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6日星期二

QQ音乐的硬盘问题

  众所周知,QQ音乐是中国最大的网络音乐平台,是中国互联网领域领先的正版数字音乐服务提供商,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音乐播放器。其音乐更新及时,因此,许多QQ用户都喜欢用QQ音乐播放器听音乐。在QQ好友列表中时常会看到对方正在收听的歌曲,这一功能也让QQ音乐的用户不断增加。可是,您是否知道,用QQ在线听音乐多了,C盘可用空间会慢慢变少?下面由笔者一一道来:

  一、一次偶然的发现。

  在一次对C盘进行病毒扫描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在扫描C盘QQ音乐目录所用的时间有点长,于是出于好奇,打开了相应的目录(C:Users用户名AppDataRoamingTencent),看了下属性,如图:

QQ

  竟有436M之大,继续打开文件夹,歌词、广告图等文件都放在了这里,发现一个大小为305MB的缓存文件夹是最大的,如图:

QQ

QQ

  这个文件夹中存放的正是QQ音乐播放器播放列表中每首歌下载下来的缓存文件。

  二、小硬盘用户是大负担。

  笔者统计了一下播放列表,大概有300多首音乐,粗略算下来,每首音乐要占用1M的大小,相当于wma格式的音乐文件大小。如果QQ音乐播放列表有1000首在线音乐,岂不是要占用C盘1G的空间?
  很遗憾,在QQ音乐播放器的设置中,并没有自定义临时文件存放位置的选项,软件默认地把歌曲的临时文件保存在了C盘中。对于C盘空间分配量少的用户来说,这真是个悲剧。

  三、腾讯软件占用多。

  我们退回到前边的目录,看看腾讯软件的临时文件大小占所有软件临时文件大小的比例,如图: 

QQ

QQ

  可以看到,所有软件在该文件夹下的临时文件总大小是888MB,而仅仅腾讯软件的临时文件大小就占847MB,其实,腾讯软件的开发者完全可以把软件的临时文件存放在安装时用户指定的目录内,不知为何要放在C盘的临时文件夹内呢。

  四、补救措施:定时清理。

  话说回来。其实,只要定时把QQ音乐文件夹中的临时文件删除就可以了,笔者经常用一些带有计划任务管理功能的软件定时清理指定文件夹,或者也可以在Windows的计划任务中实现。

  总结:QQ音乐的更新十分及时,并且音质也不错,若在这方面能够人性化点,或许会赢得更多用户的青睐。

  来源:读者前行网投稿。

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Google Buzz实时同步Twitter的方法

  相比Twitter而说,Buzz目前还可以从国内访问,因此昨天我那篇文章的后面就有人咨询,是否能实现Buzz的微博同步到Twitter上,经过我的研究发现,这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同步几乎是实时的。

  这主要归功于PubSubHubBub,可以实现RSS Feed的实时更新,而Google Buzz的RSS Feed和Google Reader一样,从一开始就支持PubSubHubBub,这使得Buzz的Feed变成实时的Feed,而恰好Google的另一个产品FeedBurner也支持PubSubHubBub的Feed,因此就可以通过这个来实现微博的实时同步。

  具体同步Google Buzz到Twitter的方法是:在个人Profile页面找到自己Buzz的Feed,通常使用IE或Firefox进入 https://www.google.com/profiles/me 后,会看到地址栏的RSS图标,点击后可看见RSS地址,这个地址格式类似:http://buzz.googleapis.com/feeds/112646999948608559077/public/posted 。

  登录FeedBurner,将上述Feed烧录,然后在Publicize里面,点Socialize,加入自己的Twitter帐号,格式选项中,选Body Only,不加Link,不留retweets空间,保存后就可以实现同步。设置界面如下图所示:

Google Buzz实时同步Twitter的方法

  同步的内容只有140个字,虽然Buzz是不限制字数的,但如果你想把Buzz当作微博客同步Twitter,那么还是将字数限制在140个字好一些。注意同步Twitter后,就不要再Buzz中再连接Twitter了,否则就搞成死循环了。

  经过我的测试,使用FeedBurner将Google Buzz的Feed发布到Twitter,消息同步时间在一分钟内,基本是实时的,如果你想以Buzz为自己主要的微博客,那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同步信息到Twitter,简单而快速。

  从技术的角度我很喜欢Google Buzz,因为它支持PubSubHubBub,可以聚合其他网站内容(连新浪微博都支持同步博客信息),这些东西Twitter至今也不支持。有了实时的RSS,信息的快速传递就可以不依赖于某个平台(如Twitter),这大概就是Twitter至今也不想支持PubSubHubBub的原因吧。

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

Twitter实时同步Google Buzz的方法

  Google Buzz和FriendFeed一样支持导入Twitter的信息,不过Buzz和FriendFeed不同的是,它对于Twitter的同步是单向的,你可以看到别人的Twitter,却无法回复到Twitter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延时,Twitter同步信息到Buzz的延时非常严重,和Friendfeed的实时性同步形成鲜明对比。

  经过我的测试,Buzz连接Twitter的功能严重延时,通常我在Twitter发的消息,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同步到Buzz,而且一同步就是一大堆,形成刷屏的效果,浏览体验非常不好。

  究其原因,是Google没有和Twitter官方实现同步,所以无法实现实时同步,只能定时抓取。

  不过,经过我的分析,我发现了一个接近实时同步Twitter到Buzz的方法,使用我那个GAE程序同步Twitter到Ping.fm,然后从Ping.fm绑定GTalk Status ,最后在Buzz中连接“Google 聊天状态”即可。

  经过我测试,使用该Google聊天状态同步方法,从Twitter同步到Buzz不会刷屏,同步时间在1分钟以内。

  该GAE项目地址是: http://code.google.com/p/twitter-feed/

Google Buzz的试用体验

  昨天,Google正式对外推出了基于Gmail的Google Buzz,以此重新进入了微博客和社交网络服务,昨天晚上我的Gmail帐号也开放了Buzz功能,于是我就第一时间进入Gmail,对Buzz进行了试用和体验。

  开通Buzz的Gmail帐号,会在登录Gmail的时候出现如下图的界面,点“试用Buzz”按钮即可在Gmail开通Buzz功能,没有开通的用户也可以使用iPhone或iPod Touch提前体验。Buzz最基本的功能是状态发布,图片和链接分享等,如果用户使用Flickr、Pacasa、Google Reader、Twitter等工具时,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自动导入到Buzz,主要功能和FriendFeed一模一样。

Google Buzz

  Gmail中的FriendFeed

  现在的社会化网络太多了,Google Buzz试图将其他社会化网络都汇合到一处,并成为一个信息聚集地,FriendFeed正好是这方面的先驱者。

  FriendFeed当年也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产品,但最终却被Facebook收购,没有像Twitter一样走向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户量太小。和FriendFeed不同的是,Gmail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有了这个用户群基础,克隆FriendFeed就不那么容易失败。例如我的Follow数量,一天的时间就超过了FriendFeed几个月数量的总和,而普普通通一条信息可以多达数百条评论,可见Gmail用户群的庞大。

  Google Buzz本身虽然可以发布消息,但感觉不太像微博客,因为其输入的内容不受140个的限制(这和FriendFeed完全相同),这样就限制了其在手机上的应用,聚合功能虽像Friendfeed,但是内容显示却不是像FriendFeed那样按照时间线来组织的,感觉是个四不像。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FriendFeed已经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幸好几个月前明智而有前瞻性地卖给了Facebook,否则现在直接和Google的Gmail相竞争,FriendFeed会很惨的。

  Buzz界面风格

  和FriendFeed一样,用户的个人Timeline界面会有follow,unfollow和block等链接,还会显示用户的关注者、关注数量。旁边还有用户的Google Profile的链接。对一个用户的操作均在这个界面可以完成。

Google Buzz

  当有用户关注自己的时候,会在主界面上显示这些人的信息,用户可以选择是否也关注他们。

Google Buzz

  用户发布信息的界面也很简洁,可以添加链接和照片,添加链接的时候,输入链接地址,会自动带出相关标题信息和部分图片。添加图片的时候,上传的图片会自动放到用户的Google Picasa网络相册中。添加链接的时候输入Youtube的链接可以带出视频,但国内看不了。

Google Buzz

  和FriendFeed不同的是,如果用户的Gtalk在线,那么你可以直接通过个人聊天的方式和该用户交流,而不需要在Buzz中回复,这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隐私。

Google Buzz

  信息过载

  在Google Buzz连接的网站中,可以连接Twitter、Gtalk状态、Flickr照片、Picasa照片、Google Reader分享,其中Picasa照片和Google Reader分享是默认就连接的。

Google Buzz

  Google Reader和Twitter的连接功能导入了这些网站的信息,但是大多数用户可能会在阅读器或Twitter里已经看过了这些信息,Google Buzz这种设置让用户的信息阅读量毫无意义的增加了几倍,带来很严重的信息过载问题。

  信息的显示也不是绝对按照时间线来显示,只要有其他人回复评论了某个信息,此信息就会被“顶”上来,这样,对于一个用户并不关心的热门话题,该信息会一直在顶部显示,除非用户按 m 键将其忽略。

  邮件方面的骚扰更为严重,只要自己发布或者参与过的信息有更新,Buzz都会发邮件一个邮件,这点设计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方便用户通过邮件来参与讨论,如下图所示,但却容易让人受到邮件骚扰,LifeHacker介绍了一个防止被 Buzz邮件打扰的办法,创建Gmail过滤器,包含字词label:buzz,将其存档并标记已读即可。

Google Buzz

  因此,我怀疑Buzz本身并不想做Twitter,而是要做Digg,用户顶或评论的信息才会上去,普通信息则沉下去,通过聚合大量信息来扩充自己的信息量,让用户自己来投票选择哪些信息是有用的信息,否则Buzz就不会搞这种信息过载的设计了。

  Buzz聊天室

  Buzz可以做聊天室用,因为其刷新是实时的,支持多人在上面聊天,测试感觉聊天的体验很爽,Google的技术太牛了。聊天的时候有几个重要的快捷键: r 打开回复框, TAB + 回车 为发布信息,按 j 和 k 可以上下移动,全部的快捷键可以按 Shift + ? 来显示,和Gmail快捷键一致,使用前需要在Gmail设置里开启快捷键功能。

  移动应用

  Buzz从一开始就可在移动产品中使用,对于iPhone和Android都有较好的支持,用户使用支持GPS手机的手机发布信息后,可以显示出详细的地理位置,旁边还有该位置的地图显示链接。不过对于不支持GPS的手机和电脑用户,Buzz并没有提供位置定位服务。

Google Buzz

  Buzz会成功吗?

  Google曾经以不作恶为信条,通常通过收购第三方服务来扩展自己的产品,例如先前收购了Orkut和Jaiku,想以此来和Facebook和Twitter竞争,但这次却一反常态,自行研发并克隆了一个FriendFeed,直接通过自己庞大的用户群来将竞争对手边缘化,互联网弱肉强食般的丛林法则显得异常残酷。

  但是拥有庞大用户就一定能成功吗?Google这次的对手是Twitter和Facebook,Google想用Buzz证明分享信息会变得简单。但Google以前从来没有成功的运营过任何一款社会化产品,从Orkut到Jaiku,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那么Buzz会成功吗?你会在Gmail中进行社交活动吗?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Buzz的各项功能都完全克隆FriendFeed,而Friendfeed那么少的用户量都会被封,Gmail这个的用户规模可比Friendfeed多N倍啊,这让Buzz在中国的发展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由于Buzz和Gmail的高度整合,Buzz让Gmail在中国的运营也无端增加了极大的风险。

  从Buzz的推出,可以看出Google对于社会化网络的重视,不惜在自己最热门的产品中推广,但Google这次能否成功呢?目前还难以判断,但是如果Buzz在信息过滤上不做好功夫,推送给用户大量重复和垃圾信息的话,那么Google的这次社交努力可能将再尝挫败。

  最后做一下广告,我的Google Buzz地址是 https://www.google.com/profiles/williamlone ,欢迎Follow。

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

Google发布Gmail微博客Google Buzz

  今天,Google在其最热门的产品Gmail中发布了一个重要的社交网络服务Google Buzz,该服务类似Twitter等热门社交网络服务,可让Gmail用户分享自己的状态更新,可从浏览器或手机终端使用,目前这项服务正在分批向Gmail用户开放,预计不久Gmail用户都会看到这项功能。

  Google的这项服务将对Twitter产生一定的压力,Yahoo则称自己早在1年半前就推出过Yahoo Buzz(其实这个产品和Google的并不一样),微软则对Google Buzz进行了抨击,称人们不需要再多一个社交网络了。目前Gmail是全球第三大电子邮件服务,使用量仅次于雅虎邮件和微软Hotmail。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Gmail支持微博客后,有可能会导致Gmail服务被屏蔽,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预测,我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Gmail了,如果用不了这个服务,那么上网的一半事情都做不了。

  因此,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开通Google Buzz,不知道Buzz实际是什么样子,但我还是希望Google Buzz是类似QQ邮箱的那种微博,从外部无法访问,登录后才能看到,这样的话即保护了隐私,又避免了被墙。不过从QQ邮箱的微博使用情况来看,这么设置的话可能不会有太多人使用。

Google发布Gmail微博客Google Buzz

  由于Google Buzz在iPhone中默认就能使用,喜欢尝鲜的用户可以安装Firefox扩展User Agent Switcher,然后设置User Agent为iPhone 3.0就可以模拟iPhone使用Google Buzz的功能,我目前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提前体验Buzz,但是在电脑的浏览器上却依然看不到Buzz的链接。

  Google Buzz默认使用了Google Reader的好友关系,我刚刚登录使用,就有了1137个followers,并Following了407个人,用户的发言可以在自己的个人Google Profile地址中显示,这让我更加担心google.com的安危了。

  Google以前在Google Reader中也曾经推出过类似微博客的产品,界面和功能都克隆Twitter,可惜最终并未成功,但是这次,我比较看好Google Buzz,虽然以前Google Reader的微博失败了,但因为Google Reader是个小众产品,而Gmail是个大众产品,只要有1%的Gmail用户使用Buzz,那就有几十万用户,这是其他微博客产品所不敢想象的。

  在我使用Buzz的过程中,发现只要自己发布或者参与过的信息有更新,Buzz都会发邮件一个邮件,这点设计的太不好了,容易让人受到邮件骚扰,LifeHacker介绍了一个防止被Buzz邮件打扰的办法,创建Gmail过滤器,包含字词label:buzz,将其存档并标记已读即可。

  对于隐私问题,有些人认为Buzz会泄漏用户的Gmail地址,其实只要经过一些设置,Google Buzz并不会泄漏用户Gmail地址,设置位置在Google Profiles中,编辑,在Contact info去掉邮件地址,在Your profile URL里选择数字格式,这样别人就不知道自己的Gmail信箱了。

  Google Buzz API 已经开放了,可供第三方程序调用,API的地址是: http://code.google.com/apis/buzz/

2010互联网十大话题

  2010新年伊始,互联网就弥漫着硝烟,IT大鳄们运筹帷幄,不断推出新产品,为自己在2010年大战中投入更大的筹码。互联网的十大话题也将影响着今年的互联网格局,并且关系着很多网络工作者今年的收入。

  一  “网络视频混战”精彩

  国外的视频领域已分成两派,一个是以版权内容为主的主流资讯网站,代表选手是由NBC和新闻集团共同注册成立的Hulu; 另一个派别就是以YouTube为代表的视频分享网站,强调原创性和自由分享。国内则更为复杂,百度、网易等准备开始做以版权内容为主的视频网站,再加上搜狐、酷6等大规模删除非版权内容,而以视频分享为主的土豆和优酷也于2月3号下午在北京结盟,宣布互相开放片库、启动联播机制、联合版权采购以及一系列更具垄断性的合作模式。但这只是互联网的视频网站变化,另外实力也相当强大的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网络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推出“芒果TV”和浙江广电集团推出“新蓝网”等,广电一直强调建立可控可管的网络,网络视频国家队的出现,有望在互联网视听行业起到标杆作用。同时,它们具有丰富的节目源,可谓是有备而来、来势汹汹,预示着网络视频竞争的更趋白热化。

  二 “微博大战”势在必行

  腾讯、新浪、搜狐和网易四大门户目前都推出微博产品,正因为微博引领潮流,趋于年轻化,博客却区域老龄化。目前,围绕微博的微型小说已可以盈利,微博可创造微型小说黄金时代;并且可以通过微博制作事件营销,比昂贵的电视广告可经济实惠得多;新浪已从微博的运营中尝到了甜头。不甘落后的腾讯先关闭了滔滔业务,将微博拉入内测阶段。你还没有微博,你可就OUT啦!

  三   “HTML5终结Flash”愈演愈烈

  Html5并不是刚研发出来的,诞生于2004年,知道前些日子苹果的新产品ipad由于不支持flash,Html5将取代flash的讨论才一波接着一波,Html5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协议标准——或者至少在该项技术成熟后就可以成为标准,而不是象Flash那样,是一种单一厂商解决方案。Html5替代 Flash是大势所趋,但现在仍是flash的天下,Html5登上互联网的舞台仍需时日。

  四    “个人建站”比西天取经都难

  昨天,著名博客“不许联想”被禁止访问了,个人以后还能建站吗?前两天CNNIC还在打捞落水的网站,允许个人注册CN域名,在不到半个月时间从CNNIC提供的每日域名删除列表中看出,一月份有超过117万个CN域名被删除。ICP备案,现在已经很明确地开始撤销博客备案了,连很多服务器接入商都禁止开设的站点内容:

  1、论坛、博客、信息发布(二手信息、租房发布、产品信息发布)

  2、视听(电影、视频、音乐内容或者链接)

  3、导航及搜索引擎(包括调用链接)

  4、时事新闻类

  5、两性、性用品及药品(包括保健品)、医疗器械、聊天室、医疗药品及器械广告

  6、企业留言板被暂停的,必须将留言板删除或者将留言内容隐藏,只能管理员查看,不准公开。才可恢复正常运行。

  7、小说、私服、彩票收费服务站点目前。

  我们的自由啊?

  五   “网瘾战争”及时雨

  去年,从很多戒网瘾专家,到“水妖pk陶宏开”、“卡巴斯基提示家长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可以看出全社会都在关注此事。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带来了便利,但让很多人沉迷其中,干扰了正常的生活,这就出现问题了!成年人的自控能力优于未成年人,所以沉迷于网络的主要是学生,不仅影响身体,还拖累学习。解决网瘾问题,迫在眉睫!

  六    “网店经营”前景忧

  日前,个人网店即将进行实名注册,大交易量个人卖家需缴纳税费等消息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日前,国家工商总局表示,相关办法尚处于调研论证阶段,待时机成熟后再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来网店竞争就很激烈,这一来给想开或经营网店的朋友不少压力,但就目前来说,这些措施对于打假并没有什么帮助,还有可能抬高物价。

  七    “杀毒软件跌地”啦

  近日杀毒软件纷纷降价,连世界第二的卡巴斯基也在其中。瑞星打出瑞星2010版新品半年免费,30元用1年的广告语;江民打出KV2010杀毒软件128元用三年,并且可以装三台电脑的口号;卡巴斯基2010版也不示弱,扛起了三年版仅售158元的大旗……而三年前,一套瑞星杀毒软件的售价高达299元。这跟360杀毒不无关系,而且360宣称360杀毒用户已超过瑞星,杀毒大佬们不再能安稳的坐着了,与免费的360较量一番,一定会很精彩!

  八    下一个“后宫优雅”和“贾君鹏”

  网络营销已不单单局限于在网络上简单的放置商家的广告,那样收效甚微。事件营销就越来越受到广告商的青睐,可以省去邀请明星代言那么昂贵的费用,又可以让商品在事件想病毒一样疯狂的传播时得到推广,收效更佳。09年的“贾君鹏”和“后宫优雅”就是两个非常成功的网络营销策划。2010下一个会是谁?

  九    “偷菜”继续疯狂

  09年已经种下了很多菜菜,下一年一定要收的。农场的成功预示着社交游戏的潜力,开发出受欢迎的游戏一定会在新年中重新席卷神州大地。微博中也将是这些游戏争夺的领地,而且会是更有效的展示舞台。社区、微博等都伸开双臂欢迎优秀游戏的加入!

  十     后谷歌时代

  谷歌退出中国的事件并不会结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谁不垂涎?谷歌会把肥肉留给别人,再者言,我们要向谷歌学习“创新”,这是中国互联网“急缺的”。我们欢迎Google,我们还要超过Google!我们拭目以待2010!互联网会更精彩!

  来源:读者望水一鱼投稿

2010年2月8日星期一

谷姐网侵权谷歌事件

  在谷歌可能退出中国事件的影响下,一个名为“谷姐”的山寨网站迅速蹿红网络,日前,“谷歌”已经正式向“谷姐”网发来律师函,声称“谷姐”侵权,要求2月8日前停止侵权,否则将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侵权责任的权利。

  “谷歌”在律师函中称“谷姐”模仿和抄袭谷歌公司的LOGO,容易使公众误以为“谷歌”与“谷姐”存在某种授权或联系,认为“谷姐”构成了对“谷歌”注册商标权的侵犯。

  今天早上,谷姐网将原来的域名跳转到另外一个网站,但网站的LOGO依然抄袭谷歌的LOGO,企图通过变换域名的方式继续侵权。

  “谷姐”网站自今年1月14日网站上线,源于谷歌退出中国事件的影响,其网站的LOGO和页面风格模仿谷歌网站,也提供有类似谷歌搜索引擎的服务。据昨天的Alexa的流量统计,谷姐的七天平均排名已经达到1729,接近了业界知名IT网站cnbeta的七天平均排名1314,在Google Insights Search里统计的“谷姐”和“谷歌”的搜索关注度,“谷姐”的关注度曾经一度接近“谷歌”,如此短的时间内打造一个如此流量的网站的确令人惊讶,但这个网站的流量完全是建立在谷歌粉丝对于谷歌可能退出中国的不满情绪上。

谷姐网Alexa的流量统计

谷姐网Alexa的排名统计 

谷姐和谷歌的Google Insights Search里统计

谷姐和谷歌的Google Insights Search里统计

  然而,这个山寨网站本身已经实实在在地伤害了谷歌中国,这个山寨谷歌网站的蹿红完全来自谷歌粉丝的支持以及对相关政策的不满,但其内置的搜索引擎却调用的是百度搜索引擎的接口,搜索界面和百度也完全一样,广告信息也是百度的,LOGO上也有百度的标签,还四处宣传和炒作,就差没直接喊“上不了谷歌上百度”了。这种运营方式是赤裸裸地直接挖谷歌中国的墙角,难怪会收到谷歌中国的律师函。做为谷歌的粉丝,我对于谷姐这种落井下石的做法非常不耻,预计其最终下场逃离不了被关停的命运。

  这次事件也警告了那些整天打歪主意的互联网从业者,不要试图通过侵犯谷歌的知识产权来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