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几乎是全天下人的事,所以婚恋的市场会一直存在。目前,中国的婚恋社交平台并不尽善尽美,但它们的存在也确实解决了一些用户的问题。本文围绕的是“约会”,时间宝贵,这里省略约1万字的背景介绍直接进入推理阶段。
一、为什么在线下见面是恋爱产生最重要的催化剂?
A.没有人不渴望与自己深爱的人长久相伴,但全球至少10亿人未能实现。
B.每个人对另一半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准,并且标准的稳固有赖于蛮长的感情体验。
C.由于让双方都符合对方的最低标准概率偏低,故几乎所有人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富进行试错以提高概率,直至成功匹配。
D.极少有人同时拥有充足的时间和财富来承担所有的试错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
E.只有一种方法能帮助人们花最少的时间试错:在线下见面。在线下见一次通常比在线上沟通10次更有助于了解真实的对方。
F.因此,在线下见面是恋爱产生最重要的催化剂。
二、为什么如今99%的社交类产品未能有效提高用户线下约会成功率?
A.根本原因:99%的社交类产品穷尽一切创意让更多人实现持续的线上交流,却忽略了帮助人们尽快实现线下交流更重要。
B.99%社交产品都过分注重“以貌取人”,本身条件更加出色又更懂得展现自身魅力的人总是占据极大的优势,他们的比例不超过5%却占据了80%的眼球。他们的苦恼在于每天拒绝N多想跟自己约会但不被自己喜欢的人,甚至对约会产生了恐惧,他们因为选项太多变得十分浮躁难以持续专注在一个人身上。
C.而95%条件相对普通的人只拥有约20%的机会,他们不主动搭讪时1个月都难得被别人搭理一次。即使他们主动出击不断跟“看上去自己心仪的人”搭讪,但很少获得积极的回应,使原本就匮乏的勇气变得更加匮乏,他们同样变得浮躁。
D.都缺时间都很浮躁,而世界范围内每天都会至少产生一种新的交友约会类产品,让本来就缺乏耐心的人们更难用好同一种产品去发展潜在的恋爱关系。
E. 社交类产品相对更容易变得平台化,通常功能越做越全、操作变得繁琐让用户无所适从。
F. 好不容易情投意合的10对人中可能有7对身处异地乃至异国他乡,他们的“恋情”因为缺乏双方线下的实际接触而变得脆弱。
G.绝大部分产品都在用相同的流程帮助用户恋爱:大范围搭讪 - 小范围互动 - 更小的范围深入互动 - 双方建立信赖 - 线下初次见面 - 继续见N次面 - 开始恋爱 – 不和 – 重复大范围搭讪等N多步 – 收获相对理想的恋爱,一个完整的流程走下来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和心力。
三、什么样的社交产品能有效提高用户线下约会成功率?
笔者认为必须至少符合以下3个关键点中的其中一点:
A.改变用户间的交流形式,从“一对一”为主转变为“一对多”为主,有点抛绣球的赶脚。
B.缩短用户相互认识的流程,让用户尽早实现线下见面。甚至先见面后了解,就是通过各种线下场景让用户的“见面”和“认识”同时发生。
C.改变用户的相互匹配机制,弱化“外貌的展示”,强化兴趣、价值观、性格、才能等,让用户在同等时间内认识更多可能适合自己的人。
加分项:用户基数大、用户活跃度高、用户全球化等。
作为一个可以代表很多用户资深IT宅男,在花了漫长时间折腾数十款社交产品后,笔者倾向于认为以下5款产品相对更能有效提高线下约会成功率:
1.陌陌
原因:符合A、B两个关键点。国内最大的陌生人社交平台,约会潮流的领导者,很早就开始把用户从线上引到线下,聚拢了海量的高素质用户。
2.Tinder
原因:符合B关键点。在全球流行的约会应用,卡片式的设计让操作简单到不能更简单,推出2个月时间即促成100万对男女线下约会。虽然它在“以貌取人”上变本加厉,但交流效率上的大幅提升仍然让它脱颖而出。
3.请吃饭
原因:符合A、B两个关键点。成功实现用户间的“一对多”交流,鼓励用户先见面后了解,产品简单、粗暴、直接、有趣、不浪费时间,只要花一点儿钱。
4.Worthy (匹配)
原因:符合C关键点。改变了用户的相互匹配机制,弱化“外貌”,强调“兴趣及价值观”上的共同点,整体用户体验上佳,值得所有社交产品学习。
5.名人去哪儿
原因:着重B关键点同时A、C关键点亦有涉及。通过邀请“看起来蛮心仪的ta”一起参加最有影响力的名人明星们的线下活动,实现最短时间内的见面和较深入的接触,如果活动持续一天便一整天都在一起。由于参加此类活动有多重的意义,如见到偶像、学习、提升自信、交友、短途旅行等,便将被拒的概率降到了最低,特别是在发出邀请方承担双方活动费用的情况下。并且,在每一个活动现场都有可以收获在线上不会发生的“艳遇”。
期待在线下约会领域出现更具颠覆性的产品,创业者们不要只盯线上社交,线下才是你们的桃花源。
来源:投稿,作者:廖梓丞