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

谷歌地球十周岁更新增加全新功能

  谷歌地球是谷歌公司在全球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日前谷歌地球迎来了十岁生日,而在生日这天,谷歌地球再度增加了多个新功能,目的仍然是帮助用户发现地球上最优美的景观照片。

  在桌面客户端中,谷歌增加了一个新的图层Voyager(航行者),集成了世界各地的名胜景点,并能让用户快速跳转浏览,由五个不同类型的景点组成:街景、地球视图、3D城市、卫星图片以及特别景观推荐。

  街景功能也有更新,能够提供更细致的街景视图,俯瞰的卫星照片,城市和城镇的3D渲染图。

  谷歌地球的街景视图照片大为扩展,增加到全球共1500处风景区。

  2004年10月27日,谷歌公司收购了专门提供卫星照片的Keyhole公司,而在2005年的6月,谷歌正式推出了“谷歌地球”软件,让网民在电脑上可以将真实的地球作为一个“虚拟的地球仪”看探索和浏览。谷歌地球已经成为谷歌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产品之一,彻彻底底颠覆了人类对地球和自身环境的认知。

  下面是谷歌官方博客针对谷歌地球十周年的博文翻译:

  Google Earth十岁啦!

  发表者:Sean Askay,工程经理,Google Earth

  十年前Google Earth首次进入市场的时候,我就立刻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除了能在世界各地自由翱翔之外,借助Google Earth,我们还可以在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球画布上绘制地理数据并将其可视化,这项功能让我着迷、难以自拔。

  2005年Earth发布几周之后,我在由真实人物事件构成的数据集的吸引下,开始使用KML制作自己的地图。另外,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我使用Google Earth制作了一个高科技生物研究储备库的虚拟成像。Vint Cerf看到了我的作品,最后让我加入到Google Earth Outreach团队中来,把我用地图讲述故事的热情变成了我的职业。

  2005年同样也是Google Earth变革的开始。当年8月份, Katrina飓风让我们了解到Earth等绘图工具在危机应对方面的实用性。相比从前,救援人员在Google Earth影像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在随后几年,世界各国人们的下载量超过了20亿,Earth帮助人们发现新珊瑚礁、将足迹扩展到月球及太空中更远的地方、寻找失散多年的父母、清除地雷等等。

  Google Earth能帮助学校学生、NASA 科学家了解更多关于世界的信息,是我喜欢它的原因所在。如果您花时间去探索、发现和分享自己的所学,Earth有可能使世界变成联系更加紧密的地方。所以为了庆祝Google Earth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促使其在未来十年快速发展,我们发明了一些新的方式,来帮助您更好地游览世界各地。

  Voyager

  世界之大,让我们很难知道从何处开始我们的虚拟之旅。现在,您可以通过Google Earth桌面版Voyager新图层,直接查阅到世界各地最新、最有趣的影像。

Google Earth十岁啦

Voyager提供的不同影响类型,通过颜色进行标识

  在第一版Voyager中,您可以探索五个板块:

  街景:街景亮点,包括泰姬陵和大峡谷

  鸟瞰图:从太空看到的世界各地的美丽景色(更多内容,详见下文)

  3D城市:逼真的3D城市和城镇展示窗(不要忘记倾斜!)

  卫星图像更新:我们近期公布的航空影像地图

  精华游:数以千计的Voyaer地点可供选择,快速浏览其中几个,可让您兴趣十足

Google Earth十岁啦

位于尼泊尔卢克拉镇的佛教寺院Kemgon寺院

  世界之大,让我们很难知道从何处开始我们的虚拟之旅。现在,您可以通过Google Earth桌面版Voyager新图层,直接查阅到世界各地最新、最有趣的影像。

  鸟瞰图

  从上方俯瞰我们的星球,不仅能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而且还能让我们发现地球惊人和超现实的美丽。

Google Earth十岁啦

在周边干旱气候的环境下,伊朗Hammar沼泽缺少湿地的典型特征

  鸟瞰图囊括了Google Earth几个最引人注目、最神秘非常的景观。它始于一些爱好搜索这类世界奇观的卫星影像的Google人,在去年创建的项目,当时已完成了20%的工程量。这些影像很快就被人们下载到自己的设备中,从而能够在打开电脑和浏览器的时候,看到地球俯瞰景色。

Google Earth十岁啦

古巴周边岛屿Chrome Extension鸟瞰图

  在Google Earth十周年之际,我们不断丰富鸟瞰视图集,使其扩展到1500个景观,涉及各个大洲和海洋,并且我们也在努力使更多人使用它们。这些图片可见于更新版Chrome extension和全新的web gallery。下载高清图片,用作手机、桌面设备壁纸吧,或者将其打印出来用作墙纸!

  英文原文:Google Earth turns 10 today

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

小米路由器被曝“劫持”404页面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路由器在使用过程中劫持HTTP403和404页面,发生这两个错误时浏览器会跳转到路由器指定的“广告”页面。还有消息称,小米路由器(开发版中)代码中又加了一行JS,开始在部分用户访问页中推广小米应用。

  对此,小米路由器团队正式做出回应:近期尝试的‘404错误页面优化’功能,旨在网页出错时帮助用户更便利的继续浏览,如果不需要,通过小米路由器的手机APP即可关闭。小米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恶意夸大,利用‘劫持’、‘代码注入’等专业术语制造恐慌、煽动用户。

  为了核实真伪,我对于小米路由器404页面访问进行了测试,测试ROM版本“MiWiFi 稳定版 2.2.9”,经过测试,访问一个不存在的404页面,浏览器并没有显示原始的404页面内容,而是跳转到了一个小米路由器的网页,网页提示“你访问的页面地址出错了(404)”,下面是一个百度搜索框,搜索框下还有一些热搜词,页面内容如下。

小米路由器被曝“劫持”404页面

  通过这个百度搜索框进行搜索,或者点击热搜词,会发现百度搜索地址后面多了一行代码“tn=89046110_pg”。查看小米的404源文件,会发现源文件里会有一行语句“<input name="tn" type="hidden" value="89046110_pg">”。如下图所示。

小米路由器被曝“劫持”404页面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百度联盟里的“搜索推广”代码,用户使用这个搜索框去搜索,点击搜索结果里的百度推广广告,百度联盟用户就会有收入分成。这就意味着,小米路由器的用户访问不存在的404页面后,都有可能帮小米公司赚钱。

  如何关闭这一选项呢?我从WEB版的小米路由器管理后台,以及手机APP里找了个遍,并没有找到关闭劫持404功能的选项。

  对于小米公司的官方声明,我认为该404页面并没有提升用户的浏览体验,但的确可以提高小米公司的收入。同时我用的稳定版本的ROM也会劫持404页面,在各个路由器管理后台没有找到关闭该功能的选项。

  以下为小米公司的声明全文:

  小米路由器团队官方声明

  近期尝试的“404错误页面优化”功能和开发版试水的“新功能提示”功能,被人借机炒作恶意煽动,为避免对用户造成困扰,特此声明:

  1.我们极度重视用户的体验,“404”是空白页面和错误代码,我们在其中加入快捷搜索旨在网页出错时帮助用户更便利的继续浏览。很多系统和浏览器也做了类似的功能,用户如果不需要,通过小米路由器的手机APP即可关闭。

  2.“新功能提示”只是特定场景的友好提示,并非广告。只在少量的开发版中试水,意在帮助用户通过路由器APP体验更多路由器精彩功能,根据用户的反馈我们已经做出相应调整。

  3.我们非常欢迎和重视用户提出的建议,并积极在产品上做出优化。一些�有用心的人恶意夸大,利用“劫持”、“代码注入”等专业术语制造恐慌、煽动用户。我们反对这种恶意抹黑和困扰用户的行为,希望友商共勉,把精力放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产品上。

  感谢各位用户的支持与关注

  小米路由团队 2015.06.27

网络营销的方法有哪些?

  网络营销这么一个大规模的词,在大家的想象中比较难,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两种,要么等客户,要么是找客户,所谓的等客户就是做一个网店或网站后,等待客户来访问咨询,像这种情况下一般适合线下营销,找客户却成了网络营销的重点,那么应该怎么等和怎么找呢?

  等客户

  等客户一般是不可能的,在线下你有一个门面位置比较好的情况下,你光等来的客户够你吃喝,根本不需要到处跑业务、拉客户之类的,但是在线上,做一个网店、网站等人来访问,除非你有一个好域名,一个好的域名多则上千万、少则几百几千,刚刚起步就使用好域名还是不现实的,但也并非完全不能依靠等客户,比如以下几种情况可以等来客户。

  做了广告:比如你在百度做了百度推广或是在某大型网站有挂你们的广告,像这种情况就有可能等到你的客户,但比较耗费资金。

  做SEO优化:网站和网店做了SEO优化,使网站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有一定的排名,那么还是可以等到客户,少则几十个人访问,多则上百万人访问,但SEO的技术不是一天两天就有明显的效果的。

  传播等客户:比如你有一个行业的干货,通过不断分享干货,让你的用户转载到他的朋友圈,那么他的朋友圈自然也关注了你,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力量也非常大,另外做互动营销最好借助一些工具,以免人工维护不过来,比如:自动点赞工具、自动评论留言工具、刷外链工具等,多的还需要自己积累。

  PS:不管咋等,总而言之,在等客户的前提下,我们是要推广的,续费也还、免费也罢都离不开推广二字,如果干等着,那就等死!

  找客户

  在互联网上营销推广比较适合找客户,毕竟在互联网上,你可以丢弃一切免费到处贴小广告、发传单而且完全不需要到处跑,从速度效率都比线下要快,另外找客户相对而言也比较有优势,从寻找到联系只需几分钟的事情,那么下面是几种我们常用找客户的方法。

  QQ空间:搜索你行业的关键词,点击竞争对手客服对话,打开你竞争对手的QQ空间最近访客,即使他的访客量不多哪怕只有一个,当然,你最好是找一些做QQ营销的客服,那样他的访客量比较大,那也能说明这个人是你需要的,这样下来,完全不需要努力一天找50个也不是问题。

  微博:打开微博,搜索你的行业词比如关键词“SEO”,随便点开一个粉丝比较多的人,然后点击他的粉丝,直接关注他的粉丝,一般的情况下,被一个认证帐号关注的人,都互相关注你的,这个时候,你的私信/@爱咋营销咋营销了。

  网站网店访客:别人的网站别人的网店自然是看不出访客是哪些人,但自己网站的访客就一定要把握好,所以很多客服系统推出了弹窗客服,但弹窗客服并不能获得用户的喜欢,而QQ云营销可以直接抓取网站访客QQ号码,这也就意味着新营销的突破,有了QQ号码,自然也有了微信号码,通过分享微信公众帐号内容,QQ公众帐号内容,可以直接绑定用户与你的关系。

  总结:等客户的前提下是你把你的产品推广出去了,找客户是推广的基本,也就是我们做营销前期应该做的事情,至于文章提到的工具不在这里说明了,硬是需要可以联系我。

  来源:冯耀宗博客(QQ号:394062665)投稿

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

网络营销:产品卖点是核心营销方式

  其实说到产品的卖点大家都懂得,但最终在互联网还是以“价格”为最终的卖点,偏偏用户看中的不是产品的价格,而是价值。懂得产品卖点的朋友却不知道如何运用产品的卖点。

  我们团队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很多客户在说我们的产品销售的比较贵,说别人怎么怎么便宜,但大多客户都是在同行找了一圈,然后还是购买我们的产品,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突出了亮点,满足了同行满足不了的亮点,所以撇开价格战一样可以生存。

  找卖点

  可能你觉得你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产品,和同行一模一样,所以和竞争对手比起来自然就没有亮点可言,那么问题来了,难道你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一模一样,难道你的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企业一模一样,难道你的运营模式和竞争对手的模式一模一样,如果真的完全一样,那就没搞头了,如果不一样或者不想一样,那么下面的工作需要你去做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产品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即使外观不一样,但核心的点还是要一样,比如一个吹风机核心点必须是可以把头发吹干,所以这一点可以一样,但细节就靠自己创新了,可以款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功能不一样,款式不一样可以说成这样设计的理由,颜色不一样可以说成颜色搭配的好处,功能不一样可以说成多功能吹风机的优势,但总而言之核心功能还是用来把头发吹干,其次是在附加价值上面增加产品的价格。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是做吹风机的,要我给他做个文案,从新给吹风机定位一下,我看看了吹风机,感觉毫无亮点可言,无意中发现市面上大多的吹风机都出现吹风卷发的时候卡头发的现象,于是把他的吹风机的卖点说到了不仅仅可以用来吹干头发,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做卷发,后来他的吹风机产品往这个方向发展了。

  看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了,当自己看起来和别人没有卖点的时候,试着给自己的产品找亮点,找到和竞争对手不一样的亮点,当然在互联网上竞争对手是在全世界,不可能你的卖点竞争对手没有,那么我们讲究的就是把卖点做到极致。

  做卖点

  我在做产品的时候卖点非常简单,就是我们是企业团队运营、自己开发、自己售后,相对有保障,我在筹备产品的时候,一直在找人、找钱、找政府,一来帮助我成立公司去运营这个产品,让用户看后是企业运营可信,二来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团队来运营保持售前售后的可靠性,三来找钱是为了维持产品前期的运营。

  从上面的例子,我做的事情看起来主要是为了一个团队做了几件简单的事情,但用户能够购买我们产品的核心点也就是团队运营售后有保障,在一个完全透明化的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太多太多便宜的产品,但用户依然选择我们,他们不是在乎这两块钱,更多是花钱买来的价值。

  在拿手机行业举例说明,仔细研究手机后,你会发现每一个手机都有自己的卖点,比如苹果有独立的系统和漂亮的外观,两大卖点足以让其占据大市场,三星的像素高、步步高的音质好、诺基亚耐摔、小米的配置高价格便宜、锤子手机外观好等等。这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点。

  同是手机,他们都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把他们的卖点做到了极致,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手机可以打电话、发微信、上QQ等,因为他们还是一个手机,他们还是同行,不可能放弃本质的功能,如果放弃本质的功能,那可能就是手表了。

  推卖点

  找到属于自己的卖点,然后把卖点做到极致,最后就是推卖点,当你在购买手机的时候,你绝对看不到他们会说什么手机可以打电话、发短信,而是介绍手机外观、像素、音质等,就比如小米在推广手机的时候,说到的“为发烧而生”,无非就是在说他的配置怎么高怎么高。而不是推他 的手机可以打电话可以发短信。

  在来看王老吉,王老吉在饮料行业算是晚辈了,但在营销卖点上却做的非常成功,“怕上火,喝王老吉”,这是有史以来没有一个饮料这样做的定位,也正式这个定位,让王老吉撇开了康帅傅、娃哈哈等大品牌。在功能饮料上无非就是红茶、绿茶,但这些功能饮料却没有把核心点放到怕上火上,所以导致王老吉的生存空间非常大。如果说王老吉当时把饮料定位成普通的饮料,自然市场没那么大了,论量不够多,论价格不够便宜,最后比的只有是价格和口感了。

  总结:每一个产品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说把一个产品的定位和传统的产品一样,那在互联网的年代是非常难生存的。

  来源:QQ云营销投稿

2015年6月25日星期四

论华为竞争力的根源

  华为一个让外企恐惧让国人尊敬的企业,在我个人看来,华为已经是中国最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那么华为是如何做到这么牛的?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说说华为在哪方面牛,免得一些不太了解华为的小白们以为华为只做手机。说起来手机只是华为最近才崛起的一个版块,华为真正赖以起家的是通信行业和电信行业。华为的竞争力目前主要表现在三个行业,均做到了这三个行业的顶尖水平。

  1,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设备,路由器是ip层传输设备,我们使用的互联网的每一帧数据都要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交换和路由。这二者就好比是一张网络世界的地图,只有通过这张地图,我们才能准确无误大达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普通的网络用户可能会感到奇怪,既然华为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这么厉害,为啥市面上很少看到华为的路由器,而像“腾达”这样的路由器到处都是呢?这是因为我们用的路由器都是家用设备,属于比较低端的设备。而华为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一般在大型的数据中心机房使用,属于高端设备。交换容量和处理速度远远不是这些家用路由器所能比拟的,并且价格方面也上百万到千万级别的。

  华为在这一领域主要竞争对手是思科、惠普、Juniper以及国内的中兴。这里提示下,惠普之所以榜上有名,很大程度上是收购了H3C(华为 3com)。H3C是华为和美国3com的合资公司。里面很多骨干都是华为嫡系,甚至至今都保留华为的工作作风。华为曾经想要收购H3C被美国安全机构阻挠,后来H3C被惠普收购,在这件事请上华为算是吃了亏。在中国市场上华为排行老大,华为在中国区营收120亿美元,思科20亿美元。而在全球区域,思科则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IDC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季度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2/3层)在2014年第二季度达到了57亿美元的规模。从供应商的角度看,在2014年第二季度,思科的 以太网交换机(2/3层)收入占到市场份额约60%,惠普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第二季度占到了10.0%。这两者相加超过了70%的市场份额,华为中兴等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不超过30%。所以在全球市场来说,虽说思科CEO钱伯斯说“华为是最强竞争对手”,但是华为要想超过思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难关有评论说“思科称王的IP领域,华为的市场份额小到只能出现在数据机构市场报告的“其他”选项中”

  但是就个人看来,市场份额的巨大差异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思科的作为路由器企业的历史累积优势(思科1984年成立)以及作为西方企业所获得美国政府支持优势。从这些年来 美国政府不停的阻挠华为中兴可见美国人还是很怕华为的。从技术上来说,华为和思科差距不大,在某些方面还有领先。比如在400G路由器产品上,华为已经思科摔在身后。

  2,运营商电信行业

  来自于一家网站数据显示“在电信公司销售上华为仅次于爱立信(Ercisson)。华为运营商网络销量增长3.9%至2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49亿元),占所有收入 的70%,其中,无线运营商业务占32%,固定网络27%,服务占31%,软件占10%。在运营商市场排名中,华为落后于销售约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169亿元)的爱立信而位列第二,领先于销售额为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9亿元)的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网络的销售额为178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1103亿元)。想必随着中国4G移动网络的升级,华为2014年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同行。”

  运营上业务目前华为暂时落后爱立信排在第二位,但是华为的发展速度超过爱立信。在加上今天(2015年6月24)爱立信宣布裁员1700人,华为超越爱立信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3,手机行业

  手机业务是华为新崛起的业务板块。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陆手机市场的真正赢家并非小米,而是华为。华为2015年一季度大陆市场手机销售1100万台,到了第二季度暴增至2000万台左右,上半年销售达到3100万台,由于华为手机的均价更高,所以其仅大陆市场营收就超过430亿人民币。

  除了销量,就国内品牌魂牵梦绕的高端品牌来说,华为已经率先实现了跨越。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6个月时间里 Mate 7的累计发货已超过400万台,而这是华为卖手机的12年里首次销售一部3000元以上的手机超过10万台。除了mate7,计划中“MATE8”,“ P8”,“D8”将在2015年陆续上市,参照mate的成绩,出货量值得期待。2015年手机行业对于华为来说,这画面美得不敢想象。

  上面所说的业绩只是华为竞争力的一部分,现在的华为业务很广远不止这三个行业。但是这三个行业最能代表华为的过去和现在的成就。那么华为究竟是怎样取得这些成就的呢?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做过解读,有的说任正非军人出身执行力强,有的说华为崇尚狼性残酷嗜血,也有的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来分析华为相对于外企的优势。做为一个曾经在华为就职过并且在华为竞争对手公司也待过的一个观察者,我尝试着从多个独特的方面来解读下这个问题。

  华为的工作制度:一周工作60个小时

  华为的工作强度在业内时出名的,每个部门当然可能略有差别。就我所在的部门来说,一个星期工作六天,周六一般是加班,每天晚上,加班到9点左右。当然有的人可能会问,这个是硬性规定的吗?有一部分是硬性规定的,另外一部分则是员工在工作进度的压力下不得已为之。6*(8+3)=66小时,当然有时候没有加班,减去6小时,大约一周工作60个小时。参照国家规定的每周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华为的员工都是在超负荷工作的。当然周六加班那天一般是有双倍工资的,这个比大多数企业做的要好。

  华为的内部一大奇观就是公司的地铺,好几百的地铺连片的摆放起来颇为壮观。中午的时候,华为整个公司熄灯,员工争分夺秒的在地铺上休息起来。华为办公室晚上一般都是灯火通明到九点十点,甚至有的员工在遇到项目紧急的时候干脆就在公司的地铺上过夜。

  不得不说,华为的成功真要感谢这些为华为做出巨大奉献的员工们。他们是华为成功的基石,他们的每一分每一秒的付出成就了华为的优秀产品。他们为了华为错过了多少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美好的瞬间。从这一点来说,外企几乎是不可能复制华为的模式的,你能想象欧美企业的员工为了工作在地铺上过夜吗?你能想到欧美员工为工作而牺牲全部的业余生活吗?

  华为的培训制度,培训无处不在

  每一位进入华为的新员工都是要进行培训的。这一部分我不打算多说,因为网上有一篇文章介绍的很仔细,大概就是下面这些步骤

  第1阶段:新人入职,让他知道来干什么的(3~7天)

  第2阶段:新人过渡,让他知道如何能做好(8~30天)

  第3阶段:让新员工接受挑战性任务(31~60天)

  第4阶段:表扬与鼓励,建立互信关系(61~90天)

  第5阶段:让新员工融入团队主动完成工作(91~120天)

  第6阶段:赋予员工使命,适度授权(121~179天)

  第7阶段:总结,制定发展计划(180天)

  第8阶段:全方位关注下属成长(每一天)

  这个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技术培训。

  新员工入职后,由一个老员工负责带新员工,这样的老员工在内部被称为“师傅”。“师傅”负责指导新员工的日常工作安排,解疑答问,对新员工的学习进度和工作成果进行评判,甚至在生活上都有帮助。带新员工都是有额外的收入的,另外新员工的考核成果影响到老员工的绩效,所以老员工带新员工特别的负责。这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种做法,这种老员工负责制极快的帮助新员工融入到公司中来。

  除了“师傅”的培训,一个部门的新员工都要被集中起来培训,你可别以为这些培训只是过过场子。培训完了以后首先在“师傅”面前讲解一遍,觉得没问题再当着全体部门成员的面来讲解并接受提问。要知道给你提问的很多是部门内部的权威,提出的问题也是各式各样,绝不会想着给你留面子,没有好好的听培训,就等着出丑吧。

  部门的培训之外还有公司的培训,新员工入职的前半年时间内,几乎每天都会有两个小时的培训。这些培训一般都安排在晚上6:30到8:30,培训都是请华为各个部分的技术骨干讲解。培训内容则比较广泛,很多都是跨部门和跨领域的。经过这些培训,新员工不仅能熟悉自己所在领域的技术还能更全面的了解到其他部门的技术,这能让员工在整个框架层面上了解到公司的产品和所涉及到的技术知识。

  华为考核制度,考核停不下来

  华为的考核很多,几人小组考核,部门内部考核,整部门新员工接受外部专业考核部门考核,编程规范考试,编程语言考试,安全条例考试,产品考试,网络知识考试,专业领域考试。

  这些考核对新人尤其多,达到每个月至少10次以上的各种考核。考核的结果决定这新员工的绩效,同时层出不穷的考核逼着新员工抓住一切的时间去接受新知识,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华为的新员工随时都有一种强大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担心一旦没用功就会被其他人超过,积累多了就成了工作压力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工作压力大的原因之一了。

  华为内部代码的管理,过关斩将的代码

  代码是产品的灵魂,没有代码,硬件产品只能当做一堆破铜烂铁。华为的代码管理异常严格,开发人员的代码,要经过华为各种各样的审核方能通过。

  华为对代码的控制总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的要素

  1),编程规范,分为产品编程规范和公司编程规范

  2),组织编程规范考试

  3),内部开发的语法检查工具

  4),内部开发的编程规范工具

  5),小组内代码审视

  6),部门内代码审视

  7),专业代码检视团队审视

  8),不达标代码退回重写

  9),代码通过后内部测试

  10),内部测试过后专业测试人员测试

  11),联调测试

  华为对代码的要求那真是极高极高的,甚至是达到了苛求的地步。不仅仅要求代码正确性,运行效率,兼容性,还对代码的可读性要求极高。这是很多公司做不到的,所以在离开华为后,我看到有些公司的代码看起来乱七八糟,格式混乱,注释随意,都忍不住感叹华为的高标准。

  华为的测试部门,重复的事情反复做

  我不是测试部门,但是基本天天都要和测试部门打交道。华为的测试部门也是很重要,它的存在大大的减少了华为产品的bug数量。每天估计有2-3小时待在机房,我们当时所在部门业务是高端交换机路由器,一个机房内,一排排高大的机器散摆列错落有致,cpu风扇的发出的散热声交织在一起,指示灯永不停歇的在闪烁,机房内的线路蜘蛛网般密布。每一根线,每一块板块,每一个端口都要精确无误的连接在一起。不小心拔错一根光纤先可能会导致网络故障。而做测试的一个小失误也可能带来整个网络的广播风暴。

  测试部门的职工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的测试开发人员的测试用例,测试新上线产品的功能。不要小看这个测试,他们的工作虽说没有开发人员那么高的技术含量,但是每天也能挖掘出大批量的问题。测试专家也是需要测试经验,测试水平,产品知识再加上不间断的测试流程给造就起来的。说起来,测试和开发人员的战斗每天都在上演。测试人员的绩效和发现的bug挂钩的,发现bug越多,说明测试能力越强。于是乎他们每天都在给开发人员找问题,而有些问题开发人员也尽可能的进行反驳。表面看,这是一场零和游戏,测试人员的业绩是建立在开发人员的问题上的,而开发人员开发的越成功也就意外着测试人员可以发现的bug越少。但是从整个公司层面来看,这种内部的部门矛盾极大保障公司产品的质量。而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在相互之间的缠斗中都把自己的业务水平带到了更高的阶层。

  华为的工作计划,每天都知道你要做什么

  华为员工对工作计划应该很清楚,员工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每日工作计划。详细的记录你今天要做的事情,每个周末还有写好这个周的工作总结和下周的周计划。这些工作计划部门经理每天都要审阅的,并且员工如果忘记了写每天的工作计划,累积三次,被罚请全体部门成员吃“下午茶”。当然这里说的“下午茶”主要是在公司小卖部买的瓜子花生薯片鸡爪等零食。想想,我当时还真是乘机混吃了不少的鸡爪子。

  工作计划不仅仅是员工写给自己看的,主管也会根据工作计划来安排工作。并且一个员工的工作计划是可以被部门内的所有员工看到的。如果某一段时间,你自己的工作比较少,那么在写工作计划的时候,你会感觉写无可写。这个时候,你自己都会主动要求主管给你安排更多的工作。因为谁都不想让大家看到自己很清闲,尤其是看到别人的工作计划表排的满满当当的时候。华为员工很少打酱油,明确的工作计划是一个重要原因。

  华为的管理体系,战友和对手的转换

  华为的部门经理一般也是很牛的技术工程师,是团队的核心力量。在华为你是看不到那种没技术只负责管理的部门经理的。每个经理都赤膊上阵,带领着一个部门冲锋陷阵。部门的每个成员都没有陌生感,因为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一起pk,一起争辩,一起进步。所以在华为,没有那种纵向很深的管理,整个团队趋向于扁平化。你的问题不仅可以和你的资深员工讨论甚至直接和经理讨论。而各个部门经理之间也是在唇枪舌剑,激烈交锋。有时候为了一个方案,部门经理之间的讨论看起来就像是在吵架,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解决方案才是最优秀的。

  华为内部的管理是竞争与帮助的融合体。竞争无处不在,我记得刚走进华为办公室的是被当时的场面震慑了,在一个几百平方的开放式办公室,要么两三一组的讨论着什么,要么旁若无人的盯着电脑,要么一员工在给底下的一群人做讲解。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每个人都全身心的投入自己当前的工作中。而员工刚入职不久,就会在这种氛围下不自觉的和其他同时入职的同事做比较。当然,有很多情况下也是相互协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熟知的技术来指导其他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也是很多的,比如一台路由器开发设计到系统平台,驱动层,ip层,协议开发等等,不合作是不可能单独开发出来的。

  华为的技术男,高智商低情商的结合体

  华为内部当然也有女员工,但是给人普遍的印象就是不修边幅的技术男。当时我所在的部门有23人,只有一个女孩子。华为的技术男有很大一部分是单身职员,好多员工都到三十多岁都没有对象,比如我“师傅”都36了依然单身一人。这有两个原因:1)长期与机器和代码打交道,导致技术男在社交方面异常单纯,与异性更是技巧不足,经验有限。所以如果你了解华为的技术男,你大概会觉得他们在某些方面是很木讷的,就是是一个“满脑子都是代码”的老古板。曾经的华为副总 “李一男”算是这群华为技术男的代表性人物:高智商,高业务水平,低情商,低社交能力。2)没有空闲时间去谈女朋友。华为的职业算是世界上最忙碌那类人的一份子。我上面说过没周66小时的工作制度,很难再抽出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虽说“时间是海绵的水挤挤总是有的”,但如果这篇海绵的根本就没没水,再怎么挤都是无济于事的。至于“水”去哪里了,“水”已经被工作给榨干了。

  在华为的女职员相比其他行业的也是不怎么爱打扮,所以你会看到华为整个公司无论男女穿着都很朴素。打扮上几乎没什么亮色,唯一有点独特的可能就是布满血丝的眼球和黑眼圈了。

  华为的薪酬,人人是老板

  关于华为的工资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华为的平均薪酬28万”,这个新员工肯定是“被平均的”。哪怕是华为多次提高本科和研究生的起薪,到现在起薪也没有超过10000元。这个工资说低不低,但是要和阿里外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来比就很寒酸了。但是这个说的是起薪,华为的薪酬制度是尽可能的留着人才,一般来说在华为待的越久工资越高。一般在市场销售和研发部门工作5年后,都有不菲的年终奖和股票分红。

  建立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命运共同体。 据不可靠数据来源“华为集团实施员工普遍持股制。目前华为集团员工持股的基本情况是,30%的优秀员工集体控股,40%的员工有比例的持股,10%~20%的新员工和低级员工适当参股。”这种“人人是老板”的员工持股机制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和价格,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结成了员工与集团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

  华为的喜讯,做为华为对手的感觉

  当初在华为的时候,很多场合都要使用到工作邮箱。我印象最深刻的邮件就是“华为的喜讯”,经常就是“恭喜某某产品销售XX台,某某产品进军xx网络中 心”。这样的“喜讯”几乎每天都有,而且这样的单子收入一般是在千万以上的。从这样的邮件中你可以感受到华为的强大竞争力和公司欣欣向荣的活力和作为华为 员工的自豪感。在这样的公司工作就算再累,你也会感觉士气高昂的。

  对于IT员工来说,世界上有一种绝望叫做“做华为对手”。离开华为以后,最大的感受是那种类似“华为的喜讯”大幅度的减少。我曾经也在知名企业诺基亚西门子工作过,按说这个也是一个跨国公司实力是很强的。但是我的一个部门经理曾经在会议上坦言“有时候遇到华为我们完全没法竞争,同等性能的产品,他们很多时候的价格只有我们的一半。你这让我们怎么和华为竞争”。这种感觉就是绝望,毫无胜利希望的绝望。华为在某种程度来说,已经是竞争对手的噩梦,甚至有评论把华为称为“跨国公司的梦魇”。

  总结:华为竞争力强悍的原因有很多,被行内人士说的最多的是“狼性文化”。“狼性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作为一个华为的员工,我很少在内部听说过“狼性文化”。这或许是因为员工已然成了一匹匹狼,并且已经把狼性融入骨髓,到最后甚至很多人已经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狼”。当然任何公司的成功不能单独归功于“某一因素”,必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也这导致我们探讨华为成功原因的时候需要注意一点,华为并不是可以轻易复制的。另外在提倡人文关怀的时代,华为或许某些方面应该更加人性化一点,我们在看到华为辉煌的表面也要看到无数华为员工所作出的牺牲。

  来源:投稿,原文连接

2015年6月24日星期三

那些国际安全软件巨头没落了吗?

  安全软件作为企业软件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可以说真是清一色的巨头排排坐:赛门铁克、McAfee、卡巴斯基、IBM……不过,这几年,在几次比较严重的网络安全事故中都鲜有这些巨头们的身影,我们不禁要问,他们过得好吗?

  从行业层面来看:略显单薄的增长

  2012年全球安全软件营收总额达到192亿美元,相比2011年的177亿美元增加7.9%;

  2013年全球安全软件收益总额为203亿美元,同比增长5.7%;

  2014年全球安全软件收益总额达21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3%;

  相比于2008年前后的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最近几年的增长则略显单薄。

  差不多从2010年开始,安全软件市场兴起了一场市场细分的变革:Gartner首席研究分析师Ruggero Contu表示,信息安全市场一直在不断地整合,但即便是十分密集的兼并与收购(M&A)也未能阻止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新起步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的拓展和创新。他们带来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恰恰又是为了应对新的威胁而产生的,因为黑客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IT生态系统转变时的新漏洞。

  从技术层面来看:云倍受青睐,移动端是未来

  从Gartner最新报告来看,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安全网络网关(SWG)、身份管理和行政 (IGA)以及企业内容识别数据丢失防护(DLP)等依然是目前安全软件的主要应用技术。是的,目前。

  以SIEM为例,作为一种对威胁探测与响应的防护手段,2014年,SIEM市场增长11%,收入达到16亿美元。不过其并不具有竞争力的部署和使用成本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寻找可行的替代方案。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相关技术及应用的落地,凭借简单部署、软件即服务等优势,一些安全领域的SaaS企业(比如多备份、安全狗、云锁等)进一步分割了传统安全技术的份额。除了杀毒之外,企业迫切需要更为多样的数据保护,例如数据备份、端到端的系统管理、员工个人设备管理等等,更为重要的是,SaaS的成本更低,服务的周期也更长。因此,包括安全软件在内的企业软件正在被市场倒逼不断实现互联网化,软件+云,硬件+云的方式成为企业软件的转型利器。

  此外,虽然PC平台上的杀毒软件,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用户体验上都要比手机杀毒软件成熟,但不争的事实是,移动端才是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BYOD策略,其中就包括员工个人移动设备的安全问题。

  从厂商层面来看:几家欢喜,几家愁

  赛门铁克及McAfee(英特尔旗下)依旧牢牢占据了头两把交椅,紧随其后的是互有胜算的IBM、趋势科技、EMC等。赛门铁克虽然排名首位,但是连续几年的营收下滑,正在使得股价遭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从现阶段来看,一方面,赛门铁克需要抵挡来自FireEye等对手的竞争,另一方面,占安全软件收入近一半份额的消费类安全软件细分市场的下滑以及自身服务部门的扩充等来自内部的因素,也使得在最近一次财报中并没有出现漂亮的数据。

  安全软件并不是IBM、趋势科技、EMC等企业的主营业务,比如IBM,从去年的营收情况来看,IBM超过趋势科技排名第三。主要原因是IBM于2013年8月耗资10亿美元完成了对信息安全企业Trusteer收购,同时自身的硬件优势(卖硬件送软件)也是助其增长的一大原因。

  早早退出中国市场的卡巴斯基,在安全软件的发展上并不顺利,不仅鲜有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出,更是在前几天爆出了其公司内网被Duqu 2.0攻击的“�”闻。

  在国内,软件市场是一个相对较为小众的市场,媒体关注的程度较低,所以给人的印象始终是不温不火的感觉,甚至很少有人能连续说出5个以上的主做安全软件的厂商。

  最近一次让人关注的事件还是在去年的8月份,当时,国内外两大媒体人民日报和路透社几乎在同一时间透露,中国政府已将美国的赛门铁克和俄罗斯的卡巴斯基排除在了反病毒软件提供商的名录之外。同时,中国政府采购办公室已经批准使用奇虎360、瑞星、北京江民、启明星辰、冠群金辰5个国产反病毒软件品牌。

  虽然政府市场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而个人消费市场又是一个难以产生利润的市场,比如猎豹,即使是在国外,其盈利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安全软件最大的市场还是企业级市场,随着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擅长的企业来做,另一方面,借力“去IOE”的影响,这对国内的数据安全服务类厂商,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来源:投稿,作者:程小微(微信:ch18666297060),关注B2B、云计算等领域

2015年6月23日星期二

离职员工眼里的腾讯微博之死的真相

  本文作者:腾讯微博离职员工李阳,微信公众号:veyronli

  2011 年加入腾讯前,我直接没有考虑去聊聊新浪微博。因为我觉得腾讯微博其实更有机会笑到最后,即使当时新浪已占先机、如日中天。怀着投机心理和济世情怀,我成了腾讯微博的一员。但2013 年初,我感觉腾讯微博脉象衰微,已经知道“这孩子迟早是要死的”。虽然我做过一点事情,尽管我认为腾讯微博仍有机会,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从离开的当季开始,微博就再也没在腾讯季报中出现过。

  我不晓得当时的战略、决策,也不关心有什么宫斗、内幕,更无意于对任何一位共事过的同事指手画脚。我只从自身体验和观察出发,说说我所知道的真相。毕竟作为一个久病成医的互联网老中医,在腾讯微博活着的时候,我曾牵过它手、摸过它脉。

腾讯微博

  勉强完成使命,终算死得其所

  腾讯当时要做好微博是认真的,它并不注定是个会成为炮灰的产品。我对腾讯微博有三个基本判断:它还算完成了使命,死得其所;它其实可以活得很好;它的死因,真相只有一个——慢性自杀。

  关于他的使命,我同意魏老师所说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腾讯微博又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它的确拖缓了新浪微博的商业化速度,并通过微信,将“现象级产品”五个字从新浪微博手中重新抢了回来。”但防守只是他的最低目标,目的都谈不上。如果要说目的,探索社交广告收入才是真实的目的之一。

  通过微博一战,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硬生生并列为两大主流微博,流量早就第一、收入当时刚刚爬到四大门户第一的腾讯门户,由此正式成为最主流门户。同时,腾讯和新浪一起把微博这个行当做得半死不活,保卫了QQ 空间及其开放平台,也为微信另辟蹊径崛起争取了时间。但这是个客观结果,而不会是初心,它并不是为当肉盾而生的。只能说,腾讯微博成功完成了它的最低使命,结局是腾讯最初设想中能接受的最不济结局。也算死得其所,没有白死吧!

  它其实可以活且活得更好。但瞧病可以免费,开药就得收钱了,腾讯又不给我钱。更何况,有药腾讯微博也已没法再吃了。

  因为No Zuo,所以Die

  腾讯微博之死,真相只有一个,是慢性自杀。它死于跟新浪亦步亦趋、与兄弟若即若离、对资源不依不舍。

  常见的死法是No Zuo No Die,腾讯微博却相反,它没犯过啥作死的致命错误,没做什么、坐以待毙才是死因。

  魏武挥老师复盘腾讯微博的小败局,认为原因在于丧失先机、激励和动力不足、运营水平落后和定位为防守型产品。还有人认为是这种产品形态水土不服有缺陷。这些都是客观原因或一些原因的结果。我认为还可以往灵魂深处挖一挖。

  无数案例,包括微信,证明未得先机其实并不是个事,对巨头来说更是如此。腾讯微博人的运营水平、努力程度够不够,也还不必成败论英雄、轻易下结论。激励机制和求生动力,不是根本原因。劲头不那么足是个未经验证的表象结果,原因不一定就只是激励不够。更深层是求生求胜的欲望不强烈。若一开始就存在失败主义,地球人科技进步、装备提升,也无法战胜三体人。

  说到这又要提一下微信。腾讯广研的资源和激励不见得比微博多,当时也并不面临像新浪微博一样需全员上阵、背水一战的境地,起步同样不是最早的。如果说广研团队比别人多点什么,恐怕就是他们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设计产品,抱有做成一个产品的欲望和信念。

  想赢和相信能赢,真的很重要。这能决定是不是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自信,决定是否能从腾讯社交系统和用户的特点出发,用微博形态做出受喜爱的产品。

  跟新浪亦步亦趋

  腾讯对微博的“战略级产品”定位我认为是真诚的。腾讯微博最初获得的资金、流量、技术、人力支持等资源让竞品都眼红得很。腾讯总办一票大佬天天发微博、体验社交游戏和小应用,甚至不惜沦为广告狗。

  腾讯微博动用了很多的资金拼抢名人资源,虽然很粗放,但还是有效的,在局部建立起颇为不错的影响力。只是这打法跟新浪亦步亦趋,得出的结果终究只是跟老大的屁股贴更近点,而不可能从某处超越。运营方法上,跟领先者用一样的方法贴身肉搏,除非体量有真的压倒性优势,不然外界看来,你终究不过是个大老二。

  商业模式探索上,腾讯其实也本有优势,无论是社交游戏还是社交广告,腾讯微博都有大过新浪的基本盘。

  游戏收入、产品供应和游戏玩家,腾讯都不太缺,但不会阻拦微博把游戏渠道做起来。广告模式是腾讯希望有大突破的,这也本是OMG(腾讯的在线媒体事业群)的基本价值所在。这两个部分最终都是QQ 空间为主的开放平台做起来了,SNG(腾讯的社交网络事业群)的广点通成了全腾讯社交产品和开放平台的广告运营主体。

  也许还可以靠电商和卖“大数据”维生,也许吧。这俩其实一直只是理论上可能。

  结果腾讯微博只是跟着新浪,对方开发啥广告形态啥广告位,这边就弄个类似的拿去抢着卖,在广告主那里分食到老二级的广告份额。最终结果就是让新浪不要活得太好,自动对号入座做了肉盾。

  有一种情绪,内部一直任其存在和滋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心——“我们就是炮灰”。当时有的同事在群里讨论问题,会带出这种情绪,甚至直接表达这样的意思。一边跟新浪亦步亦趋,一边觉得这样不是出路,一边还觉得自己就注定是在参与一个炮灰事业。好悲壮。

  可能有些人真是受了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影响,他们天天鼓吹腾讯微博就是防守型产品。比如之前网易副总编张锐宣称,微博对四大门户来说,新浪是战略级产品,网易是变革型产品,腾讯是阻击型产品,搜狐是跟随型产品。更有业者这样评论:新浪拿它当饭吃,网易拿它当菜吃,腾讯条件反射抢着吃,搜狐说你们都吃我也吃。其实都是说说而已。张锐那样讲,有一些对各公司习性的判断在里面,但更像是鼓舞网易士气和打击腾讯气焰。就像以前业界长期诋毁QQ.com 用户低端广告价值低,流量只靠QQ 弹窗不靠门户内容之类,那是对广告圈糊弄糊弄的,大企鹅自己内部竟也有人当真?

  其实哪家公司会投入大量资源和人力在一块业务,还公开对这块业务的将士说:“你们就是送死的,对付对付别失守就行。”你见过谁家派敢死队,是配备战役级装备和兵力,还持续那么多年的?肯定还是希望进取打出漂亮仗,最坏能接受“不失守”而已。

  与兄弟若即若离

  与兄弟若即若离,我指的是腾讯微博跟QQ、QQ 空间等相处起来显得比较独。早期即通、空间和搜搜等部门都对微博有过支持,奉命行事也好,投资于“战略级产品”也罢,GM 们相互支持也成,兄弟们的支持是不少的。但后来微博追求独立性,几乎断绝了与大社交体系和大开放平台的协同,没有背靠腾讯生态体系压制新浪,而是单打独斗去“撞沉吉野”。

  微博自己一度说要做个广告系统,后来为啥没做我不确切知道。但广点通运营不错的时候,腾讯微博却没有开心地引进这样一个现成武器。社交游戏也一样。不甘于做一个受兄弟指挥的渠道很有志气,但前提得是你做成了一个好渠道。

  既希望大哥小弟们给量给底层支持,又不希望分享运营果实。自己既不是美国,又不肯加入北约给美国当日本小弟,资源有限还想学中国自建“完整工业体系”,呵呵。哥哥弟弟们再宠你让你,也不会一直傻下去。慢慢地,后起的微信都不愿意关联微博了。

  要说安心当肉盾,日本这样的肉盾当得其实很不赖,防守中国的时候把自己也搞成了强国。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肉盾本身也肌肉强健。

  对资源不依不舍

  大企鹅是有系统性的支持,让内部很多产品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只靠拼爹轻松就有机会成为千万级、亿级产品。这种系统性的成功保证,让腾讯人不必是特种兵,2 万个普通人加少量的英雄,就能为腾讯帝国持续开疆拓土。

  生为富二代是好事,但奶是迟早要断的。什么OMG 没有社交基因,这跟“防守型产品”一样不成立。微信团队不是搞社交起家,陌陌唐岩是搞门户内容出身。根本原因是这个产品一开始就是催熟的,没有尽快形成内在的生长能力,没有了解和满足用户让用户真的爱上,除了撒娇闹独立也没试过真的具备独立生存能力,一直是个靠输血喂奶的怪胎巨婴。直到被抛弃,还在说“妈你生我就是为了让我死吧”。

  一开始业界说,腾讯微博就是靠QQ 和空间说说同步,这也本不是真相,而是一种误解,或是别有用心的诋毁,慢慢竟真的一语成谶。

  2012 年中已有迹象,腾讯希望微博,作为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的产品,得自己找到好好活的办法了。然后,你懂的。

  资源是毒药。当你不知道为何而战,当你并不为胜利而战,有毒药也不给你吃。腾讯微博,卒。

  原标题:关于腾讯微博之死,离职员工所了解的真相

  本文作者:腾讯微博离职员工李阳,微信公众号:veyronli

2015年6月22日星期一

企业口碑营销推广策略

  网络推广的最高境界就是即使自己不去做推广,知名度和访问量也会不断上升,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口碑营销”。口碑营销,就是要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强烈注意,强烈到谈论你的品牌或你的公司已经变成有趣、引人入胜、有媒体报道价值的程度。

  口碑推广是网络营销策略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大量的调查报告均显示, 人们想了解某种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时,更倾向于咨询家庭、朋友和其他专家而不是通过传统媒体渠道来进行了解。实际上,调�发现高达90%的人视口碑传播为最好的获得产品意见的渠道。由此可见,口碑推广做好了,不仅仅可以提升网站的流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网站粘度,提升网站的品牌。

  口碑的定义

  什么是口碑呢?美国著名营销专家伊曼纽尔·罗森曾经给出过关于口碑的管理学定义,他说:“口碑是关于品牌的所有评述,是关于某个特定产品、服务或公司的所有的人们口头交流的总和。”

  而现在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给口碑营销的定义是:口碑是由生产者以外的个人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不经过第三方处理、加工,传递关于某一特定或某一种类的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以及能够使人联想到上述对象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信息,从而导致受众获得信息、改变态度,甚至影响购买行为的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行为。

  可见,口碑营销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某种口碑设计,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或接触这些产品时所获得的实际利益超过他们的预期,通过他们向别人介绍这些产品而促进产品销量增加的一种营销活动。在口碑营销里,一个顾客将自己的体验告诉两位朋友,这两位朋友再分别告诉他们的两位朋友,朋友再告诉他们的朋友,如此循环。

  打造好的产品

  优秀的产品对口碑非常重要,它甚至是口碑的命脉,企业必须提供令人赞叹、且持续赞叹的产品或服务,符合人们的期待,并以优异的服务为支柱,企业必须提供令人满意到人们愿意向别人推荐的产品,否则,企业将无法创造口碑。

  雷明顿产品公司董事会主席维克托·基亚姆曾经说过:“营销的第一个原则是有优异的产品,营销的第二个原则是‘绝对不要忘记第一个原则’”。

  任何人都能使一个产品引起注意,你可以为消费者和媒体创造一个现成的故事,你甚至能启动人们谈论这个产品,这些事通过口碑使产品起飞的最基本的功夫。

  能够激发消费者贪婪产品的原因无非两种:一种是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火灾使用产品之后获得了良好的产品体验而与他人谈论,一种是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或使用产品之后认为产品或服务不好而与他人谈论。企业进行口碑营销的目的是要达到正面的口碑传播效果,因此必须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产品使用体验。此外,产品的某些创新型特征也可能会启发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行为。

  产品质量恶化将引发负面口碑

  一次糟糕的客户体验会造成数万个敌人,任何人都不会替平庸的产品做宣传,但却有可能大力散播产品的负面口碑,如果不监控产品,负面口碑很可能会毁掉你的品牌。已经有研究表明,平均每个满意的顾客,会把他的满意情况告诉12个人,而一个不满意的客户,会把他的不满意告诉20个人以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能妥善处理好谷歌的抱怨,不但不会对自身剩余造成不良营销,反而有利于增加顾客对商家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因此,为了有效实施口碑管理,企业必须鼓励消费者的投诉,建立消费者投诉的方便网络,并有效处理消费者的投诉,通过消费者的投诉发现并修正产品或服务的失误,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

  如何引导口碑

  通常企业的销售常规是:做广告、谈客户、电话营销,从广告起步带来的客户群称为第一营销渠道。口碑营销的意义在于,由客户间互相传递而产生的客户群,是第二营销渠道。非广告引发的客户,虽然效应不够直接,但却非常深入,由于客户推荐而产生的新用户,付费率高,利于口碑的形成。因此,企业针对性地做老客户工作,充分利用客户口碑这一强有力的武器,形成第二营销渠道,是企业进行口碑营销的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

  1、制定有效的返利机制,刺激老客户的积极性

  实行有力度的奖励,通过有力度的奖励,老用户能够介绍、推荐朋友来注册友商用户,成功注册即可得到奖励,如果成为付费用户,推荐者还可以获得额外奖励。

  由老客户带来的新客户应该享有优惠,通常客户的购买行为都是较为谨慎的,老客户介绍朋友来购买也是出于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同时也担心介绍自己的朋友亲属来购买会被误认为是为了自己得好处的嫌疑。因此对于老客户介绍的新客户,同样也会得到额外优惠,这便给了邀请朋友注册的一个重要原因,激励老客户和新客户双方的积极性。

  2、提供有效的邀请工具

  给老客户提供简单易用的邀请工具,只需要简单操作,即可通过多种渠道(QQ、邮件、社交网络等)邀请他人。老客户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邀请状态,可以选择再次邀请。

  3、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关注

  口碑营销活动启动后,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专项推广“邀请注册活动”。对于老用户登录的主要界面,均可放置口碑营销活动的链接,引起老用户的注意。还可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未登录的老用户关注。告知“优惠政策明细”以及介绍“回馈奖励”的情况。如有必要,可以让企业销售人员人工跟进老客户的推荐邀请活动。

  总之,口碑是企业拥有的一项特殊无形资源,通过口碑传播有利于顾客简化决策流程,缩短做出购买决策的时间,通过口碑营销,有利于企业增加销量,降低获得新顾客成本、关系成本和维系成本等,使公司利润上升。因而,口碑、口碑传播和口碑营销这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使用,更不能随意调换,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来有针对性地选用,同时需要准确地对口碑营销中的关键顾客进行有效识别并加强管理。
 

2015年6月21日星期日

企业微信营销推广技巧

  微信营销是通过微信移动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或微信朋友圈)来推广自己产品和品牌的一种营销方式。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结合转介率微信会员管理系统展示商家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商家也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平台,发布营销推广信息,凭借“熟人经济”和“口碑营销”来销售自己的商品。

  微信公众平台营销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手机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个人和企业可以申请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沟通、互动。

  微信公众账号是面向企业、媒体等机构的微信账号,可以在微信平台上与目标客户、潜在用户等特殊群体实现语音、文字、表情、图片等全方位的沟通和互动。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可以申请微信公众账号,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自己的产品、品牌进行推广。

  微信公众账号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群发推送,也就是公众账号主动向用户推送重要的提醒、通知或有趣的内容;自动回复,也就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关键字,返回特定信息或消息;一对一交流,针对用户的特殊情况或问题,公众账号提供一对一的对话解答服务;菜单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给用户提供指定的功能服务。

  微信公众账号有“服务号”和“订阅号”,订阅号主要用于企业对外宣传,其发送频率比服务号要多很多,对于宣传企业的文化、品牌、最新动向及优惠活动等都非常有利。同时订阅号可以与用户进行分享和交流,比如分享和交流最新的行业动态、新闻资讯、产品要闻等,或者直接与粉丝用户讨论各种话题,这些都非常有利于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人气。

  服务号只要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服务,让用户体验线上的产品和服务,类似于一个手机端的APP应用,其功能远远多于订阅号,不过,服务号发送的信息量相比订阅号要少的多。

  如果一个企业即需要服务号的功能,又需要订阅号的功能,可以考虑即开通服务号又开通订阅号。

企业微信营销推广技巧

  自定义菜单

  微信自定义菜单支持在聊天页面下方显示指定菜单,用户可直接点击此处菜单获得相关信息或执行某项功能。通过微信自定义界面,微信公众账号已然是一个微信端的轻量级应用。

  对于有一定开发能力的企业来说,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部署到微信服务号上,通过自定义菜单来对粉丝提供定制的服务,随着用户的增加,服务号的粉丝量也会随之增加。

  微信工作平台的高级功能分为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编辑模式可以通过简单的界面设计,不需要编写程序据可以实现简单的自动回复功能;开发模式需要程序员通过公众平台提供的接口实现菜单、自动回复、查询信息等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开启了开发模式后,就可以使用公众平台的开发接口,开发微信程序,并部署在自身服务器上,接收用户的微信信息,并可按需回复,实现与用户进行消息交互。

  当用户关注微信公共账号后,就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微信客户端向关注的账号发送消息,消息通过网络到达微信后台,微信后台接受到消息后,会将其转发到附属开发程序的公共账号服务器上,服务器接收到xml消息后,解析消息,并查找用户需要的数据,封装成xml信息,返回给微信后台,通过微信后台将返回的消息转发到用户的微信客户端,用户就接收到了公共账号发送的消息。在数据交互过程中,程序员开发的微信程序要能够接收到微信后台发送的用户消息,并能实现自己的业务逻辑,将用户需要的数据封装成消息,返回给微信后台。

  群发消息

  群发消息是微信公众号的核心内容,也是微信公众平台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它与群发短信一样,可以让千万粉丝看到,但与短信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不管有多少粉丝,企业所发的消息都是免费的,而短信则需要高昂的通讯费用。

  通常来说,微信订阅号每天能发送的信息较多,不过,大多数人都不希望接受与自己无关的广告,因此,企业应尽量对微信营销的推送对象进行分类,划分出不同性质的人群,选择正确的目标进行推送。此外,还需要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互动性,第一时间发送企业最新的新闻和消息,对于用户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回复。

  在发送的内容上,尽量多地使用图片,文字内容的介绍要恰当,内容和企业的相关性要强,不要发送一些和企业或产品无关的信息,注意提高文章的质量。

  回复信息

  使用微信能够接收、处理和回复用户发来的信息,其中“自动回复”是一项简单而又实用的功能。在微信公众帐号后台进行相关设置操作,就能根据用户的信息自动恢复相关信息,而不需要时时刻刻人工回复,因为对于一个拥有上万分析的公众帐号来说,人工回复是一项庞大的工作。

  如果企业有一定的开发能力,还可以进入“开发模式”,针对用户发来的信息,通过公众平台的接口来编写程序,设置各种功能。

  如果说“自动回复”太机械化了,那么“人工回复”可以说是人情味十足了,在微信营销中,“自动回复”固然方便,但是由于关键词的局限性,回复给用户的内容有时候并不相符,这时候,就需要人工回复上场了,营销人员只要登录网页版微信公众平台,在“实时消息”页面里,就能看到用户发来的信息,在里面进行回复,输入相关内容即可。

  当然,无论哪种回复方式,都要记住,有价值的回复才是用户需要的信息。

  二维码

  二维码的出现让线上线下的营销成为一个整体,二维码不仅没有空间限制,而且不存在时间限制,用户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实现添加关注的行为,操作非常简单,所有移动终端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扫描完成复杂的电脑操作过程,让营销方式有了质的提升。

  二维码的推广方法有线上和线下两种。

  线上推广,企业可以在官方网站、微博、博客、论坛等上挂出二维码,在文章结尾处留下二维码,除了二维码图片之外,还需要留下微信号。此外,EDM电子邮件推广中也可以在邮件里添加微信二维码。

  线下推广,企业可以在产品外包装上印制二维码,在户外广告、海报、宣传册、名片上都可以印制二维码。

  当然,企业不仅仅是需要通过二维码营销手段把用户吸引过来,还要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让用户能在这些产品或服务里实实在在体会到方便和好处。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微信朋友圈最大的特点就是里面的人基本上都是熟人,利用这些熟人实现口碑营销是客户自发的,其实就是一种“病毒式营销”,能否达到快速蔓延,高效传播。而且,这种传播方式都是好友自发完成的的传播,成本几乎为零。

  微信朋友圈的另一大优势是客户群体明确,朋友圈面向群体的精准性是其他大多数营销平台所无法比拟的。这种熟人圈曾营销已经精准把握了目标客户或潜在客户的特点,朋友圈的大部分人都有一定了解,在宣传产品过程中能做到知己知彼,减少盲目。

  微信朋友圈一个特别的优势是可以快速建立信任感,有了信任度,才会有长期稳定的客户,毕竟在消费者眼里,朋友圈的人都是熟人,从朋友手里买东西比较放心,出了问题可容易解决,而且朋友比较了解自己的爱好,能够推荐好的产品。

  总的来说,微信营销和其他互联网营销一样,都是内容为王,优质的内容可以让微信内容从公众平台或朋友圈的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只有吸引人的可能,才能引爆用户的积极性,让用户主动帮你分享和传播。

2015年6月20日星期六

“人贩子一律死刑”是场失败的微信营销

  近日,很多人的微信突然被“坚持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坚持卖孩子的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偷孩子判死刑!不求点赞,只求扩散。”的网帖刷屏。许多网友表示支持“一律死刑”,并接力转发。

  而与此同时,也有网友指出部分被转载的信息下附有“感谢珍爱网友情支持”的链接,点开链接后,会跳转到该网站的注册页面,且该链接具有唯一性。并以此质疑上述呼吁打击拐卖儿童的信息是该网站的营销行为。

  针对这一质疑,6月18日下午,珍爱网也向媒体发布声明,称“关于‘支持贩卖儿童应判死刑’的热点传播一事,系个别积极参与和关注此事件的珍爱网员工未经批准擅自启动的营销行为。对于这一并不符合公司价值观的个人行为,发现后已进行修正,严肃处理相关员工的失职”。该网站同时表示,“对于该事件所造成的困扰,公司致以真诚歉意。日后还将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同时,严守企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人贩子一律死刑”

  营销的成功之处:引起用户的情感上的共鸣

  这次微信营销事件是一次比较典型的病毒营销,指通过用户的社会人际网络,让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也就是说,通过别人为你宣传,实现“营销杠杆”的作用。病毒式营销已经成为网络营销最为独特的手段。

  有些病毒营销会通过标新立异的观点制造社会热点的方式,达到传播效果。比如此次“人贩子一律判死刑”事件。他们利用的,就是大众尤其是母亲们对人贩子的痛恨以及保护孩子的心态。通俗地说,就是这个营销活动看上去有些人情味,能引起很多人情感上的共鸣。

  看过专门描写拐卖儿童电影《亲爱的》后,可能没有人不会对被拐家长所承受的痛苦和绝望感到怜悯,而正是人们对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的怜悯,引发了对人贩子仇恨的共鸣,这在情感上就胜利了,这也是这个营销事件的成功之处,有些人可能仅仅就是因为善良和同情,因此就被利用给这些网站做了免费的转发推广。

  失败之处:

  1、只管传播,不管效果  

  如果以为只有能广泛传播就能出现好的营销效果,那就大错特错了。好的营销口碑的形成最基本的要求是产品必须要有优质的质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劣质的无法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不会形成良好的营销效果。

  “人贩子一律死刑”的转发者,可能很多都是有小孩子的父母,而营销的引导页面却是婚恋网站,面对的是未婚成员,因此这种营销的目标群体就是错误的,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该网站原本的口碑并不太好,服务质量并不过硬,无怪乎很多人在转发的时候,直接把珍爱网的网址删除了,很多人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有公司名的图片,这使得好不容易造起来的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酒香不怕巷子深”,没有让顾客满意的质量和服务,良好的口碑只能是空谈。有的企业,没有将精力放在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上,只一味地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大量的促销活动,却往往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有的企业,虽然曾经有过良好的口碑,却固步自封,忽视了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最终只能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2、借助能激起大众负面情绪的事件进行营销

  网络营销的基本原则是不要通过欺诈的方法激起大众负面情绪的事件进行营销,一方面容易引发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干预,给企业口碑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利用大家的善良去做营销的行为”是一种不太道德的营销手法,一旦被揭穿,会遭到大众的谴责,产生反作用,破坏企业的品牌形象,影响企业的声誉。现代企业,即使是一些大企业也往往容易忽视负面口碑传播的严重性,没有一套及时、正确地处理危机的机制,常常会使企业的危机愈陷愈深。

  因此,“人贩子一律死刑”的营销一旦被揭穿,涉事企业就忙不迭地发声明澄清并道歉,把所有责任都推卸给“临时工”的“未经批准的擅自营销行为”,并要“严肃处理相关员工”,这位搞营销策划的员工,忙活了半天策划一次微信营销,什么好处没捞到,结果反而成为替企业背黑锅的“临时工”,你说这员工心里能不堵得慌吗?这营销还不算失败吗?

  因此,这次“人贩子一律死刑”的微信营销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典型的失败营销案例,对于涉事企业来说,与其花功夫搞这种营销嚎头,不如多花些功夫搞好自己的产品,没有好产品,仅仅依靠欺诈和炒作的伎俩,或许能蒙混过关几次,但绝非长久之计,最终会产生反作用,以至失去公信力而被网民所唾弃。

小米和乐视,互联网撕逼何时休

  喜欢撕逼的小米最近又和乐视杠上了,就为了一个视频内容哪家强的问题。事情是这样的:小米首先在媒体会上宣传,小米的视频数量对友(乐视)商完胜,并给出了一系列的数字,市场份额85%对比乐视的7%.电视剧是乐视的1.4倍,综艺节目是乐视的6.7倍……数字太多我记性不好就不完全写出来,反正小米就是表明一个意思,就是小米的视频数量远胜过乐视。乐视董事长贾跃亭这样回击“小米视频内容非自有而是来自松散联盟,对比没意义”。再往后的戏份,我就不往下写了,自己看剧本。

  小米你为嘛这么喜欢吵架?

  这里不得不说下小米,这厮现在越来越喜欢约架了。约架的对象从魅族,360,华为,到现在的乐视。小米越来越有当年360大战阿里腾讯百度小米金山瑞星搜狗打遍互联网的好战范儿。一向温文尔雅的小米这是怎么了,是小米开始走下坡路吗?目前,小米2015年一季度销量2015年销量1498万台,这个数据看起来依然光鲜亮丽。其实数字背后,小米的前路危机四伏。在中端市场有大神,魅族,努比亚,荣耀和联想等一干手机厂商,在加上新进入的乐视,准备进入的格力,哪怕是纯做软件的360都要再次插一竿子入股酷派。手机行业这一块有限增长的蛋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哄抢。再加上在中低端领域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境下小米不复以前的性价比优势。在高端国产手机市场,华为mate7截止到2015年4月销量已经达到40万。当初小米以性价比作为旗帜就决定了难以在短期内以高端机的身份亮相,现在有多了华为这一对手。无论是从通信数据交换基础领域,处理器研发,手机专利技术等等方面,小米都难以和华为匹敌。

  乐视你也太不厚道

  再来说说乐视,你就不要以为这丫的吃素的。乐视手机刚出来就炮轰苹果制造一些了噱头,这也罢了。还公开手机行业BOM(物料清单)。这不让本来就不赚钱的国产手机行业再一次含泪降价。这么做可能确实能为广大手机用户带来一定好处。但是对于整个手机行业来说,是一件很不厚道的事情。苹果和三星占据整个行业106%的利润,也就是说其他手机品牌加起来的利润是负数。乐视这一做法,影响不到苹果三星,倒是让国产手机雪上加霜。

  小米和乐视撕逼的根源

  小米做手机,乐视做视频,本来是井水不换河水的。奈何在硬件和互联网逐渐融合在一起,互联网连同一切的预期越来越强。小米和乐是都想构建“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系统。于是小米把他的互联网扩展到了机顶盒,有了机顶盒还得有视频内容。这不乐视也在做数字电视,也有机顶盒产品,视频更是其赖以起家的核心竞争力。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对上乐视盒子和乐视电视,这必然会引起乐视的反击。同样,一个月前,20万台乐视超级手机开售,据官方数据,1万台乐视手机1秒售罄,19万台手机13分46秒被抢购。这样的数据显然会让小米不敢掉以轻心,自家地盘被抢占,小米还会泰然处之吗?所以,小米和乐视之间,因为业务竞争交集越来越多,从电视到视频内容,再到现在的手机,双方积怨颇深,发生争执导致互不让步并不意外。当自己的护城河分别被对方踏入时,就意外这互联网舞台的好戏即将开启了。小米和乐视的论战针锋相对,成了眼前互联网行业最热闹的事件。

  小米和360都是九头鸟?

  这里本来没有360什么事,这厮最近也确实安静,大概AK47周鸿�真的老了吧。之所以提到360,上面说了,小米现在越来越像当年的360了,喜欢吵架。说是吵架,其实都是在免费做营销。台上吵得越厉害,撕逼越激烈,台下观众越high.小米和360,他们的带头大哥都是湖北人,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两人表明看到处树敌,其实是赚足了观众眼球。而向行业大哥开炮,无疑能为自己带来不少加分。君不见乔布斯当年不也在炮轰andorid “傲慢自大的杂种”。笔者作为一个湖北人,不知道是该对这两"九头鸟"抱有敬意还是鄙视了。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真是一个大战场。交战方你方战罢我登场,战火不断硝烟袅袅。这么多年国内外的撕逼案例不计其数,国外来说,苹果指责安卓抄袭,三星和苹果相互指责侵权。国内更是数不胜数了,百度和360安全领域撕逼;360和腾讯的3q大站;魅族骂小米获取内部情报;现在的小米和乐视口水战。说到底,并不是大家喜欢去四处战斗。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安静本分不作为就意味着被遗忘,就意味着没落然后死亡。有的人靠打架一战成名,有的靠打架灭掉了对手。这些撕逼大站的背后往往就是一个字"利",所以与其说是主动的到处约架还不如说是在当前大环境下最大可能的谋取自身的利益。

  互联网撕逼何时休?

  之所以撕逼,是因为他们都是弱者,需要通过撕逼的方式来挣钱最大化的露脸来获取存在感。强者从来是不会有时间和弱者撕逼的,只会打击然后消灭。你能想象腾讯和一个小游戏厂商来争吵,阿里巴巴和一个京东小卖家来对掐么?在行业格局没有完全确立以前,我们恐怕很难见到互联网行业一团和气了。只有当大家都排好座次,确定了行业格局,这场撕逼大站才能正式消停。

  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或许我们还不能完全看清楚上互联网大佬们的门道,但是努力揣摩并学习还是可以的。这些参与撕逼大站的对象本身都是极具行业影响力的巨头,或许在我们看了他们完全没必要为了观众眼球就吵得不可开交。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说,对于我们眼中的巨头,在另外一个巨头眼中还能算是巨头吗?竞争力是相对的,当一个拥有流量的互联网企业遇到另外一个更有流量的互联网企业时,该怎么办呢?现在你大概应该明白了,360当年为啥要公开与腾讯的矛盾,因为在腾讯海量的qq用户面前,360看起来是不堪一击,甚至随时面临生死存亡。与腾讯大战,360获得了眼球,带来了流量,博取了同情心。在腾讯发出“一个艰难得决定”时,360在背地里笑了。在这里,你或许也能找到,我为什么投稿的原因了。我也不太避讳我为啥来投稿,因为大家都心知肚。对的,和撕逼异曲同工,为了获取公众的眼球。无法与那么高等级的对手来撕逼,何不利用你眼前能获得的一切资源来获取眼球呢。大神都这样做了,你还犹豫什么?

  来源:校赚网投稿(微信/QQ号:81433982)

2015年6月18日星期四

希捷个人云:家用NAS的解决方案

  云存储服务越来越普及,传输速度、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多用户希望拥有一个自己专属的云数据存储。而最近希捷给用户带来了一款新的家庭云解决方案:希捷个人云2盘位。让用户能方便而安全地访问家里存储的内容,下面我就对这款产品进行一番试用评测。

  系统安装和配置

  希捷个人云2Bay,从外观上看,像是一个扁平的机顶盒。其按键只有开关一个,接口有网线、电源和USB,安装起来非常简单,将网线连接到路由器,打开电源开关,机器就开始运行了。

  第一次运行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安装设置,过了十多分钟后,网上邻居会出现“\\PERSONALCLOUD”这个图标,点击进去后,显示Public文件夹,进入后点击“ Personal Cloud”快捷图标,会打开首次安装的界面。

  安装向导的第一步是检测网络连接,如果测试互联网络连接成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接着系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固件下载了。

  下载和安装最新固件大概要十多分钟,固件更新完毕后,进入到“存储”设置阶段,2bay的可选择的设置有两个,RAID 1和RAID 0。

  一般情况下说,选择RAID 1可以将数据在两个硬盘上进行双机备份,万一一个硬盘出现故障,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另一个硬盘进行读写,这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对于重要的数据建议使用RAID 1的方式保存。

  不过,RAID 1的方式会使得可用空间减半,如果用户更在意硬盘的存储空间,可以选择RAID 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硬盘的容量。例如目前我测试的这个个人云系统,选用RAID 1时硬盘容量为2T,选用RAID 0时硬盘可用容量为4T。

  存储设置完成后,就进入用户设置环节,系统提示输入邮箱和密码,设置好用户密码后,就可以进入个人云的设置界面了,如果稍后用户遗忘了密码,还可以通过这里录入的邮箱将密码找回。

  之后,用户登录进系统后,就进入了设备管理器界面,在这个界面里,可以自定义目前系统运行的各类服务,主要的媒体服务包括DLNA和Seagate Media等。

  在维护界面里,用户还可以监控CPU、内存、网络以及系统进程。

  在“下载管理器”中,用户可以进行后台BT下载,找到种子文件,放上去之后,系统就可以自动下载文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限制上传和下载速度。当然,按月付费的迅雷离线会员也有这功能,或者把电脑一直开着下载也可以,但是消耗的电费是不小的开支,而希捷个人云只有区区30W功率,24小时开着也没问题。

  在文件传输方面,我测试将硬盘的文件复制到个人云上,传输速度大概58MB/秒,速度还算比较快,对于蓝光类的大视频可以在几分钟内传完。实际上,希捷个人云是支持千兆网络的,如果你的电脑网卡和路由器都支持千兆网络,网线也支持千兆,那么你从电脑访问希捷个人云的数据会比访问硬盘的数据还要快,动辄几个G的数据瞬间就可以下载下来。

  视频播放功能

  视频播放主要通过Seagate Media应用或DLNA来实现。

  Seagate Media是一个独立的APP应用,可以在苹果商店,Google Play中下载,下载安装完成后,可以在里面直接点播视频,速度很快。对于国内各类Android盒子和智能电视来说,需要打开Google Play,在里面搜索Seagate Media安装。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使用DLNA来播放个人云上的视频,目前大多数智能盒子和智能电视都支持DLNA。苹果的设备安装Seagate Media,连接个人云成功后,会显示如下界面:

  在此界面下点文件夹,可以对存储在硬盘上的文件进行管理,例如下载、删除、复制、移动、共享等,如下图所示。

  在视频播放界面,可以自动按照专辑、流派和年份进行分类,点击视频后即可在iOS设备上进行播放视频,播放是以原画方式播放,支持的视频格式为iOS默认支持的视频格式。

  NAS解决方案

  从上面的功能介绍可以看到,希捷个人云实际上是一个搭建家庭NAS的快速方案。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是一种专门的数据存储技术的名称,它可以直接连接在电脑网络上面,对网络用户提供了集中式数据访问服务。

  NAS可让数据的使用率提升,主要的原因在于数据无需依附在服务器上,用户不会因为服务器关闭而无法使用数据,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家庭里的所有智能设备,如电脑、iPhone、iPad、智能电视、智能盒子、Android设备、智能手表等都可以访问和播放NAS上的数据资源,而通过RAID双盘热备,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客户端电脑就无需再保存数据,节省了大量存储空间。

  实际上,NAS 可以说就是一台服务器,而且是整日都开着的服务器,具有省电,静音,易维护等特点,将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化存储。

  使用个人云看视频有什么好处呢?一个是可以在所有终端设备上流畅播放1080P高清视频,不会出现类似百度云那样卡缓存的情况,其次是播放的时候不会出现类似百度云的如下画面,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和视频具有完全的权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能接入网络的移动终端产品在不断增多。除去路由器外,NAS是另外一款能够实现24小时在线的设备。希捷个人云能实现类似NAS的功能,作为家庭数据中心来使用,让家庭的各种数据更安全、可靠和易于分享。

  以下为广告时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给大家分享希捷个人云的福利:参与希捷个人云“礼赠嘉年华”有奖活动,就有机会获得价值2999元的希捷2盘位4TB Personal Cloud个人云 ,还有照片打印机和电视盒子等奖品等着大家。心动不如行动吧!活动参与办法详见下图!

浅析Apache Storm 0.10.0-beta发布:剑指Heron

  在浅析Storm的发布版本之前,先吐槽一下Storm的版本号。我是从0.8.0版本开始接触Storm的,那时候Storm还是推特的开源项目,作为一个Storm的半个老鸟,看到Storm又推出了一个新版本,当然是有些想法的。从2013年,Apache接手Storm之后版本号的发布继续延续了以前的风格。说白了就是众人期望了无数年,版本依然没有过“1”。

  浅析Storm 0.10.0-beta

  //顺序按照官网的要点顺序,翻译+个人见解

  一、集群安全性以及多用户调度部署。

  我们先把官网列的点列出:

  •   Kerberos Authentication with Automatic Credential Push and Renewal

  •   Pluggable Authorization and ACLs

  •   Multi-Tenant Scheduling with Per-User isolation and configurable resource limits.

  •   User Impersonation

  •   SSL Support for Storm UI, Log Viewer, and DRPC (Distributed Remote Procedure Call)

  •   Secure integration with other Hadoop Projects (such as ZooKeeper, HDFS, HBase, etc.)

  •   User isolation (Storm topologies run as the user who submitted them)

  在早期的Storm设计中,并没有考虑系统安全性的问题。

  其实大部分开源软件的发展过程都差不多,早期的发展肯定是以功能以及性能为主,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系统安全才会被加以考虑。如今,随着Storm的发展,以及当前实时业务需求的上涨,实际的集群部署也越来越多,安全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次在安全性的支持方面,除了Storm的社区,雅虎、赛门铁克还有Hortonworks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主要改动点:

  •   (1)自动更新Kerberos身份验证机制;

  •   (2)可插拔的访问授权以及访问控制机制;

  •   (3)支持多用户调度,并且对于不同用户可灵活配置资源;//这一点在向资源集中调度方向靠拢

  •   (4)模拟多用户调度;

  •   (5)UI方面的改进,支持SSL协议的日志查看器、DRPC页面监控;

  •   (6)优化了与Hadoop生态的集成,主要是安全性方面,包括Zookeeper、Hbase以及HDFS等等;//随着大数据平台一体化,Storm的推广,越来越多的Hadoop生态组件会集成进去

  •   (7)多用户的隔离,即每个用户中允许操作自己提交的拓扑任务;//其实这点跟在引入多用户的时候,必然是需要支持的

  总结:

  安全性方面,不多说,博客虫(微信ID:blogchong)感觉这个点在一般的企业来说,其实优先级是不高的;

  重点是对多用户调度的支持,以及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化,自从Hadoop2.0以后,资源的集中管理一直是一个热门方向,所以,Storm在这方面的优化还是值得期待的。

  二、版本升级以及持续改进的优化

  在过去,升级Storm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涉及到拓扑的变更、拓扑的重新部署等等。究其因,不同版本之间的数据结构往往是有所出入的。所以,升级的过程不是一个完全向下兼容的过程。

  从storm 0.10.0开始,版本的升级方面将有很大的优化,甚至是可以在不停止拓扑任务的情况下进行版本升级,整个过程也可以实现自动化。

  总结:

  随着Storm的实际部署节点越来越多,必然会面临版本升级的情况,所以这一点的改进是很重要的,因为其对于用户后续的持续使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三、任务以及拓扑部署上的改进优化

  熟悉Storm的朋友可能知道,对于拓扑任务的部署,往往有任何的拓扑改动,我们都需要进行代码的重新编译。如果部署的拓扑规模较大,这将影响很大。

  在新改进的方向中,希望通过外部配置文件的形式,去定义拓扑的布局以及相关的配置。

  先列上官网改进点:

  •   Easily configure and deploy Storm topologies (Both Storm core and Micro-batch API) without embedding configuration in your topology code

  •   Support for existing topology code

  •   Define Storm Core API (Spouts/Bolts) using a flexible YAML DSL

  •   YAML DSL support for most Storm components (storm-kafka, storm-hdfs, storm-hbase, etc.)

  •   Convenient support for multi-lang components

  •   External property substitution/filtering for easily switching between configurations/environments (similar to Maven-style ${variable.name} substitution)

  主要改动点:

  •   (1)优化拓扑的配置以及部署,在代码中将拓扑结构相关的东西剥离;

  •   (2)依然支持现有的拓扑编码;//向下兼容

  •   (3)使用灵活的YAML DSL去定义Spout以及Bolt;//说白了,还是在拓扑构建方面进行优化

  •   (4)依然支持现有的一些接口,比如storm-kafka、storm-hbase、storm-hdfs;//依然是向下兼容,不多说

  •   (5)多语言组件的支持;//以前虽然号称支持多语言,其实除了python以及java以外的语言,开发难度还是挺大的

  •   (6)支持配置环境之间的切换,类似于Maven中${变量名}代替;

  总结:

  向下兼容的一些东西,咱就不多说了,这是版本升级的理所应当支持的功能;

  重点在于拓扑结构的革命性改变,其实我们可以发现,Storm 0.10.0在灵活性使用方面做了很多的该进,包括了这个拓扑结构

  四、提供新的分组策略:局部关键词分组

  现有的Storm分组策略,在0.8版本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如今引入了一个新的分组策略:局部关键词分组策略。

  局部关键词分组与按字段分组(Grouping)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其考虑了下游Bolt的负载情况,更好的利用了剩余资源,尽量达到了节点间的负载均衡。

  总结:

  从这点我们可以发现,Storm的革命性改进除了在灵活性方面,在资源调度方面也是不余余力啊。

  五、优化了日志框架

  调试分布式程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通常我们会通过一个主要的信息来源去分析,那就是程序产生的日志文件。

  但是这同样会产生矛盾,Storm是实时级别的架构系统,对于日志的记录层级难以掌控:多了,容易刷爆磁盘;少了,难以发现问题。

  在Storm 0.10.0中,使用了log4j v2,这是一个具有更高的吞吐量以及更低的延迟的日志架构。并且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对于业务逻辑,我们可以轻松的追踪到。

  同样,列上E文关键点:

  •   Rolling log files with size, duration, and date-based triggers that are composable

  •   Dynamic log configuration updates without dropping log messages

  •   Remote log monitoring and (re)configuration via JMX

  •   A Syslog/RFC-5424-compliant appender.

  •   Integration with log aggregators such as syslog-ng

  主要关键点:

  •   (1)通过日志文件大小、时间日期组合的方式,触发日志的滚动;

  •   (2)动态的修改日志配置,不会丢失日志数据;

  •   (3)支持日志的远程监控,以及JMX的远程配置;

  •   (4)支持RFC-5424协议;

  •   (5)Syslog-ng的整合以及支持日志聚合;//未来很有可能使用syslog-ng完全替代syslog,不过需要时间验证

  总结:

  日志这一块的话,其实没什么多说的地方,现有日志其实也足够用了,问题不是很大,当然如果有更好的支持优化,肯定是大赞的。

  六、支持Hive数据的接入

  这个特性将会在0.13中引入,提供数据从Hive接入Storm的API,以及数据Hive落得的API,让数据从Storm到Hive的流程更加的合理以及方便,一旦数据在源头被提交,在Hive即可查询。

  实现Storm到Hive的一体化,在微批处理以及事务处理中支持Hive。

  总结:

  依然是大数据平台一体化的改进,Storm与Hadoop生态的进一步“合体”。

  七、Microsoft Azure Event Hubs的整合

  在Azure云计算平台上支持Storm的部署执行,这个不多说。只能说Storm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很多云平台已经主动和Storm“联姻”了。

  八、对于Redis的支持

  除了Hadoop生态,对于大行其道的Nosql,Storm也开始整合。跟其他组件的支持类似,提供了一些使用案例,同样是Storm大融合的趋势。

  九、JDBC/RDBMS的整合集成

  Storm 0.10.0支持高灵活可定制的集成,几乎兼容任何类型的JDBC。甚至允许拓扑元组数据与数据库数据在拓扑进行灵活的交互。

  总结:

  在Hadoop盛行之前,其实Storm的数据落地方式很单调,其中将Storm处理过后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中是一种主流,所以,这一方面的优化可以说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十、依赖冲突的优化

  直接总结吧:在以往的Storm历史版本中,其实经常会出现依赖版本冲突的现象。在Storm 0.10.0中,对这方面作了优化。好吧,又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说明Storm在进一步规范化。

  我们来梳理一下总结

  在推特发布Heron后没几天,Apache就发布了Storm的0.10.0,不可谓不及时。

  也难怪,Heron号称颠覆性的设计,虽然它暂时没有开源,虽然Storm已经占据了数据实时处理领域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危机感十足啊。

  OK,还是回到正题,说说我的感想:

  (1)大数据平台统一融合趋势

  我在《DT时代变革的反思》一文中,曾经说到:支撑大数据得以发展的核心是数据平台。

  在Hadoop大规模离线数据处理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实时业务的需求逐渐在上升,这也是Storm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实时处理平台以及我们现在盛行的Hadoop生态平台,是两个不同的方向,逻辑上是分离的。

  随着大数据处理的需求多样化,数据在不同平台上流通的需求很迫切。

  如今,不管是现在版本Storm对Hive的支持、对redis的支持,还是以往中对HDFS、Hbase、Zookeeper的支持等,这都是Storm对于数据平台一体化做的努力。

  在大数据平台方面,无论是实时处理,还是以Hadoop为代表的批量离线处理或者Nosql存储等几个方面,平台的统一融合将会是一个趋势。

  (2)资源的集中管理

  Storm在资源拓扑任务资源分配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硬伤。随着Hadoop2.0之后,Hadoop的资源统一交给Yarn管理,在分布式方面基本算是掀起了一股资源管理优化的风潮。

  PS:翻译以及个人见解若有所误差,欢迎指正。

  来源:博客虫投稿,原文链接

2015年6月16日星期二

在线密码管理器LastPass被黑客攻破

  摘要:LastPass的网络上周五被黑客攻破,攻击者可能窃取了用户帐号的电子邮件地址、密码提醒信息,以及用于认证的哈希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攻击者有可能猜出较弱的用户主密码。Lass声称,虽然加密的用户数据库在攻击中被盗走,但并没有迹象表明用户账号遭到不法分子的登入。

  据LastPass官方博客介绍,上周五LastPass的网络被黑客攻破,该公司的信息安全团队在对“可疑活动”进行调查后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攻击者从用户密码库中窃取了加密数据,也没有获取用户的帐户信息。

  不过,攻击者可能窃取了用户帐号的电子邮件地址、密码提醒信息,以及用于认证的哈希信息和个人Salt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攻击者有可能猜出较弱的用户主密码。

  LastPass声称,对自己的加密措施非常有信心,它足够保护大部分的用户。LastPass的哈希认证采用随机因子以及服务器端的PBKDF2-SHA256算法进行了10万个循环,而并非在客户端执行,这使得根据被盗的哈希值进行解密的难度大为增加,也就是说,被盗走的哈希会遭到攻击,但不会那么快。但是,根据这些信息,攻击者有可能猜出较弱的用户主密码。

  对于这次安全事故,LassPass已经向所有用户发送了邮件通知,LastPass建议,该服务的所有用户都需要设置新的主密码,此外,所有从新设备或新IP地址登录帐号的用户都需要通过电子邮件去验证身份。如果用户在其他网站里使用了和LassPass主密码相同的密码,应该也将这些密码进行修改。

  由于用户的密码库并没有被盗取,因此用户没有必要修改LassPass密码库中的密码,向往常一样,LassPass强烈建议用户开启两步验证功能,为LassPass账户提供额外的保护。

在线密码管理器LastPass被黑客攻破

  LastPass这次安全事故对于一个专门从事于安全领域的公司来说是致命一击,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专门从事密码保护服务却被黑客来了个一锅端,用户将自己最重要的密码保存在这个网站上,结果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那么用户就只能放弃这个服务,或许,将最重要的密码记在脑子里,可能才是最安全的。

  LastPass是当前最热门的密码保管服务之一,免费为用户保存多个网站的密码,做到自动登录各个网站。

关于传统企业电商发展的一些想法

  在互联网行业工作接近3年(个人站长、电商),现在重新回到传统企业工作,面对传统企业进入电商领域的大潮,对于传统企业进入电商领域,有些想法想要记录下来。

  本文仅以本人现就职企业的电商发展为例,亦因本人未在公司电商部门工作,对本公司电商的了解不深,仅仅是根据以前的电商工作经验与在传统企业的工作经验结合提出的一点想法。

  一、关于建立独立电商平台的构想

  传统企业的一般特点: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供应链系统,有丰富的线下资源(地区经销商等)。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电商业尤其如此。

  据了解:本公司的电子商务是外包其它服务商的,主要平台是在天猫、一号店、京东等第三方平台推广。

  现如今,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消费者群体也正在向80/90后人群转移,网购人群与日俱增,天猫、京东、一号店等综合商城;奢侈品行业的尚品、珍品网;书籍的当当、亚马逊等;苏宁、国美、小米、海尔商城、唯品会、凡客等;团购、返利、购物分享网站,各行各业的电商网站如雨后春般出现,竞争形势与日俱增,销售额与市场也是越来越大。

  但与之相反的是,照明行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尚无“领头羊”,照明行业的电子商务普遍不受重视,就算行业内的欧普、雷士之流也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平台,更不用说具有竞争性的电商营销战略。

  同样,从本人来看,我司的电子商务也是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只是在第三方平台如天猫、京东等开设店铺,且没有独属于自己的推广和服务平台。从本人经验总结来看,有如下的问题:

  1.本身定位。

  现在电商行业内想要做大做强,处于行业内“领头羊”地位的电商企业都会拥有自己的电商平台,而不是完全依托于第三方平台。

  依托第三方平台虽然有利于初期的盈利,适合于中小型电商平台使用,但这样依托第三方平台不利于客户关系管理和收集、品牌宣传,且受制于其它平台,后期掣肘太多,如失去了第三方平台的流量或平台支持,以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流水。2012年前盛名的“裂帛”等知名“淘名牌”在传统品牌入驻天猫平台后流量大幅度下滑就是明证;阿里巴巴推广“天猫”后淘宝店铺流量支持大幅度减少也是阿里巴巴企业战略调整后的牺牲品。且如大幅度推广天猫等第三方平台店铺,用户首先想到的是天猫等三方平台,而非店铺品牌,徒为他们做嫁衣裳罢了。

  而现阶段知名电商平台的战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行业内的整合、渠道平台,如书籍行业的当当、亚马逊;母婴产品的红孩子;酒行业的酒仙网等,这是一个垂直行业的整合平台(如B+B2C模式);另一种则是主打一个品牌,提升一个品牌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从而占据销量(传统的B2C/O2O电商模式)。

  根据我司情况来看,显然第二种电商平台更加适合我司,再加上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相信随着网络平台的成长,品牌知名度也会越来越响亮,实现线上线下营销的双赢。

  当然,这种建立独立电商平台前期不会存在太大的赢利,它初期的最大优势在于品牌的宣传、客户数据持续增长和管理。

  2.平台的推广和用户粘性的提升(推广和内容产生)。

  网络推广是电商平台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个部分。说到底,电商之战就是“流量之战”。所以网络推广必须拥有自己的推广团队和推广渠道。

  显然,我司电商平台还没有拥有自己的推广团队,也没有开发属于自己的推广渠道和资源。更不能达到利用线下资源推广电商平台产品的目的。如:经销商门店推广微信平台、官方商城等(推广方式不在此一一列举)。

  相比网络推广,潜在用户的开发以及用户黏性(二次、三次转化率……),我司的电子商务相信还没有涉及到这一方面。

  用户需要的是内容,潜在用户也只有通过内容才能成为网站的用户,也只有更实用、更丰富的内容才会有占据更多的流量入口。这也是百度会推出百度文库、知道、百科,360会推广百科等内容平台的原因。显然,我司在互联网营销中还没有这样的意识,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损失大量的流量入口。

  而想要自己的内容无疑也是需要自己的电商平台的,更需要更多的人和更优秀的内容产生机制产生大量优秀内容,而作为一个制造企业,在这方面无疑是一大优势。

  3.公司优势

  相比同为传统品牌进入电商行业具有竞争优势,先机无疑是很重要的。在现在行业内无“领头羊”的情况下若能进入电商行业,相信优势会很大。

  去年曾在厦门参加过“赢时代”电商论坛,其中的一个观点“传统名牌进入电商行业对于网络品牌就是赤裸裸的碾压,尤其是供应链和资金的投入方面。”这一观点虽不绝对,但也有其道理。

  (1)线下平台的支持。作为上市品牌,在市场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且在市场有大量的经销商,可结合线下资源进行推广,加速电商平台的成长。

  (2)人员的优势。在网站打造初期,忠实用户的数量对于网站的成长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

  (3)供应链的支持。作为一个制造型企业,对于电商行业来说无疑更有优势和竞争性。

  (4)金钱的优势。这个自不多言。

  4.电商平台构想

  根据传统电商平台及我司的情况,本人对本公司电商平台曾经做过一些思考,经过整理大致如下:

  (一)重新打造线上品牌B2C/B+B2C电商模式。为避免线上线下资源(价格、供应链等)体系冲突,重新打造一个线上互联网品牌。并可扩展成供应商加盟模式,打造成一个行业垂直类商城。

  (二)线上线下品牌结合,打造现有品牌B2C/O2O电商模式。这样可以有效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并能够做到线上线下的双赢。而且可以结合现有品牌的供应链、经销商体系,打造O2O电商模式。以此提升现有品牌知名度。

  扩展:可根据经销商渠道建设机制,将此原理应用于电子商务。可结合市级(省级)经销商门店,开设市级(省级)网上商城,由区域内经销商控制本地商城,然后客户下单后由本地经销商发货、售后或由客户网上下单、线下拿货的营销模式,这样相对于传统网上营销来说具有同城服务、服务简洁(如售后)、品牌形象、知名度提升更易、线下推广利用率更高等优势,形成B2C/O2O网上商城。(PS:只是简单的想法,要实现当然会更复杂)

  (三)其它

  (1)商城中可考虑增设B2B、售后服务、工程、活动等特色专题页面、功能。

  (2)增设内容平台和推广渠道、方法的累积。

  深度挖掘用户属性,打造相应的内容 ,内容平台的打造可吸引大量用户,是网站长期发展必不可少的模块。如照明设计面向装修人员,吸引买房人员、工程方等等。

  当然,以上想法也许很稚嫩,也只是对电商凭平台初期发展的一点想法,因对公司的战略不是很了解,所以某些方面考虑不周全,但本人深深认为:互联网正在高速发展,而互联网营销也许就是公司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我们应该好好把握。

  互联网营销越来越火热,相信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同样的,电商的竞争也是很残酷的(面向的客户是全国甚至是全球),一步错满盘输并不罕见,在现在还不明朗的照明行业电商,个人认为先机市场的占领很重要。如公司发展战略有涉及到电商领域,建议能够加快脚步。

  二、电商运营推广方案

  一.SEO推广

  1.搜索引擎SEO

  (1)根据行业、不同的用户属性、产品属性等,建立多维度的用户搜索关键词库,根据关键词库确定用户内容产生机制和内容打造计划,利用大量的内容覆盖行业搜索流量入口,亦可提升网站粘性,形成二次、三次转化率……,如:

  a商城主站的关键词选择、类目筛选属性关键词等的打造,关系到主站引流,关键词的选择和设置必要合理。

  b装修知识、汽车灯知识等专业性的知识可采用资讯形式;

  c产品维修知识、售后知识等可采用问答形式,由用户群体自发打造内容;

  d产品评价入口可通过商城购买用户的评价聚合而成,一来可短期内形成大量内容,增加网站权重;二来可增加大量长尾关键词排名;

  e可根据需求打造分享站、论坛交流平台等。

  f思考电商社交的可行性(SNS平台)。

  (2)确定关键词以及内容打造机制后,确定关键词布局方案和关键词排名优化计划。如页面布局、权重分配、结构优化、外链计划等。达到提升网站流量的目的。

  2.淘宝SEO.针对淘宝等第三方平台,研究淘宝等第三方平台的自然排名规则,总结淘宝排名因素,如关键词的使用、爆款的打造、跳出率的影响等,并根据这些因素做相应的优化,从而提升淘宝等第三方平台站内免费流量的提升。

  二.竞价推广

  1.搜索引擎竞价推广

  a.现在国内竞价平台主要集中于百度竞价和360竞价推广。

  b.根据地区、用户属性等不同维度形成关键词库表,对不同维度形成不同的广告投放方案。譬如,××频繁发生某疾病,需要紫外线灯管,那么就可以着重在此地区投放竞价广告, 并收集容易形成购买性质紫外线灯管相关搜索关键词,而对于没有市场的地区减少投放或不投放,从而提升关键词投放性价比。

  c.关键词投放要有不同的创意文案,达到吸引用户点击的目的。

  d.关键词及创意要根据不同的维度形成关键词库,根据市场、季节等定期对关键词进行维护、更新和管理。

  e关键词精准度的提升。根据不同的关键词,确定相应的用户属性,制定不同的网站着陆页,提升网站转化率。

  2.淘宝竞价(直通车、钻展等)

  比较典型的就是直通车、钻展,提升淘宝流量,现在价格与竞争也是越来越高,性价比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与搜索引擎竞价推广一样也需关注创意和关键词的精准度。

  三.广告联盟(主要形式为CPS)

  1.第三方平台的广告联盟平台。最典型的如淘宝联盟。其它的第三方平台也都有广告联盟平台,如京东联盟、当当联盟等。加入第三方联盟平台,制定相应的推广政策,并对推广人员信息进行管理和收集,如定期发布活动,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等,促进广告联盟平台的推广量增长。很多淘品牌如“御泥坊”、梦芭莎就有通过此方案增加淘宝客数量。

  2.挑选如百度联盟、成果网、亿起发等知名广告联盟加入,并对相应平台的推广数据形成记录,对优秀的网站主主动联系并提供激励措施等。(淘宝天猫店铺也可以加入部分广告联盟平台)

  3.可以考虑自建广告联盟平台。如后期知名度较高,可以自建广告联盟,这样对于推广用户更易于管理。对于自身品牌的打造、平台费用成本损耗也是一个优势。如梦芭莎的梦芭莎联盟,通过邮箱营销、QQ营销等(将梦芭莎联盟向网站主推广,从而吸引大量网站主使用梦芭莎这个广告联盟),对于梦芭莎的品牌崛起起了较大的作用。

  四.微营销

  1、微博、微信等营销是最近的趋势。特别是微信营销。个人认为微信平台对于电商来说主要用于客户关系的维系与老客户的回流。需根据客户定期分享内容(分析用户属性,制定内容分享规则),并建立微商城。

  2.与线下资源合作:在门店广告、产品包装等线下展示微信二维码。

  3.在电商网站、软文推广等平台展示微信二维码。

  五.客户关系管理和大数据平台应用

  1.收集客户信息,根据不同维度,建立客户信息库,可用于客户定期回访、活动通知等。

  2.根据不同产品,分析相关行业用户属性,如汽车灯的汽车坐垫、汽车饰品、汽车美容、汽车轮胎、汽车维修行业,通过方法(向这些行业网站索取购买用户资料)获得相应的用户资料,并对其进行重新整理。

  3.根据不同的用户分类,制定相应的内容推荐机制,如每日(周)推荐某某产品、某某文章,制定相应的页面或展示机制,通过QQ营销、邮箱营销、微信营销、短信营销、电话营销等发布给对应客户,并以此促成成交。

  如我司的汽车灯电商,如能通过方法获得汽车之家、易车网的注册用户资料(这些网站的注册用户最少是百万级以上),这样就等于你的汽车灯有了百万以上的潜在用户,如对这些用户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做好营销,相信销量不成问题。

  六.线上线下资源整合

  1.门店广告上网站、微信的宣传,产品包装上微信、网站的宣传,譬如产品彩盒上可添加微信二维码。

  2.建立加盟招商平台。

  (1)如独立商城定位为行业垂直平台,可增加网站加盟模式,这也是传统电商的模式,旨在吸引其它品牌加入行业平台,提升品牌的行业地位,也能丰富产品线。

  (2)为线下经销商建立加盟平台。现在线下经销商已经被各大品牌占据,想要产品能够更快、更广的占据市场又不能缺少经销商的加盟,如能建立经销商网上申请通道,相信市场机遇会更多。

  根据地区,展示当地的代理商信息(店名、地址、加盟信息),做好加盟信息展示页面。

  建立网站申请通道,通过留下联系人、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对加盟信息初步核实合格后可通过联系方式联系加盟申请人,这样可方便想创业的人能够更好、更方便的找到货源,了解货源信息,也能够方便我司开发经销商客户。

  (3)加盟平台的推广。为了让更多人加入加盟平台,加盟信息的传播是基础, 可以通过竞价广告、地方性平台(如哪个地区缺少经销山,就可寻找当地论坛发布广告)等宣传。

  3.其它。如公司员工帮助打造网站内容、网上订单-经销商发货的营销模式等。

  七.广告与合作

  1.收集相关行业网站,与网站主取得联系,与其达成广告合作关系或购买广告位置。

  2.与其它电商网站形成推广联盟关系(汽车电商推广我们的汽车灯,我们网站上推广汽车,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

  3.定期发布网站活动,吸引客户,促进销量。

  八.其它。

  百度平台推广、论坛推广、博客平台等,这些推广方式不是主流推广方式,偶然为之即可,这里就不做分析了。

  三、进入电商平台注意点

  1.产品规划、分析与信息完善。

  a规范照明行业细分产品品类;

  b规范商城产品挑选标准(如标准化产品、用户黏性高,利润高等),保证商品品类齐全的条件下能够选择合适的商品上架;

  c不同品类的商品要有不同的产品展示、产品设计(线上展示设计与产品本身的包装等)或者运营策略。

  d电商就是做产品销售,产品的设计很重要。灯具属于非标准产品,在用户心中没有公认、明确的产品好坏评判标准。公司需分析产品属性和亮点,整理出在电商上产品的竞争优势属性表(如产品图片、使用展示、功能属性、产品亮度、颜色、价格、安装美观等),并对照对产品进行优化。

  2.线上线下的品牌冲突与渠道整合。

  对于从传统行业进入到电商领域,面对线上线下品牌的冲突与渠道定位、整合的问题:

  a.继续使用 企业品牌,使用在《关于建立独立电商平台的构想》中提出的构想,这一方面能够很好的使用现有企业的线下资源,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有利于电商的初、中期发展。但也对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品牌冲突的避免提出更高的要求。

  b.另行建立互联网线上电商品牌,与企业线下品牌区分开来,做一个行业垂直类平台,采用B+B2B加盟模式。这种方式对线下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市场竞争更大,但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品牌冲突与渠道内耗,也有利于电商的后期发展。

  来源:投稿,作者:彭晋杰     QQ:751269767

2015年6月14日星期日

搜索引擎营销推广技巧

  搜索引擎营销(Search Engine Marketing),我们通常简称为SEM,搜索引擎营销的基本思想是让用户发现信息,并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点击进入网站进一步了解他所需要的信息。一般认为,搜索引擎优化设计主要目标有2个层次:被搜索引擎收录、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

  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的作用非常重要,大多数网民在寻找某个信息的时候都会使用搜索引擎来寻找,将网站地址排在搜索结果的第一名就成为搜索引擎营销推广的最终目标。搜索引擎营销推广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登录搜索引擎、登录分类目录、搜索引擎优化、付费关键词竞价广告等。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搜索引擎在网络营销中的地位依然重要,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搜索引擎营销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演变,因此应根据环境的变化选择搜索引擎营销的合适方式。

  登录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推广的第一步就是提交网站到搜索引擎。将网站等级到搜索引擎之后,搜索引擎就会自动抓取用户网站的信息。对于中文网站来说,使用量排名前四名的搜索引擎几乎占据了99%以上的搜索量,因此着重关注这几个搜索引擎即可。

  提交搜索引擎的步骤是:1、制作sitemaps文件,并将其添加到robots.txt中;2、登录四大搜索站长平台;3、提交sitempas和URL到平台上。4、观察站长平台对于网站的收录和抓取情况。

  Sitemaps协议使网站能够告知搜索引擎网站中可供抓取的网址,以便于搜索引擎更方便地抓取网站。而sitemap.xml是遵守该协议的包含了一个网站所有链接的xml格式文件。简单的来说,sitemap就是网站地图。

  Sitemaps是一个和网站管理员相关的工具,有点象BLOG的RSS功能,是一个方便自己的服务,如果大家(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源)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提交自己的更新的话,搜索引擎就再也不用派出那么多爬虫辛辛苦苦的到处乱窜了,任何一个站点,只要有更新,便会自动“通知”搜索引擎,方便搜索引擎进行索引。

  首先用户在各个搜索引擎的站长平台创建帐号,验证自己的网站权限,然后登录站长平台,在提交Sitempas界面里提交自己网站的sitemap.xml文件。

  sitemap.xml文件可以手工编写,也可以通过软件自动生成,sitemap.xml文件创建好了之后可以提交给各个搜索引擎。

  Sitemaps文件是XML格式的,用于概括与Web抓取工具相关的Sitemaps信息。对于每个网址,都可以加入抓取“提示”(如最后修改日期和近似更改频率)。Sitemaps协议以 <urlset> 开始标记开始,以 </urlset> 结束标记结束。 每个网址包含一个作为父标记的 <url> 条目。 每一个 <url> 父标记包括一个 <loc> 子标记条目。<loc>是网页文件的网址。此网址应以http开始并少于2048个字符。 <lastmod>表示该文件上次修改的日期。此日期允许删除时间部分,例如YYYY-MM-DD。其他的可选项可以不加。

  最后,在站长平台的Sitemaps的提交页面填写你生成的Sitemaps地址,并提交即可。

  过了几个小时后,再登录各个搜索引擎的站长平台,可以看到Sitemaps的索引情况。

  此外,各个站长平台还提供了Spider对用户网站访问情况的说明报告,如:查询统计信息、抓取统计信息、网页分析、索引统计信息等信息。“查询统计信息”中,有列出几个进入你网站的热门搜索关键字。在“抓取统计信息”中,可以看到Spider抓取网站的概要统计和抓取错误的地址。实现了网站主和Spider的信息交互。

  四大搜索站长平台地址:

  百度站长平台:zhanzhang.baidu.com

  360站长平台:zhanzhang.haosou.com

  搜狗站长平台:zhanzhang.sogou.com

  谷歌站长平台:www.google.com/webmasters

  优化搜索结果中排名

搜索引擎营销

  网站内容被搜索引擎收录只是最基本的开始,搜索引擎营销的目的是让网站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显示。提升搜索排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搜索引擎优化(SEO),这个在之前的章节已经详细介绍过,另一种方法是竞价排名。

  竞价排名,顾名思义就是网站付费后让搜索引擎展示,排名的算法和用户出价、关键词质量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通常来说,付费越高者排名越靠前;竞价排名服务是按点击计费的一种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调整每次点击付费价格,控制自己在特定关键字搜索结果中的排名;并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关键词捕捉到不同类型的的目标访问者。

  而在国内最流行的点击付费搜索引擎有百度、360、搜狗和谷歌。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做了竞价排名,最好也应该对网站进行搜索引擎优化设计,并将网站登录到各大搜索引擎中。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推广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在各个搜索推广平台申请搜索引擎营销推广帐号;2、制作并优化网站着陆页;3、确定关键词,创建推广计划;4、安装统计代码,确认网站转化目标;5、投放广告;6、跟踪并评估广告投放效果。

  关键词的选择是竞价排名推广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的策略是:第一,选择产品或服务核心关键词。核心关键词包括产品的门类、种类、品牌、产品型号等。第二,添加形容词以扩展核心关键词,如添加属性、功能、比较、价格、销售、行动等来形容核心关键词,如机票代理的企业,添加价格“特价机票、打折机票”,添加行动为“买机票”。

  在转化统计方面,百度统计和百度推广是集成的,谷歌分析和谷歌adwords是集成的,360和搜狗则暂时没有官方的转化统计系统,不过可以通过一些第三方的搜索统计平台进行转化统计,这些第三方平台通常只能每天和搜索引擎同步一次数据,因此无法看到实时的转化情况,只能看到昨天之前的转化效果。

  付费广告投放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通过数据报表来分析各个关键词的转化情况了。关键词的效果分析可以用关键词的总消费金额除以关键词的总转化量来衡量,如果该数字高于平均数,则表示这个关键词的转化效果不好,需要优化(如降低出价、增加否定关键词、修改匹配方式为精确匹配等等),如果该数字低于平均数,则表示这个关键词的转化效果好,需要进行拓展(增加同类关键词、提高出价、修改匹配方式为短语或广泛等等)。

  总而言之,SEM追求最高的性价比,以最小的投入,获最大的来自搜索引擎的访问量,并产生商业价值。?

  四大竞价搜索平台地址:

  百度推广平台:www2.baidu.com

  360推广平台:e.360.cn

  搜狗推广平台:p4p.sogou.com

  谷歌推广平台:www.google.com/adwords

微营销实战技巧大全

  对于微信这一块,个人兴趣不是很大,但是事实情况是,微信确实力量非常大,目前做微信成功的企业不只是一个两个,我完全没有玩过微营销,但是我的微信却有几千个粉丝,这就是我们要讲到的重点,微营销实战技巧大全。

  技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方法是可以复制的,所以一个成功的帐号,成功的点绝对不是在方法上,而是在模式上,既然你有了微信,我相信一定有自己的运营模式。好了,今天我们主要讲方法,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推广,一种营销。

  微信推广

  什么挂广告位、提交到导航这些不接地气的方法我就不多说了,挂广告位需要资金不接地气,提交导航基本没啥效果不接地气,咱今天就说目前�丝可行的一些方法。

  投稿:如果说作为一个微信自媒体人,不会写原创文章你就非常失败,微信主要推送的就是原创内容,整天抄来抄去的,我任务你是在替别人微信打广告,写两篇牛逼一点的文章,让用户觉得文章有价值。通常情况下,投稿一篇被今日头条、搜狐、一点资讯、百度百家、新浪等任意一个大型平台推荐到首页,粉丝至少都可以增加300个以上,你想一下,一篇文章加300个粉丝是个什么概念。计算一下,一个月有2篇文章被他们任意一个平台推荐,那么一个月至少600个粉丝。

  可能你觉得投稿的方法还是不接地气,因为你知道如何写原创文章。如果你还是因为不会写原创文章而觉得这个方法不接地气的话,我想告诉你,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如果你明白我上面那句话的意思了,我相信这个时候你已经打开了word练习写作了。我初中毕业,至今博客运营了2年,几乎每天都在练习写作,如今写作水平不是很厉害,但多多少少可以敲出上千个字符。

  个人号推广:一个牛逼的公众平台都有无数个牛逼的个人帐号在推广这个平台,所以我们必须注册多个个人微信帐号去推广你的微信公众平台,自15年1月16日开始,微信大规模封杀一机多号的现象,所以要想注册多个微信帐号,可能需要准备多个手机。实在不行,那只有一个微信登录多个帐号了。

  注册个人微信帐号后,个人微信帐号里面必须要有好友,这样你推送的内容,才会有人看到,至于微信增加好友的方法我曾经写个两个牛逼的方法,方法一:本地新号利用手机号段日加1000粉丝。方法二:无限添加QQ微信好友的方法(五分钟加万个QQ)。这两个方法操作非常简单,方法二是方法一的升级版,所以可以直接使用第二个方法,一天时间加满5个微信帐号不是问题,第二天就可以大规模的去推广你的微信公众平台了。

  互动:光提供密密麻麻的文字谁都不喜欢看,我们不仅仅需要提供文字,而且还需要提供有互动性的文字,比如:你敢看亲人五分钟吗,这个话题在最近比较热门,互动性也比较强,所以我看到很多微信公众平台利用这个话题炒作的非常成功。这是时效性互动的一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微信公众平台对接网页上的一些html5小游戏,当用户关注后,看到菜单有游戏,试着玩一下,而游戏里面的内容以PK模式进行,所以玩完了以后,基本上就是“某某某某玩了多少关,你也来试一下?”。记得我和朋友在微信里面PK大家来找房祖名这个游戏,从30多个最后PK到了80多个。来来回回分享了上千次,这是游戏上的互动推广方法。

  互推:微信互相推广是目前比较火的一种推广模式,有专业的互推平台,网址我就不发了,你这边发布一篇文章底部加上人家的微信,人家发布文章加上你的微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微信是这样互推的,操作非常简单,这里我就不操作了。

  微信营销

  在互联网上很少有看一篇文章或一条说说就打款购买的,当然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几个人,但这种情况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哪些在微信上晒红包、打款、聊天记录等都是骗人的。那么正常的微信营销,应该是有一个“体系”的,这个体系解决了用户担心的品牌、售前、售后、被骗等一系列的问题。

  网站:做微商面膜的,基本是没有看到有网站,而是直接在朋友圈里面发案例、发付款记录、发电话号码,而且自称厂家直招代理,这种情况类似于我们线下看到的地摊货,那么要想成为大品牌,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网站,而不是在私人微信的朋友圈里面发案例、发付款记录。

  信息:大数据信息是未来最佳的营销模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很多手机价格越来越低,在以前买手机送话费到现在充话费送手机,为何充话费可以送手机?他们真的在亏本?那你就错了,他们的赢利点可能不是在手机上,而是在手机的数据上,通过手机知道你年龄、行业、地域等多方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现,所以我们在做微营销的时候掌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拿不出大数据来,但至少,我们可以直接对方年龄、性别、地域、行业。

  如果对方是个女性,经常分享去哪里购物、旅游等,那么对他推送面膜、防晒霜等产品可能有点用,但对他推送关于加盟代理面膜,可能效果并没有那么好。

  如果对方是个男性,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汽车、手机等相关产品,可能你对他分享一个电脑、智能手表等信息他可能会感兴趣,而对他分享购物、美食,他兴趣并不是很大。

  所以我们要把你微信粉丝的信息掌握,并且分组进行营销。在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管理」里面有一个「新建分组」的按钮,通过不同类型的粉丝推送不同的内容,或许更容易被营销,如果实在遇到一个没办法和他达成买卖交易的,比如,你卖面膜,一男的关注了,你可以单独分组,单独推送男性可能会喜欢的内容,这样更容易营销他。注:营销不等于买卖。

  信誉:信誉绝对不是晒付款、晒聊天记录、晒金钱而做到的,但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适当的做一下,做过头了,别人一看就认为是假的就没意思了。其实通过这一方法建立信誉度是每一个企业必经之路,比如某某公司明显融资才100万,他要说1000万,又比如某某产品明显月销量1000件,他们要说成月销量10000件。他们之所以这做,是因为他们想让用户觉得他们有实力。所以说利用互联网强化自己的实力,这是建立信誉度的一方面。

  其次是产品建立信誉度,我博客曾经说到了不少的产品建立信誉度的案例,其中周鸿�就是利用产品建立信誉度最大的成功案例,周鸿�通过免费打出用户,通过优秀的安全卫士与用户建立信誉。一个免费的模式,一个利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自然会让用户相信你。

  可能你觉得免费不符合实际,毕竟你产品不可能免费赠送给人家,那我在说一个微信成功营销的案例,曾有一位朋友做线上手机维修的,他通过免费赠送手机膜一个月积累上万个粉丝,并且建立了信誉度。参考阅读《一套完成的微信营销方案》。看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建立信誉度并不一定要自己亏本去低价或者免费送,可能用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去买单的模式一样可以推广微信粉丝并且建立信誉度。

  总结:在推广方面讲究的就是方法,而方法是一个死东西,所以看明白了就觉得没有干货,没看明白的都认为是干货,而营销方面讲的是思维,看明白的人认为是干货,没看明白的人觉得没干货。

  来源:久闻网投稿,(QQ/微信号:394062665),原文链接

微信营销推广的特点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产品取代旧船票的例子比比皆是,之前十分盛行的微博营销也降了不少热度。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微信流行的时间也不短了,按照事物一贯的发展趋势,它现在也应该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了。课事实恰恰相反,微信营销的呼声不仅没有变小,反而还在不断攀升。

  原因何在?这就要从微信的价值说起了。是的,正因为微信能够创造其他社交产品无法逾越的价值,所以它仍然可以鹤立鸡群的站在众多科技产品当中。那么微信究竟可以创造什么价值呢?

  一、真正实现与客户对话,创建稳固的客户群

  在社会化时代,互动是营销的必要手段,只有和客户建立起关系,了解客户的心声,营销之路才能走得长远。众所周知,微信出道的时候走的就是社交工具的路线。这一基本功能正好体现了微信最大的营销价值:真正实现与客户一对一沟通,而且私密性非常强。营销者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一功能,那么完全可以通过微信创造稳固的客户群,为自己奠定坚实的营销基础。

微信营销

  二、信息曝光率高,投放精准

  不少人喜欢拿微博和微信做比较,认为微博消息转发率高,其信息曝光率也会很高而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转发率和信息曝光率并不是成正比的。因为病不是所有人都会关注信息内容,有时候人们只是单纯的转发,而根本不会去阅读信息内容,这就谈不上曝光率了。

  微信就不同,它可以直接将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曝光率与投放率几乎是100%.这一点微薄是无法比拟的。

  三、杜绝扰民,开启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大街上,突然被强行的塞了一张小广告,这种事情往往让人十分恼火。许多传统的营销模式都是这样的,他们在没有得到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强行向用户推送广告,完全不考虑用户需不需要。这种扰民的方式对营销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而微信则拜托了这一缺陷,因为微信公众号是不能主动添加用户的,换句话说,用户选择的通常就是自己需要的,这样就为公众号开启了一条畅通的销售渠道。运营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开启多元化的营销模式。

  四、低成本投入,高利润收入

  广告向来是营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费用往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时候广告虽然做得好,但是推广效果和转化率并不理想。而微信则解决了这一弊端。

  在微信上,我们可以选择多种广告形式,如文字、图片、图文混排、视频、语音等等,只要消耗一点点流量,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广告精准的投放到用户的手机上,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高的广告曝光率。

  不仅如此,微信简单实用的功能还大大降低了技术要求,让普通大众也能轻松实现低投入、高收益。

  当然,除了上面讲的这些主要方面外,微信还蕴藏着许多其他方面的价值,只要你加入微商网校,一定会从微信营销中收获更多的利益。

  来源:陈传礼投稿

2015年6月11日星期四

中国互联网风云人物排行榜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到了第21个年头,这21年中诞生出了很多引领行业发展风向的风云人物。这21年中,一大批的弄潮儿尽享互联网发展的红利,站在了整个中国商界甚至全球科技领域的金字塔尖。

  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众多,要想做一个总的排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笔者将采用分层法对人物进行排名。本排名主要以“当下时代站在行业顶峰的风云人物”为主要的评选标准,故早期曾经的一批领先者不会入榜或者入榜后排位较为靠后。

  当然,本排名以笔者从业16年的个人经验为主进行的主观排名,不具备任何权威性,更不做任何权威文献引用,当然也不参与任何商业机构的合作。另外说明下这里的排名是指狭义的互联网从业者,那些涉足互联网的TI企业和传统企业则不放进排名,故柳传志、任正非、李东生、张近东、董明珠等人不进入排行榜。

  一线企业家:BAT三大企业一把手当仁不让

  正如中国城市排名中我们习惯的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列为一线城市,在互联网行业也有三大企业家可以进入一线,分别是:李彦宏、马化腾、马云! 这三位应该是毫无争议的中国互联网三大家,三位大佬背后的企业也几乎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有话语权的三家企业。

  如果非要在这三位中一分高下的话,我认为应该是这样一个排序:

  第一名马云:笔者之所以把马云放在第一名,除了考虑到阿里巴巴市值第一和马云个人财富第一名以外,马云给行业乃至中国带来的价值在于不仅仅自己或者阿里巴巴做大,还帮助无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并且改变了几亿国人的消费习惯。

  第二名马化腾:如果不是马云近年风头实在太盛,内敛的马化腾应该是中国乃至亚洲互联网排名第一的人物,马化腾拥有最广泛的用户,几乎每个中国网民都是腾讯用户,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和在线娱乐方式。

  第三名李彦宏:李彦宏几乎是中国高科技和互联网天才的代言人,颜值和智商应该高于马化腾和马云二人,陪同习大大多次外出巴西等国,输出中国的互联网价值观和技术,在互联网行业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行业影响力。

  二线企业家:周鸿�、刘强东、雷军

  和一线的企业家一样,互联网行业中国二线的企业家也仅仅只有3位,没有像金字塔模型一样成倍的增长。目前这三位分别是:360创始人周鸿�、京东CEO刘强东、小米CEO雷军。在不久的将来这三位甚至有冲击一线的能力,甚至刘强东和雷军已经被很多人看做可以匹敌BAT三巨头的存在,几乎可以排入准一线的行列,当然咱们这次的排名没有设置“准一线”,故此把这二位放入二线。

  同样,我们如果非要对这三位进行排名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名雷军:雷军其实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中国互联网二线甚至准一线的地位,当时能压雷军一头的似乎只有老版三巨头(中国互联网老版三巨头分别是丁磊、张朝阳、王志东),后来主管金山期间,金山的影响力逐步下降差点进入三线,所幸创办小米重新站稳二线,并且在未来三年内有了冲击一线的可能。

  第二名刘强东:在2008年之前,有人听过刘强东吗?至少我这个第三方观察者没有听过,可以说在中国互联网顶级大佬中,刘强东是资格最浅但最具潜力的。江苏宿迁人对刘强东有一句非常高看的评语:宿迁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两个大人物,一个是项羽,另外一个是刘强东。

  第三名周鸿�:周鸿�是中国互联网大佬中最受争议的人物,没有之一。所引领开创的免费安全软件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变革,在周鸿�带领下360实现了几乎每年翻倍的营收增长,被业界誉为360速度。

  三线企业家:曹国伟、丁磊、张朝阳、陈天桥、陈一舟、王兴、姚劲波、梁建章、贾跃亭、古永锵等

  中国的三线互联网企业家大概有20名左右,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不得不加了一个“等”字,应该还有大概4——5位没有列入进来。

  从三线企业家开始,由于数量众多,就不做具体的排名。三线企业家里面基本上是新老两波人交替的出现了,老人有(这里说的老是资格老,和年龄无关)曹国伟、丁磊等人,新人有贾跃亭、王兴、姚劲波等人。有意思的是在三线企业家里面有1位曾经(这里的曾经是指2004年左右)是中国互联网的一线企业家里面排名第一位的,那就是盛大的陈天桥。还有两位是曾经(这里的曾经是指2000年左右)的一线企业家,这就是网易的丁磊和搜狐的张朝阳。

  中国三线企业家的人选不断更换,说明了中国的互联网在不断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机会,像王兴、姚劲波两位能够跻身三线,正说明了我们的消费互联网和O2O时代到来。山西人贾跃亭能进入三线,说明了智能电视产业正在升级改变,而乐视是这个领域的领导企业。

  四线企业家:沈亚(唯品会)、孙陶然(拉卡拉)、李国庆(当当网)、傅盛(猎豹)、陈年(凡客)、陈欧(聚美)、李想(汽车之家)、张涛(大众点评)、程维(滴滴打车)、罗永浩(锤子)、肖健(中国手游)、王小川(搜狗)、郭盛(智联招聘)、王峰(蓝港)、张一鸣(今日头条)、蔡文胜(美图秀秀)、李学凌(多玩YY)、傅政军(9158)、林奇(游族)、冯鑫(暴风影音)、成湘均(掌阅)、计葵生(陆金所)、于敦德(途牛)、王志东(点击科技)等等

  中国的四线互联网企业家大概有100——150名左右,这里只是列出其中的一些代表企业家,大部分的还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企业家,不过由于我的读者来自不同行业,对互联网的了解有深有浅,我特意对一些企业家标注来源哪家企业。

  这个阶层,其实是中国互联网的中流砥柱,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深入到今天我们生活和学习、工作、娱乐的每一个环节。从这个阶层开始首次出现了80后企业家,比如聚美优品的陈欧和汽车之家的李想以及今日头条的张一鸣、游族的林奇等人。

  在这其中,有些人的企业非常庞大,市值或者估值规模最少可以跻身三线,但非常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也几乎没有任何观点和思想对行业输出,闷头赚大钱,所以委屈把他们放在了四线,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唯品会的创始人沈亚,这家公司预计2015年收入能达到400亿级别。

  也有一些人由于个人的明星效应,企业还没成规模便进入这个行列,最典型的代表是锤子科技的罗永浩,如果仅仅论知名度来说,罗永浩的知名度应该能跻身一线,不输马化腾等人。

  最让人震惊的应该是点击科技的创始人王志东的尴尬入选,我前文说过王志东是中国曾经的互联网三巨头,并且在2000年的时候,王志东被公认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排名第一的人物,蓝港创始人王峰在2014年底说过一句话“2000年的时候,新浪CEO王志东绝对火过今天的马云”。 当然,今天的王志东,已经逐步被互联网所遗忘,80后和90后的互联网从业者,很多人都没听过王志东。

  当然,另外一个可惜的人物就是凡客创始人陈年,陈年本来有希望和刘强东一道跻身中国互联网二线企业家,但苦于凡客从高空摔落,价值一落千丈,勉强保住了四线企业家的地位。

  五线企业家:倪县乐、宋中杰、陆文勇、李明顺、孟醒、张良伦、王小彬、赵立新、陈明杰、林宇、石捷、阙登峰、李健等等等等。

  五线互联网企业家的数量在中国最少有1000名以上,这些人同样和四线企业家一样,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逐步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相信很多人对这些人的名字感觉到很陌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同样我们也没必要对这些人物进行相关联的企业标注,这批人在互联网圈子里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但很多人在某些方面可以称得上专家级别的人物,假以时日未尝不可以跻身更高的线级,比如贝贝网的创始人张良伦,飞流的倪县乐等人,积累了太长的时间,遇到好的机会和风口,便可一飞冲天。

  六线企业家:85后和90后近年来崛起的创业者为主

  六线企业家多如牛毛,一般来说这个阶层是指的刚刚接受风投的初创企业,创始人也以80后甚至90后为主。

  目前看来,六线企业家还没形成行业影响力,甚至很难称之为企业家,这些企业死亡率也远远高于其他几个阶层的企业家。速途网曾经在2011——2013年间对处在6线的几百家企业做过专访,到了今时今日基本上有超过90%的已经消亡或者名存实亡。

  以上就是笔者对当前的中国互联网大佬做的一个简单排名,写作这篇文章的基础在于我个人16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以及采访过的上千家企业做的笔记等资料,所以再次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做任何权威的参考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佬本应有冲击三线甚至二线的江湖实力,但在60岁之前就退休或者更换了奋斗的行业,故此也不进入本排行榜,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求伯君、史玉柱、王峻涛、张树新、方舟子、宫玉国等等。

  另外,这次的排名主要指互联网的企业家,给互联网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人、媒体人中有很多可以跻身二线或者三线,这里也不放入,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沈南鹏、熊晓鸽、牛文文、薛蛮子、李开复、肖冰、张颖、方兴东等等。

  当然,我们的很多业界专家学者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有很多是开拓性贡献的功臣,有几个甚至可以入选一线,这里也不一一列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胡启恒、钱华林、胡泳、邬贺铨、段永朝等等。

  与此同时,这个排名主要以企业的一把手为主,所以很多企业内部的大牛级的人物,虽然有三线甚至二线的影响力和江湖地位,但也不入选了,代表人物有张小龙、陆兆禧、俞永福、李明远、黎万强、齐向东、陈彤、沈皓瑜等等。

  写在最后:通过整理2015年中国当下的风云企业家排名,从一个侧面梳理了下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脉络,在以前谁占据了风口谁就能迅速跻身一线或者二线。但从2010年以来,不管是谁占据风口,处在一线的始终是马云、李彦宏、马化腾三位,中国企业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但一线阵营的三位企业家基本短期内无法撼动,不过三线到二线,四线到三线,五线到四线这个阶段还有大量的机会,基本上每隔一两年就会更新掉30%左右的人选。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5年6月10日星期三

互联网真的繁荣吗

  互联网真的繁荣吗? 也许你会给出一个毫不犹豫的回答,也许不是……那互联网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吗?

  现在的各个平台和砖家都打着互联网的旗号摇旗呐喊告诉我们互联网时代来了,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有的公司喊着互联网的口号来聚拢资金(各种概念O2O, P2P,C2C, B2C……, 而VC\PE各种看到有公司只要是做互联网的就想投资入股,完全不看市场、经济、需求),有的打着互联网的旗号来吸引招聘员工有的打着互联网的旗号吸引用户,更有甚者打着互联网的旗号要求员工加班("哪有互联网公司不加班的")。

  “We wanted flying cars,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我们需要能飞的汽车,但结果却得到了140个字符——指技术含量不高的推特)彼得·蒂尔的这句抱怨传播甚广,他认为今天的美国人已经失去了20世纪60年代父辈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的勇气:比如一周工作4天、度假可以去月球,以及其他原子层面的创新。彼得·蒂尔的“从0到1”与经济学家熊彼特著名的“破坏性创新”理念异曲同工,都寓意着要拥抱某种从无到有的富有创见性的较为彻底的创新与变革。互联网的方式确实改变了许多人们的生活、沟通、工作的方式,但说到底还是工具。还是停留在了手机app、PC网页这些较为单一的媒介中,没有科技产品的进步。

  像google glass,microsoft hololens眼镜这些产品,还有智能家居的产品这些科技方向的发展是真正能改变和改进我们生活的科技。不像手机app,没事yeah! 我自拍了!yeah! 我分享到微博了!yeah!我能通过x信约女神了。

  像solorCity,spaceX,tesla,facebook,google这些厂商都在尝试做些不同的事情,比如tesla的家用充电墙,比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solorCity的太阳能转化板,这些科技产品的进步真的是社会需要的。

  如果只围绕着手机这个媒介,确实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购物、缴费、支付、沟通、获取信息、打车、分享、社交……真的要感谢乔帮主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平台和场景,app的时代在现在经历着黄金时期。但也像任何一种媒介一样,都会有它的衰减期和革新者把他们替代掉。但我们也相信mobile可能还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在5到10年中。

  最近的股市已经从07/08年的低谷中走出来,一路冲上了5000点,本农身边的产品、测试、开发、亲戚、朋友都在购置股票,试图从中捞一笔。如果连每天流连菜市场的大妈都津津乐道股市的传奇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泡沫到了最大的时候。股市也是,互联网也是……

  本农前段时间找了许多创业公司的老总和CXO沟通,试图去了解这个市场,尝试去自己做点东西。发现这些公司无一不是拿着一笔钱(或是来自风投、或是来自自己多年积累、或是来自母公司)然后大笔的烧,这些公司试图通过自己做的东西来拉拢到用户,提升,用户量、销售量或者GMV(交易流水)的值。看了一圈下来觉得真的是个创业公司就说自己是搞互联网,而风投圈大概是是个菜市场大妈就敢说自己是风投、是天使。

  举个栗子,某点菜和评价应用,用户如果到店首先要下载该app点菜和评价(因为很多用户没有听过这个应用),而这个应用也只是支持跟他合作的商户,所以不是每家餐馆都支持。本农提到,既然每次一个新用户都要用户下app的话,绑在X信里面以公众号或服务号的形式,不是更加方便和快捷,以X信的体量不至于每个用户都介意多花几十k的流量而带来一顿饭8折的优惠。而要用户每次点菜都拿出一个几寸屏幕大小的手机来点菜,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还单独一个app,你唬我呢?哥手机里几百个app,分分钟找不到你在哪,你让哥单独一个app来做一件单独的事情真的不是很好。而该app的CEO说我们的app如果基于X信怎么可能做到一个百亿美金的公司。感情你一个点菜的工具还想做到百亿每斤(美金谐音), 那可是每斤(美金谐音)那!!!!即使您做到用户数据录入,拿到了用户对菜系,菜品的评价和口味,感情您的大数据能嫩到百亿每斤(美金谐音)!!!快拍拍我,快~用力,对!就打脸上,快告诉我我没有在做梦。

  所以互联网繁荣与否你应该也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了吧。这个繁荣是否理性,是否值得你抛弃稳定的工作和家庭,去拿几千块的工资和不知道哪年能抵上人民币价值的好几打厚厚的股票和期权,去赌一个你期望的未来(本农觉得这和去买一张大乐透,憧憬有一天你带着卡通玩偶的头套去领奖一样概率小的嘞,都不比被闪电劈中成为闪电侠的概率高,真的,真心的!!)。

  想你应该已经有决定了吧?祝你顺利

  来源:教父的自我修养投稿,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codefarmerMM

也谈博客文章编写

  最近来了很多网友加入我们编写文章的行列, 为读者带来了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下面就编写博客文章为题, 试谈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标题为精

  标题通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体现,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带动全文,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而一个坏的标题很可能会让读者忽略你辛苦写出来的文章,导致很少人去浏览和反馈,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先看标题再决定看不看正文是很多人的阅读习惯,标题的书写可谓是一门学问。博客文章标题的书写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SEO类标题,这类标题往往是写给搜索引擎看的,好的书写能够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来找到我们的文章,为网站带来大量流量,要避免标题涵盖范围过大,交代的范围要清晰明确尽量小,比如标题 “Firefox入门用户使用指南” 要比 “Firefox最新版Firefox绿色版Firefox便捷版下载” 要好,因为它是一个通顺完整的语句,同时还运用了“长尾理论”,避免了与热门关键词的直接竞争,用户更容易找到我们的文章。另一类是写给读者看的标题,我们写的是有内容的文章,面向读者,以内容取胜,所以标题同时也要写给读者看,要让读者更直接明了文章的主题,更有欲望去阅读文章正文,下面试谈一下这类博客文章标题的书写方法。

  1、总结提取法

  先拟定一个假标题,在写完全文后,根据内容去总结一个标题或者直接选择文章里的中心语句改做标题。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解决了取标题的难题,同时又不会文不对题。

  2、模板套用法

  “如何优雅地使用XXX”,“5种XXX的方法”,“试论XXX”,“可能是最好的XXX方法”.这种方法总能够屡试不爽,简洁明了,主旨明确。

  3、疑问设问法

  比如 “Firefox卡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有大量的用户选择使用Firefox?”,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改成疑问句,能很好地勾起读者的兴趣,读者会带着疑问的阅读完文章,如果文章言之有物,读者通常是怀着一颗感激的心的。

  4、流行词汇法

  标题的书写可以拼凑一些流行词汇,热点新闻来作为文章的标题,比如 “分分钟教你重装电脑”,“我有特殊的Google使用方法”,“新技能Get”, 这种方法很容易吸引读者,也可能很快获得点击率,但要求文章内容与标题能够很好地关联到一起。

  5、形容词法

  在标题中加入“免费”,“高阶”,“简易”,“快捷”等让人愉悦的词语,好处在于可以让读者更愿意花时间去阅读文章,又让文章显得积极正能量。

  6、读者群法

  关注韩寒博客的人都会知道著名的 “韩三篇” 《谈革命》《说民主》《 论自由》,标题谈及的范围很广,但韩寒做为名人,有着很广泛的读者群,读者会自行理解标题为 “韩寒认为的XXX”,使用这种法,一般是一些观点类的文章,比如自己对一个问题,一种技术,一个产品的看法,可以用“对XXX的一点看法”,“论XXX的优缺点,”XXX体验总结“。

  一个好的博客文章标题应该是既考虑SEO又考虑读者的标题。当然也可以为文章准备多个标题 ,文章刚发布时选取一个偏给读者看的标题,过一段时间后换成偏SEO类的标题。标题的选择可以是标新立异的,标新立异的标题会让文章焕发新生,但这需要你有一定的文章功底,不要做标题党,不要文不对题,不要使用已经泛滥的标题(如“史上最XXX”),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标点,生僻词语的使用。

  内容为王

  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它给你带来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坚持写文章带来的好处在于它能强化你的知识,促使你思考,通过分享价值,寻找到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定位,专注于某一小领域,编写文章为读者带去切实有用的价值,你的文章将会受到读者的欢迎,而受欢迎之根本在于文章的内容质量。

  我应该写那方面的文章呢?

  1、写你善长的,你想学习的,你感兴趣的,不要担心写不好,会变好的。

  2、专注于某一小领域,坚持写,如果能形成一个系列就最好了。

  3、传达正面信息与激起读者情绪的文章常常最受欢迎。

  4、坚持给读者带去有价值东西,读者会感激你并对你有所期待。

  我应该如何写好我的文章呢?

  1、主题要明确,描写要简短 , 抓住其核心内容。

  2、遣词用字尽量通俗易懂, 服务于大多数读者。

  3、文章要有深度, 争取得到业内同行的认可。

  4、用故事情节代替你想表达的会使得文章更加生动。

  5、抓住当前的新闻热点事件,编写与之相关的文章。

  6、采用不同的文体演义文章,会使得读者记忆深刻。

  7、可以让文章系列化,就象电视连续剧一样。

  8、图文并茂,举例说明,配合Tips.

  9、写文章前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做好草稿。

  我写文章时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1、鼓励原创的文章, 目前我们的文章均为原创。

  2、引用他人文章或段落时应该标明出处。

  3、不要分享触及知识产权的文章。

  4、注意单词拼写和语句语法。

  来源:奔跑中的奶酪投稿,原文连接

2015年6月9日星期二

内容营销如何植入广告

  内容营销就是披着媒体的外衣在宰人,目的就是要营销。内容其实是营销的武器,先挑起别人的七情六欲,等别人把持不住的时候,狠狠地宰上一刀。当然,被宰的人也是心甘情愿,心满意足的。

  要达到营销的目的,前提就是要有植入。没有植入的内容就是一个花瓶,华而不实,装完逼就碎了,没什么卵用。

  下面先为大家罗列一下那些典型的没有植入,或者植入无效的内容营销,很可能你就在干这种事:

  1、  像飞蛾一样扑热点

  跟热点确实是非常省时省力的一种策略,对微信朋友圈尤其有用,因为如果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侃大山,你却在灯火阑珊处静静地装逼,即使不招人嫌,也会别人冷落。

  但是问题也来了,追热点追求的是爆发,热得快冷得也快,高潮过后必定是疲软和沉睡,很难成为持久流传的经典。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问题是你怎么把自己的品牌跟热点结合起来。很多人天天等着重大事件出来,一旦冒出来,头脑一热,大喊一声,马上做个个热点专题出来,各种搞笑、煽情、恶搞,数据也很厉害,各种十万+,可惜这么大的流量,没有多少人能够记住你。大家关注的还是热点事件本身,至于你是谁,你干了哪些事,观众们毫无知觉。

  其实这么干的人还真不少,尤其是微信公众号上,哪壶热了提哪壶,最后把自己累得死去活来,却没弄来几个真粉丝。有些SEO也有这种情况,他们觉得热点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

  个人认为,追热点不能作为一个日常策略,尤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追得比媒体还卖力,打乱了日常内容建设的节奏,我觉得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有了一定的内容储备之后,可以借助热点作为引爆点。

  2、  无存在感的插入

  这种情况就是在某篇内容中很随意地提一下,要求不能影响内容的可读性,其实说白了就是传统做广告思维,追求的是露脸。很多传统的软文都有这种情况,比如“某某品牌赞助了多少钱”、“某某品牌总经理认为”,在视频中就是某某品牌的广告很不小心出现一下,或者在作品最后出现大logo。这些都会让人一看就大喊:哇!这广告做得!

  这种传统广告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因为网民不一定非要看你的广告。“刷一下存在感”这种伎俩也会越来越没效果,因为存在感实在是太小了,即使是那么小,也能让精明的网民识别出来是在做广告,反而让人怀疑内容本身的真实性。

  说白了,就是“既渴望你注意到我,又害怕你生气”,像条小狗一样战战兢兢。说到底还是营销思维用错了地方,你用的是传统的硬广思维,就要接受硬广的臭鸡蛋和烂菜梗。很多人在电视上已经忍了很久了,你居然还敢来网上�瑟,那不是找死吗?这种植入,还不如不要呢。

  以上两种情况,一种是植入不充分,一种是植入太傻太天真。如果光做内容不植入,又是TM在调戏人,达不到营销的目的。

  怎么植入才显得顺其自然呢?这里不提供具体的方法案例,只分享一个泛泛的思路,但会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首先你要看清这样一个事实:好内容是不怕植入的,植入不会成为一篇好内容的毒瘤。你的内容要达到的效果是这样的:虽然我知道这是个广告,但是我醉了,我服了。

  第一个思路:反客为主,围绕品牌做内容

  你在制作内容的时候,要让你的品牌成为中心,而不是乱入的边角料。也就是说,在讲故事的时候,你的品牌是主角,而不是跑龙套的,一切都围绕你的品牌展开。把你的品牌从内容中撤掉之后,你的故事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例如,谷歌就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两位二战时期走散的兄弟,到老的时候始终没再见过兄弟一面。两位老人的孙子孙女利用谷歌的各种搜索技术,一点一点寻找线索,最后终于让两位兄弟久别重逢了。整个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是更关键的是一个故事下来,谷歌把它的各项新搜索技术全部演示了一遍,教会了大家怎么用,并告诉大家它的技术很牛逼,可以把遗失多年的兄弟情都找回来。

  第二个思路:画龙点睛,把势能挤压到最后

  第一个思路是把品牌通篇植入到内容当中,让内容成为一条主线。第二个思路是把品牌植入放在最后,但是前面都是铺垫。

  需要提醒的是,前面的铺垫并不是没什么卵用,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但是故事要表达的主题留在了最后,最后两者一呼应,碰撞出让人叹为观止的火花,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弱弱地总结一下

  以上两个思路与前面的两个问题是对应的。植入不充分就要反客为主,把别人的故事替换成自己的故事。不能通篇植入的,就走画龙点睛的路线。总是你的品牌才是内容的中心, 不要让自己的广告做得那么可怜,理直气壮并不会把顾客吓跑。

  当然,个人认为,最成功的植入是个性的植入。就是让人一看你的内容就知道你的独特之处,不用看你的品牌就有冲动关注你。就是那个味,没人可以替代,这种植入才是最高明的。这么高深的话题,以后再找时间讨论啊。

  来源:张飒的博客投稿,原文连接

2015年6月7日星期日

电子邮件营销推广的技巧

  电子邮件营销(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是企业通过一定的软件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来实施的,与用户以及潜在用户沟通,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一种营销技术,它主要指通过邮件列表向顾客发布公司的新闻、声明、新产品信息、优惠信息等。

  电子邮件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常见的广告营销形式,此方法是向网站的大量客户或潜在客户发送有关网站的特定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相比,电子邮件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大多数上网者都有自己的邮箱,并且使用也较为频繁,也就为网站的推广和营销提供了很大的机会。费用低也是电子邮件在各种宣传方式中较容易被接受的一个优势,此外,电子邮件营销还具有针对性强、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可以针对某一些人发送特定的广告,其营销推广效果也容易统计。

  通常企业可以通过使用EDM软件向目标客户发送EDM邮件,建立同目标顾客的沟通渠道,向其直接传达相关信息,用来促进销售。EDM软件有多种用途,可以发送电子广告、产品信息、销售信息、市场调查、市场推广活动信息等。

  使用电子邮件进行营销推广的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电子邮件地址数据库

  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网站推广,首先要收集大量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客户姓名,收集邮件地址和客户姓名的方法很多,比如购买第三方的营销邮件数据库、或者与别人交换数据库资料等,但这些都不是我们需要的客户,最理想的方法是客户主动提交相关信息,例如注册用户的时候提示客户订阅,订阅邮件后给客户提供优惠信息等。

  2、分类数据库

  EDM要想做到最有效,要让订阅者不反感,就要提供针对性的内容,让用户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东西,这里面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提供分类订阅,在用户订阅和退订的时候,列出一个分类目录让用户选择,这样就可将用户邮件进行分类,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来给用户发送不同类型的电子邮件。切忌不分用户类型一味滥发邮件,那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造成完全相反的效果,所发电子邮件被判定为垃圾邮件。所以,在发送电子邮件之前,一定要做好潜在的访问者分析,然后再进行发送工作。

  3、避免垃圾邮件风险

  对于EDM来说,如何避免成为垃圾邮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可以说所有的垃圾邮件都带有营销性质,但带有营销性质的邮件却不一定是垃圾邮件。通常来说,基于用户许可、信息对用户有价值的邮件是正规的EDM,两个因素缺少一个,就可以被判定为垃圾邮件。

  所谓许可式邮件营销,指的是企业事先征得了用户的许可,方才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目标用户发送产品、服务、促销等信息。因此,目标用户的态度至少不排斥这些营销邮件,这是许可式邮件和“垃圾邮件”的本质区别。

  4、控制邮件发送周期

  坦白地讲,不是所有的人真的是想退订你的邮件,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表明,有71%的用户回应是发送频率太频繁才退订邮件的;76%的用户认为邮件内容不相关。所以,为了维护那71%的用户,降低邮件发送频率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邮件发送周期的决定因素在于发送的内容,时效短的信息要优先发送,时效性长的信息可以适当延后时间,一般要控制信息发送不要过于频繁。

  5、邮件内容

  从根本上讲,邮件内容决定了EDM的营销价值,邮件内容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如果邮件内容质量不高,用户就会选择退订,或者根本不会阅读邮件,这种情况显然不是EDM所希望的结果,邮件内容应该对用户有价值,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除了要避免邮件内容匮乏外,邮件还应该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和方向性,每次发送的邮件之间有明显的系统性,这样用户就会对这个邮件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并逐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除了内容要有价值之外,还需要有合理的格式选择和板式选择,这不仅仅是为了看起来美观,邮件内容的设计也直接营销到营销效果。此外,邮件主题、邮件内容、发信人、收信人等都是EDM的基本因素,不可对其进行遗缺,这不仅仅方便了用户,也增加了自己品牌的宣传机会。

  6、提供退订

  即使用户自己加入的邮件列表,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用户工作环境和个人兴趣的变化,可能已经不再对邮件内容有兴趣,这时应该允许用户随时方便地退订,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垃圾邮件。因此,在每封邮件的结尾都应该提供退订方法说明,同时简化退订手续,只要通过简单回复邮件或点击邮件中的链接就可以实现完全退订。

  7、营销效果评估

  EDM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对其效果进行量化的评估,通过对一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不仅可以用来评价营销活动的效果,还可以发现营销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对活动进行一定的控制。

  衡量EDM营销效果数据指标主要有3项:有效率、阅读率、点击率;

  1)、有效率

  计算方法: 有效率=成功发送数量/发送总量;

  发送总量指:EMail数据库的数量;

  成功发送数量指:成功到达邮件地址的数量,即Mail数据库的有效量;

  意义:用来衡量获取数据库的有效率,即发送的地址是真实存在的;

  目前许多卖EDM数据库的厂商,虽然便宜、量多,但很难保证地址的有效率。发送的EDM自然无法达到营销效果。

  2)、阅读率

  计算方法:阅读率=打开量/成功发送数量

  打开量指:有效地址的用户接受到EDM后,打开邮件的数量;由于EDM会存在一个用户打开多次的情况,有些统计系统,会统计EDM的打开次数和打开用户数;

  意义:用来评估用户对邮件的兴趣程度;

  对于精准的数据库,可通过调整邮件标题,来提高阅读率。如:我在EDM营销中,标题为“快乐会计人征集令,赢香港迪斯尼五日游”和“会计人不得不看的18条快乐潜规则”,后者的阅读率明显比前者搞了近4%.可见,以奖品、免费为噱头的EDM,不一定能提升效果。

  3)、点击率

  计算方法:点击率=点击量/打开量

  点击量指:用户打开EDM后,触发的点击的数量;如果EDM中,存在多个链接,最好单独统计。这样可以评估出用户对内容兴趣度,用以调整和优化EDM的内容;

  意义:用来评估用户对邮件内容的兴趣程度;如果EDM邮件阅读率高,但点击率却很低,则需要调整EDM的内容。

  有效率、阅读率、点击率是EDM营销中最基础的衡量指标,对于注册/购买为导向的EDM,还需要监测注册/购买转化情况。一般外购的EDM群发器,都会有发送量、到达量、阅读量等基础的统计功能,配合Google Analytics,跟踪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就可以达到不断提高EDM营销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EDM是一种较好的营销和推广方式,它不仅方便、迅速、覆盖面广,而且成本极低,但也要适当加以运用,在实际的使用中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例如滥发垃圾邮件、主题不明确、邮件内容格式混乱、发送对象不明确、发送频率过高等问题。

恢复删除文件的方法

  在我们平常使用电子设备时,总时不时地手贱误删文件或者电脑借给别人用了别人却把你的东西删了而且还“体贴地”清空了回收站,这时我们就想要恢复文件,现在给你一颗后悔药,让你找回错删文件。

  PC错删文件恢复

  加入在PC上误删文件还清空了回收站,且没有备份,可以这样做。快捷键“Win+R",打开Windows的运行命令窗口,输入“regedit”进入注册表中,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DeskTop\NameSpace\",在右边空白处单击右键,新建“项”,并重命名为“{645FFO40-5081-101B-9F08-00AA002F954E},接着点击新建的项,右边会出现默认等显示,右键点击“默认”,选择修改,将数值名称设置为“回收站”,重启电脑,接着回收站中的文件就回来了。

  安卓错删照片恢复

  以下以三星测试,理论支持以安卓为系统的所有手机,不过前提得ROOT。当发现照片误删,最好立即停止拍照及向手机保存图片,因为任何新的动作都可能时数据被覆盖,导致永久消失。若照片储存在存储卡上,建议取出并用读卡器连接到电脑,用“FinalDate"这个数据恢复软件进行扫描恢复。若是新款的安卓,一般照片储存在内置储存空间中,那么需要安装“Diskdigger 专业版”,且获得手机的Root权限,恢复的文件格式选择JPG,等完成扫描出现提示,接着就可以逐一预览照片并保存回本地了。

  iOS错删照片恢复

  如果你是个土豪,已经用上了iPhone6,或者系统已经升级到了iOS8,那么可以点击“图片”,然后找到“相簿”,就会看到“最近删除”这一分类,恢复即可。假如找不到,那只能连接电脑,用“Wondershare Dr.Fone for iOS”这款苹果专用恢复软件了,在软件界面选择左侧的哪一个选项后,点击下方“Start Scan”就可以开始恢复了。在此之前最好把手机后台全部清除,不然有可能会影响到文件恢复效果,软件的使用码可以在网上找到。

  Word文档丢失找回

  当遇到突然停电,电脑的文档还没有保存,如此欲哭无泪的事情怎么可以发生?其实系统在突然死机或者断电的时候,会将来不及保存的文档暂时放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Word"当中,(其中Administrator是指你的用户名),你只要将那些扩展名为.asd的文件用Word逐一打开,就能够找到刚才辛苦写的文档了。同时给你一个建议,就是将Word文档的自动保存时间缩短,“Word选项”,将“保存自动回复信息时间间隔”改为两分钟或者自己决定,这样丢失再多数据也不过是两分钟内所做的,能够将损失降到最小。

  来源:投稿,原文链接

2015年6月5日星期五

企业如何做好数据保护

  最近一段时间, 接二连三出现安全和运维事故, 先是支付宝服务因线路被挖,局部服务中断; 接着是携程整站被删,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到目前为止,携程用了10多个小时全部恢复过来。其间,各种消息满天飞,有在讨论为何没有备份,有在讨论双活为何没生效,有在讨论系统被黑,有在讨论内部员工干的,也有说是出打bug了,发布的东西立即被删,最后被官方确定为员工误操作引起等。历史以来的事故背后,总会有一连串的故事, 但归根结底,还是那些烂熟于胸的分类:硬件故障,人为破坏,误操作,软件设计缺陷等。我还是引用微信上说的话,安全是细活,但做得再细,再强大的团队也是无法规避问题的出现。但,如何规避呢?

  其实,万变不离其中,任何复杂的问题,无论是内是外,是因漏洞被入侵还是流程机制缺陷,是硬件还是软件,除了必备的基本防御和安全控制流程外,最后到数据保护这里,都可以简单化处理,做好最简单,最容易实施的事情:做好有效备份措施,守好安全最后一道防线!只是,这个最后一道防线,不是一般的企业能真正落实做好的 ,不少企业的负责人和中高层执行团队的意识上其实还没跟上来,所以才导致小概率事情发生。一般来说,对业务的保护,要有防线层次,实施分级的策略来实施 ,我们来仔细看看。

  手动实施,基础入门措施,没做的,赶紧做起来

  在线类业务/核心业务,特别对于依赖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企业来说,是企业重中之中,应当作为第1优先级来保护。首当其冲,是对其核心数据库进行主从部署,如果有银子,另外这些节点应当都具备一定的节点容错能力,也就是说Raid这些技术上去。但主从的问题,实际上,不少企业没有做从啊,好可怕的。这里如果做了,+1分。做了从以后,还要在本地备份,对如果有备份意识的,其实已经做了。但是否就足够了呢? NO,本机备份只是很简单的方案,理论上,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基本一样,一样被删,硬件故障一样没用。这时候,就需要手动复制一份到其他地方去,进行异地备份。这里做了,再+1分,遗憾的是更少的企业会做这个。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对核心数据库进行备份的方案,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基础,数据小,业务简单也不是难事,写几个脚本就可以了。一旦当数据和业务规模发展起来后,数据量,业务种类,节点数目,版本迭代,研发流程等都会全面影响数据管理策略。遗憾的是,从目前了解的信息看,不少企业的负责人或执行团队,并没有与业务一起进步,忽略了数据连续性的价值,才导致看起来很低概率发生,最后变成了下一携程。

  总体来说,手动方案靠1个有态度,且敬业的团队,否则,这个方案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大

  全程自动化,系统化,数据大、业务多、团队大的场景,更鼓励用此方案

  我们简单想象一样,数十TB级数据,100个节点,10台DB,30个业务,加上互联网敏捷式的按天,按周的迭代,互联网企业运维团队常用的备份小技巧,主从,手动,本地,异地,手动归档等会变成麻烦起来了: 忘记做备份, 空间满备份失败,找不到备份版本, 备份慢,传输异常中断,恢复慢,换人了,甚至备份了,也不敢用来恢复,……你说有啥用呢。

  实际场景会更复杂,在线系统,内部研发系统,关键业务支撑系统等,加上团队规模一大,基本上这块事情就变复杂了。

  对此,比较好的方案就是系统梳理业务类型,数据类型(DB,图片,视频,文档,代码),是抓取的,还是编辑产生的,内部,外部,需要保护的策路,包括频率,以及数据保留的历史周期,选择好容错能力的存储设施,业务数据的敏感程度等,抽象几种行为的结果,统一对数据,应用代码进行本地和异地备份,对比较历史的数据直接归档到离线位置。同时考虑在出现紧急问题后,最好能够快速对核心系统恢复,甚至瞬间对部分核心环节的文件,数据库单表进行恢复。结合自动化逻辑,不管规模有多大,按内外,按业务,按部门等视图,集中在一个系统管理起来,一个系统全局掌握企业的核心业务分布,数据保护状态;当出现这类紧急情况后,通过自动化系统,只需要在数十分钟,有序就恢复了;一切尽在掌握。你说,这样该有多好啊?当然实际携程的网络结构会更复杂,对全网实施,需要比较长时间梳理和设计,如5.28这种全网出问题后,恢复的时间会略长。

  自动化方案就比较多,做数据管理和保护的IT公司不下500家,像IBM、HP、Dell、EMC、赛门铁克、康沃、飞康、爱恩铁山、CA、carbonite这些老牌的上市公司,由于历史传统IT基因,这类对互联网类型基本难适应,互联网类公司一般也不原意用;还有很多新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如Datto、code42、durva、Rubrik等企业。深圳的一家企业,多备份,算是后起之秀,互联网化的产品,全新混合云自动备份保护路线,一站式支持各型主流DB系统,OS,各型类型数据集中管理保护。无论在线,还是内部系统,文件和数量多大,可以对IT运维团队非常友好,一个面板集中管理起来,更适合携程这种现象的治理。

  那,已经做了,如何?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同1个磁盘,同1个节点,同1个机房,同一个人维护,统一钟存储设备等都是鸡蛋放在篮子的表现,对于重要的数据,这不是良策。不少情况出问题,都由这几类原因发生。因此

  无论如何,一个健壮的数据保护系统,必须要有能力规避掉。多点存储,异地,交叉检查,还是要结合用上的。

  我经常听到不少同学提到,我们是用的云,我们是用的这家云,很牛的云,很多案例,但又能怎么样呢?云不是万能的,都是人写代码,加上机器垒起来的,是人就会犯错误,硬件不例外,数据中心也不例外,微软发生过,AWS也发生过。对于云磁盘本身的快照也只能做到整体恢复,存储重点也是解决硬件故障。出问题的恢复动作其实满大的,数据越大,越不容易可控 , 对于可靠的备份机制来说,细粒度备份和恢复时必要的,备份的场景和恢复的需求太多, 云平台强项是虚拟化计算和存储。这就是为什么云平台包括AWS,阿里云等都有备份保护类的服务。

  从另外1个角度看,一个平台依然存在一个篮子问题,所以我们鼓励企业在做数据备份的时候,进行交叉部署,交叉备份管理,特别对于关键的业务系统和重要数据,尤其要注意,尤其是在关键发展阶段的企业,即将要上市的企业啊,特别要注意的。

  目前此环节,市面上传统的IT企业推出的硬件方案,比较难做到这点,一般都需要采购一批硬件进行部署,实施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面向云的方案是比较适应这类场景,国外有些企业比如Datto,Rubrik等都是基于云和本地混合保护方案 ; 而在国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异构,异地,异云的交叉组合。

  有心无力怎么办

  当然,也有超强备份保护数据意识的企业执行团队,问题在于数据一大,预算就马上爬升, 这样的情况,有心无力,那怎么办呢? 其实还有第2个方案,就是基于混合云的技术。基于云的技术一次投入超低,几千块就起飞了,成本随企业的发展,其实都已经摊薄,这样天然就是异地的方案,如果说你担心安全,其实也没必要,数据加密上去,退一万步讲,云平台被入侵了也不担心,其实国内主流的云平台都是一线企业,舍他选谁?安全是他们生命,比任何一个企业都在乎;如果这样你还不放心,你说你数据比银行要求还机密,这样一些相对历史或边缘的数据,可以选择加密上云。当然,只有云还不能解决快速恢复的问题,特别对于数据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这时候,就要用本地和云混合的方案来解决。本地用一般的NAS,服务器,或再数据上到10TB级,专业点用SAN,当出现问题后,可以并行从本地往各个节点,系统进行同步恢复。类似携程这种情况,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也就OK了,至少对于关键几个业务系统。随后周边一些业务在主系统恢复的时候,逐步按批次恢复。基本也就在1-2个小时就全网恢复了。万一本地的备份系统也被干掉了,那还可以从云端以数Gb级的速度做灾难恢复。国内了解到有一些创新型企业都在做此类事情,提供自动化,基于混合云,集中管理的方案,无论多复杂的业务结构,都可以清晰梳理,并有序管理起来,有效规避人为,自然,系统因素。

  最后,如何整起?

  当然,你说你是很牛的企业,人多,钱多,愿意投入数十人的IT运维工具开发团队,花几十到百万,开发一套系统自动化做这些事情。但是,你愿意不,你能做到不?只有不到1/1000的企业会这样投入做。当然,你说可以结合开源的工具来做,包括文件同步,数据库导出工具,甚至二机制日志,也不是不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数据量,业务量,网络结构复杂后,这些都会变成问题 ;逐渐你的企业会变成依赖一个不愿意反复做类似事情的团队,而不是一套针对性的系统来解决问题 .

  所以,本文的最后的观点是:以小投入换基业常青!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服务去干吧!互联网的问题,用互联网的工具来解决!

  来源:投稿,作者:多备份CTO陈元强

2015年6月4日星期四

互联网思维的四大构成要件

  最近流行一个段子:放高利贷改叫P2P,乞讨的改叫众筹,算命的改叫分析师,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改为可穿戴设备,办公室出租改叫孵化器,圈地盖楼改叫科技园区,看场子收保护费的改叫平台战略,搅局的改叫颠覆式创新,借钱给不靠谱的朋友叫风险投资。

  这一方面体现出现在互联网的概念是多么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又告诫我们得擦亮双眼,不能人云亦云。就拿“互联网思维”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词儿,各种案例各种总结满天飞,但凡你的创意不加上点互联网思维,都不好意思跟人家张嘴。

  那么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一石二鸟,有人说用户体验,有人说先免费后收费,还有人说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其实大家说的都对,但又都不全面。

  从我对互联网的理解来说,“互联网思维”并不是现在才有,只是搭上了互联网这个顺风车,走得更快一步而已。互联网讲究的是自由、免费和分享,而“互联网思维”中重要部分就是免费,所以二者是有共通点的,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就让二者产生了交集。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营销手段,我给它的定义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以免费或让利方式吸引受众参与,从而满足主体与客体的不同需求,这样的手段或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

  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构成要件,缺一不可。

  1、主体需求;2、客体需求;3、两种需求并非对等;4、主体需求一方有优势资源。

  主体需求就是活动的发起者,作为主动策划或实施的一方需求。客体需求就是活动的参与者的需求;两种需求并非对等,指的是两者并非互补关系,比如我是卖裤子的,你恰恰需要一条裤子,这就是对等关系;主体需求一方有优势资源,这里的优势资源是稀缺的、独家的,至少在某一个阶段内是不可复制的。

  下面我会用五个案例来说明这四个构成要件。

  案例一:如果解决美国红鲤鱼成灾问题?

  今天央视发消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引进亚洲鲤鱼,没想到,亚洲鲤迅速生长,个头硕大,泛滥成灾!6年前,美国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甚至工程兵也开始研究对策,美国多部门还大力宣传倡导美国人努力吃亚洲鲤鱼,但收效甚微……

  有朋友出了主意:出档美食节目,比如糖醋鲤鱼的做法啦,红烧鲤鱼的做法啦;顾(雇)俩医学专家讲解一下鲤鱼的营养价值;找个卖药的,告诉他鲤鱼便宜了,做原料利润大……不到半年准脱销。这是互联网思维吗?其实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美国取消对中国人的签证。

  分析:这个事件中,美国解决鲤鱼成灾是主体需求,中国人(一部分)对美国趋之若鹜是客体需求,两个需求并不是对等的,而美国的优势资源就是对中国人有强烈吸引力。一旦取消签订限制,大量中国人进入美国,这么多鲤鱼自然成了盘中餐,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以上情况只是假设,只讲案例,别跟我扯国际关系。

  案例二:富豪的安全用WIFI解决

  相信这个故事也在微博和朋友圈传滥了。

  一个富豪家白天没人,怕小偷光顾,于是就把WIFI的密码取消。这样每天都有不少蹭网的人呆在楼下,小偷自然也就远离了。

  分析:富豪家的安全是主体需求,免费上网是游客或邻居的客体需求,两者并不是对等关系。富豪的WIFI设备就是他的优势资源,而且白天是完全闲置。他只是取消了WIFI密码,就有效解决了安全问题,节省了一笔安保费用。

  案例三:关于卖裤子送寻呼机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点长。

  老A所在的小城市有两家传呼台,正在竞争着传呼通讯的入网业务。

  老A有家不大的商铺,是卖裤子的。他找到其中一家传呼台的负责人洽谈合作:“我可以帮你找到至少3000个人入网你的传呼业务,你只需要将他们第一年缴纳的360元传呼费分200元的佣金给我就行了,后面不管他们用多少年,收的费用全归你,如果可以的话,我就不找你的竞争对手了。”

  传呼台的负责人立马答应了他。

  当时,市面上每台传呼机销售800多块,其实避开所有环节,直接找厂家拿货的话,非常便宜。他找了几个厂家,最后以180元/台的价钱跟一个厂家达成了合作,订购了3000 台,并且跟厂家这样洽谈: “你派人把传呼机送到我的店面,我保证在15 天内就把这批传呼机销售完,你派去的人我发工资,传呼机卖完之后,我给你结账, 如果没有卖完,15天一到,我依然照单全收。”

  这样,没有花一分钱搞到了3000 台传呼机。

  最后就开始卖裤子了,他在店前拉起了大横幅:买50元的高档男裤,送价值860元的传呼机一台。

  这个广告第一天引来了第一批将信将疑的顾客,当顾客真的得到传呼机后,传播的轰动效应出现了,从早到晚排队抢购,不到半个月,3000 台传呼机都被一抢而空,后来陆续订购。  拥有了传呼机的人,第一件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到老A指定的传呼台入网,钱自然而然就赚到了。

  我们来算一下最终的收益,传呼台给他200元的佣金,除去每台传呼机180元的成本,还能赚20元,然后裤子18元的进货价,卖50元,可以净赚32元,两个利润加在一起就是52元。 3000条裤子卖了15万。

  分析:老A的主体需求是卖掉裤子挣钱,顾客的客体需求是白得一部寻呼机,两个需求并不对等。老A的优势资源是他经过闪展腾挪提前预判,拿到了免费的寻呼机和20元每机的收入。有这样的资源整合能力,卖啥都不是问题。

  案例四:小米公司高歌猛进

  这两天小米的雷总有点郁闷,又被360的周总说事儿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小米公司的高歌猛进。上市仅四年,小米市值已超过45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小米的故事也一直被互联网研究者津津乐道。回顾小米发展,最初其实是从研发MIUI系统入手,圈定了铁杆粉丝,然后发布手机等一系列硬件及周边产品,最终成为今天的模样。

  分析:小米的主体需求是卖硬件及软件服务挣钱,粉丝的客体需求是从最初的MIUI系统到后来的购机F码,以及一款高性价比的设备,两者的需求是不对等的。小米的优势资源是对用户体验的不断升级,系统的不断优化,以高粘性来锁定用户。

  案例五:360周总的生意经

  说完小米,再来说说360的周鸿�.周总本是搞搜索起家,后来把3721卖给了雅虎。难怪有人说,当初如果他坚持做下来,哪有今天的百度?不过周总也并不后悔,因为他现在又回到了搜索领域,并且有了一席之地。回顾360的发展,能够看出清晰走势,先做免费杀毒驻留PC右下角,引发3Q大战,后推出手机助手、浏览器等,占据手机和PC桌面,最后在浏览器中加入360搜索,完成至关重要一步。

  分析:360的主体需求是用搜索去挣钱,网民的客体需求是免费使用杀毒软件,两并需求并非对等。360的优势资源就是他们的技术以及一点点渗透的手段。现在回过头来看360的发展,不得不佩服周总的战略眼光。

  买五赠一:不是案例的案例,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误区”

  以上讲了四个案例,都是说的互联网思维。而下面这个,是被很多人误认为是的案例,有必要做一个澄清。

  最近人们都在讲“西瓜带勺卖”的故事。很多超市或水果店都会卖切开的半个西瓜,一旦过夜就卖不出去了。有人想了一招儿,在保鲜膜下加了一把勺子,这样销量大涨。很多人说这是互联网思维,其实不算,只是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罢了,让学校、景区、车站周边的人揭开薄膜就可以崴着吃。

  分析:超市的主体需求是卖瓜,顾客的客体需求是买瓜,二者是对等关系,所以算不上互联网思维。另外超市的优势资源就是多配了一把勺子,这太容易被复制了,所以竞争力会迅速下降。

  综上所述,互联网思维必须具备主体需求、客体需求,两需求不对等,主体需求一方有优势资源这四个要件。其中资源优势可以是自身闲置的,可以是整合来的,也可以是自己生产的,甚至还可以是购买的,但一定是不可复制或很难复制的甚至别人不屑于复制的。

  来源:胡二刀投稿,原文链接

2015年6月3日星期三

删除任务栏右下角Windows 10推送更新图标

  最近一段时间,微软向全球的Windows 7/8用户推送了Windows 10免费升级的提示,用户电脑的任务栏右下角会出现一个提示图标,点击后会出现Windows 10免费升级版的相关介绍信息,用户在预订这一版本后,仍然需要等待通知,等Windows 10正式发布就可以下载3GB大小的安装包,安装后就可以平滑升级到Windows 10版本。

  微软在6月1日宣布,将于7月29日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推送平板电脑与PC的Windows 10免费升级,而手机版的Windows 10 Mobile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向手机用户推送。若用户并非使用Win 7或Win 8系统,则需要付费购买。

  不过这个图标会“常驻”任务栏右下角,且无法关闭、删除或隐藏,另很多人感到不爽。下面我就介绍一个方法,用来关闭删除这个任务栏右下角的推送图标。

  打开控制面板,在“程序-卸载程序-查看已安装的更新”里面,找到“用于 Microsoft Windows 的安全更新(KB3035583)”,双击将其卸载,然后重启电脑,之后任务栏右下角的该图标就不见了。

删除任务栏右下角Windows 10推送更新图标

  如果下次Windows再提示安装这个KB3035583补丁,不必再安装,不选中将其忽略即可。

2015年6月2日星期二

阿里欲瓜分网络文学蛋糕还来得及吗?

  之所以关注网络文学这个领域,缘自于个人在一年多以前“客串”过几个月的网络写手(好歹也是写过数十万字,领过大纵横稿费的选手啊),所以对网络文学这一块一直保持着比较高度的注意力。

  在2015年5月26日,阿里文学召开了2015年战略发布会,宣布将以移动阅读为突破口,开始布局网络文学市场。并且还拉上了几个小伙伴,小伙伴的成员如下:新浪阅读,塔读文学以及长江传媒。可谓是声势浩大!

  并且,根据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发言可以看出,大概“终极目标”是:联合文学IP产业链上的各个小伙伴,一起朝将文学IP向多元化版权衍生和变现发展的方向努力。

  等等!这话怎么听着这么熟悉呢?这不就是网络文学界“枭雄”吴文辉主张的围绕网络文学的“泛娱乐”概念吗?

  不错,这正是“泛娱乐”的节奏。网络文学是一个蛋糕,而且是一个巨大的蛋糕。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文学已经不单单只是网络文学这个小圈子了,它将衍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带动的是一整个网络文学IP的产业链,包括了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动漫、影视、游戏等多个领域。这是一个巨大产业利益链,一个巨大的商业蛋糕!

  在如此巨大的网络文学市场之前,阿里想要分上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实属正常之举。

  “刀叉”准备好了,蛋糕呢?

  说道早期的网络文学,龙的天空、榕树下、天涯文学版块以及幻剑书盟等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其作用不可谓不小,甚至不少70后、80后都是跟随他们一起成长起来的。那时候的网络文学很纯,很天真,远不能成为“蛋糕”之说。

  再往后就是老一代的小说网站、平台渐渐落幕,新的平台渐渐涌现,它们正式开启了网络文学的产业之门,虽然其产生的商业价值跟其他产业相比是那么的不显眼,但好歹“蛋糕”是做出来了,能吃两口的蛋糕也是快蛋糕啊!这个年代,是网络小说站、网络小说平台乱战的年代,其中又以起点、纵横以及17K等为佼佼者。

  我们得始终相信一句话:有BAT的地方,就有“硝烟”;有BAT的地方,就没有了“硝烟”。

  看起来很矛盾,其实不矛盾。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BAT就如在玩拼图,拼好了一块,总是要拼下一块的,况且,当“蛋糕”变的足够大了,那么这一块拼图就是时候该“拼”了。

  所以,当BAT插手了这一领域,“硝烟”必定燃起,当然,当他们下定决心玩大的时候,“硝烟”也必定随之而去。没办法,有钱就是任性!

  所以,网络文学真正进入整合时期,是百度开始插手这一领域的时候,也就是2013年7月的时候。百度以1.915亿元的价格从完美世界的手中接手了纵横中文网。当然,随后买下的可不止是纵横中文网。BAT做事一向就是,要么不玩,要么就玩大的。所以,随之,百度又收购了多酷文学、91熊猫看书。直到2014年11月,百度终于完成了网络文学资源的整合,正式成立了百度文学。

  百度先下手为强,腾讯当然也不甘落后。其实说起来,腾讯应该是走在百度之前的,只不过它开始时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线。

  2013年5月,腾讯上线了创世中文网,而领头的正是盛大文学中起点中文网的创始人团队。于是,有着腾讯的支持,短短时间内创世中文网迅速崛起,成为了网络文学界的一流平台。随后,腾讯也进入了资源整合阶段,并于2013年9月成了腾讯文学,旗下整合了包括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以及QQ阅读等资源。

  这远没有结束,2015年1月,盛大文学旗下多个核心公司转移至腾讯名下,腾讯终归走上了“征战兼并”之路。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合并,成立了阅文集团。一个新的文学帝国出现了,它统治了网络文学的半壁江山!

  时隔4个月,“三人麻将”中的最后一位选手终于按捺不住了,阿里捉急了:再不出牌,其他两人就“胡”了。

  阿里的优势在哪里?

  拼谁的小伙伴多?阅文集团中有网络文学界的泰山北斗——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湘潇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华文天下等等,好吧,不说了,还有好多说不完,简直能成立一个军队了,“文学帝国”的称号可不是白给的。退而求其次,咱跟百度比吧。乍一看,百度的小伙伴也不少啊,小说站中能排前五甲的纵横中文网、多酷文学、91熊猫看书以及百度书城。是的,这方面,阿里就目前来说是没有优势的。

  阿里说:我专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谁不玩移动互联网啊,要不百度收购91熊猫看书干嘛,腾讯的QQ阅读也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耕耘多年的了。同样,在这一概念上,阿里同样没有优势。

  再说到围绕网络文学,建立一个产业链生态。阿里是有这个想法,但百度、腾讯已经着手实施了。百度依赖其百度平台资源,包括百度视频、百度搜索、百度客户端、爱奇艺、PPS、贴吧、hao123、91手机助手以及百度移动游戏等,全面建立包括动漫、游戏、影视以及周边产品等增值业务在内的文学产业生态链。腾讯就更不用说了,吴文辉一直强调围绕网络文学,建立“泛娱乐”体系,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所以它们在这一方面走得更远。所以,虽然阿里手中资源也不少,但仅从这个方面来讲,他已经落后不少了。

  至于其他方面,我们就不一一进行对比了。从总体上来看,阿里在网络文学市场这一块是处于比较弱势地位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需要清楚的几个事实是:网络文学领域的兼并还没有彻底结束;阿里财大气粗,气粗到百度腾讯不能比的地步,说白了就是可以任性;在相关资源整合上,其优势同样不会弱于百度、腾讯。

  但不管怎么说,在网络文学的领域上,目前的阿里虽然算不上是一只虎,但至少也是一头狼。我甚至可以想象如今的现状:阅文这只虎,还有百度文学、阿里文学两头狼各站一边,中间围绕着一群绵羊(其他一些网络文学平台),狼目四顾,虎视眈眈!

  之前我说过一句话:有BAT的地方,就有“硝烟”;有BAT的地方,就没有了“硝烟”。其实还有一句话我忘了说:没有了“硝烟”之后,燃起的却是熊熊战火!

  在未来,网络文学市场必定是进一步整合的状态:羊,终究难以在狼虎之中存活。最后,说到阿里欲瓜分网络文学这块蛋糕,我个人观点是:虽迟觉,但未晚。但至于他能从中分得多大一块蛋糕,这就需要看其手段了。

  对于阿里文学,我拭目,我期待!

  来源:博客虫投稿,作者公众微信号:博客虫(ID:blogchong) 关注前沿IT技术,最新最热IT时讯,分享工作经验吐槽!

2015年6月1日星期一

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让人尖叫

  没有内容的营销就是放空枪,一声巨响,毫无营养却镇伤内脏。是的,就是一坨干巴巴的硬广,毫无技术含量,劳民伤财,损兵折将。

  靠吆喝声吸引过来的顾客,大多是一次性顾客,不是贪便宜就是贪便宜。而靠内容吸引过来的顾客,大多是对你有些感情的,或者是将会对你产生感情的。

  我们都希望做出一些经典的内容,让顾客吃了之后就像吃了撒尿牛丸一样翩翩起舞,欲仙欲死,然后死心塌地消费你,念念不舍地记住你,甚至,骚里骚气地爱上你。

  可现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苦逼了一番,最后终于证明了自己是个傻逼,做出来的内容不是被人嘲笑就是被人鄙视。更惨的是,嘲笑和鄙视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还是你认识的亲朋好友,因为你的内容没有多少人看到。

  看着自己被自己这么蹂躏,心里是不是像打翻了一桶冰水,拔凉拔凉的?受伤的时候,不要用心灵鸡汤麻醉自己,也不要用二锅头自欺欺人,你要做的,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愉快地提升自己。

  为什么你熬了好多个通宵做出来的内容却付诸流水?为什么你做内容的时候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看结果的时候却像哭丧一样烦闷?为什么你每次都以为别人会赞一万次,结果连鸟都懒得拉屎?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同一个答案:你的内容不能让人尖叫。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让人尖叫呢?个人认为,无论是一篇文章、一段视频还是一张图片,要让人尖叫,都需要具备以下属性:

  大前提:搞清楚你想让谁尖叫

  这是你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试图然所有人尖叫是很傻很天真的,每种内容都有它的特定受众,就像你的产品和服务不可能满足所有人。

  所有,第一件事是确定你的受众是谁。除了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职业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一群人通常在想什么,痛点和痒点在哪里,你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怎么解决他们的痛和痒。是的,一个人通常都是浑身痛痒,需求一大堆,你要考虑的是你可以满足他们的哪一部分需求,而不要试图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

  在充分了解了你的受众之后,你才能开始考虑什么样的内容能够让他们张嘴尖叫,否则就是你张嘴哀嚎。

  圈定了一群人,并且摸清楚他们的脾气之后,怎么用内容让他们尖叫?个人认为,让人尖叫的内容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属性:

  有创造性

  经典的内容我们都很认可,很愿意分享给别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流传很广,大家都在看。这种内容通常都被模仿改编烂了,万变不离其中,谈不上什么创意。我们看到这种内容的时候,通常的反应都是“嗯,很有道理”,但是不会尖叫。

  人只会认可已经知道的东西,不会对他们尖叫。但是那些新奇的东西,却可以让人尖叫。创造性代表了稀缺,代表了新奇,会给人一种“哇,第一次见”的感觉。尖叫通常是装不出来的,只要你的内容让人意想不到,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叫起来。

  怎么才能让内容有创造性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需要天赋的。其实也没那么玄乎,很多东西都是技巧性的。就像前面在《怎么让更多的人点开你的微信内容》一文提到的,除了要了解你的用户需要什么,还要弄清楚在你的领域内,已经存在哪些内容。那些已经存在的内容,大家都已经见过了,就不会对你拿过来的东西尖叫了。

  对于某样东西,用户的需求是不会变的,而且通常就那么几种。比如对于牛奶这种产品,大家的需求就是营养美味、新鲜、无污染等等。对于无污染这个需求,可能很多人会给大家介绍奶牛的生长环境有多么天然纯净,但是也有人会讲述“一头奶牛的一生”,后者的吸引力和可信度可能会更大,而且内容方面也更有创造性。

  主题聚焦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那种东方一枪西放一炮的电影通常会让我们很迷糊,看到结尾时,我们最想问的问题通常就是:它到底想表达什么?这种电影一般被誉为烂片,因为它连最基本的 表达清晰都没有做到。它不是留给别人思考的空间,而是让别人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思考。

  所以,做内容的时候我们主张一次只讲一个故事,不要节外生枝。在主题唯一性的前提下,再通过多种方式去增强表达效果,当表达的效果被强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可能让人尖叫。就像挖掘机技术,一直往一个方向深挖才有可能有井喷的效果,这铲一下那敲一下通常什么都捞不着。

  例如,一部讲述“大学生毕业头一年的辛酸”的微电影,所讲的故事是有一个主线的,所有场景都围绕这根主线上下浮动,比如吃饭、租房子、恋爱、过年回家这些场景,但是浮动的范围是有限的。如果某个场景占用的时间过长,超出浮动范围,就会分散主题的表达威力。整个看下来,感觉就像一个人说话没有重点一样,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形式简洁

  不要以为形式只是个形式,它还是蛮重要的。如果认为有了创意就可以不注重形式,就相当于一个人有了内涵就可以不注重形象一样。营销不是装深沉,所以,“看起来怎么样”还是需要好好考虑的。

  “看起来怎么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这种第一印象给会让人对你的内容有一定的辨识度,比如是否有创意、是否丰富、可读性等等。另一方面是内容把观众引进来的难易程度。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理解为观众获取内容的大概意思的难易程度。一般人消化内容都是先获取大概的内容框架,看值不值得读。比如一篇文章,他可能先瞄一下开头几句和大小标题,如果觉得不值得读,就不会再深读了。如果文章的形式毫无层次感,都是一片文字,那就让人无从下眼了,这样的形式自然也会堵掉很多观众。这对于音频和视频内容来说更加敏感。

  要让内容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形式上就要做到简洁。简洁的形式可以让人一下子知道明白内容讲的是什么,值不值得看。简洁的内容通常没有多余的字眼来干扰视听,比如公众号中的逻辑思维、杜蕾斯就做到很厉害。

  总结一下

  要让人尖叫,首选了解你的人,然后用出其不意的创意来刺激他,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了。

  来源:张飒的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创业公司被抄袭后如何逆袭

  5月中,创业界内应该都有耳闻问卷网被京东抄袭的消息。为了维权,问卷网的产品经理在微博上向京东发起了控诉,但是京东调研以“行业共识”草草的解释了这件事。虽然问卷网后期还向京东递交了律师函,但是至此之后,并没有听到更多消息,是否起诉也不得而知。

  不过,这件不大不小的事,却引发了创业圈的一阵讨论,因为被抄袭,是每一个创业公司都可能遇到的情况。我们已经见过太多公司被抄袭后,逐渐落寞的案例了。IE抄Netscape后,Netscape于2008年停止服务了。Office Word抄Lotus Word后,迅速形成行业垄断。因为抄袭而灭亡,导致了小微企业对巨头产生恐惧,这种恐惧,最明显的莫过于曾经游戏公司对腾讯的恐惧。

  但是巨头染指,创业者就只有死路一条?我看未必!

  虽然创业公司在资金,人才,经验和管理上,都难以与大公司匹敌,但是就算同质化竞争中,创业型公司还是可以凭借一些优势脱颖而出。

  第一:创意,努力玩出新花样

  创业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创意,在产品被抄袭的时候,第一反应,就应该更加用心的打磨产品,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就算小而美,也能在市场内屹立不倒。在文章开头的抄袭事件中,问卷网就偏向这样的案例。在线调研是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问卷网一上线,就和开拓了新的运营模式,免费。这是当时所有的在线调研行业所不具备的特质。凭借这个优势,问卷网在调研这个小市场中,迅速获得了大量用户。同时,问卷网在产品的更新迭代上一直保持高速,其优良的用户体验,也是帮助其留住大量用户的法宝。最终上线不到2年时间,成为业内领袖。

  虽然相对于烧钱的立竿见影,靠产品和创意去获得用户的效果,明显不如意。不过,依靠创意和产品获得的用户是最忠实的。如果问卷网能够在未来静下心来打磨产品,加大力度提升用户体验,在未来的调研市场与巨头分庭抗礼的可能性也并不是没有。

  第二:优质的服务,用超预期服务虏获用户

  中国消费者看中两点:便宜和服务好。在拼价格的过程中,巨头企业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服务,却需要用心。海底捞的服务,有口皆碑。海底捞并不是第一家做火锅的企业,它的服务也不是没有人模仿。但是为什么海底捞火锅品牌依然屹立不倒?

  因为,它的服务,永远超出你的预期!

  如果只是微笑,礼貌,折扣这种老三样都服务,再优质,也无法让客户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海底捞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火锅行业屹立不倒,离不开其超预期的用户服务。我曾听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顾客在海底捞用餐后,询问服务生能否将桌上剩下的西瓜打包。服务生没有打包桌上的西瓜,而是将其倒垃圾桶后从后厨拿出一个完整的西瓜打包好,交给顾客带走。很显然,顾客被震惊到了,因为她原本只是想要几片吃剩的西瓜,但是海底捞却给了她一个西瓜。这种超预期的服务,让许多同行业者只能惊叹逆天,而抄袭者,也只能望其项背。

  第三:尝试颠覆和突破

  手机的抄袭事件并不少见,苹果和三星的抄袭战也打的惊天动地。,就市场占有率而言,三星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为25.8%,而苹果手机仅12.7%.巨头抄袭,并没有对苹果造成任何影响。苹果手机依然是公认世界上最好的手机。这一切,只因为苹果具有颠覆的精神。

  颠覆,是很难做到的。一个品牌必须有勇气去尝试,去创新,去试错,更重要的是有勇气去罔顾市场原有的规则。最具有代表性的颠覆者,就是乔布斯。乔布斯一直是个有颠覆精神的人,他不承认品牌公司现有的玩法,也不去顺应现有的产品功能,也从不循规蹈矩。相对于其他人,乔布斯是个纯粹的产品人,他只是在打造产品。他带领的苹果常,在新品中给人以惊喜,而相反三星已经因为新品没有惊喜,让人们失去期待,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这足以说明颠覆是非常重要的。私以为创业公司在面对巨头的抄袭和竞争,如何能做到时不时给用户以惊喜,是一家创业型公司是否能异军突起的重要标志。

  创业企业在被抄袭后,除了要积极的思考如何应对巨头的竞争外,其他方面完全不应该太过悲观。因为巨头的侵入,也未必就是坏事。如同文章最开始提到的京东抄袭问卷网,进军调研网站,侧面显示调研行业被京东看好。在线调研,相对于时下的o2o上门,b2c等模式而言,是比较冷门的行业。巨头的介入入也可以引发人们对该市场的重视,毕竟用户也需要被教育。或许巨头的介入可以帮助创业企业教育用户。所以,“抄袭”,不一定是挑战,也可能是机遇,就看创业企业如何去把握它。

  来源:chris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