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8日星期四

为什么80后集体缺席互联网

  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上只有70后,没有80后90后呢,按理80后现在已经到了30岁,也差不多是建功立业的时候,可为什么会互联网上集体缺席呢?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鲜有80后,为什么?

  一、年鉴

  李彦宏,1968年生,1999年创建百度公司,时年31岁,现在百度是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马云,1964年生,1999年创建阿里巴巴,时年35岁,现在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王志东,1967年生,1998年创立新浪,时年31岁,现在新浪是中国四大门户之一。马化腾,1971年生,1998年创立腾讯,时年27岁,现在腾讯是中四大门户之一,也是中国三个最具潜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丁磊,1971年生,1997年创立网易公司,时年26岁,现在网易是四大门户之一……

  二、拷问

  上述互联网的风云人物在创立现在的公司基本上都在30岁左右,3-5公司成功上市,然后身家上亿。笔者搜遍目前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发现一个怪现象,他们中间几乎没有80后的身影。这是怎么一回事?80后为什么集体缺席中国互联网创业成功的阵营,按照这帮人的创业轨迹推断,80后现在最大的已经有30岁了,也应该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了啊,难道真如九斤老太所说的,一代不如一代了,还是另有原因?

  三、为什么

  没有人可以找出准确的答案,因为历史一去不返,我们无法校验答案的真实性,但我们可以总结过去的教训,警醒现在的人们。实际上笔者在之前发曾发表过为什么中国出不了Facebook和Twitter?以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瓶颈也谈到过类似的问题,但上述两篇文章都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没有80后出现在互联网上。

  技术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的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当时从事互联网的人较少,而且当时的技术也比较差,要做一个网站可不是现在这么容易的事。那时候网站的开发非常困难,没有像现在.Net,Java这些高级网页开发语言,连ASP也没有,基本上都是静态页,后来出现的CGI也是很难搞的技术。所以那时候做网站天生就有技术壁垒,本来会技术的人就不多,所以也不存在抄袭什么的。

  竞争加剧

  技术的发展本来是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用户服务体验,但根据中国人喜欢拱模仿抄袭的特点,技术的发展反而让抄袭变得更加容易。现在要复制一个网站只需要一周或者一个月,所有只要有一家网站成功了,其它人都扑上去,然后大家都死了,最后利益者是有钱的或者已经成功的网站。比如Groupon的成功让团购网站在中迅速发展了上千家,如果不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笔者估计微博肯定不止现在的区区10余家而已。

  门槛太高

  10年前只要你会做网站,只要你自己有服务器,只要你不反党反革命,基本上你做任何网站都没有人来找你,甚至连黄色网站也大行其道,2000年左右的时候使用一般的搜索引擎就可以搜索到国内很多黄色网站。

  但现在个人创业者要做一个网站门槛太高了,如果你想与用户交互搞一个BBS需要办证,个人网站也要备案办证,还需要网站所有者去服务器所在地拍照存档。网站要是做电子商务那就更不得了,需要更为复杂的证书。

  种种门槛加剧了马太效应,让强者愈强弱者恒弱,互联网本来是平的,可是到了中国还是被中国化了,再平的互联网也被拱起来了了。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要么是有背景有后台有底子的,要么是在第一波创业浪潮下成功的,要么是耍流氓做盗版钻空子然后把自己洗白的,要说草根创业者成功的,几乎找不到例子。

  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被笔者认为是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瓶颈之一,10前会遇到版权么?当然会有,但是版权这种问题一定要有一个量才会出现,当年的技术不足以让这么多人肆无忌惮的抄袭与盗版。现在中国的IT行业不仅是版权问题,还有一些其它的一些对创新的保护,包括一些已经在互联网上混出头的大公司也参与到其中。

  四、结语

  笔者期望有一天中国的互联网可以让80后90后崭露头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创业精神有所传承,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所有人都有公平公正的机会,而不是只让有后台有底子走灰色道路的人才有机会。

  来源:涂雅投稿,原文链接,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涂雅并保留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流氓往事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很多很多年前,中国人上网还不是很熟悉的时候,周鸿祎同学搞了一个网络实名,名字就叫做3721.和软件的名字一样,这个软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你电脑上插,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说实话,3721这个软件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东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你在IE里面输入一个中国移动,就直接到了中国移动的网站,这不是很好么?对于英文不好的中国用户来说,中国移动远比ChinaMobile好记,而且那个时候搜索引擎也不如现在使用得多。

  虽然是一个好软件,可是你也不能强行插入吧,如果是强行的话,那就是流氓了。那一个时期,中国的互联网是流氓横行的时期,什么Yahoo助手啊、青娱乐啊。反正不管大公司小公司,都有流氓软件,甚至连中国互联网的管理者CNNIC也有自己的流氓软件。那一个时期,中国的免费作者,就靠这些流氓软件活下来,有些软件作者甚至不给你选择的余地,直接给你插入N个流氓软件。有些软件作者,甚至把国外一些软件打个包,然后加入几个流氓软件。

  那段时间反流氓的手段在网上特别流行,网上流行一种注册表防止流氓软件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欺骗流氓软件,告诉流氓软件,我已经安装了,你不用再来了。你别说这招还挺管用,后来超级兔子也加入了这一功能。记得那时候插件免疫的功能,下面有长长的一排清单,怎么也得有上百吧。

流氓往事

  后来流氓越来越多,周同学一看不行了,这饭太难吃了,大家伙都做流氓,人民都不答应啊。有招,我做一个抓流氓的!于时周同学就从一个老千变成了一个反赌专家,做过老千的人,自然对老千非常熟悉,所以周同学自然也是干的得心应手。虽然这种不念旧情的做法让过去的伙伴们觉得反感,凭什么你洗手上岸了就来收拾我们?但不管怎么说,广大用户还是得到了好处的,起码在这场大流氓收拾小流氓的过程中,用户从此清静了。

  其实反插件软件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无非就是写入一条假信息到注册表,欺骗流氓软件我已经安装过了。不过高明的周鸿祎把它做成了一个专门的小软件,很轻巧的小软件,还加了另一个功能,就是浏览器修复功能。

  流氓软件喜欢干的事基本上可以分为这么几类,第一是自动运行,第二是不能卸载,第三是修改浏览器主页,如果我没记错的知,Hao123也干过这事吧?浏览器的主页修改非常令人头痛,而且那时候一些杀毒软件根本对付不了,因为这个软件不是病毒。它既不占资源,又不自动传播,根本不符合老外对病毒的定义。中国人真是太强大了,改变了世界对病毒的重新定义。

  这个时候,周同学平地一声惊雷,起义了!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广大人民群众半信半疑地安装了周同学提供360安全卫士,发现这东东果然好使。轻轻松松就把那些流氓软件给去掉了,而且还有办法保护IE.

  360安全卫士刚刚推出的时候,卡巴进行了合作,安装360就可以获得卡巴的半年的序列号,我当时就是为了卡巴的序列号来才装了360的。所以我不同意周同学在微博上说没有360就没有卡巴在中国的发展一说,我认为卡巴与360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卡巴通过360扩大了中国的用户群,而360也因为卡巴半年免费序列号扩大了装机量。

  后来,360安全卫士就变成了广大网民的装机必备软件,曾经我被流氓软件与木马侵略的时候,杀毒软件搞不定(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可是360卫士硬是给搞定了,可见流氓软件的祖宗果然不是盖的。

  到了今天,360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流氓软件查杀工具了,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2亿用户的客户端,占据了中国互联网1/2以上的用户桌面(实际上可能还要多,因为4亿网民有许多是用学校或者网吧的公用电脑上网)。这个数量,堪比腾讯的QQ,就如同腾讯推QQ.com一样,360推浏览器也是不费一点力气。

  360已经开始威胁到了百度与腾讯,试想一样,如果360浏览器把默认的搜索变成搜狗,如果360在升级的时候装一个即时通信软件,结果会怎样?

  来源:涂雅投稿,原文链接,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涂雅并保留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

2010年7月5日星期一

是谁剥夺了我们的智慧与能力

  人类最引以自豪的,也是优于其他动物的长处,就是人类的智慧。但迄今为止,人类借以在社会上取得成功,获取财富、吸引性伴侣的优点还不仅仅限于智力一个方面。然而,信息技术很可能使得智力占据成功要素的极大百分比。

  在信息时代,人们之间的距离将变得很近,无论在地理上相隔多远,都能随时交往,但正因为如此;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和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人交往、合作,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少地和自己周围的人直接面对面的交往、合作,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隔着一层“窗纱”。隔着这层“窗纱”,你个人是否有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智慧。你的相貌在此完全不起作用,你完全可以制造“虚拟容貌”去吸引人;你的气质、脾气、幽默感也完全可以虚拟:你在平时的直接交往中也许不善言词,很乏味或脾气很坏,但“虚拟交往”与直接交往不同,在这里,智能往往能掩饰你的其他许多不足,使你在“信息空间”中风趣幽默、风度翩翩,整个制造出一个“虚拟人格”来。你没有领导、组织才能吗?也不要紧,信息社会——互联网络是其最好的代表——本来就不需要组织和领导,每个人只要遵守那几个基本的“通讯协议”,就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搞上去,大家就这样“无组织、无纪律、无领导”地把东西凑到一块,就能出产品、出效益、出事业,因为信息空间有 “自组织”能力。

  另一方面,很多现在报酬还十分丰厚,却不是依靠智能而是依靠其他长处的职业,将会被信息技术取代,就像在过去几百年中,很多依靠体力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一样。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现在已经在影视制作申发挥重要作用的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将完全取代演员。到了那时,演员可以做到的,电脑都能做到,演员做不到的,电脑也能做到,还要演员做什么? 总而言之,在信息时代,不仅力量将主要归属于智能(这一点我们已很容易看到,如制作软件、加密解密、进行其他各种高科技开发等获取权力和财富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智力,信息时代的大规模犯罪也几乎完全依赖于智力,如打进别人计算机网络,翻墙到国外网络,对自己的用于犯罪目的的通讯进行保密等),就连愉悦别人的能力也将主要取决于智能。这就是“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老话。在信息时代,这句话比其他任何时代都更加正确,更加绝对。

  所不幸的是:放眼中国互联网,随着网络实名制的落实、网络审查范围的扩大我们仅有的那点智慧被全部剥夺。

  首先,网络实名制之后个人信息完全公开于网络之上,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内容,如何规范化管理肯定是个大问题,并非我们在瞎操心,因为我们的利益到底能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这是我们这些奉公守法的公民最关心的问题,当我们的个人信息由于管理不善或者技术上的原因让我们遭受侵害,我们的权益如何维护?如果网络实名制中的个人信息管理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各方条件都达到公众信任的要求,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会泄露,才能广大公民没有后顾之忧。何况,某些人就怕被“人肉搜索”实名制在这里就是“商鞅作法自毙”。

  其次,网络实名制并非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它的药效还需审慎度量。据CNNIC此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截至2009年1月6日,中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3亿(另:一说1.3亿),这3亿网民的年龄、学历跨度很大,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网络谩骂行为就如同现实生活中骂人的口头禅一样,不经意间就会冒出来,现实生活中谩骂甚至打架斗殴的事情都管不过来,虚拟网络中的人们就能因为实名制的禁锢而修身养性不再污言秽语了?道德素质高的人不管是否实行实名制,都会严以律己的,至于那些本来就品行不端有犯罪倾向的人,因为实名制就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他们只会投机取巧采取迂回战略进行违法行为,网络实名制能起到的警慑作用微乎其微。因此看来,网络实名制真正能起到的作用也被人们在预期中过分夸大了。国外的相关经验也可以证明这一点,韩国政府2002年就开始推行网络实名制,可是,根据韩国学者的研究和政府部门观察,网络实名制抑制网络暴力的效果并不明显。

  其三,纵观互联网的各种网民声音,大多也是对实行网络实名的担忧。难道这些不能反映普通网民的心声吗。

  网络审查,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词,对于中国的网民,特别是资深网民都是印象深刻。网络审查的目的,我想除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恐怖主义,貌似再也没有更冠冕堂皇的理由了,除了这个,还有那些我不知道,也无从知道。

  首先,从我的经历可以看出,网络审查导致了大量的国外技术性网站无法访问与正常使用,对技术交流的造成很大不便,阻碍了科学技术的畅通交流。

  其次,从我的经历还让我隐隐觉得,官商勾结又会在互联网这块领域进一步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在godaddy.com注册了一个域名,先是支付宝的支付页面地址已封,后是域名管理页面的地址已封;域名要备案必须要有国内主机提供商,在国外是不用备案但又可能随时被封域名与ip)

  互联网本身就是开源与自由结合的产物。适当的管制尤可,如果是最后搞成防民之口,搞成闭关锁国,剥夺普通民众的智慧与发言权,让社会重新回到一个个伪专家,伪权威充斥的虚伪之中去,它必将脱离广大人民,而成为人类进步的阻碍。

  来源:矮子博客投稿。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付费为什么这么难

  商业模式没有三千也有八百,究其核心分为用户付费和厂商(广告)付费两种。在国外这两种模式可能是各有优劣,但在国内的互联网圈内,大多数不对向用户收费抱太大幻想,转而寻求在用户量做大后获得广告商支持。

  互联网的用户基础量积累很快,一年时间做到几十万注册量的大有人在。这样一个数字如果搁在传统行业已经足够养活一家不小的公司,但是为什么在互联网就掀不起一点风浪?

  创业者常常都在臆想,几十万注册用户,每个人付费一块钱就能让我活得不错。一块钱,我们可以用它买任何东西而不会心疼,为什么在互联网里面用户就那么吝啬付出?

付费

  1.虚拟服务的付费习惯需要培养

  现在B2C、C2C大行其道,将传统渠道网络化的网络购物大获成功,本质原因是他们销售的仍然是实物,网络和物流体系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购买渠道,用户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商品体验,和现实购物有强烈的可对比性。

  而大多数互联网服务,销售的只是信息、功能,这种新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更为陌生。他们潜意识里面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笔投入,尽管这笔付费也许只需要一块钱,但是这样的虚拟购物模式是他之前没有尝试过的,他需要更多的观察和考虑。

  让用户产生怀疑和不确定,这是任何销售过程的大忌。

  2.互联网服务的可替代性太强

  国内互联网的生态是:A网站服务做得很好,做收费,钱景很棒。然后B网站眼红进入市场,做免费,大肆争抢市场。这样的竞争,让双方不再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产品、服务的改进,而是在公关战、价格战、策略战花太多心思。

  做的成本太高,抄的成本太低。收费和免费的放在一个水平线上,假设双方的服务没有本质差异,用户自然倾向于选择免费。这样的道理和现实一样,A卖果汁一块钱一杯,B的果汁免费送,当然B的生意会好很多,尽管可能口味比A要差一点。

  这个部分的根源在于:第一国内喜欢模仿,这让先发的公司很被动;第二大家还是缺少本质的壁垒,例如内容、功能、创新的部分,能否为用户解决问题,这是消费者选择你的重要理由,即便是竞争对手免费。

  ——分割线——

  在中国有一家公司值得大家学习——腾讯,尽管腾讯现在的广告收入不低,但是用户付费仍然是腾讯最大的收入来源。无论早期的移动QQ,还是后来的QQ秀、QQ空间,数目繁多的收费项目让用户乐此不疲。

  在美国也有一个榜样——苹果,App Store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在线应用程序商店,成功吸引大量开发者的加入,并且帮他们获取了丰厚的收入,当然这也包括苹果自己。

  让用户付费,先问问自己会不会付费。能说服自己,那么用户付费也就不远了。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7月3日星期六

支付宝的电子商务策略

  支付宝开始感到坐立难安,央行网站21号正式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尽管作为中国第三方支付宝的翘楚,拿到支付业务许可证没有任何问题,但它仍然感觉不舒服。

  《办法》的出台,第三方支付正式被央行纳入监管范围,将经营范围以及规则进行了大量规范。给第三方支付正名的同时,也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将不能打着擦边球和银行正面竞争。

  外界认为,央行为了避免第三方支付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将会采取两方面的措施:

  1、在《办法》中对第三方支付的经营范围进行限制,对传统银行业进行保护;

  2、蓄谋已久的超级网银,可能会对传统银行业与第三方支付区别对待,拒绝或者限制第三方支付对于超级网银的接入。

  《办法》的实施细则尚未正式公布,包括第三方支付的经营范围、与银行业的关系都不明确。

  但支付宝的一个动作让业界震惊,他们在日前悄然上线了向银行卡付款功能。这一功能包括卡对卡、支付宝对卡,支持目前几乎所有国有、商业银行。

  这一功能不仅实现了传统银行业的同行、跨行转账业务,还能够实现支付宝向银行卡转账的功能。这意味着支付宝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充当银行们的中介角色,期望自己能够亲自加入这场游戏,和传统银行们直接竞争。

  从用户层面,能够直接进行跨行结算的支付宝,已经和传统银行大大拉近了距离。更令人兴奋的是,根据央行日前对《办法》的媒体解释,第三方支付将能够从事“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所谓的预付卡和我们现在的借记卡并无不同。

  支付宝以后将可以发型属于自己的“支付宝卡”,如果预付卡未来能够接入到大型支付网络,例如银联、Visa、Mastercard,将能够与银行展开面对面的搏击。

  支付宝对传统银行业的这一大胆试探,更像是提前从央行获悉天机,得知《办法》的细则将会放开对第三方支付的限制,捷足先登希望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

  看起来,这像是支付宝的一次绝地反击。在《办法》出台之后第三方支付市场将会再度受到资本的青睐,会有大量竞争对手出现。作为目前第三方支付翘楚的支付宝,则更容易受到这些后进者的冲击,他们正在未雨绸缪。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支付宝

  来源:XJP投稿,原文地址

2010年7月2日星期五

免费iPad应用软件推荐

  我的苹果iPad 3G目前已经体验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颇有一些使用感受,在上一篇苹果iPad评测中,我主要介绍了iPad内置的一些基本功能和应用,而这一次,我特意为各位使用苹果iPad的用户推荐一些免费的苹果iPad应用软件,供大家参考。

  安装苹果iPad应用之前,首先要有一个iTunes帐号,用于访问苹果的App Store,在App Store里有近万款iPad专用的应用程序,其中有很多功能不错的免费应用。注册iTunes帐号时候建议选择美国商店而不是中国商店,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商店的应用软件在美国商店都有,但反之却未必。以下的所有应用均需要美国商店的帐号访问。

  电子书应用

  iBooks

 iBooks

  iPad最重要的一大用处恐怕就是电子书阅读器,苹果官方提供了免费的iBooks电子书应用,最新的iBooks软件前些日子刚升过级,支持iOS4和iPhone,支持标签同步以及背景变色,棕色的背景比白色背景看起来更舒服,虽然功能上和Stanza比还有差距,但是界面真是越来越好看了。

  目前iBooks的官方书店里的中文书籍很少,大部分是英文的,因此只能依靠同步本地电脑的EPUB格式的电子书文件到iPad里,同步的方法和同步MP3音乐文件类似,在“编辑”-“偏好设置”中,选择显示“书籍”,然后选“文件”-“将文件添加到资料库”,把本地电脑的EPUB文件添加,同步iPad的时候选择同步书籍即可。

  Stanza

Stanza

  Stanza是免费的电子书EPUB阅读器,这个阅读器的功能非常强大,最重要的一点是支持很多在线书库,用户可以直接浏览很多在线书库而无需同步本地文件,比较知名的在线书库包括“书仓”和“掌上书苑”。

  用iPad看电子书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iPad太重了,长时间拿在手里会很累,纸质的书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

  目前电子图书的国际标准是EPUB,该格式使用了XHTML展现文字,并通过ZIP格式进行压缩,比起TXT和PDF格式而言,EPUB可以根据阅读设备自动以最适于阅读的方式显示图书,阅读体验非常好,在电脑上也可以安装Adobe Digital Editions来查看EPUB电子书。苹果和索尼等大型厂商都支持EPUB标准,目前EPUB已经成为国际流行的一个自由开放的电子图书标准。非常可笑的事情是,中国最近也在讨论制定电子书版式行业标准,我感到很奇怪,放着这么一个自由开放的标准不去用,自己制定一个封闭的中国标准,中国的这些行业专家们是不是都吃饱了饭没事情做吗?

  地图类应用

  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

  大名鼎鼎的谷歌地球iPad版提供了一个支持多图层的,功能强大的虚拟三维地球仪软件,支持传统地图和卫星地图等,两个手指就能操作,浏览体验非常爽快。关于Google Earth for iPad的详细评测,请参见我这篇文章《Google Earth iPad版评测》。

  拉手离线地图

拉手离线地图

  拉手离线地图是专为节省用户流量费而设计的免费软件,用户可以在有网的时候下载好地图,以备出门在外没有网络的时候使用。拉手离线地图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连接网络,依然可以查看地图并搜索到身边的生活服务信息。

  拉手离线地图使用的是Google地图服务。

  生活类应用

  指南针Free HD Compass

指南针Free HD Compass

  iPhone上也有这个指南针应用,总的来说,这个应用的界面相当漂亮。

  电子琴JamPad

电子琴JamPad

  这款弹钢琴的软件可以同时支持多手指同时触摸操作,模拟吉他和混音,名且支持各种复杂的钢琴弹奏技巧,音质十分逼真。

  QQ HD

QQ HD

  在iPad上运行QQ软件,可以在这个新的平台进行网络聊天,有好友聊天和QQ群聊天,界面比较清爽,唯一令人烦恼的是,每次进入QQ HD都要输入图片验证码,很烦。

  办公类应用

  WordPress

WordPress

  著名博客平台WordPress的iPad版,博客作者可以使用这个免费应用来更新自己的博客,支持离线撰写,然后在线发布,非常方便。

  Read It Later Free

Read It Later Free

  如果你看到一篇文章或者一个网站,但是却没有时间读完,那就可以将其保存到Read It Later中。之后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该文章或网站。从而避免只为了阅读某篇文章而向收藏夹和收件箱中添加一些杂乱的链接。

  这个应用和iPhone版Twitter应用搭配使用非常有效,当用户在Twitter上看到一个链接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工具将链接存储下来,由于手机访问速度较慢,稍后可以在iPad应用或者电脑上阅读,支持离线方式阅读,是一个很好用的书签管理工具。同样功能的instapaper只有iPhone的免费版,iPad的免费版还没出来。

  FeeddlerRSS

FeeddlerRSS

  一个Google Reader阅读器的iPad应用,由于浏览器版本的Google Reader在iPad操作并不方便,主要是快捷键无法使用,因此这个应用弥补了在iPad上看RSS的应用问题。

  EverNote

EverNote

  EverNote是一款在国外非常著名的笔记软件,界面与功能十分类似Onenote。EverNote具有网络存储空间,支持Tags,是一个资料组织和管理实用工具,从创意笔记到网页快照都可以通过Evernote来记录,而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同步到Mac或Windows桌面中。

  Dropbox

Dropbox

  Dropbox是最简单的网络文件同步和分享工具。出门在外时,可以通过Dropbox访问文档、电子表格、演示稿、视频和图片,并且可以将文件导出到其他的iPad应用中。Dropbox拥有高达10.25G的网络存储空间,支持iPhone和iPad,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对中文支持比较好,我使用另一款收费应用GoodReader虽然也可以不翻墙连接Dropbox,但中文TXT文件读出来是乱码,而Dropbox自身读出来就正常,这也就是中国人宁愿使用VPN也要安装Dropbox应用的原因了。值得一提的是,Dropbox对于TXT、PDF等常见格式可以直接支持阅读。

  GoodReader

GoodReader

  GoodReader并不是免费应用,这也是月光博客在本文中介绍的唯一的一个收费应用,价格为0.99美元,但请相信,这个软件绝对是物超所值。GoodReader这个软件功能很多,可以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档,包括Word、Excel、PPT、pdf、txt、jpg、zip等等,更重要的是,GoodReader支持在不开VPN的情况下访问用户Dropbox的文件,这点功能很方便。不过GoodReader对于TXT等文件默认使用UTF-8编码,普通中文TXT文件读出来会是乱码,需要将GoodReader中TXT的默认编码格式修改为MacChineseSimp才可以。GoodReader支持通过WiFi与用户的个人电脑传输文件,可以方便的把用户电脑或网盘的文件复制到iPad中。

  网络视频类

  凤凰网

凤凰网

  包含凤凰网上的新闻视频,速度还可以,就是内容少了点。

  土豆会

土豆会

  土豆网的网络视频应用,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免费视频网站的iPad应用,可以替代需要翻墙访问的iPad Youtube应用,视频播放很流畅,但视频内容也不是很多。

  报刊杂志类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的iPad应用,要在线才能查看,对已收藏的文章可以离线阅读,南方都市报是广东省内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也是中国最好的报纸之一,以其开放和大胆直言的特性吸引了中国大批的读者。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的iPad应用,也要在线才能看,界面设计的和真实报纸一样,很值得一看,南方周末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是中国少数敢于顶住压力讲真话的报纸之一。

  总结

  以上就是iPad的主要免费应用软件,虽然是免费应用,但是功能绝对不容小觑,很多应用(如Google Earth)的界面和功能都不弱于那些付费应用,随着iPad在大众的逐步普及,相信基于苹果iPad的免费应用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用。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互联网,你还能更土一些么

  SNS热炒了两年了,微博越来越看起来像是个新闻平台,开心网则连公用菜地的地位好像都要摇摇欲坠。虽然UGC的门槛一再降低,从日志到图片再到100来字的推文,被IT精英们看做下一个金矿的草根们似乎仍不领情。大鳄们在忙着把各路明星大神实名验证拉上推特,巴不得把他们的吃喝拉撒都记录下来,而更多的人在忙着聊天,偷菜,玩游戏,对那一小部分人在说什么一无所知。毕竟在这无数成年人连篇800字的文章都读不完的时代里,指望他们能像韩局长那样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也实在太不切实际了点。

  和菜头有言,长期在网络上呆着,长期看见几张老脸来来去去,长期在几个站点流连不去,很容易就把那点人那点事当作了世界的全部。或许几个明星的“我今天很不爽”,“再吃一碗牛肉面”,“我去厕所了,等一会儿回来”也能保证人气让众粉丝眼前金星乱闪,不过你不能指望那些甚至推特都不会上的草根也愿意把自己的吃喝拉撒彼此分享。公众人物会开个拖拉机会用五毛钱一包的草纸都能让无数人感动落泪,大部分普通人,还是不敢幻想自己会有这样的运气的。

  用信息收集的观点来看,Foursquare固然是切合普通人生活的例子,用简简单单的Check in和奖章,地主等各种虚拟奖励,加上一点商业优惠,就构成了用户分享对商户服务评价信息的无限动力。不过在这样一个手机信号经常out,各种服务都要审批,中小商户对网络营销所知尚少的国度里,也还略嫌高端了些。想想6月初foursquare的check敏感地点导致被封,2300万的《雷锋的故事》和3000万的网站就或许会觉得,创造多少效率,多少节约,并不是互联网在这个国度的生命力所在,纵使封掉99%的服务,再靠“拿来主义”官营一些实在不可缺少,对大多数人民的生活也全无影响。

  在网络上已经懒得让人去骂的脑白金,仍然靠着对受众心理的掌握牢牢占据着保健品市场的半壁江山,那些神奇的小瓶子是否有作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宣传,和“健康”“长寿”等概念不可剥离的联系,已经让它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的符号。纵使IT从业者不需要依靠这种伎俩推销自己的产品,然而,做一些联网计步器,随身健身小器材,随时随地让那些花十几个字描述下自己都懒得去做的用户们,分享下自己健身的状态,传递给关心他们健康的人群,看看在历经多年发展,背景,技能,声光效果已经蔚为大观的游戏体系里,做一些每日可及的事情,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也不是多困难的事。

  在少年时的热血漫画《灌篮高手》里,流川枫能够以精湛的球技,在眼部遭受重击的时候仍然闭眼上篮,令樱木花道瞠目结舌的时候,他曾经淡淡解释,每天500次投篮,变成条件反射罢了。成功固然在于坚持,然而当天赋,机遇,还有能看到的成就似乎都杳无飘渺的时候,作为意志毅力都不出众的凡人,又有几个能坚持到最后呢?互联网或许不能代替凡人的意志和坚持,然而,至少它可以让那些或许看不到成果的努力,那些或许能改善生活的愿望,变成网络上或许虚拟,但总能够量化衡量,进行比较,选择交互,分享生活,并获得新鲜体验的各色成就,是未来游戏的另一种价值,也是SNS网络的新潜力所在。

  来源:读者blindc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