时决定写点什么,趁热跟大家分享分享。

  《周鸿祎构建360客户端帝国:可进军搜索战百度》一文,作者费了很大的心思,有图有真相,有理有数据,但有致命的瑕疵,那就是360进军搜索的胜算多大却没有提到。我们知道,如果分析是华丽的,逻辑是严谨的,结论却是无意义的,那如果不是作者本身思路有问题,就是故意的了。当我们在读《大棋局》专题系列时,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谈论棋局的文本身可能就是另一场棋局,高明的棋局是,99%是正确的,骗你1%就够了。当然,我只是说有可能,因为我谁也不认识,我也不知道谁认识谁,谁在帮谁,我仅仅只是漫天猜想而已。

  首先,作为旁观者,越石的观点很简单:360如今的确是一大超级霸主,列为互联网战国七雄绝对不是高估,但是,360要进军搜索,这不可能。如果360的领军人物是张朝阳、或者金山腾讯的主,这极有可能,但周鸿祎,不可能。为什么?胜兵先胜后求战,败兵先战后求胜,敢于天下为敌的将军,并非他真的敢挑天下人,而是因为他挑的那几个是他有底气挑得过的,秦将白起一生不败,他临死之前跟秦始皇说,他之所以不败,是因为必败的仗他绝不打,所以他格外爱惜战绩。

  搜索的格局已经大定了,在环境没有出现新的大的变化之前,这是毋庸置疑的,搜狗已经是曹操盘中的那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360若想依仗浏览器和安全网址来打搜索的仗,那叫感情用事,象现在这样,靠搜索流量从百度分成,已经是最上好的结局了。所以,当周鸿祎说360不会进军搜索,他并不是忽悠,而是知天命的表现。

  几十年前,我们的知识匮乏,信息缺失,我们最需要的是获取信息,今天的时代变了,各种各样的骗术层出不穷,信息多了反而让人迷惑,太多人通常不是接触不到信息,而是被信息误导了,想曹操赤壁中反间计,杀了蔡瑁张允,以致一败涂地。

  类似于成功之道那种模拟两可得话是最毒害人的,没有独立的明确的立场,通常都是会被人欺骗的,屈原之死就是因为楚王傻×,被张仪用一些模拟两可得的鬼话一骗再骗,等到发现又被骗了又容不下众人皆醉屈原独醒,反而把屈原给流放。

  类似于“得客户端者得天下”这类台词,华丽有余,但模拟两可、毫无意义,那人家百度没见什么客户端,怎么也得了天下?

  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体,一篇高明的软文,正如同苏秦张仪的那张嘴,若是说动了某个公司的高层,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可能就会起连锁反应,当然,综合百度将推电脑管家的新闻,百度这次中的大概不是反间计,而是借刀杀人之计。

  当然,今天百度与360的摩擦或许在这篇文之前就已经有人在推动了,这个我们不管,最主要的问题是,谁最可能在推动此事?

  互联网变化太快,太长很难预料,从目前的格局来看,百度和360最大的对手都应该是腾讯,而腾讯最需要警惕的对手却并不是百度和360,而是新浪和SNS,挑起百度360之战,无论胜败如何,对腾讯没有影响。360跟百度,除了网站导航有直接利益冲突之外,其他根本不存在正面威胁,包括潜在威胁。那么,最想挑起百度插手安全格局的,最有可能是金山,与金山而言,这个梁子早就结大了,自身力量不足胜不了360,连横强者是可能的。

  但相比之下,似乎还有一家更可能的,可牛。相比金山这种老企业,一家创业公司的出路,或者是自身控制一块市场,或者是被收购,这块市场,360所占的先机是相当强的,后来者想在从狼嘴里叼肉恐怕还有点困难,创业者烧的是自己的钱,赌的是自己的事业,有着比成熟企业更迫切的出路需求,对手强大,若是不被一家大企业收购,便是失败,或许,可牛需要一个制造一个看起来可信的理由,让百度相信,收购自己是必要的。

  有这种可能吗?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越石父

2010年8月21日星期六

苹果iPad视觉设计分析

  大部分的用户都并非对体验与设计有深入研究,而是从“看着舒服、用着好用”的角度来衡量一款产品,据笔者观察一些网页设计与数码设计,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对用户的研究、设计发展趋势几乎是共通的,例如苹果著名的COVERFLOW,和网站设计首页焦点图展示的效果。因此,我们常提的CROSSOVER思维可以用上了,互联网与传统数码的视觉设计与交互体验可互为灵感参考。

  前言

  为什么蓝魔的设计感觉“山寨”,而苹果的设计却被无数人追捧为“艺术品”?

  为什么很多国产品牌模仿国际品牌,作品仍然缺乏吸引力?

  笔者认为,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缺少自己的设计理念。好的设计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如QQ概念版的设计理念是“生命力空间感时间感”,所有的设计都应该围绕理念进行,所有的模仿都应该建立在理念基础上,这是设计的灵魂。苹果的理念是简约质感;Google是技术派,看似简单却有对用户行为深刻的理解;索爱手机的UI追求精致时尚;韩系品牌大都走柔和可爱风。好的品牌都有自己的独有风格和深入理解,不管如何模仿借鉴,精髓仍在。

苹果iPad视觉设计分析

  关键词一:圆角阴影高光

  圆角、阴影、高光广泛应用于苹果产品设计和互联网设计中,这三种元素的加入,可以增加图标的“质感”。

  仔细观察一下IPAD的图标,是否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三种设计元素?圆角处理,月牙型的高光像从上而下打光,字体上淡灰色的阴影(是为了防止白色字体在白色背景上看不清楚,苹果考虑很细致)。不仅是产品,苹果的LOGO设计都没有脱离这三种元素。

iPad

  我们再看看Google的chrome浏览器,圆角、阴影、高光的效果仍在(图标圆角处理、图标边缘阴影以突出立体感、鼠标移至某一图标时的高光效果)。

chrome浏览器

  关键词二:空间感

  空间感并非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处处体现在设计中。它的一个典型表现方式,就是打破平面感,用立体与三维方式来展现。空间感的设计一是可以增加炫酷和华丽,二是可以用于凸显重要内容。

  空间感的典型运用之一:苹果cover flow专辑封面展现方式

苹果cover flow专辑封面

  空间感运用于网站设计上,OPPO官网改版时焦点图类似cover flow效果。

OPPO官网改版时焦点图

  有了空间感的思维之后,发现常规的设计可以有非常多的突破!那就是,把每一个界面都想象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任我们翻转把玩!例如打破常规的图片展示,我们可以把图片翻过来,在背面写备注;使用多点触摸把图片抓到叠在一起;用便签纸的立体形式展示备忘录,随意贴在桌面的任何地方等等。

  关键词三:半透明

  半透明的设计元素是个人的一个偏好,尤其当用于菜单与边框设计时,半透明可增加灵动、深邃和通透感,别有风韵!另外,半透明也可用于当一些菜单弹出,却不想挡住背景,可把菜单设计成半透明的感觉,既美观又不干扰视觉。

植物大战僵尸

  仔细观察一下IPAD的设计,很多地方都用了半透明的元素,包括首先进入时“移动滑块来解锁”的界面边框,以及进入后的主界面边框。

  半透明元素在网站设计中也广泛沿用,比如著名的twitter。

twitter

  另一个用到半透明元素的网站。

半透明元素

  关键词四:拟物化生命力

  提起拟物化,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IPAD的IBOOKS书本表现方式,如同真书般惟妙惟肖,也赢得了很多用户的口碑。拟物化使用好了,可以增加亲切感,减少数码产品的冰冷感,因为用户对生活中的事物才是最熟悉的。同时,拟物化的使用,往往可以在第一眼打动用户,就是我们俗称的“惊艳”。

iBooks

  微软courier的拟物化,让数码脱离了机器冰冷的感觉。

微软courier的拟物化

  除了IBOOKS之外,三星P3里的小插件,飞舞的蝴蝶、散落花瓣的花朵、饼干人、电灯调节亮度等,其实也是试图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增加用户的好感。

三星P3

  在网站设计中,也不难发现一些生命力的元素,如twitter的小鸟,可爱生动。

twitter

  关键词五:动态效果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动态效果的使用,设计将会变成怎样。动态效果将会让设计更加绚丽、好玩、生动。

  仔细观察一下苹果,我深深被它界面过渡的动态效果所吸引,华丽又不失自然。例如照片删除时唰的回到垃圾桶的效果,还有书本翻页的过渡效果。

过渡效果

  灰常多人都在玩的植物大战僵尸,每种下一棵植物,它都会轻轻摇摆,是不是很可爱呢?这也是一种动态效果。

  我承认喜欢索爱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UI符合我的胃口。除了图标设计精致之外,图标周围有动态变幻的小元素,就像跳舞的精灵。

索爱

索爱

  很多网站也用动态效果来表现,如菜单在鼠标移上去时的动作反馈,不仅绚丽动感,也是给用户操作信心。

动态效果

  关键词六:拟物音效

  这里需要再提一下植物大战僵尸,仔细观察这个游戏,会发现它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视觉设计的生动感、每个植物与僵尸角色的设计、情节布局的环环相扣、甚至是音效的配合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植物大战僵尸中大量使用了拟物音效,种植物时与草地摩擦的声音、子弹打到僵尸身上的响声、僵尸来临时的恐怖音效、脑子被吃掉时的哀嚎。拟物音效让这个游戏更加生动,不会苍白平淡。

植物大战僵尸

  再观察一下IPAD,翻阅图书时纸张的摩擦声、翻阅报纸时报纸的摩擦声,这个小细节让我感觉很兴奋。更加认定这个品牌是在用心做产品。

  音效的使用可以让用户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模拟真实的音效。

  以上是这几天的不完全观察,IPAD设计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提示与暗示的巧妙使用、皮套的贴心设计等。笔者认为IPAD作为电脑的补充,是非常成功的一款产品(平板电脑完全替代电脑是不可能的)。至少,苹果在如今传统数码新品类发展的瓶颈时期,开拓了符合人类使用习惯的新思路,单从这点值得很多中国品牌学习。

  来源:读者微薇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