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1日星期二

叽歪de,类Twitter微博客

  (本文为话题广告)叽歪de是国内又一个Twitter服务,类似竞争对手还有饭否腾讯滔滔爱唠叨等,是一个通过手机短信、聊天软件(QQ/MSN/GTalk)和Web,进行组建好友社区并实时与朋友分享的微博客服务。

  对于国内的Twitter服务来说,饭否的推广是比较成功的,这得益于其容易记忆的域名和较快的访问速度,不过就功能上来讲,叽歪de这个服务实际也拥有了饭否的大部分功能,而且还提供了几个新的功能。

  叽歪de不仅仅可以绑定手机、GTalk、MSN、QQ,还可以多绑定Skype和水木社区的帐号。这样,支持的IM系统就比饭否多一些。另外,叽歪de还支持OpenID,也是个不错的创意了。

叽歪de,类Twitter微博客

  这类服务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

  一、国内不少人将其当作跨IM的聊天室。很多人使用不同的IM,有的用QQ,有的用MSN,有的用GTalk,使用这类服务可以在不同的IM上实现群聊,不过我个人不太赞同这个用法,从时间管理的角度上来看,这是浪费时间的最佳方法之一。

  二、迷你博客(微博客)系统。有些时候想到一句话、一个想法,而又来不及将其整理,那么可以通过IM或者手机将其发布到微博客上,以待日后整理。我个人的观点,我宁愿使用iGoogle的便条纸来记录,因为记录的东西别人看不到,一些私密的信息不会泄密。

  三、时间管理系统。类似日记的形式,将日常工作以及日程放上去,不过我觉得似乎用起来又不如Google Calendar方便。

叽歪de,类Twitter微博客

  当然,这个话题广告是可以“评论观点不限”的,因此我不得不提一下我的看法,我觉得这种类Twitter微博客服务实在是用途有限,其真正的价值令人怀疑,随着大众博客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博客系统上实现了类Twitter的功能的也大有人在,Twitter服务的前景还不是很明朗。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中国雅虎推出无限容量邮箱

  今天,中国雅虎推出了采用@yahoo.cn域名的“终生邮箱”,并声称是“无限容量”的免费邮箱。新推出的“终生邮箱”整合了雅虎相册、音乐盒、音乐搜索等实用功能。

  其实,美国Yahoo公司早在今年三月份就宣布全球免费邮箱@Yahoo.COM将升级到不限量空间,不过日本和中国市场除外。这大概也就是现在我登录我的Yahoo.com信箱看到的依然是3.5G空间的原因了。美国Yahoo的这个决定刺激了微软,使得微软在8月份宣布Live Hotmail增加到5GB存储空间

  中国雅虎现在终于也开始动作了,但是这次升级邮箱却令人感到十分疑惑。

  首先,登录www.yahoo.cn的时候,看到有两个提示,“不限容量 @ yahoo.cn”、“3.5G @ yahoo.com.cn”。也就是说不限容量仅仅针对yahoo.cn的信箱,而对于老用户来说依旧使用yahoo.com.cn的信箱。

  其次,中国雅虎并没有直接将yahoo.com.cn或yahoo.com的邮箱用户自动转到yahoo.cn,而是开放yahoo.cn给所有用户注册,这无疑会造成邮箱用户的混乱,因为一般用户很容易搞混com.cn和cn的域名,通常都会认为两者是相同的用户。

  再次,这个信箱的功能也是令人遗憾的,注册使用了以后,除了广告满屏飞之外,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东西,连SMTP、POP3、转发等基本邮箱功能都不提供,我不认为这个信箱和Gmail甚至网易的信箱相比有什么优势或特色。

  最后需要注明的是,使用雅虎信箱要注意安全,不要什么信件都保存在雅虎服务器上,以免发生意外。

  另据报道,网易也将在今天将其所有信箱的容量升级到无限容量(需手机认证)。

Yahoo

FeedBurner订阅数字清零

  今天,FeedBurner出现了一个大的变故,就是全部用户的Feed订阅数都清0,这个服务故障不仅仅针对中国地区。

  记得先前FeedSky也出过类似的状况,相信FeedBurner也会很快修复这个故障的,这不是仅仅中国用户会出现这个状况,因为我看到FeedBurner的论坛上,国外用户也在报告清零的情况

  目前通过代理依旧可以正常访问feeds.feedburner.com的内容,说明这次故障只是影响了订阅数字而已。

2007年9月9日星期日

如果Google Reader无法访问

  FeedBurner无法访问后,我觉得最受影响的应该是那些使用离线阅读器(例如GreatNews)的用户,而对于使用在线阅读器的用户如Google Reader和Bloglines几乎没有影响,人们照样可以正常阅读,不过奇怪的事情是,国内的在线阅读器抓虾和鲜果也依旧可以更新FeedBurner,估计可能抓虾和鲜果使用的是电信网通双线机房,因为目前网通用户还是可以依旧正常访问FeedBurner。

  现在的问题是,Google Reader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如果真的成为下一个,那么该怎么办?

  从域名的地址来看,Google Reader使用的是 www.google.com/reader 这样的地址格式,因此如果想让Google Reader无法访问,那么有可能会先让Google.com无法访问,这在以前曾经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现在我觉得这已经变得有可能了。

  现在从国内访问Google.com的域名,都会被自动转移到Google.cn的域名,这也就是说,国内用的最多的域名已经慢慢变成Google.cn,这也就会让Google.com变得较为危险,封锁后可能也不会发生2002年时那种强烈反弹,因为大多数人还可以继续使用Google.cn进行搜索。因此,以前那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也完全可能发生了,因为在这个神奇的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因此,为了Google Reader的安全,建议大家使用https的方式访问Google Reader,访问地址是 https://www.google.com/reader ,https是在HTTP与TCP之间使用了加密的数据传输,传输的加密数据非常难以被拦截和检测,被广泛用于网上安全敏感的数据通讯,这个用在Google Reader和Gmail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不过,如果使用IE的用户,设置https后会有弹出“本页不但包含安全的内容,也包含不安全的内容。是否显示不安全的内容”,比较令人心烦,那么可以在“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Internet->自定义级别(C)->显示混合内容”处从默认的“提示”设置为“启用”,这样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个提示信息了。

2007年9月8日星期六

中文OPML分享交流网站

  两个月前我共享我的OPML文件的时候,曾经提到国外有SHARE OPML可分享OPML订阅,而国内还没有,前些天,飞力网的开发团队就发送邮件给我,说他们正在开发一个OPML分享平台,邀请我参加内测。

  据飞力网的开发团队介绍,Feedlite.com前身是OPML.cn(OPML中文),在2005年开始跟踪的中文OPML应用项目。在两年多的时间了,我们经历了三次调整。这一次,我们针对网站域名、功能定位等方面都做了大的调整,历时半年时间。目前我们可以呈现给大家一个基本的功能:

  Feedlite.com定位到个人网络资源的组织、分享,并将提供更丰富的展现手段,以方便客户在手机、Blog等方面展现个性的内容组织。

  目前重点实现的是RSS阅读信息的分享:

  1、提供OPML文件的导入、导出

  2、提供RSS的订阅排行

  3、可以方便地获知同一个RSS有谁在订阅,并通过同好者延伸自己的阅读(正在完成)

  4、提供简易的在线RSS阅读功能

  特点:

  1、象操作系统里资源管理器一样管理自己的网络资源:资源管理器是最基本的使用技能,通过这样相似的操作,降低新用户的进入门槛。

  2、支持随意的、选择性导入、导出任何一个RSS或OPML的子目录。

  3、支持右键菜单,提供丰富的操作功能

  4、支持对OPML文件子目录搜索,并单独导出,更贴近用户的个人需求,不必要对一个OPML文件全部导入。

  5、支持对阅读习惯的分析,系统将自动分析用户的阅读频率、阅读深度、阅读兴趣等信息。(正在完成)

中文OPML分享交流网站

  根据我的测试,这个网站速度特别慢,我查询了一下,网站用的是中国网通的线路,而我是中国电信的线路,所以访问起来就很慢,使用一个国外的代理服务器才能打开其页面。

  不过总的来说,这个系统管理OPML的确非常直观,还可以显示热门的FEED,如果其用户量增大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OPML交流分享平台。

2007年9月6日星期四

Google Reader阅读界面更新

  今天,Google Reader的界面发生了一些的变化和更新,主要是未读的记录数显示、侧栏的显示、加载图标的显示以及增加了文章搜索等功能,功能变化颇多。

  首先,未读的记录数的显示方式发生了变化,将原来的100+的未读信息提示增加到了1000+,数量一次增大了10倍。原来的界面,当未读信息超过100的时候,Google Reader只是显示100+,而不显示实际的未读数字,这样的设置可能是为了放置信息过载,Google认为用户每天的阅读量应该在100篇左右,这次的修改后的界面,只有当阅读数超过1000的时候才会显示1000+,估计Google认为用户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个人的信息过载。

Google Reader阅读界面更新

  其次,界面上多了一个灰色箭头,点击后可以扩大阅读区域并隐藏订阅清单,以前我们都是使用快捷键u来操作,现在使用鼠标也可以操作了。

  另外,Google Reader终于可以进行搜索了,搜索框在界面的顶部,可以在某个订阅中搜索,也可以在某类订阅中搜索,还可以在所有订阅中搜索,功能颇为丰富。

Google Reader支持搜索啦

  Google Reader是一个比较流行的在线阅读器,不过目前还没有走出Google实验室,并推出多语言版。更多Google Reader的技巧,请参见“Google Reader高级技巧快速入门”一文。

网络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前一阵互联网出了一件新鲜事,有人通过某个在华外企总裁的相册,找到他拍摄的一些女白领的“私隐照片”,好事者通过网络找出了这个外企女白领的真实姓名和身份,并大肆流传,这个女白领的真实姓名一度成为百度和Google最热门的关键字之一。

  这种通过网络而影响到个人真实生活的案例比比皆是,对于个人现实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在网络上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的重要性,最终出现问题后才后悔,才进行补救和扫尾工作,但那时已经晚了。

  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总所周知,目前中国传统信仰道德和文化认同几近崩溃,主流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没有价值观、没有信仰、没有操守的时代,这样的社会道德观在匿名的互联网络中更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尽管现在我们的互联网的最大问题是道德的缺失,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解决的,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这里我总结了一些常用的保护自己个人隐私的技巧,供大家参考。

  1、不要在网站提交个人信息。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自己的隐私通常是自己无意中泄露出去的,因此不要轻易在网站上提交自己的信息,除了银行网站,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之外,其他网站都不要提交自己真实信息;举个例子来说,几年前你可能在5460同学录这个流氓网站录入过自己的个人信息,今天你会发现你的个人信息被复制到至少四、五个网站供人搜索查询。因此,在网站或社区系统提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是不妥的。

  2、发布文章,三思而后行。在网络上发帖子,写博客,不要因为你的博客访问人数少不会有人注意就写一些自己的隐私信息,一篇文章一旦发布出去,就无法收回来了,文章会被存档、转载、甚至散布到很多你永远都不知道的网站上,而搜索引擎的触角会找到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写文章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你不希望某些人看到你的文章,那么就不要发布它,因为文章迟早会被别人看到的。

  3、使用安全的密码。如果一定要在网络上保存自己的信息(例如电子邮件、私人日记等),那么一定要使用一个安全的密码进行保护,所谓安全的密码,通常情况下是长度多于6位,有字母和数字的不容易被人猜到的密码。

  4、个人电脑的安全。自己使用的电脑,要有足够的安全设置,打上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启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不要访问任何钓鱼网站等等,确保个人电脑不被黑客入侵。如果发现有被入侵的异常情况,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断开网线,然后再进行检测和修复。

  如何查询自己的个人隐私是否已经外泄,这里也有一些技巧。

  1、定期使用百度和Google搜索自己的真实姓名。重点查看前三页的内容,看看是否有和自己相关的隐私信息。

  2、定期使用百度和Google搜索姓名+个人信息(如个人工作单位、学校、住址、电话号码等)。通过这种组合查询,能较为准确的知道自己信息外泄的情况。

  如果个人隐私已经泄露,该怎么办?

  1、如果是自己建立的网页或者填写的信息,那么直接登录网站进行删除操作。

  2、如果发布在第三方网站,那么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对方网站管理员,要求其删除个人隐私信息。

  进过这些操作之后,就可以删除已经在网站上索引的个人隐私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百度和Google的网页快照依旧会保留这个信息一段时间(通常是几个月),因此最好能通知百度和Google要求其在搜索引擎的缓存里也将隐私信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